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3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09
1
作者 孙智晶 朱兰 +12 位作者 郎景和 张业武 刘桂芝 陈晓春 冯嵩芝 张菊新 姚宇红 张洁 苏园园 房桂英 杨梅 刘娟 马志敏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中国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1年10月起全国12家医疗单位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产后6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中国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1年10月起全国12家医疗单位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产后6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在家自行进行盆底肌训练。在产后6周、产后6个月、产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以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生命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截止于2013年6月共入组324例产妇,其中对照组124例,治疗组200例。产后6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及以上所占的比率,治疗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41.5%(83/200)和40.5%(81/200)分别提高到76.3%(145/190)和79.5%(151/190),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80.6%(58/72)和80.6%(58/72),对照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66.1%(78/118)和56.8%(67/118)分别提高到71.8%(84/117)和78.7%(92/117),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73.3%(33/45)和80.0%(36/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POP.Q分度Aa指示点在盆底康复锻炼后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产后6周时分别为(-2.2±0.7)、(-2.4±0.6)cm,在产后1年时分别为(-2.5±1.1)、(-2.7±0.6)c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指示点两组间无差异(P〉0.05)。PFIQ-7评分和PISQ-12评分在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妇女早期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1年内可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盆底疾病 刺激疗法 生物反馈 理学 生理学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坚 张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580-4581,共2页
研究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具体应用。使用美国产NORAXON的MYOSYS-TEM-1200型表面肌电图仪,采用肌电积分与平均功率频率、中位频率分别对数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肌力、肌张... 研究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在神经肌肉病损功能评估中的具体应用。使用美国产NORAXON的MYOSYS-TEM-1200型表面肌电图仪,采用肌电积分与平均功率频率、中位频率分别对数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肌力、肌张力与肌肉疲劳度的评估,探索其在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表面肌电图不仅可用于评估治疗前患者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变化状况及与健侧的差异,而且可用于观察治疗前后患侧神经肌肉功能的进步情况并据此制定和调整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也可作为一种临床上客观地评价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描记术 神经肌肉疾病
下载PDF
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勇 王振华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7期612-613,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对照组(n=20).模型组大鼠按自行设计的不规则喂养方法饲养4wk,即单日正常进食,双日禁食,以打乱正常的饮食节律;自由饮水,每升... 目的建立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对照组(n=20).模型组大鼠按自行设计的不规则喂养方法饲养4wk,即单日正常进食,双日禁食,以打乱正常的饮食节律;自由饮水,每升饮水中加10mol/LHCl10mL,以破坏胃内酸碱环境.浆膜下埋置银丝电极,7d后记录胃电快波、慢波.最后观察胃大体病变及光镜下组织学改变.结果对照组仅2例出现短暂胃节律失常,异常节律指数为125%.模型组27例出现节律失常,包括胃动过速、节律紊乱和胃动过缓,异常节律指数为3667%.慢波节律失常时,其对应的快波频率(1975簇/min±737簇/min)及振幅(692mV/min±248mV/min)与正常组(3158簇/min±680簇/min及1313mV/min±462mV/min)比均明显降低(P<001).该组大鼠经病理检查证实胃除慢性浅表性胃炎外,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大鼠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5143例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杨明丽 王青 +4 位作者 于晓杰 陈庚敏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响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43例产妇,其中Ⅰ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695例(52.40%,2 695/5 143),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710例(52.69%,2710/5 143),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2 872例(55.84%,2872/5143),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1406例(27.34%,1406/5143);阴道动态压力为(93±37)cmH2O(1 cmH2O=0.098 kPa)。产后早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1 208例(23.49%,1208/5 143),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发生率高达57.58%(95/165)。PFD家族史是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阴道分娩、年龄≥30岁、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约半数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高龄、阴道分娩及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底 生理学 盆底疾病
原文传递
生物阻抗测量原理与测量技术 被引量:37
5
