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针对板负电晕放电电离区形貌确定 被引量:8
1
作者 宿鹏浩 朱益民 陈海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71-2174,共4页
在前期对常压下多针对板负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放电产生的N2发射光谱,研究其电离区形貌。根据N2发射光谱中峰值最大的第二正态激发谱峰强度ISPB在高压针电极周围的空间分布,较精确地确定了电离区... 在前期对常压下多针对板负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放电产生的N2发射光谱,研究其电离区形貌。根据N2发射光谱中峰值最大的第二正态激发谱峰强度ISPB在高压针电极周围的空间分布,较精确地确定了电离区形貌;在电离区内体积分ISPB,获知ISPB与放电电流I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离区大小随着外加电压U升高而增大;电子雪崩始于距离针尖半径约1mm处的球面上,并且只在mm量级范围内发展,即电离区的大小为mm量级;电子雪崩沿针尖轴向比沿径向发展范围大,电离区形貌为"子弹"状;ISPB的积分值与I成二次相系数很小的二阶线性关系,故放电中受激物质主要是N2;高能电子主要存在于电离区,迁移区中形成电流的带电粒子为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 电晕放电 电离 电子雪崩 高能电子 N2第二正态谱峰
下载PDF
多针对板电晕放电电离区微观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树 张零零 +3 位作者 宓东 朱益民 刘爽 郝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207,共5页
为了对多针对板正、负电晕放电电离区的微观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前期利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离区形貌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压针电极周围N2第2正带跃迁谱峰光强分布的等光强线曲线方程;电离区按N2第2正带跃... 为了对多针对板正、负电晕放电电离区的微观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前期利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离区形貌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压针电极周围N2第2正带跃迁谱峰光强分布的等光强线曲线方程;电离区按N2第2正带跃迁谱峰的分布可分为内、中、外3层;在确定的电压下,由内到外N2第2正带跃迁谱峰与其等值曲面面积的乘积随着距针极的距离呈小﹣大﹣小的变化趋势,而电子的平均速度则呈大﹣小﹣大的相反变化趋势;电流密度与N2第2正带跃迁谱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上述结论说明利用发射光谱法可研究放电电离区的微观特性,并为有关电离放电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放电电压 电离 N2第2正带跃迁谱峰 电子平均速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发射光谱研究多针对板正电晕放电形貌 被引量:5
3
作者 宿鹏浩 朱益民 陈海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98-2002,共5页
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N2发射光谱,研究了常压下多针对板正电晕放电中辉光放电和击穿流光放电的高能电子分布,并与相同电极结构下负电晕放电进行了比较。根据N2第二正态激发谱峰ISPB在空间的分布,较精确地确定了辉光放电电离区形... 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N2发射光谱,研究了常压下多针对板正电晕放电中辉光放电和击穿流光放电的高能电子分布,并与相同电极结构下负电晕放电进行了比较。根据N2第二正态激发谱峰ISPB在空间的分布,较精确地确定了辉光放电电离区形貌和击穿流光放电电通道形貌,体积分辉光放电中ISPB获知ISPB与放电电流I之间的关系。辉光放电中,电离区范围和ISPB比负电晕放电小,电子雪崩沿针径向比沿轴向发展范围大;随着U升高,电离区范围只沿针轴向小幅度增大;ISPB的积分值与I近似成二阶线性关系。击穿流光放电中,针板之间形成放电通道;针尖周围ISPB较强的区域成"子弹状",距离针尖较远的放电通道内高能电子密度沿针轴向分布比较均匀,沿针径向先略有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 辉光放电 击穿流光放电 电离 放电通道 电子雪崩 高能电子 N2第二正态谱峰
下载PDF
针对板正电晕放电电场强度及电流密度理论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树 张零零 +2 位作者 葛辉 宓东 朱益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0年第5期377-381,共5页
在前期针板式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及电晕放电电离区形貌确定的实验基础上,主要对针板式正直流电晕放电电离区及迁移区内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确定的边界条件,理论分析得到的两区域内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 在前期针板式电晕放电伏安特性研究及电晕放电电离区形貌确定的实验基础上,主要对针板式正直流电晕放电电离区及迁移区内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确定的边界条件,理论分析得到的两区域内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放电 电晕放电 电离 迁移 电场强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电弧阴极区性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辉 李俊峰 +3 位作者 夏维东 郭文康 万树德 汪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一维非平衡等离子体模型讨论了阴极区的等离子体性质 ,阴极区被分为电离区和空间电荷区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在电离区 ,电子的能量由焦耳热提供 ,而离子的能量主要通过离子电子碰撞获得 ,空间电荷区的电位降约为 5 .4V .
