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AST ANALYSIS ON BA AND CT IN 509 PATIENTS
1
作者 Mingshun Liu Po Ma Yinkong Ma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与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对比应用。方法:509例患者进行了脑电地形图和CT检查。结果:在509例患者中脑电地形图和脑CT显示了不同的改变。结论:脑电地形图和脑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各具有其优点和不足。...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与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对比应用。方法:509例患者进行了脑电地形图和CT检查。结果:在509例患者中脑电地形图和脑CT显示了不同的改变。结论:脑电地形图和脑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各具有其优点和不足。脑电地形图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地形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
下载PDF
64层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普清 王勇 +5 位作者 王安平 曹治华 宋金辉 黄瓅 周佩洋 王守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采用64层CT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等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其中有脑缺血性事件患者48例,无脑缺血性事件患者52例;使用64层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结果... 目的采用64层CT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等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其中有脑缺血性事件患者48例,无脑缺血性事件患者52例;使用64层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结果脑缺血事件组共发现斑块113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35.4%、30.1%和34.5%;无脑缺血性事件组共发现斑块78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21.8%、51.3%和26.9%;3种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性斑块中,两组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分别占64.1%和23.8%,2组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100例中共发现有斑块溃疡的病例10例,其中有脑缺血事件组8例,无脑缺血事件组2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溃疡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CT可以准确地显示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形态学特征;软斑块和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更容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颈动脉 粥样硬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694-269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这5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都在90%以上,同时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各有不同,X线平片检查适用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检查,CT和MRI检查都适用于脊髓型的颈椎病检查,CTA和MRA检查更适用于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检查。另外还发现针对食道压迫型的颈椎病检查可以采用X线平片检查结合食道造影。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曲面体层X线、CT和MRI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国伟 郑吉驷 +1 位作者 张善勇 杨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439,共6页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侧行曲面体层X线和CT检查并阅片,按囊内骨折分型(A、B、C和M型)、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分类统计;对其中119例174侧MRI阅片,判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曲面体层X线和CT对髁突骨折诊断的差异,以及不同骨折类型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的差异.结果 曲面体层X线可检出79.8%(323/405)髁突骨折,其中囊内骨折48.9%(198/405),髁颈骨折20.3%(82/405),髁突下骨折10.6%(43/405).CT诊断出囊内骨折64.0%(259/405)[A型48.7%(126/259)、B型30.9%(80/259)、C型8.1% (21/259)、M型12.4% (32/259)],髁颈骨折24.0% (97/405),髁突下骨折12.1%(49/405).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10侧曲面体层X线原诊断为囊内骨折,冠状位CT确诊为髁颈骨折.MRI诊断囊内骨折中关节盘移位94.9%(29/136)[A型中关节盘移位95.3%(61/64)、B型中95.2%(40/42)、C型中89.0%(8/9)、M型中占95.2%(20/21)];髁颈骨折中关节盘移位53.6%(15/28)、髁突下骨折中关节盘移位占60.0%(6/10).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和髁颈骨折与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面体层X线可初步诊断髁突骨折,但囊内骨折、细微骨折及骨裂等漏诊率较高,仅可用于髁突骨折的初筛.CT(尤其是冠状位CT)能准确诊断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块内外向移位角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肺癌单发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善容 丁月云 +3 位作者 朱宗平 石德道 刘晚霞 郑飞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诊断肺癌单发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全身骨显像并对单发可疑病灶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进一步检查的肺癌患...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诊断肺癌单发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全身骨显像并对单发可疑病灶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进一步检查的肺癌患者80例,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最终结果对照。病理确定3例,由2种以上影像技术结果确定45例,随访结果确定32例。计算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χ2检验比较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骨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分别是:特异性58.3%vs 91.7%(χ2=10.67,P<0.05),准确性71.3%vs 90.0%(χ2=9.002,P<0.05),阳性预测值70.6%vs 92.9%(χ2=7.318,P<0.05),灵敏度81.8%vs 88.6%(χ2=0.81,P>0.05),阴性预测值72.4%vs 86.8%(χ2=0.81,P>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肺癌单发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肺癌单发骨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全身平面骨显像 肺癌 骨转移 诊断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明志 董光 +4 位作者 耿海 褚玉静 葛敏 于艳妮 张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合并DM者48例(DM组)、不合并DM者120例(非DM组),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两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4.6%,高于非DM组的17.9%(P<0.01)。DM组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1%、14.1%、6.9%、10.5%,非DM组分别为2.1%、7.8%、3.5%、4.5%;两组LAD、LCx、R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P均<0.01。DM组Ⅰ群(LM及LAD、LCx、RCA近段)、Ⅱ群(LAD、RCA中远段、LCx远段及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4.7%、19.8%,Ⅰ、Ⅱ群比值为0.74;对照组分别为9.4%、8.0%及1.09;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非DM患者严重且范围更加广泛;DM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各冠状动脉的中远段,而非DM患者则近段与中远段大致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粥样硬斑块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CT影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钱炜 喻爱喜 +1 位作者 漆白文 郭晓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1-2732,共2页
