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涂剑南 刘立波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建立一个改进的低纬F层时变理论模式.采用沿磁力线分布的固定网格点,利用算子分裂方法求解离子连续性和动量方程,给出O+、N2+、O2+和NO+密度随纬度、高度变化的二维分布.对太阳活动高年的春分季节东亚区赤道异常日变化进行的模... 建立一个改进的低纬F层时变理论模式.采用沿磁力线分布的固定网格点,利用算子分裂方法求解离子连续性和动量方程,给出O+、N2+、O2+和NO+密度随纬度、高度变化的二维分布.对太阳活动高年的春分季节东亚区赤道异常日变化进行的模拟计算,较好地再现了赤道异常的典型特征.计算结果也表明HWM90模式给出的低纬夜间风速可能偏大;东亚区垂直漂移速度可能比美洲区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理论模式 算子分裂 赤道异常 低纬度地区
下载PDF
一次日食电离层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2 位作者 涂剑南 保宗悌 叶公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分迅速变化,在食甚后浓度减少达到最大。较高高度电离层对日食响应延迟.(2)低纬地区日食日f_0.F_2比控制日低,而h_mF_2比控制日高.在低纬度地区日食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3)赤道附近h_mF_2食甚后有一突变,出现日食F_1.5层。(4)食甚后海口纬度附近F层受日食影响持久,而f_0F_2在赤道附近出现第2次下降.最后对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日食电离层效应 低纬电离层 电离层理论模式
下载PDF
一个中纬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谭辉 万卫星 +2 位作者 雷久候 刘立波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中纬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该模式从NO+ ,O2+ ,O+ 和N2+ 这四种主要离子的连续性方程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中纬电离层E层电子和各种离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E层电子密度峰值(NmE)或E层临界频... 本文建立了一个中纬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该模式从NO+ ,O2+ ,O+ 和N2+ 这四种主要离子的连续性方程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中纬电离层E层电子和各种离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E层电子密度峰值(NmE)或E层临界频率(foE)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趋势.将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武汉地区测高仪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模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纬电离层E层的实际形态.针对以往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几种重要因素,包括二次离化源,λ<15 0 谱段的辐射通量,吸收截面以及NO分布对于模式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理论模式 电离层E层
下载PDF
中性风和垂直漂移对低纬F区电离层影响初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1 位作者 涂剑南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二维低纬电离层一等离子体层时变理论模式,模拟太阳活动高年春分条件下垂直漂移和中性风强度改变对低纬F区电离层参量的影响.模式在所考察的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离子浓度和速度随纬度、高度、地方时的变化.模... 利用二维低纬电离层一等离子体层时变理论模式,模拟太阳活动高年春分条件下垂直漂移和中性风强度改变对低纬F区电离层参量的影响.模式在所考察的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离子浓度和速度随纬度、高度、地方时的变化.模式计算结果显示,调整垂直漂移和中性风强度对低纬F区电离层电子浓度的影响与电离层所处碰纬、垂直漂移和中性风作用时段等有关,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结果对分析不同条件下垂直漂移和中性风对低纬F区电离层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 电离层理论模式 垂直漂移 中性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