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流过零点预计算的单有源桥变换器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晨祥 王晓婷 +2 位作者 丁江萍 许建中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63-2473,共11页
模块化隔离型DC/DC变换器(modular isolated DC/DC converter,MIDC)作为光伏、风电等直流电源并网的重要方案,受到广泛关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nput parallel output series,IPOS)型单有源桥(single active bridge,SAB)变换器是MIDC的... 模块化隔离型DC/DC变换器(modular isolated DC/DC converter,MIDC)作为光伏、风电等直流电源并网的重要方案,受到广泛关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nput parallel output series,IPOS)型单有源桥(single active bridge,SAB)变换器是MIDC的常用拓扑之一,由于节点导纳矩阵阶数高、仿真步长小以及不控整流桥的存在,其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很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过零点预计算的SAB变换器等效建模方法。首先,针对SAB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求解不同模式下电感电流表达式。其次,计算电感电流过零点,并给出不同模式的区分条件。然后,类比DAB变换器,建立IPOS型SAB变换器的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Lyapunov法证明所提等效模型的稳定性。最后,在PSCAD/EMTDC环境中验证所提出模型的精度和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有源桥变换器 电流零点 等效建模 稳定性
下载PDF
低压电器分相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在荣 金玉麟 黄晓霞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64,共4页
为避开供电系统瞬态过电压和浪涌电流对接触器的危害,提出了采取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分相控制方法。介绍了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的主要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电压和电流过零点数据采集技术的主要特点。经试验表明,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 为避开供电系统瞬态过电压和浪涌电流对接触器的危害,提出了采取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分相控制方法。介绍了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的主要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电压和电流过零点数据采集技术的主要特点。经试验表明,低压自适应型接触器可以使接触器的触点在电压过零点时闭合、在电流过零点时断开,从而极大地减少电气触点磨损,延长接触器的电气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电压零点 电流零点 接触器
下载PDF
基于移动三采样点法的短路故障电流过零点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和平 刘俊翔 +1 位作者 莫文雄 王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400,共7页
提出采用移动三采样点法进行短路故障电流参数辨识,根据短路电流数学模型,利用采样电流值不断求解电流模型特征参数,进而还原短路电流波形和预测短路电流过零点。在仿真软件中设置理想信号进行算法原理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移动三采样点... 提出采用移动三采样点法进行短路故障电流参数辨识,根据短路电流数学模型,利用采样电流值不断求解电流模型特征参数,进而还原短路电流波形和预测短路电流过零点。在仿真软件中设置理想信号进行算法原理正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移动三采样点法计算得到的电流模型参数误差小、电流波形拟合度高,能快速并精确预测短路电流过零点。在离线仿真软件中构建电力网络模型,仿真得到各种工况下短路电流数据,结合实际短路故障录波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移动三采样点法零点预测精度高,误差均小于1 ms,满足相控开断要求。最后将移动三采样点法与改进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移动三采样点法具有预测时间较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三采样点法 参数辨识 电流零点 电力网络模型 零点预测精度
原文传递
基于零序接地阻抗的三相等效电路模型及短路开断过程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转转 张云飞 +1 位作者 赵福强 冯建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7年第15期43-46,共4页
对称分量法是分析与计算三相不对称电路最为有效的经典方法之一。以对称分量法分解得到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为基础,提出了合并正序、负序分量为相序分量。应用相序分量、零序分量的方法推导出基于零序接地阻抗的三相等效电路模型,应... 对称分量法是分析与计算三相不对称电路最为有效的经典方法之一。以对称分量法分解得到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为基础,提出了合并正序、负序分量为相序分量。应用相序分量、零序分量的方法推导出基于零序接地阻抗的三相等效电路模型,应用该等效电路计算了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短路电流开断过程。最后,根据系统中不同的正序阻抗与零序阻抗的比值,在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对首开极系数与电流过零点时刻、燃弧窗口分别进行了计算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分量法 零序接地阻抗 电流零点 首开极系数
下载PDF
多有源桥型PET开关死区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婷 冯谟可 +1 位作者 许建中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995-6004,共10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可实现多电压等级和电能形态变换,将在柔性直流配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死区的影响已不容忽略。目前,针对死区的分析均基于仿真效率极低的详细模型...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可实现多电压等级和电能形态变换,将在柔性直流配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死区的影响已不容忽略。目前,针对死区的分析均基于仿真效率极低的详细模型,而采用平均值建模思想的加速模型虽然可以考虑死区的整体影响,但无法准确反映PET内部暂态特性。为在反映开关死区精度的同时提高效率,需要在PET的电磁暂态等效模型中集成开关死区的功能。基于此,该文以多有源桥型PET拓扑为例,首先基于其等效电路的生成过程和开关死区的控制策略,将死区分为单侧死区和双侧死区,并分别进行等效建模。随后针对不同的死区设置和控制参数,建立不同模式的多有源桥型PET的死区电磁暂态等效模型。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电磁暂态详细和等效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死区的PET等效模型可以提高整体仿真精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加速比,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工程测试和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多有源桥 死区时间 电流零点 等效建模
