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驱动式微拉伸装置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建宁 孟永钢 温诗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1-445,457,共6页
为了能精确地测试和评定微构件的力学特性 ,需研制微拉伸装置。本文对电磁 -线圈力驱动器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将其应用于微拉伸装置。结果表明 ,由于磁场梯度与线圈的激励电流成线性关系 ,因而能进行精确的控制。在设计微拉... 为了能精确地测试和评定微构件的力学特性 ,需研制微拉伸装置。本文对电磁 -线圈力驱动器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将其应用于微拉伸装置。结果表明 ,由于磁场梯度与线圈的激励电流成线性关系 ,因而能进行精确的控制。在设计微拉伸装置时 ,样品的一端附在由叶片弹簧悬挂的可移动拉杆上 ,另一端固定。通过线圈激励产生的磁场对拉杆上的磁铁作用 ,施加拉力。利用光纤传感器测量位移。最后 ,采用内径 a1=0 .0 0 8m,匝数 n= 12 80 0的线圈 ,可得到作用于磁铁的力与电流的关系为 ΔF/ΔI=0 .50 3± 0 .0 1m N/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微构件 电磁驱动 微拉伸装置
下载PDF
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移动机理和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东明 竺长安 杨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3-229,共7页
近十年来,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日新月异。由于微型机器人的本身特点,使得其移动机理和结构设计与普通的机器人操作手极为不同。本文试图说明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移动机理和结构设计;文章首先对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移动机理进行了... 近十年来,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日新月异。由于微型机器人的本身特点,使得其移动机理和结构设计与普通的机器人操作手极为不同。本文试图说明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移动机理和结构设计;文章首先对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移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特别指出了其特殊的运动方式。由电磁铁作为驱动元件使脚部拍打本体而形成横向运动;文章认为机器人的运动可分为三个过程:起跳阶段,腾空阶段和下落阶段,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而形成运动;而起跳阶段是积蓄能量的过程,腾空阶段是飞行前进并调整空中姿态的过程,下落阶段是与地面碰撞并滑动前进的过程,并对每个过程部进行了具体的数学分析,文章紧接着根据此机理设计了一微型机器人,文章最后给出了电磁驱动式微型机器人的整个系统并对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本体与脚部的质量比、触发脉冲时序、脚部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电磁铁线回的通电电流等因素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并由此给出了机器人的移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机器人 移动机理 电磁驱动 设计
下载PDF
基于影响系数法的主轴在线动平衡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展 涂伟 朱峰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8-32,共5页
针对高速机械主轴动不平衡、振动等原因对主轴加工精度造成破坏等问题,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主轴进行在线动平衡。搭建实验平台,应用电磁驱动式平衡装置,通过机械主轴在不同工作转速下的动平衡效果,找到了主轴共振转速,主轴经过临界转速进... 针对高速机械主轴动不平衡、振动等原因对主轴加工精度造成破坏等问题,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主轴进行在线动平衡。搭建实验平台,应用电磁驱动式平衡装置,通过机械主轴在不同工作转速下的动平衡效果,找到了主轴共振转速,主轴经过临界转速进入了柔性工作状态,采用了双面影响系数法在线动平衡方法,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检测主轴振动,客观表达主轴振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双面影响系数法平衡精度明显高于单面影响系数法,主轴振幅降低显著,平衡效率提高。影响系数法在线动平衡实验为高速机械主轴在线动平衡调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影响系数法 双面影响系数法 电磁驱动平衡装置 机械振动
下载PDF
旋转机械不平衡振动自愈调控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立芳 李兆举 +1 位作者 王维民 高金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16-424,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不平衡振动故障,搭建基于电磁驱动式自动平衡的不平衡故障模拟试验台,研究电磁驱动式自动平衡装置实现稳定的配重块自锁、配重块驱动原理及设计方法,根据设计条件分析控制极限影响因素,计算自动平衡系统的最大平衡能力、最... 针对旋转机械不平衡振动故障,搭建基于电磁驱动式自动平衡的不平衡故障模拟试验台,研究电磁驱动式自动平衡装置实现稳定的配重块自锁、配重块驱动原理及设计方法,根据设计条件分析控制极限影响因素,计算自动平衡系统的最大平衡能力、最小平衡能力和平衡精度。依此设计出一套可稳定工作的电磁驱动式自动平衡装置。通过建立不平衡振动故障转子诊断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平衡振动产生机理,提出用轴心轨迹重构法进行不平衡振动辨识,分别采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椭圆长轴方向振动矢量作为自动平衡控制输入信号,并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三种信号输入方式均能实现降振,重构法提出的椭圆长轴矢量的控制相比较传统的单通道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控制输入,可以使自动平衡后的控制效果更好,降幅为74.84%,同比其他两种方式多下降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振动 自愈调控 自动平衡 电磁驱动自动平衡装置 轴心轨迹重构