关键词 阴极 电离 空间电荷 电弧 等离子体性质
下载PDF
多针双极电晕放电形貌发射光谱研究
6
作者 陈海丰 宿鹏浩 朱益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N2发射光谱,研究常压下多针双极电晕放电中高能电子分布。根据N2第二正态激发谱峰ISPB在空间的分布,较精确地确定其电离区形貌,体积分ISPB获知ISPB与放电电流I之间的关系。多针双极电晕放电在高压电极和地... 利用光学发射光谱(OES)法检测N2发射光谱,研究常压下多针双极电晕放电中高能电子分布。根据N2第二正态激发谱峰ISPB在空间的分布,较精确地确定其电离区形貌,体积分ISPB获知ISPB与放电电流I之间的关系。多针双极电晕放电在高压电极和地电极附近各有一个电离区,各电离区的范围都随电压U的升高而不同程度增大。其中负电晕电离区范围大于正电晕电离区,高压端电子雪崩沿针尖轴向比沿径向发展范围大。正负电晕电离区中ISPB体积分值均与I近似呈一阶线性关系,即ISPB的分布和高能电子浓度相对应。电离区中形成电流的带电粒子为高能电子,迁移区中形成电流的带电粒子为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 高能电子 N2第二正态谱峰 电离 电子雪崩
下载PDF
高空核爆炸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管荣生 李软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分析了高空核爆炸释放出的各种辐射射线、粒子在大气中的传输情况,讨论了各种射线形成附加电离的物理机制及相应源的;临界高度,给出了瞬发和缓发核辐射在大气中产生电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核爆炸产生的电子密度的时空分布并讨论了其... 分析了高空核爆炸释放出的各种辐射射线、粒子在大气中的传输情况,讨论了各种射线形成附加电离的物理机制及相应源的;临界高度,给出了瞬发和缓发核辐射在大气中产生电离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核爆炸产生的电子密度的时空分布并讨论了其分布特性,最后计算了附加电离区对短波信号的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炸 附加电离 信号吸收 无线电波传播
下载PDF
Kr原子4s自电离区和3d内壳层光学振子强度研究
8
作者 苑震生 朱林繁 +4 位作者 刘小井 钟志萍 李文斌 成华东 徐克尊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3-45,共3页
用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Kr原子 4s内价壳层自电离区的光学振子强度 ,说明了以前几家实验存在差异的原因 ,并首次得到了
关键词 Kr原子 4s自电离 3d内壳层 光学振子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2.东亚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国主 宁百齐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41-2151,共11页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准周期回波发生在地方时夜间2100—2200LT的110km高度上,与连续性回波可同时发生;准周期回波斜纹在雷达探测的高度-时间-强度(HTI)图上可延伸5~20km,持续时间为5~15min,回波斜纹高度随时间以20~30m/s下降,斜纹在HTI图上彼此间隔10km和10min左右.此外,雷达回波多普勒谱和雷达干涉分析显示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的多普勒速度随高度-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回波条纹斜率无明显联系,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对应的不规则体在东西方向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亚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可能并不是由散块Es随着中性风周期性的经过雷达探测区域所致,而可能和Es中的扰动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 准周期回波 场向不规则体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1.电离层E区连续性回波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宁百齐 李国主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730,共12页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波的高度大约以1km/h的速度缓慢下降,与偶发E层(Es)底部所在高度(hbEs)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背景电场影响下,Es经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产生场向不规则结构,引起E区连续性回波.夜间,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50m/s,多普勒宽度为20至110m/s,回波在时间-高度-强度图上常呈现多层结构,可能与潮汐引起的多个离子层相关;而E区连续性回波的短暂中断,以及120km以上高E区连续性回波的发生,则可能归因于赤道扩展F极化电场的影响.此外,对E区连续性回波多普勒速度与全天空流星雷达风场观测的比较发现,在100km以下,多普勒速度与子午风场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 场向不规则结构 连续性回波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中性气体释放人工产生气辉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文耿 古士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电离层中分子性的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要比氧离子与电子的辐射性复合快得多,因此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和空间等离子体主动实验中主动释放的中性气体会对电离层有很大的影响,这么大的电离层扰动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经常可以观测到,根据中性... 电离层中分子性的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要比氧离子与电子的辐射性复合快得多,因此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和空间等离子体主动实验中主动释放的中性气体会对电离层有很大的影响,这么大的电离层扰动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经常可以观测到,根据中性气体在热层背景中的扩散方程,考虑电离层F区主要的离子化学反应,研究了H2,H2O和CO2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的扩散过程和电离层对所释放气体的响应,计算了气辉的体发射系数和发射强度.结果表明,中性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扩散非常迅速,在F区的一些高度上,主要正离子成分由O+ 转变为其他分子离子,且在释放过程中伴随气辉发射,发射气辉的波长和特征与释放物质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释放 电离层F 扩散 气辉
