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类型电影: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2
1
作者 饶曙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5,共7页
讨论类型电影的困境和尴尬在于,一方面我们必须遵从西方经典电影理论话语有关类型电影的理论构建及其普世准则,另一方面又必须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类型电影的特殊经验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类型电影 电影理论 美学意义 电影模式 电影商业观念 电影体制 电影市场 导演艺术
原文传递
2002~2003中国电影产业备忘(上) 被引量:17
2
作者 尹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中国电影体制和机制改革至少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尽管中国拥有40家以上的制片厂、30余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5条电影院线、近30万电影从业人员,尽管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创造了2.5亿的票房奇迹,尽管中国国产电影产量2003年已经达到... 中国电影体制和机制改革至少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尽管中国拥有40家以上的制片厂、30余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5条电影院线、近30万电影从业人员,尽管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创造了2.5亿的票房奇迹,尽管中国国产电影产量2003年已经达到140部左右,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2003年 中国 电影产业 电影体制 国家政策 电影市场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电影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总结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对中国电影业所产生的影响,所取得的成效;并研究分析了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期望在回溯、总结与思考中,为仍在改革与探索中的中国电影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体制 电影产业 电影市场
下载PDF
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技研究(上) 被引量:18
4
作者 陆川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103,55,共30页
以往的大师研究大多沿用了传统作者论关于“风格/主题统一”的观点。因此其研究侧重于在文本层面寻找先定的叙述者,以期通过文本分析为作者界定统一的风格将码和主题表述域。而本文虽然以大师研究形式出现,但却放弃了上述的论证方式... 以往的大师研究大多沿用了传统作者论关于“风格/主题统一”的观点。因此其研究侧重于在文本层面寻找先定的叙述者,以期通过文本分析为作者界定统一的风格将码和主题表述域。而本文虽然以大师研究形式出现,但却放弃了上述的论证方式,其原因在于希望在理论研究中还原创作者的双重身分:文本中的作者和体制中生存的实在个体。本文将作者生存/成长/创作的环境——电影体制,纳入研究的视野;将作者在体制中的创作和生存视作体制在文本层面(电影传统、类型成规等)以及电影机制(制片机制、社会价值信念等)两个层面上和创作者的对话。科波拉是新好莱坞导演中最为坚定地坚持了对电影艺术性的追求,坚持了电影中的个性化表述并在体制内生存下来且获得成功的创作者。以“体制/作者”的角度来分析科波拉在新好莱坞体制中成长/创作/成功的经历,可以发现科波拉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从本质的角度上说是典型的体制/作者共同选择/干预的结果:在文本层面,好莱坞电影体制提供了导演创作(大众艺术)的规范和形态(也可以视作干预),并在制片机制这一面上为导演的创作提供资源(明星制、制片人制等);而科波拉逐渐在体制中成长,并找到了在体制中生存/创作/成功的思路:这就是尊重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教父 制片厂 影片 导演 经典好莱坞 戏剧结构 家族 观众 电影体制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的体制与观众需求 被引量:12
5
作者 石川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电影体制 观众需求 管理运行模式 观众数量 体制改革 电影生产 “十七年”时期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尹鸿 唐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62,共9页
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次历史转机:电影市场复苏,国产电影呈现出重新振兴的迹象。但事实上现实困境仍然束缚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国产影片面临着“信誉危机”,电影市场份额比例失调,制片、发行和放映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电影... 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次历史转机:电影市场复苏,国产电影呈现出重新振兴的迹象。但事实上现实困境仍然束缚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国产影片面临着“信誉危机”,电影市场份额比例失调,制片、发行和放映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电影市场片源不足,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中国电影亟待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转化管理机制,提高影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体制 市场份额 信誉危机 电影市场
下载PDF
从小城到世界——浅论贾樟柯电影转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斌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世界》 贾樟柯 小城 《小武》 电影体制 院线
下载PDF
试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经营探索(1984-1988)
8
