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记录式表达的应用探析
1
作者 虎妍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才能改变江河日下的生存状况,捕捉到生活的热点,生产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短视频,成为正确舆论的引领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者?文章通过热点视频的案例分析与笔者的新闻实践相比较,得出结论:在融媒体时代,必须用镜头...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才能改变江河日下的生存状况,捕捉到生活的热点,生产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短视频,成为正确舆论的引领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者?文章通过热点视频的案例分析与笔者的新闻实践相比较,得出结论:在融媒体时代,必须用镜头忠实记录事件发生的瞬间,记录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一个群体在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这是融媒体时代,电视等传统媒体适应受众文化消费需要,重返热点前沿的必由之路。这不但是融媒体时代的表达需求,还是融媒体时代媒体人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电视必须向社交平台转变,给观众参与的平台,如此就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反之观众无法参与、无法交流,就与电视媒体距离越来越远,电视就离被打入冷宫的时间越来越近。总之,记录是视频的生命,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旨在说明,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如此才能有效地传递新闻信息,回到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录 融媒体时代 共情表达 电视本体 生活热点 情感热点
下载PDF
死亡与涅槃:电视本体的重构——兼与战迪教授商榷
2
作者 陶冶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由于电视死亡论甚嚣尘上,但"死亡"的电视本体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剧烈的争论,2016年第14期的《中国出版》开设专栏对电视的未来展开探讨,其中深圳大学战迪教授等所作《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电视文化未来... 由于电视死亡论甚嚣尘上,但"死亡"的电视本体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剧烈的争论,2016年第14期的《中国出版》开设专栏对电视的未来展开探讨,其中深圳大学战迪教授等所作《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电视文化未来想象》一文多处引用本文作者相关译著,故在此一并与之商榷。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指向的角度界定今天的电视的本体,并剥离出传统"看电视"行为的内核;从传统电视在今天利基与窄播的传播特性界定"高价值内容"的生产,并定义利基的分野在于价值观;从内容提取能力的角度分析传统电视理论的场域,从而解构所谓的仪式和情感共同体,最终重构"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本体 语言学指向 利基 高价值内容 仪式
下载PDF
“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1,共5页
2005年之夏中国出现的“超级女声”,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不同视角入手,对其... 2005年之夏中国出现的“超级女声”,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不同视角入手,对其电视本体理念加以审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女声” 电视媒体 社会舆论 大众文化 审美观 电视本体理念
下载PDF
雷蒙·威廉斯的电视本体论——“电视研究”的理论奠基 被引量:9
4
作者 易前良 金昌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58-164,共7页
雷蒙·威廉斯通过"流动藏私"、"日常生活"和"流程"等三个关键性概念,对"电视"的发展历史、社会功能、文本特征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电视发展的决定因素不是"科技",而是&qu... 雷蒙·威廉斯通过"流动藏私"、"日常生活"和"流程"等三个关键性概念,对"电视"的发展历史、社会功能、文本特征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电视发展的决定因素不是"科技",而是"人的意愿";不单是"权力阶层的意愿",还体现出"个人意愿";"看电视"是一种文化实践,大众积极参与其中,可望创造出共享的民主文化;电视文本的基本特征是"流程",而不是"节目"。威廉斯第一次把"电视"当作重要的文化形式,就一些本质性问题做了系统研究,为"电视研究"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研究 雷蒙·威廉斯 电视本体
下载PDF
走向“生活美学”的新电视本体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悦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所谓"后电视"时代,当今的"电视本体论"正在得以更新,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电视是如何存在的。对于电视的本体规定,已从原初的"技术规定"开始、经过了"文化规定"转向最新的"生活规定"... 在所谓"后电视"时代,当今的"电视本体论"正在得以更新,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电视是如何存在的。对于电视的本体规定,已从原初的"技术规定"开始、经过了"文化规定"转向最新的"生活规定",本文就试图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重新定位电视本体论。电视以生活作为其本体,最核心理由就在于电视已经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视成为了当今大众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尽管这种趋势在自媒体的"微时代"迎接了新的挑战。从技术本体出发,电视是作为"移动影像"而存在的,但这只是技术基础,回归生活本体观之,"电视世界"则更是趋向"生活美学"而存在的:电视通过接受观众的"不在现场",来保存世界的"在场";观众身处"电视世界"当中,却通过电视来存留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本体 生活美学 移动影像 电视“模板” 电视世界
下载PDF
电视文化呼唤电视策划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7-28,共2页
电视文化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把看电视变成了人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文化呼唤着电视策划,电视策划,就是为电视制造新款式、新口味和新的个性特征的一种专业分工。目前我国的电视策划表现为3个层次:电视产品策... 电视文化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把看电视变成了人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文化呼唤着电视策划,电视策划,就是为电视制造新款式、新口味和新的个性特征的一种专业分工。目前我国的电视策划表现为3个层次:电视产品策划、电视本体策划、电视文化策划。电视文化策划就是要使电视台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行为源”、“说法源”、“话题源”和“品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 电视策划 电视产品策划 电视本体策划 电视文化策划
下载PDF
“TV+”语境下电视节目编辑的本体重建与内在链接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森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
"TV+"是一种新的传媒经济形态,本文以此为切入视角,依托电视本体理论对电视媒介的本体属性进行重新思考,并对"TV+"编辑需要加什么的原则进行探讨,从编辑组合层次性、频次性、系统性、持久性4个方面分析电视本体论... "TV+"是一种新的传媒经济形态,本文以此为切入视角,依托电视本体理论对电视媒介的本体属性进行重新思考,并对"TV+"编辑需要加什么的原则进行探讨,从编辑组合层次性、频次性、系统性、持久性4个方面分析电视本体论视域下的"TV"与"+"的内在编辑链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 电视节目编辑 本体重建 电视本体
原文传递
电视本体论探秘
8
作者 颜久源 《西南电视》 1999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电视本体 镜语形象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