下载PDF
直流工程逆变站过零点测量故障改进方案
6
作者 杨克虎 杨寿源 +1 位作者 张琼 王明江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某直流工程短期内连续两次因过零点测量故障导致直流系统ESOF(紧急停运)。第一次为双极运行时,逆变站进行极1近端短路故障实验。短路实验完成约3 min后,由于极1、极2四套极控系统同时出现电流过零故障从而导致双极ESOF。3天后,该直流工... 某直流工程短期内连续两次因过零点测量故障导致直流系统ESOF(紧急停运)。第一次为双极运行时,逆变站进行极1近端短路故障实验。短路实验完成约3 min后,由于极1、极2四套极控系统同时出现电流过零故障从而导致双极ESOF。3天后,该直流工程双极500 WM功率送电期间逆变站再次出现电流过零信号故障导致极1ESOF。查明故障原因并改进对该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有效的处理方案也可为其他直流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测量 电流零点 熄弧角
下载PDF
基于V2G的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技术及电流畸变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荆磊 张俊峰 +2 位作者 邱茂航 刘波 陈敏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0,共6页
随着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V2G(vehicle-to-grid)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核心思想在于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双向互动,通过调度实现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缓和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优化电网运行。双向变换器是实现V2G技... 随着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V2G(vehicle-to-grid)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核心思想在于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双向互动,通过调度实现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缓和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优化电网运行。双向变换器是实现V2G技术的核心装置,其不仅需要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还要能够控制输入输出的电能质量,这便对变换器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双向变换器的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选取了单极性PWM调制和平均电流控制作为本文所提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同时就单极性调制下电流过零点畸变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过零点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一个3 k W的双向AC/DC变换器实验平台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AC/DC变换器 V2G 单极性调制 电流零点畸变
下载PDF
Vienna整流器输入电流畸变与中点电位振荡综合优化调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志宏 吴佳衡 +3 位作者 冯义龙 吕广强 赵剑锋 蓝建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685-5696,共12页
Vienna整流器具有转换效率高、无桥臂直通等优势,在通信电源、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Vienna整流器空间矢量调制在扇区切换处由于非理想矢量序列的使用,导致交流侧电流在过零点附近发生畸变。并且当运行在... Vienna整流器具有转换效率高、无桥臂直通等优势,在通信电源、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Vienna整流器空间矢量调制在扇区切换处由于非理想矢量序列的使用,导致交流侧电流在过零点附近发生畸变。并且当运行在直流侧电压不平衡工况时,将进一步加剧输入电流的畸变。此外,直流侧中点平均电流的波动也将引起中点电位振荡。为了改善输入电流质量,抑制中点电位波动,文中分析电流过零点畸变的原因,通过在改进的钳位区域添加补偿分量,而在非钳位的连续区域添加优化零序分量,提出一种Vienna整流器载波调制优化算法,实现了对交流侧电流畸变与直流侧电压振荡的有效抑制。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流零点畸变 载波调制 电压波动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定子相电流调节器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大伟 赵晓博 《科技视界》 2018年第20期43-44,共2页
主要针对矿井提升机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影响定子交流电流,即相电流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相电流控制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同步电机相电流 电流零点 电流触发预控角 电流调节器
下载PDF
一种降低VIENNA整流器电流过零点畸变的调制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庆岩 王沛东 +3 位作者 黄新梅 王珺璨 桂在毅 张伟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年第2期81-87,共7页
为解决VIENNA整流器固有的在电流过零点处可能出现畸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大程度降低电流过零点畸变的调制方法。首先,根据VIENNA整流器的控制方法,分析了电流过零点畸变的原理。然后,提出量化整流器实际输出电压偏差量的函数,实现了... 为解决VIENNA整流器固有的在电流过零点处可能出现畸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大程度降低电流过零点畸变的调制方法。首先,根据VIENNA整流器的控制方法,分析了电流过零点畸变的原理。然后,提出量化整流器实际输出电压偏差量的函数,实现了电流过零点处实际输出电压的最小畸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调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流零点畸变 单位功率因数 偏差量
下载PDF
多维因素综合作用下换流阀晶闸管载流子迁移恢复特性解析及关断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帆 郭春义 +1 位作者 叶蕴霞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05-7613,共9页
明确换流阀晶闸管在逆变侧交流故障期间的关断特性及关断机理对抑制换相失败十分必要。影响晶闸管关断的主要因素有正向电流、电流过零点下降率和结温等,为明确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对晶闸管关断特性的影响机理,该文首先基于考虑器件物理特... 明确换流阀晶闸管在逆变侧交流故障期间的关断特性及关断机理对抑制换相失败十分必要。影响晶闸管关断的主要因素有正向电流、电流过零点下降率和结温等,为明确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对晶闸管关断特性的影响机理,该文首先基于考虑器件物理特性的晶闸管详细关断模型研究其换相关断过程,搭建晶闸管换相关断等效电路;研究上述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及综合作用下的晶闸管关断特性,并通过对载流子迁移恢复特性的解析,获得晶闸管换相关断过程中的恢复电荷迁移特征。最后,得到使晶闸管可靠关断的阻断能力恢复时间及换相结束时剩余电荷值,以阻断能力恢复时间、临界关断角等指标定量评价各因素综合作用对晶闸管关断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换相起始条件下,当故障导致正向电流增大时,不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晶闸管阻断能力恢复时间偏长,会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关断要求;仅考虑正向电流和电流过零点下降率二者综合作用时阻断能力恢复时间偏短,会增加换相失败误判风险;考虑三种因素综合作用后所得到的晶闸管阻断能力恢复时间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晶闸管 载流子迁移恢复特性 正向电流 电流零点下降率 晶闸管结温