作者 唐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生物阻抗是反映生物组织、器官、细胞或整个生物机体电学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将低于兴奋域值的微弱直流和交变电流施加于生物组织后,测量其上的电位差来间接测量,属于电生理学的研究范畴。许多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验上对生物组织的... 生物阻抗是反映生物组织、器官、细胞或整个生物机体电学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将低于兴奋域值的微弱直流和交变电流施加于生物组织后,测量其上的电位差来间接测量,属于电生理学的研究范畴。许多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验上对生物组织的电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生物阻抗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阻抗 阻抗圆图 频散 生理学
下载PDF
黄芪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德治 毕庆和 +1 位作者 丁霭玲 应崇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应用微机处理小肠生物电技术,观察和记录了25%黄芪煎剂(1ml/kg)给清醒、健康、空腹的狗灌胃后,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变化情况。发现给黄芪后十二指肠的Ⅱ相时程延长,空肠的Ⅰ相时程缩短,而Ⅱ相及总周期的时程...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应用微机处理小肠生物电技术,观察和记录了25%黄芪煎剂(1ml/kg)给清醒、健康、空腹的狗灌胃后,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变化情况。发现给黄芪后十二指肠的Ⅱ相时程延长,空肠的Ⅰ相时程缩短,而Ⅱ相及总周期的时程延长,峰电位增多。提示黄芪具有增强小肠(主要是空肠)运动和平滑肌紧张度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补气 小肠 生理学
下载PDF
短QT综合征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 被引量:50
7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蓬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短QT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4
8
作者 贾志荣 石昕 +1 位作者 黄一宁 孙相如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 (SSR)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关系 ,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 80例糖尿病患者及 30名健康人四肢进行SSR测定 ,对两组SSR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行t检验。结果 两...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 (SSR)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关系 ,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 80例糖尿病患者及 30名健康人四肢进行SSR测定 ,对两组SSR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行t检验。结果 两组SSR的起始潜伏期、N波、P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N波波幅、P波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 ,而糖尿病组仅 2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 ,78例 (97 5 % )患者至少有一肢SSR潜伏期异常。结论 SSR为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客观依据 ,可发现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纤维的早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交感反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早期诊断 生理学 交感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心室电风暴的机制与起搏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6
9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1 位作者 张英川 张金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符合电风暴。电风暴时室房传导呈4种类型:Ⅰ-Ⅲ型HPS异位电冲动皆连续逆传,Ⅰ型间断夺获心房;Ⅱ型未夺获心房,但连续抑制前向房波下传,产生假性Ⅲ度房室阻滞;Ⅲ型连续夺获心房;Ⅳ型HPS逆向与前向传导交替。快速起搏心房可重建房室前传和稳定的血压。快速起搏心室作用有:①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防止触发室颤,但不终止自律性异常室速;②拖带和终止折返性室速,显现室速的拖带变形现象和双向折返;③多不夺获快速室速/室颤,偶见HPS起搏和串刺激夺获心室,快速室速/室颤频率减慢后自发终止。结论 HPS异位电冲动逆向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下传,促使室速/室颤反复发作而呈现电风暴现象。起搏重建房室传导和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有预防电风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希氏-浦肯野系统 心室颤动 风暴 起搏
下载PDF
J波和J波综合征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东琦 苏显明 崔长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4-5,共2页
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包括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 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包括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J波 综述 J波综合征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与常规牵引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表面肌电图分析的比较 被引量:40
11
作者 冯宪煊 徐义明 +1 位作者 蔡赟 白跃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2-1037,共6页
背景: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椎间盘进行治疗,牵引过程中避免椎旁肌收缩抵抗,目前缺乏结合表面肌电图分析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研究。目的:对比常规腰椎牵引器,结合表面肌电图评价指标,探... 背景: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椎间盘进行治疗,牵引过程中避免椎旁肌收缩抵抗,目前缺乏结合表面肌电图分析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研究。目的:对比常规腰椎牵引器,结合表面肌电图评价指标,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DRX9000组和普通牵引组,每组各30例。DRX9000组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进行牵引治疗,普通牵引组患者采用常规牵引器进行牵引。所有患者在全部治疗前后进行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检查,对患者腰部椎旁肌肌力及疲劳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及腰突症导致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1)全部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振幅及平均频率斜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DRX9000组显著高于普通牵引组(P<0.05);(2)全部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DRX9000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牵引组,JOA评分显著高于普通牵引组(P<0.05);(3)结果提示,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肉活动力、肌力,减轻肌肉疲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生理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全国儿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多中心资料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小梅 李奋 +8 位作者 曾少颖 袁越 郭保静 韩波 沈捷 吴琳 张宴 赵鹏军 林利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内8家医院小儿心内科1994年4月26日至2012年9月30日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3 058例,年...