目的 在追求理想解剖复位前提下,借助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影像对股骨颈骨折骨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对我院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借助CT影像对股骨颈骨折进行分类,提出潜在骨缺损及真性骨缺损的概念,并对各... 目的 在追求理想解剖复位前提下,借助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影像对股骨颈骨折骨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对我院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借助CT影像对股骨颈骨折进行分类,提出潜在骨缺损及真性骨缺损的概念,并对各类骨缺损的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 在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存在潜在骨缺损99例,占66.00%;有真性骨缺损26例,占17.33%,以颈后方缺损最为多见(12例,8.00%).结论 螺旋CT影像可以直观、立体的反映骨折、骨缺损形态.股骨颈骨折潜在骨缺损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缺损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影响广东省CT、PET-CT配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8
作者 向贤宏 谭国胜 +4 位作者 梁焯华 曹飞 黄伟旭 谭光享 杨建勇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广东省各地/市CT、PET-CT配置的相关因数,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广东省卫生防护监督所统计资料,调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现有CT、PET-CT设备的配置现状,结合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各... 目的分析影响广东省各地/市CT、PET-CT配置的相关因数,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广东省卫生防护监督所统计资料,调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现有CT、PET-CT设备的配置现状,结合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地级市人口、GDP相关数据,分析CT、PET-CT配置现状的构成比与人口密度及GDP的相关性。结果广东省CT和PETCT资源分布现状与各地/市GDP、人均GDP、人口密度值的简单相关性分析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671、0.501和0.887、0.630、0.478。结论广东省CT、PET-CT资源配置情况与各地/市GDP、人均GDP值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99%),其与各地/市人口密度之间亦呈线性相关关系(95%)。建议通过总量控制、政策倾斜、改革考核指标及编制区域卫生规划等措施提高CT、PET-CT配置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医疗设备配置 相关因数 GDP
下载PDF
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霞 安丰新 +4 位作者 张玉光 李永胜 黄维站 蓝孝全 孙丽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 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腺钼靶摄影导管直径为(1.99±0.95)mm,CT乳腺导管造影所示导管直径为(3.55±1.29)mm,P<0.01。CT乳腺导管造影不仅显示钼靶摄影所示导管内病变所致充盈缺损及导管截断征象,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导管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造影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晓婧 提拉柯孜·图尔荪 +1 位作者 冯伟 杨和银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70%)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为FFR-C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67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FFR值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根据冠状动脉CTA影像数据算出FFR-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FR值和FFR-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估FFR-C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效能。结果67例患者中FFR值≤0.8的有35例,FFR-CT值≤0.8的有26例。FFR值与FFR-CT值呈正相关(r=0.6668,P<0.01)。共评估血管83支,FFR-CT用于心肌缺血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38(95%CI 0.890~0.985,P<0.01),诊断界值为0.8时,其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85.29%、阴性预测值79.63%。结论FFR-CT值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肺动脉CTA对诊断肺动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玲玲 刘啸峰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诊断肺动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使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再进行病理探查,采用不同的CTA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影响因素,然后选择最佳肺动脉CTA检查...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诊断肺动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使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再进行病理探查,采用不同的CTA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影响因素,然后选择最佳肺动脉CTA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扫描方向、对比剂用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足-头侧扫描及对比剂用量90 mL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佳的CTA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肺动脉CTA诊断的灵敏度98.0%,特异度96.0%,与手术病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CTA对肺动脉血栓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可影响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肺动脉血栓 诊断
下载PDF
胸部HKV片和HRCT的联合应用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达民 赵殿辉 +3 位作者 王忠诚 章敏华 顾明华 何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胸部高仟伏平片摄影(HKV片)和胸部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HRCT)联合应用的方法研究尘肺的早期诊断。方法 在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对象中选择显示肯定或可疑尘肺X线表现的HKV片共计178例,通过比对国家尘肺诊断标准片... 目的通过胸部高仟伏平片摄影(HKV片)和胸部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HRCT)联合应用的方法研究尘肺的早期诊断。方法 在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对象中选择显示肯定或可疑尘肺X线表现的HKV片共计178例,通过比对国家尘肺诊断标准片,分别划分出尘肺壹期(22例)、无尘肺(51例)、观察期A组(65例)、观察期B组(40例)共四组。HKV片检查后2~4周内进行HRCT检查,并结合HRCT表现再分组,比较仅根据单独HKV片与结合HRCT检查结果两种判断方法在尘肺诊断上的区别。结果 HRCT在诊断中对HKV片具有验证作用,有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作用;HKV片结合HRCT进行诊断分组可使尘肺的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使无尘肺组受检者早期小阴影改变得以明确(共28例,占总例数15.73%)。结论在粉尘作业职业性健康监护中,HKV片和HRCT的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尘肺的诊断率,而且能在无尘肺对象中发现、验证或确定尘肺小阴影的存在,有助于尘肺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诊断 胸部高仟伏摄影(HKV) 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HRCT)
原文传递
