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基础冲刷过程原位电学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秀军 尚可旭 +3 位作者 张刚 丁浩 贾永刚 郭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7-432,共6页
强水流作用下桥基桩周土的快速冲刷是造成桥梁垮塌事故的主要诱因.为实现冲刷过程长期有效实时监测,在综合分析声纳、超声波、光纤测量等已有监测技术优缺点基础上,基于水土介质导电性差异引起的传导电场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桥基冲刷电... 强水流作用下桥基桩周土的快速冲刷是造成桥梁垮塌事故的主要诱因.为实现冲刷过程长期有效实时监测,在综合分析声纳、超声波、光纤测量等已有监测技术优缺点基础上,基于水土介质导电性差异引起的传导电场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桥基冲刷电学监测方法并构建了实时监测系统.采用模拟计算和室内试验方式研究了监测系统对水土界面反映能力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水土界面位置表现为典型的"之"字形电阻率异常,易于确定,且界面监测误差小于1/2电极间距(1 cm).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胶州湾大桥架设区侵淤过程监测中,为桥基安全性评判和预警体系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冲刷 电阻率法 监测系统 电极探测
原文传递
基于电极瞬变电磁响应的故县大坝渗漏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祝肖林 沈建国 沈永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为了准确定位坝体渗漏位置,在直流电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激励电压导通瞬间电极激发的瞬变电磁信号检测渗漏的方法。导通瞬间电极在导电介质中激发的瞬变电磁响应包含介质电导率信息,响应信号对水层等高阻介质比较敏感,响应变化较大,这... 为了准确定位坝体渗漏位置,在直流电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激励电压导通瞬间电极激发的瞬变电磁信号检测渗漏的方法。导通瞬间电极在导电介质中激发的瞬变电磁响应包含介质电导率信息,响应信号对水层等高阻介质比较敏感,响应变化较大,这是一种新的渗漏信息。利用该信息对坝体进行渗漏检测有助于提高渗漏点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利用电极检测系统对故县大坝进行实测,分别实现信号的廊道发射-水中接收和水中发射-廊道台阶接收,在横向和纵向判断了渗漏异常位置。对故县大坝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坝的2#—3#横缝处存在渗漏,与实际渗漏情况相符。研究成果对于准确定位坝体渗漏位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检测 瞬变电磁法 电极探测 大坝 直流电法
下载PDF
电极探测法进行发情鉴定对母牛宫颈─阴道粘液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殷国荣 杨建一 +1 位作者 卫泽珍 晁青鲜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使用配有简易消毒的电子阴道探极的检测仪测定母牛宫颈─阴道粘液电导率。39头初产和经产母牛每隔2~3d测定一次,连续50d,未见由于测定引起的阴道损伤和其它不良反应。对每周测定3次并持续22d的母牛,每周收集宫颈─阴道粘液进行微生... 使用配有简易消毒的电子阴道探极的检测仪测定母牛宫颈─阴道粘液电导率。39头初产和经产母牛每隔2~3d测定一次,连续50d,未见由于测定引起的阴道损伤和其它不良反应。对每周测定3次并持续22d的母牛,每周收集宫颈─阴道粘液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未见微生物区系有明显变化。连续4周的分离菌落数分别为8、5、5和4个。鉴于在连续测定期分离菌落数为减少趋势,认为此电极消毒程序可防止细菌的导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发情鉴定 阴道粘液 微生物区系 电极探测
下载PDF
YAG脉冲激光焊接的光致等离子体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霞辉 朱海红 +2 位作者 朱国富 李适民 李再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针对 YAG脉冲激光焊接 Al及 4 5#钢时产生的光致等离子体 ,采用空心圆电极探测等离子体电信号 ;建立探测器内等离子体区域分析的理论模型 ,并用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负电压段 ,等离子体电信号的电流随电压增加呈现饱和趋势 ;... 针对 YAG脉冲激光焊接 Al及 4 5#钢时产生的光致等离子体 ,采用空心圆电极探测等离子体电信号 ;建立探测器内等离子体区域分析的理论模型 ,并用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负电压段 ,等离子体电信号的电流随电压增加呈现饱和趋势 ;理论与试验曲线比较证明 ,等离子体温度高于被焊材料气化温度约 30 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脉冲激光焊接 光致等离子体 空心圆电极探测
原文传递
互嵌式壳型电极探测器的三维电学性能仿真
5
作者 张亚 廖川 李正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8-5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闭合式壳型电极探测器(closed shell-electrode detector,CSED)的互嵌式壳型电极探测器(interleaved shell-electrode detector,ISED,中国专利#zl201721077852.6),通过减少死区来提高电荷收集效率.该文对ISED的新设计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闭合式壳型电极探测器(closed shell-electrode detector,CSED)的互嵌式壳型电极探测器(interleaved shell-electrode detector,ISED,中国专利#zl201721077852.6),通过减少死区来提高电荷收集效率.该文对ISED的新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利用Silvaco TCAD工具对ISED的电学特性进行了三维模拟,包括电势分布和电场分布.在可形成有效阵列的"组合单元"中,ISED由嵌套的壳型电极引入的死区是CSED中的一半.ISED单元中交错壳型电极引入的对电性能的干扰是最小的,并且低电场区保持在方形单元内的两个对角上.该文还对探测器的全耗尽电压、电容、击穿电压、I-V和C-V特性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 互嵌式壳型电极探测 低电场区
下载PDF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信号读出模拟研究
6