作者 王佳兴 张也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32,共6页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事业并没有率先步入体制改革的节奏中。“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的体制下,电影制片部门与电影发行部门利益倒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实质性变革的电影体制与力求经营机制改革的电影企业之间,呈...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事业并没有率先步入体制改革的节奏中。“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的体制下,电影制片部门与电影发行部门利益倒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实质性变革的电影体制与力求经营机制改革的电影企业之间,呈现出中国电影体制内在的改革张力。西安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西影厂”)就跻身于推动电影体制改革的行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电影制片 电影事业 电影发行 电影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俞志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本文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出发 ,对其存在体制、市场运行、因素配置、制作流程、放映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具体对策 ,如改革现行的电影体制、提高影片质量、整顿音像市场、疏通发行渠道... 本文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出发 ,对其存在体制、市场运行、因素配置、制作流程、放映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具体对策 ,如改革现行的电影体制、提高影片质量、整顿音像市场、疏通发行渠道、实行产业互动等 ,以期对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影市场 发行渠道 电影体制 文化市场
下载PDF
农村题材电影到哪里去了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谱忠 《红旗文稿》 CSSCI 2014年第5期37-38,共2页
农村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中国电影史上涌现出的大量农村题材电影,其中不少作品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中,农村题材电影已经被喧闹的商业电影淹没,不知不觉地淡出观众的视野。农村题材电影的某种衰落,... 农村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中国电影史上涌现出的大量农村题材电影,其中不少作品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中,农村题材电影已经被喧闹的商业电影淹没,不知不觉地淡出观众的视野。农村题材电影的某种衰落,与当下中国渐成规模的商业电影体制的建构具有一定关联性。这得从农村题材电影的历史沿革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农村题材 商业电影 电影体制 关联性
原文传递
回顾:第六代导演与两次“七君子事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正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第六代导演浮现的这15年以来,从早期以独立制作的形式、"离经叛道"的审美倾向来标识自我而遭到了电影管理层的惩戒,到新世纪初通过与管理层的真诚对话,形成了双赢局面。论文以两次"七君子事件"为表征切入阐述,揭示... 第六代导演浮现的这15年以来,从早期以独立制作的形式、"离经叛道"的审美倾向来标识自我而遭到了电影管理层的惩戒,到新世纪初通过与管理层的真诚对话,形成了双赢局面。论文以两次"七君子事件"为表征切入阐述,揭示了这十几年来中国电影语境的变迁和第六代导演的"长大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独立制片 电影体制 “七君子事件”
下载PDF
解放初期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初探(1949~1952)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硕果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2,共8页
解放初期,新中国文艺管理部门根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对上海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造,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电影体制。在发行放映方面,新中国文化部门的政策努力向"工农兵"倾斜,追求文... 解放初期,新中国文艺管理部门根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对上海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造,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电影体制。在发行放映方面,新中国文化部门的政策努力向"工农兵"倾斜,追求文化分配上的平等。但是,这些改造同时也限制了人们选择不同文化产品的权利,并建构了新的不平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发行放映 解放初期 上海 中国文艺 文化部门 管理部门 电影体制 文化产品
原文传递
当独立电影遇到产业化:一个伪命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晓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4,共7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独立电影的特点以及价值体现,考察独立电影目前在中国的境遇,并结合美国、日本等级国家独立电影的发展、与主流电影体制的关系,思考"中国独立电影的产业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以及目前探讨这个问题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独立电影的特点以及价值体现,考察独立电影目前在中国的境遇,并结合美国、日本等级国家独立电影的发展、与主流电影体制的关系,思考"中国独立电影的产业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以及目前探讨这个问题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电影 产业化 命题 价值体现 电影体制 中国
原文传递
分叉路与浮桥:“冷战”初期的中国电影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艳 王志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4,共6页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体制上的变革直接导致电影制片、发行行业的转向,曾经的好莱坞与私营电影厂垄断的国内银幕被"工农兵"电影取代,而另一方面,香港左派电影的出现,作为"冷战"铁幕下的通道,宛如一座浮桥连接中国...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体制上的变革直接导致电影制片、发行行业的转向,曾经的好莱坞与私营电影厂垄断的国内银幕被"工农兵"电影取代,而另一方面,香港左派电影的出现,作为"冷战"铁幕下的通道,宛如一座浮桥连接中国与世界,并将上海电影的血脉保留下来。本文讨论好莱坞电影在"冷战"初期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影响以及此后苏联电影对国营制片的影响和香港左派电影如何成为国产电影体制的补充。本文以好莱坞电影、苏联电影、香港左派电影作为考察"冷战"初期中国电影形态变化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冷战” 浮桥 好莱坞电影 电影制片 电影体制 苏联电影 1949年