下载PDF
电离氢区S187的大尺度CO多谱线观测
12
作者 徐小云 陈学鹏 +1 位作者 张世瑜 孙燕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共36页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J=1-0,下文J=1-0为简...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J=1-0,下文J=1-0为简便起见省略)谱线数据,对S187区域分子云的基本性质开展了研究,探索了该区域大质量恒星对分子云的反馈.利用GaussPy+和聚类算法,在该区域证认了32个分子云,并结合Gaia(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卫星恒星消光数据测量得到其中8个分子云的距离.S187区域由^(13)CO和C^(18)O示踪的相对致密的气体含量相比于银道面第2象限大部分区域的分子云高出1–2个量级.S187区域分子云中证认了243个^(13)CO团块和98个C^(18)O团块,其中有7个^(13)CO团块和5个C^(18)O团块有形成大质量恒星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大质量恒星的反馈对其周围分子云的聚集作用明显,为下一代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云 星际介质:电离 恒星:形成 射电谱线:星际介质 星际介质:个别:S187
下载PDF
极区极夜期间E层占优电离层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业文 刘瑞源 +3 位作者 张北辰 吴振森 徐盛 刘俊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E层占优电离层是指E层的峰值电子密度大于F层的峰值电子密度(NmE>NmF)时的电离层,记为ELDI(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针对ELDI,利用2007—2010年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 E层占优电离层是指E层的峰值电子密度大于F层的峰值电子密度(NmE>NmF)时的电离层,记为ELDI(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针对ELDI,利用2007—2010年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imate satellite)掩星数据,在修正地磁纬度-磁地方时标系下统计分析了它在南北极区极夜期间(南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30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极夜期间电离层ELDI特征明显,其分布与极光椭圆位形基本一致,而且其在夜侧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磁子夜之后,北极为70%左右,而南极为90%左右;另外南极的ELDI特征在磁纬度分布上要略宽于北极的分布范围。在ELDI高发区,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要高于其两侧地区,特别是在夜侧,尤其是磁子夜前的峰值电子密度要接近甚至大于磁正午的峰值电子密度,在南极地区格外明显;而且ELDI高发区内的E层的电子含量(TECE)、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I)及TECE占TECI的比重(TECEI)都高于其两侧地区,北极TECE和TECI大于南极,而TECEI则是南极大于北极。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极夜期间极区高能粒子沉降引起底部电离层电离率增大所致;同时,由于地磁轴偏离地理轴的程度在南极要大于北极,使得极夜期间南极地区的电离层的电子密度,特别是在F层要相应地小于北极地区,从而导致了极夜期间南北半球极区电离层ELDI特征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层 占优电离层极电离 峰值电子密度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下载PDF
当前的电离层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萧佐 王劲松 +1 位作者 张东和 张天华 《中国科学(A辑)》 CSCD 2000年第z1期9-12,共5页
将电离层形态研究与对流层气候学研究加以对比,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从正常和异常电离层行为的角度指出了电离层气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逐项讨论了决定这些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对当前的研究现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个重要而未... 将电离层形态研究与对流层气候学研究加以对比,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从正常和异常电离层行为的角度指出了电离层气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逐项讨论了决定这些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对当前的研究现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个重要而未解决的问题, 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方向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形态 电离层气候 电离层F
原文传递