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内8家医院小儿心内科1994年4月26日至2012年9月30日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3 058例,年龄0.33-16.50(7.6&#177;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RF-CA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共计3 058例,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 561例(83.7%)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VT/PVC) 497例(16.3%).SVT患儿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 630例(63.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750例(29.3%),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L/IRAT) 40例(1.6%),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141例(5.5%).2 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8%,复发率4.8%,其中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3.6%,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1.2%.1 580例AV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7%,复发率4.0%,其中原旁路复发2.4%,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复发1.6%.右前/中间隔旁路首次消融成功率较低(88.2%),原旁路复发率较高(19.4%).740例AVN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9.3%,复发率4.4%,其中原消融类型复发4.0%.40例AFL/IRA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5%,随访无复发.131例FAT患者接受消融,首次消融成功率84.7%.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81.0%;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91.5%.FAT患者消融复发率12.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率11.7%.467例VT/PVC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3.1%,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92.1%;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100%.起源于不同部位VT/PVC首次消融成功率以左心室中后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心律失常 生理学 射频导管消融 儿童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与超声定量检测 被引量:36
13
作者 纪芳 卢祖能 +4 位作者 刘小明 初红 陈文卫 董红娟 郭瑞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正中神经超声定量测定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意义,探索其诊断标准。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24例(共46只腕)为病例组,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为对照组,行电生理和腕部正中神经超声检测。结果(1)病例... 目的前瞻性研究正中神经超声定量测定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意义,探索其诊断标准。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24例(共46只腕)为病例组,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为对照组,行电生理和腕部正中神经超声检测。结果(1)病例组电生理结果符合CTS,阳性率91·3%(42/46)。(2)超声测定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增大,神经内径(D)增粗;当豌豆骨水平CSA临界值取0·105cm2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5%和96·0%;D取0·195cm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5%和82·0%。(3)CSA、D均与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CSA与末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是诊断CTS的一种新的可靠方法,豌豆骨水平CSA临床诊断价值较大;超声与电生理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超声检查 生理学 正中神经
原文传递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3 位作者 陈纯波 詹贤章 李海杰 薛玉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 min,X光曝露时间12~30 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文韬 黄从新 +1 位作者 郭凯 王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左室壁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从组织水平探讨稳心颗粒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组织心内膜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TAP)。在基础周长500ms刺激下,分别观察1,5,10,15,20g/L...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左室壁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从组织水平探讨稳心颗粒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组织心内膜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TAP)。在基础周长500ms刺激下,分别观察1,5,10,15,20g/L稳心颗粒对标准台式液灌流心肌和含哇巴因台式液灌流心肌TAP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稳心颗粒浓度依赖性的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90%复极化时间(APD90);对动作电位幅值(APA)无影响。②含哇巴因台式液灌流之后,各浓度稳心颗粒使APD、APD90延长,对APA无影响,15g/L的延长作用最显著。对于哇巴因诱发的早期后除极和心律失常,各浓度的稳心颗粒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室肌APD的延长和对触发活动的抑制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跨膜动作 稳心颗粒 心律失常 早期后除极
下载PDF