作者 杨璟喆 田阳 +5 位作者 杨铭鑫 曾志 薛涛 曾鸣 代文翰 李玉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5,共9页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因兼具良好能量分辨率及位置灵敏的特点,在探测器内事例点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中的脉冲波形研究对γ谱分析性能优化、稀有事例探测和其他应用场景下的信号/本底甄别均具有关键参考意...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因兼具良好能量分辨率及位置灵敏的特点,在探测器内事例点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中的脉冲波形研究对γ谱分析性能优化、稀有事例探测和其他应用场景下的信号/本底甄别均具有关键参考意义。为了模拟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的脉冲波形,本文通过分析探测器内部电场和权电势的分布,以及载流子轨迹和读出电极处感应电荷,从而得到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不同读出电极处感应波形信息。通过分析模拟波形,发现沿电极分布方向上收集电极可以感应到显著不同的感应信号,同时相邻电极可以感应到较弱的镜像信号,说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沿电极分布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分辨能力。通过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用于为γ径迹重建甄别的相关物理机制研究提供支持,同时还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模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高纯锗探测 脉冲波形模拟 径迹重建甄别 蒙特卡罗方法
原文传递
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的能量反馈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强 汪宝亮 +2 位作者 袁任贤 阎映炳 顾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上海光源恒流注入的运行模式,需要直线加速器提供持续、稳定和高品质的束流。阐述了八条形电极束流位置探测器(BPM)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直线加速器至增强器低能运输线的束流进行能散的测量,并以(微波)幅度或相位作为调节参数,采用比例积分(... 上海光源恒流注入的运行模式,需要直线加速器提供持续、稳定和高品质的束流。阐述了八条形电极束流位置探测器(BPM)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直线加速器至增强器低能运输线的束流进行能散的测量,并以(微波)幅度或相位作为调节参数,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算法对束流能散进行反馈控制,实现了束流能量的长期稳定性,保证了直线加速器束流的高效率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束流位置探测 能散 能量反馈 低电平 PI控制
下载PDF
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伟 岳骞 李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2376-2386,共11页
暗物质是当今物理学最基本也是最吸引人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对认识宇宙起源、演变和结构以及物质的本源等基本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实验上有多种方法可... 暗物质是当今物理学最基本也是最吸引人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对认识宇宙起源、演变和结构以及物质的本源等基本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实验上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暗物质粒子的探测,直接探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评述了暗物质直接探测方法的原理和当今国际国内采用直接探测法的不同实验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中国暗物质实验(China Dark matter Experiment,CDEX)合作组的研究历程、探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未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物质 直接探测 中国暗物质实验 电极高纯锗探测
原文传递
单晶体多电极读出高纯锗探测器^(76)Ge的0νββ甄别研究
9
作者 杨璟喆 曾志 +2 位作者 程建平 田阳 李玉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65,共15页
^(76)Ge的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探测实验中本底抑制十分关键,单电子(本底事例)和双电子(0νββ事例)事例甄别因其信号特征区分度极小而十分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建立了波形模拟研究方法,对双面交... ^(76)Ge的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探测实验中本底抑制十分关键,单电子(本底事例)和双电子(0νββ事例)事例甄别因其信号特征区分度极小而十分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建立了波形模拟研究方法,对双面交叉条型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的位置分辨能力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搭建lightGBM模型,对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各个电极所收集的模拟波形进行分类训练.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电极分布方向具有良好的位置敏感特性,同时可以通过两端电极过中时间差确定粒子作用深度.基于所搭建的lightGBM模型对0νββ双电子事例的识别效果为68.4%.经验证,所训练lightGBM模型在保证0νββ信号事例没有被明显抑制的基础上,对本底中^(68)Ge和^(60)Co抑制效果相对显著,甄别前后分别可以被抑制3.33倍和2.66倍.结果表明,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对于^(76)Ge的0νββ衰变探测的应用具备可行性,为将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对^(76)Ge的0νββ衰变实现event-by-event搜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 电极高纯锗探测 波形甄别方法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