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唐强
张立
+3 位作者
魏铁花
王艳
白晶
李海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 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电
捉
丛
针
头穴
丛
刺
原文传递
题名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唐强
张立
魏铁花
王艳
白晶
李海涛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基金
哈尔滨市科技局技术攻关项目(2005AA9CS116-22)
文摘
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164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84例)与头穴丛刺组(80例),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 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电
捉
丛
针
头穴
丛
刺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Movement disturbance
Electro-spoon-needle cluster
Scalp-points
Filiform needle cluster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唐强
张立
魏铁花
王艳
白晶
李海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