S142电离氢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金增 陈培生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5年第4期30-38,共9页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2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在30角分的尺度范围内)总光度...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2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在30角分的尺度范围内)总光度1.1×104L⊙,红外连续发射在12μm和100μm有着较大的延伸,热而小的尘埃微粒的平均色温是170K,冷而大的尘埃平均色温为29K,尘埃粒子密度随着对于最大值位置的偏移而迅速下降,HⅡ区内尘埃是严重衰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电离 分子云 红外发射 复合体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
16
作者 张清和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0,共3页
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给人类的通信、导航、电力设施和航天系统等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相关研究也是国际空间天气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电离 等离子体云块 磁重联 舌状电离
下载PDF
2020年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线上竞赛理论试题(下)
17
作者 《天文爱好者》 2020年第12期93-94,共2页
高光度蓝变星(LBV)是一种大质量、不稳定的超巨星,由于大气中的不稳定性,它们会经历非常剧烈的质量损失。在这样的事件之后,会围绕恒星形成一个稠密的星云。LBV是非常热的恒星,产生大量高能光子,这些光子能够电离氢原子(Eph>hv0=13.6... 高光度蓝变星(LBV)是一种大质量、不稳定的超巨星,由于大气中的不稳定性,它们会经历非常剧烈的质量损失。在这样的事件之后,会围绕恒星形成一个稠密的星云。LBV是非常热的恒星,产生大量高能光子,这些光子能够电离氢原子(Eph>hv0=13.6eV),形成一个大致呈球形的电离氢区(HII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HII 天体物理 电离 变星 氢原子 质量损失 星云
原文传递
昆明VHF雷达干涉测量天线阵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瑶 邓忠新 +2 位作者 徐彬 徐朝辉 徐彤 《通信技术》 2021年第5期1045-1051,共7页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的3D空间特征,需要设计干涉观测用天线阵。因此,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并讨论第6组天线不同位置、不同架设高度对原先天线阵方向图的影响,最终选定第3组天线北侧1.6倍波长距离处作为第6组天线的放置位置...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的3D空间特征,需要设计干涉观测用天线阵。因此,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并讨论第6组天线不同位置、不同架设高度对原先天线阵方向图的影响,最终选定第3组天线北侧1.6倍波长距离处作为第6组天线的放置位置,并将架设高度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0.5 m,干涉测量天线阵方向图仰角为50°,最大增益21.07 dBi。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干涉试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对进一步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特征、形成机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雷达 干涉测量 电离层E 天线阵 不规则体
下载PDF
超致密电离氢区周围的CO高速气体
19
作者 徐烨 蒋栋荣 +3 位作者 顾敏峰 杨传义 郑兴武 裴春传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给出了与星际水脉泽源和超致密电离氢区成协的77个恒星形成区的高速12CO(J=1-0)分子辐射的搜寻结果.目的是调查高速分子外流、星际H2O脉泽源和它们所联系的红外源之间的关系.样本满足WC标准,即:lg(F25μm/F12μm)>0.57和lg(F60μm/F1... 给出了与星际水脉泽源和超致密电离氢区成协的77个恒星形成区的高速12CO(J=1-0)分子辐射的搜寻结果.目的是调查高速分子外流、星际H2O脉泽源和它们所联系的红外源之间的关系.样本满足WC标准,即:lg(F25μm/F12μm)>0.57和lg(F60μm/F12μm)>1.3.绝大多数源都存在着气体的高速运动,在1σTa*水平处,几乎70%的源的谱线全宽(FW)超过15km·s-1,15%的源则超过了30km·s-1.这个结果极大地超过了小质量恒星形成区所得到的值.在CO分子的FW,半峰全宽(FWHM)和源的红外光度之间存在清楚的相关性,两种线宽的值正比于红外光度的值.这些关系表明了亮源能够注入更多的能量进入它周围物质中从而产生更强有力的外流使得CO分子的线宽增大.从CO分子和水脉泽的峰值速度的对应关系中发现一些水脉泽源相对于其附近的气体呈现出大的蓝移,这也许是由非饱和脉泽放大了背景源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电离 喷流 外向流 恒星形成 一氧化碳高速气体
原文传递
宇宙信息
20
作者 谢天 《天文爱好者》 2012年第9期16-19,共4页
恒星育婴室妆扮的星系 在这幅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星系NGC4700身上布满.了许多新生恒星的迹象,显示了其旺盛的产星能力。NGC4700中有许多明亮的粉色星云,它们被称为电离氢区。当来自年轻高温恒星... 恒星育婴室妆扮的星系 在这幅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星系NGC4700身上布满.了许多新生恒星的迹象,显示了其旺盛的产星能力。NGC4700中有许多明亮的粉色星云,它们被称为电离氢区。当来自年轻高温恒星的强劲紫外线照射到附近的氢气时就会使得它们被电离进而发光。电离氢区往往是巨型分子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信息 哈勃空间望远镜 电离 美国宇航局 紫外线照射 恒星 分子云 星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