T波电交替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存泰 程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T波电交替(TWA)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标志。TWA发生机制可能与动作电位时程,细胞内钙循环和神经调节有关。研究证明,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单形/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T波电交替(TWA)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标志。TWA发生机制可能与动作电位时程,细胞内钙循环和神经调节有关。研究证明,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单形/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当前对心律失常事件最具预测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指标。TWA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因而具有在低危人群中筛选高危患者的作用;还可用于排除高危人群中不需要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T波交替 综述 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大静脉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33
17
作者 官学强 李嘉 +3 位作者 李岳春 季亢挺 殷日鹏 林加锋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 探讨心大静脉(GCV)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例经GCV标测和消融患者,其中持续及短阵性VT各1例,PVCs2例.经左、右心室流出道(LVOT、RVOT)及二尖... 目的 探讨心大静脉(GCV)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例经GCV标测和消融患者,其中持续及短阵性VT各1例,PVCs2例.经左、右心室流出道(LVOT、RVOT)及二尖瓣环心内膜标测与试消融无效各2例,最后均经GCV标测与消融,并对GCV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前-二尖瓣环前壁心外膜)及最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后-LVOT)消融成功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均采用普通温控导管仅1例消融成功,因阻抗太高无法放电失败3例,其中2例再次经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指导下,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标测与消融均成功,1例放弃再次消融,成功率75.00%.经GCV远端及最远端消融成功各1及2例.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提早(36.00±2.65)ms,可见A波及V波(V>A) 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VT形态12及11导联相同各2例.GCV远端及最远端消融成功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1)前者假性"δ"波时间≥75ms而后者<75ms (2)前者V1呈R型无S波群而V4~V6有S波(呈Rs型),后者则相反.结论 部分体表心电图特征符合LVOT或二尖瓣环前壁起源的PVCs/VT,经上述部位标测与消融无效者,应考虑经GCV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心大静脉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废用性肌萎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郄淑燕 岳寿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10-711,714,共3页
废用性肌肉萎缩是肢体在制动、固定及失重状态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对肌肉萎缩程度的测量主要有3种方法。废用状态下肌肉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肌纤维可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发... 废用性肌肉萎缩是肢体在制动、固定及失重状态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对肌肉萎缩程度的测量主要有3种方法。废用状态下肌肉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肌纤维可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发放次数、波幅、时限及多相电位等指标发生改变,肌肉蛋白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增强、肌肉蛋白丢失,糖原摄取和合成率下降,肌力、耐力下降。早期预防、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和合理用药等方法对废用性肌肉萎缩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研究进展 生理学 康复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与三醇组皂甙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通道阻滞作用的单通道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文杰 钟国赣 +2 位作者 江岩 王小明 王中峰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分离Wistar大鼠乳鼠的心室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人参二醇组皂甙1500 μg·ml^(-1),人参三醇组皂甙300μg·ml^(-1),维拉帕米37.5 μg·ml^(-1)或BAY k 8644 5 μmol·L^(-1)。用斑片钳的连细胞电压钳法,记录加药... 分离Wistar大鼠乳鼠的心室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人参二醇组皂甙1500 μg·ml^(-1),人参三醇组皂甙300μg·ml^(-1),维拉帕米37.5 μg·ml^(-1)或BAY k 8644 5 μmol·L^(-1)。用斑片钳的连细胞电压钳法,记录加药前后L,T,B三型钙通道的单通道活动。确证了这两组人参皂甙的钙通道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甙 心肌 斑片钳 生理学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及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大鼠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陈霞 李英骥 +2 位作者 葛静岩 张文杰 钟国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 (OMT)对正常及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动作电位 (AP)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浮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在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给予 3、 15和 30 m g· kg- 1 的 OMT能剂量依赖性地延缓乌头碱所致大鼠...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 (OMT)对正常及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动作电位 (AP)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浮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在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给予 3、 15和 30 m g· kg- 1 的 OMT能剂量依赖性地延缓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 ,静脉给予 30 m g· kg- 1 的 OMT能减小 AP的幅值 ,缩短 APD50 和APD90 ,降低 Vmax。结论 :OMT对心肌细胞 AP的影响可能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药理学 心律失常/药物疗法 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