下载PDF
基于调制波分解的Vienna整流器的调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卫东 胡业波 +2 位作者 张庆岩 王金平 高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339-4352,共14页
Vienna整流器是一种控制简单、可靠性高的升压型整流器,被广泛应用到风能发电系统、航空电源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由于Vienna整流器结构的特性,传统的调制方法会导致电流过零点畸变。因此,该文从调制波分解的角度分析电流过零点... Vienna整流器是一种控制简单、可靠性高的升压型整流器,被广泛应用到风能发电系统、航空电源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由于Vienna整流器结构的特性,传统的调制方法会导致电流过零点畸变。因此,该文从调制波分解的角度分析电流过零点畸变产生的原因,针对现有的调制策略存在的不足,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在维持直流侧中点电压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流畸变的调制方法。该文将Vienna整流器的传统空间矢量调制、具有过零钳位的空间矢量调制与所提调制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调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调制方法 中点电压平衡 电流零点畸变
下载PDF
关于电流过零点斜率计算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阎对丰 王安 +3 位作者 牛安 彭剑飞 张宝强 杨庭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断路器合成试验中,电流过零点斜率是影响断路器开断的重要参数。目前获得电流过零点斜率主要依靠人工法,难免会带来人为因素的误差,随着数字化测量仪器的发展,依靠计算机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值计算是准确获得电流过零点斜率的理想方法。... 在断路器合成试验中,电流过零点斜率是影响断路器开断的重要参数。目前获得电流过零点斜率主要依靠人工法,难免会带来人为因素的误差,随着数字化测量仪器的发展,依靠计算机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值计算是准确获得电流过零点斜率的理想方法。笔者研究了两种基于数值分析的算法:迭代法和曲线拟合法。通过理想函数和实际试验数据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满足了大容量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零点斜率 断路器合成试验 短时交流电流 大容量实验室
下载PDF
单相混合级联整流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
14
作者 徐正 曾思捷 +3 位作者 于龙飞 陶艳梅 李思凡 程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针对单相混合级联整流器两种功率模块的不同能量传输特性,对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基于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无桥整流器的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并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重点对直流... 针对单相混合级联整流器两种功率模块的不同能量传输特性,对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基于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无桥整流器的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并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重点对直流侧电压波动与无功功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并进一步对负载突变时的动态响应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不同应用场合下选取合适的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 电流零点畸变 直流电压波动 动态响应速度
下载PDF
抑制电流畸变的无桥PFC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15
作者 于龙飞 于志超 王朋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5期61-62,共2页
分析无桥整流电路因交流侧升压电感而产生的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现象,对基于dq坐标变换的PI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实现基于旋转坐标系dq解耦的抑制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的改良型控制策略、验证控制性能,同时与传统控制系统相... 分析无桥整流电路因交流侧升压电感而产生的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现象,对基于dq坐标变换的PI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实现基于旋转坐标系dq解耦的抑制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的改良型控制策略、验证控制性能,同时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较,验证前者在抑制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桥整流电路 dq变换 SOGI 输入电流零点畸变
下载PDF
三电平背靠背变流器的中点电压波动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颢雄 马伟明 +5 位作者 肖飞 陈明亮 刘勇 许跃宏 周峰 许锡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211,共7页
三电平背靠背系统的中点电压同时受两侧变流器调制方式的影响。根据三电平变流器是否为直流电压自控制系统,变流器对中点电压的影响需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同时,背靠背系统的工作点、两侧变流器不同的SVPWM实现方式、机侧与网侧基波电... 三电平背靠背系统的中点电压同时受两侧变流器调制方式的影响。根据三电平变流器是否为直流电压自控制系统,变流器对中点电压的影响需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同时,背靠背系统的工作点、两侧变流器不同的SVPWM实现方式、机侧与网侧基波电流的频率比、机侧与网侧的基波电流初始过零点的时间差均会对系统的中点电压平衡产生影响。本文根据三电平背靠背系统两侧变流器功能的划分,分析了机侧与网侧变流器采用不同的SVPWM组合方式对中点电压波动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工作点位于Zone-A时,网侧采用虚拟矢量合成SVPWM(VVS),机侧采用最近三矢量合成SVPWM(NTV)这种组合方式具有较好的综合特性;在Zone-B,NTV(网侧)-VVS(机侧)具有较合适的调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变流器 背靠背 最近三矢量 虚拟矢量合成 中点电压 基波频率比两侧变流器基波电流初始零点时间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