原文传递
惨胜的体制与渐败的人——试论“吕何联盟”及其“春天喜剧社”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道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迄今为止,"吕何联盟"及其"春天喜剧社"仍是反右派斗争与新中国电影的一段伤痛。从"体制"与"人"的角度检讨这一段历史,可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运动以及电影体制与电影人的关系问题展开更加... 迄今为止,"吕何联盟"及其"春天喜剧社"仍是反右派斗争与新中国电影的一段伤痛。从"体制"与"人"的角度检讨这一段历史,可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运动以及电影体制与电影人的关系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进而得出如下结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局、厂管理体制及其与创作生产者的紧张关系,是"吕何联盟"及其"春天喜剧社"的梦想无法真正实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体制 前因后果 喜剧 联盟 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建立初期 反右派斗争 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抓住机遇 再创辉煌——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敏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党的开放政策 ,促进了经济领域的改革 ,同样也促成文化领域的裂变和新生。作为艺术的电影也经历了文化转型的历史性阵痛。然而大时代的背景特征又孕育了新的机遇 ,那么当代中国电影该如何抓住机遇 ,再创辉煌 。
关键词 中国 电影发展 审美艺术 电影体制 电影市场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对独立电影,我们能期待什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亚璇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07年第8期20-21,共2页
独立电影的价值和意义,从来都是在一个具体的语境里获得的。它对应着整个国家的电影体制和文化体制,以及这个体制生产出来的一切主流产品。
关键词 独立电影 意识形态 导演 文化体制 电影体制 马来西亚 故事 剧情 爱情 强度
原文传递
能动观众和大众文化公众空间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贲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7,共9页
在电影接受过程中,观众不只是文化工业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他们更有理由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参与文化意义的生产和流通。克鲁格和耐格特的电影理论发展了哈布玛斯的“公众空间”理论,使我们不仅可以认识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形式在社会公众... 在电影接受过程中,观众不只是文化工业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他们更有理由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参与文化意义的生产和流通。克鲁格和耐格特的电影理论发展了哈布玛斯的“公众空间”理论,使我们不仅可以认识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形式在社会公众领域中的积极创造和启蒙作用,而且更可以把电影本身认识为一种生产性公众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公众空间 哈贝玛斯 生产性 能动观 公众生活 文化工业产品 社会性 观众 电影体制
原文传递
边缘与主流:圣丹斯电影节的文化启示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式宪 《艺术评论》 CSSCI 2008年第5期23-31,共9页
圣丹斯电影节从创办到今天,20多年来,一直高扬着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它既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同时又和好莱坞主流电影不离不弃、相尅相生,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张力;它既对好莱坞大公司体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同时,又努力从边缘开拓着... 圣丹斯电影节从创办到今天,20多年来,一直高扬着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它既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同时又和好莱坞主流电影不离不弃、相尅相生,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张力;它既对好莱坞大公司体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同时,又努力从边缘开拓着艺术个性生长的空间,为日趋老化的好莱坞大公司体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人新作和蓬勃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文化启示性 20世纪80年代初 电影制作 主流电影 边缘角色 文化格局 电影体制
原文传递
中国影坛:文化转型与艺术生机
20
作者 黄式宪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2-86,共5页
中国影坛:文化转型与艺术生机黄式宪改革:影坛大震荡面临世纪之交,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期,经济的“热效应”与文化的贫困化,错综、奇诡地交织在一起,神圣缪斯的光环仿佛骤然失落了昔日的光采。电影,再次被抛入严峻的... 中国影坛:文化转型与艺术生机黄式宪改革:影坛大震荡面临世纪之交,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期,经济的“热效应”与文化的贫困化,错综、奇诡地交织在一起,神圣缪斯的光环仿佛骤然失落了昔日的光采。电影,再次被抛入严峻的市场。电影,作为特殊文化商品的双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电影市场 娱乐片 电影文化 电影体制 电影发行 电影制片 中国电影 电影产品 垄断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