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福建船政电报学堂 被引量:2
1
作者 赖晨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等地的电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天津、南京、上海、台湾等地电报学堂的创建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后继电信人才,为我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船政 电报学堂 电信
下载PDF
福州电报学堂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丘新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5,共6页
近代以来,电报作为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了中国。同治光绪朝,西方人在福建沿海私设陆路电线,遭致民间力量的反对,清政府为平息争端把陆路电线收归官办,并在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虽然福州电报学堂开设一年旋即停办,却为中国的电... 近代以来,电报作为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了中国。同治光绪朝,西方人在福建沿海私设陆路电线,遭致民间力量的反对,清政府为平息争端把陆路电线收归官办,并在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虽然福州电报学堂开设一年旋即停办,却为中国的电报事业培养出第一批先进人才。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挖掘和分析,重新论述电报学堂开办的始末,在考证福州电报学堂开办地点的同时,也探析了福州电报学堂毕业生在近代电报事业上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报学堂 电线 马尾船政局
下载PDF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及其历史意义
3
作者 胡福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9-24,共6页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在清同治以前“时有赴洋学习者,但止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1872年(同治十一年)留美学生的派遣,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遣留学生。这批留学生的派遣有它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 留美学生 陈兰 社会历史根源 电报学堂 丁日昌 同文馆 心腹之害 总理衙门 子登 天津水师学堂
下载PDF
洋务运动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4
作者 庞博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7年第11X期39-40,共2页
1840年及1856年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使其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了起来,初步认识到自身与西方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中国第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 1840年及1856年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使其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了起来,初步认识到自身与西方在科学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中国第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主导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 洋务运动 电报学堂 新式学堂
原文传递
追寻百年电缆的踪迹
5
作者 王奠旺 陈道章 《两岸关系》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2001年5月29日,《参考消息》第11版以《两岸“电信丝路”今何在》为题,报道了台湾有关方面寻找晚清刘铭传铺设的海底电缆一事,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关注。我们通过查找史料和访问专家学者,对这条100多年前联系海峡两岸的“电信丝路”有... 2001年5月29日,《参考消息》第11版以《两岸“电信丝路”今何在》为题,报道了台湾有关方面寻找晚清刘铭传铺设的海底电缆一事,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关注。我们通过查找史料和访问专家学者,对这条100多年前联系海峡两岸的“电信丝路”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丝路 川石 水底电缆 通信电缆 水线房 大东电报公司 台湾 沈葆祯 电信 刘铭传 淡水线 电报学堂 沪尾 福州 福建 石岛 丁日昌 马尾 海峡两岸
原文传递
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中国
6
作者 丁术天 《上海信息化》 2014年第8期79-80,共2页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起步较晚。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大江南北的"火腿"们通过无线电进行通信,谱写了一段爱国团结的篇章。而今,随着个人业余电台的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在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积极推动和组织...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起步较晚。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大江南北的"火腿"们通过无线电进行通信,谱写了一段爱国团结的篇章。而今,随着个人业余电台的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在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积极推动和组织下,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人数在高速增加,业余电台用户数以万计,无线电爱好者队伍正日益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无线电 西方国家 通信兵训练 电报学堂 马可尼 国家体委 代表团成员 王铮 冠字 清朝政府
下载PDF
孙洪伊:与孙中山并称的“小孙”(上)
7
作者 葛培林 《天津政协公报》 2013年第10期39-44,共6页
何谓小孙派?以孙洪伊为首领的原进步党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派别。1916年8月国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常会之后,孙洪伊、丁世铎、王彭年、王乃昌等原进步党部分议员在北京安福胡同韬园,组成独立的议员政团,主张支持大总统黎元洪,钳制国务总理... 何谓小孙派?以孙洪伊为首领的原进步党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派别。1916年8月国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常会之后,孙洪伊、丁世铎、王彭年、王乃昌等原进步党部分议员在北京安福胡同韬园,组成独立的议员政团,主张支持大总统黎元洪,钳制国务总理段祺瑞。亦称韬园派。孙洪伊(1872—1936),字伯兰,天津人。其家庭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北仓大盐商孙家。他先后捐资创办了北仓蒙养小学、民立第十高级小学,后与其妹夫罗东朝各捐资一万五千元在天津城内户部街创设了电报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孙派 孙洪 电报学堂 黎元洪 光绪三十二年 世铎 北仓 八大家 孙家 辛亥革命时期
下载PDF
论洋务派的“采西学”与“育才”
8
作者 庄星 《韩山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69-76,共8页
洋务派在开展洋务活动的过程中,很注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也颇重视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如果说洋务派的“自强新政”和“求富”事业因各种原因结果都成画饼以失败告终的的话,那么,近代科学技术的引... 洋务派在开展洋务活动的过程中,很注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也颇重视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如果说洋务派的“自强新政”和“求富”事业因各种原因结果都成画饼以失败告终的的话,那么,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却没有失败,它对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改革的到来却起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北京同文馆 科学技术知识 奕诉 西方近代科学 社会改革 丁日昌 电报学堂 维新变法 富国策
下载PDF
清季天津电报学堂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夏维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电报是西方近代重要科技文明成果之一。晚清时期中国在引进西方这一科技之时,曾创办一系列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作为中国第一所常设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的产物。该学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革新... 电报是西方近代重要科技文明成果之一。晚清时期中国在引进西方这一科技之时,曾创办一系列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作为中国第一所常设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的产物。该学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为晚清电报建设培养出大量合格人才,成为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典型案例,从而在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电报学堂 近代教育 “权自我操”
下载PDF
近代福州电报学堂探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维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电报学堂 近代教育 示范性
下载PDF
洋务教育历史作用新探
11
作者 夏泳久 刘恩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近年来史学界一些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梯之一”,有着“不容抹煞的历史功绩”,从而为正确评价洋务教育廓清了道路。
关键词 洋务教育 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社会 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代史 文教事业 封建教育 广东陆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上海电报学堂
下载PDF
中国近代学校发展史概说
12
作者 赵启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4-69,共6页
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制度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教育。自1840年以后.新的资本主义教育被移植到中国来。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而且充满了斗争和反复.但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育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中国的特... 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制度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教育。自1840年以后.新的资本主义教育被移植到中国来。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而且充满了斗争和反复.但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育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中国的特殊国情使移植过来的资本主义教育.扭曲变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经过资产阶级教育家的长期探索和奋争,新教育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标志新教育体制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教育 壬戌学制 中国近代教育 教育体制 新式学堂 半殖民地半封建 教育宗旨 新教育 民国教育 天津电报学堂
下载PDF
1897年王炳耀论拼音电报
13
《语文建设》 1963年第4期17-,共1页
“本国之字,各具数音数义,且多同音别义者,用作电字,诚不易易。故电报学堂创用号码,某码指某字,来报之字数百个。
关键词 王炳耀 电报学堂 拼音字 学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