原文传递
日本企业推出直径仅1cm的六轴力觉传感器
5
作者 日经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第1期40-40,共1页
13本信号株式会社推出了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超小型六轴力觉传感器。其采用该公司研发的电磁驱动式MEMS光扫描仪“ECOSCAN”的技术经验,主要用于机器人和计量测量仪器领域。
关键词 力觉传感器 日本企业 六轴 直径 技术经验 微机电系统 电磁驱动 会社
下载PDF
电磁驱动式压铸减压阀及其驱动方法和压铸装置
6
作者 金专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i006-i006,共1页
一种电磁驱动式压铸减压阀,包括一个由来自电磁线圈的电磁力驱动的设置在一驱动块中的驱动轴,和一个设置在阀块内部的在其一端设置有一阀体的独立于驱动轴的阀轴。此外,在该阀轴上设置有一共同动作以沿闭合方向推动阀体的闭合弹簧,... 一种电磁驱动式压铸减压阀,包括一个由来自电磁线圈的电磁力驱动的设置在一驱动块中的驱动轴,和一个设置在阀块内部的在其一端设置有一阀体的独立于驱动轴的阀轴。此外,在该阀轴上设置有一共同动作以沿闭合方向推动阀体的闭合弹簧,而在该驱动轴上设置有一共同动作以沿打开方向推动阀体的打开弹簧。阀块也以可更换的方式设置。根据这种类型的电磁驱动式压铸减压阀,在闭合减压阀时不会引起回弹,并且即使当问题发生时,例如熔融金属渗透入阀体中时,也可以大大地减少维修时间和修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减压阀 压铸 驱动方法 装置 驱动 磁力驱动 电磁线圈 金属渗透 修理费用 维修时间 设置 阀体 驱动 闭合 阀轴 阀块 弹簧
下载PDF
专利文献信息
7
作者 金专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6-396,共1页
关键词 文献信息 专利 合模装置 电磁驱动 合金材料 驱动方法 制造方法 深过冷 减压阀 成形机
下载PDF
核一级电磁驱动角式控制阀抗震性能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晓宁 曹月秋 +2 位作者 蒋晓红 宋成良 吴鹏 《阀门》 202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电磁驱动角式控制阀是核电厂内的抗震I类设备,保证该阀门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电磁驱动型稳压器喷淋阀的系统要求与结构设计出发,介绍了电磁驱动角式控制阀的抗震分析与结构改进、抗震试验及其工装改进等情况。掌握了阀门整机抗... 电磁驱动角式控制阀是核电厂内的抗震I类设备,保证该阀门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电磁驱动型稳压器喷淋阀的系统要求与结构设计出发,介绍了电磁驱动角式控制阀的抗震分析与结构改进、抗震试验及其工装改进等情况。掌握了阀门整机抗震分析与抗震试验的研究思路,满足三代核电设备抗震要求,为类似设备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控制阀 抗震性能 抗震分析 抗震试验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机组稳压器比例喷雾阀选型分析
9
作者 张浩然 曹晓宁 +1 位作者 蒋晓红 曹月秋 《南方能源建设》 2021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稳压器比例喷雾阀是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关键阀门之一,是电站系统中唯一的核安全1级控制阀,掌握该阀门的技术特点对于工程实践和该阀门的自主化研发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国内压水堆核电机组所用的两种典型结构——气动V型球芯式... [目的]稳压器比例喷雾阀是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关键阀门之一,是电站系统中唯一的核安全1级控制阀,掌握该阀门的技术特点对于工程实践和该阀门的自主化研发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基于国内压水堆核电机组所用的两种典型结构——气动V型球芯式比例喷雾阀和电磁驱动角式比例喷雾阀,从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得出,两种结构型式的比例喷雾阀适用的技术路线不同,但均可实现核电站稳压器系统所需的喷淋控制功能,用户可根据核电厂的技术路线和具体需求选择相对适宜的产品。[结论]但在未来新建核电市场中,电磁驱动型比例喷雾阀预计将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压器比例喷雾阀 气动V型球芯比例喷雾阀 电磁驱动比例喷雾阀
下载PDF
基于电磁驱动的体外膜肺氧合搏动式泵血系统
10
作者 李超 葛斌 +3 位作者 方旭晨 李刚 陆婧 王俊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根据电磁学原理建立梯度线圈-永磁体模型,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电磁驱动搏动式血泵,主要包括驱动装置、泵头装置、冷却系统以及体外循环管路等。搏动式血泵运动速率接近正常人体心率,模仿心脏的节律跳动,产生搏动式血流,实现了搏动式泵... 根据电磁学原理建立梯度线圈-永磁体模型,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电磁驱动搏动式血泵,主要包括驱动装置、泵头装置、冷却系统以及体外循环管路等。搏动式血泵运动速率接近正常人体心率,模仿心脏的节律跳动,产生搏动式血流,实现了搏动式泵血。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采集基于电磁驱动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搏动式泵血系统的流量、压力和动脉压力波形等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电磁驱动的ECMO搏动式泵血系统的相关性能基本满足ECMO辅助循环需求,达到了动脉压力波形拟合和搏动灌注的目的,对于体外循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电磁驱动搏动血泵 灌注流量 灌注压力 动脉压力波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