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CT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玉蓉 唐浩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56-75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4例表现较大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平扫均表现为以等密度为主,其间夹杂片带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1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4例均可见腹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乏血管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内部坏死广泛,其影像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 肝脏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和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费蕾 刘杰 +1 位作者 白姣 雷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4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23例,全部依次进行彩色多普勒、MRI、CT等多项检查,搜集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23例,全部依次进行彩色多普勒、MRI、CT等多项检查,搜集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率等临床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MRI、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破口的检出率以及内膜的撕裂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且可床旁操作、实时无创,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检查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黎胜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别采用核磁共振(MRI)以及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80例痴呆以及非痴呆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与非痴呆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相比,MRI检查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别采用核磁共振(MRI)以及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80例痴呆以及非痴呆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与非痴呆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相比,MRI检查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额叶、颞叶、顶叶皮层下等部位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检查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总面积以及白质病变发生率显著上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痴呆患者脑梗死总发生率以及总面积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老年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总发生率、梗死总面积以及脑白质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生香 戴光荣 +2 位作者 侯帅 张海珍 樊琳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0,共3页
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超声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等优点,但其对轻度脂肪肝敏感度低,对操作者依赖性强,易受患者本... 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超声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等优点,但其对轻度脂肪肝敏感度低,对操作者依赖性强,易受患者本身因素的影响。CT诊断轻度脂肪肝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电离辐射是其主要缺点。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因价格昂贵、信息处理相对复杂,限制了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颖、无创的脂肪肝检测技术,但其影响因素、诊断价值及阈值仍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超声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低剂量128层CT扫描诊断小儿气道非金属异物40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云龙 马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128层CT诊断小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4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128层CT诊断小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内镜检取异物的4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128层CT低剂量扫描选用个体化方案,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并将CT与内镜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28层CT发现异物26例位于隆突上方;位于右侧主支气管及远端8例;左侧主支气管及远端4例;2例患儿左右支气管均发现异物,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0%。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28层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及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异物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幼儿
下载PDF
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238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勇 曾艳凌 林志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优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单一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单一检查组:B超16例,电子计算机X... 目的:优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单一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单一检查组:B超16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12例,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 atography,MRCP)12例;联合检查组:B超+CT100例,B超+MRCP80例,CT+MRCP6例,B超+CT+MRCP12例.计算B超、CT、MRC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比较胆总管结石≥1.0cm和≤0.5cm时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结果: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B超分别为56.2%、66.7%、86.9%、28.0%、58.3%;CT分别为86.5%、57.1%、87.4%、55.2%、79.8%;MRCP分别为97.5%、82.1%、94.0%、92.0%、93.6%.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和B超(P<0.01).胆总管结石≥1.0cm选择B超或CT较≤0.5cm准确率高(均P<0.01),选择MRCP无差异(P>0.05);胆总管结石≤0.5cm选择MRCP较CT更准确(P<0.01);联合检查占83.2%,以B超+MRCP和B超+CT为主,两者的准确率无差异(P>0.05).结论:B超是ERCP术前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是最佳选择.当胆总管结石≥1.0cm时,B超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在条件限制或急诊情况下可单选;当结石≤0.5cm时,选择MRCP较CT的准确度高.总体来说,MRCP的检出率最好,CT次之,B超最差.临床绝大多数选择联合检查:B超+CT或B超+MRCP,以B超+MRCP的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更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而B超+CT+MRCP联合检查的选择不可取,除非前两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有出入或不能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诊断 B超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下载PDF
腰椎侧隐窝的断层影像和断面解剖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林宏 钱学华 +5 位作者 周庭永 李彦彦 徐伟 张慧 刘智华 吕发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断面和CT腰椎侧隐窝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利用30例横断面标本及50例活体CT扫描,观测侧隐窝及其相关结构.结果:断面标本第3~5腰椎侧隐窝矢径(经椎间盘)分别为(7.43±0.52)、(7.34±0.77)、(6.78±0.58... 目的:探讨断面和CT腰椎侧隐窝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利用30例横断面标本及50例活体CT扫描,观测侧隐窝及其相关结构.结果:断面标本第3~5腰椎侧隐窝矢径(经椎间盘)分别为(7.43±0.52)、(7.34±0.77)、(6.78±0.58)mm,无性差;CT扫描第3~5腰椎侧隐窝矢径(经椎间盘)存在性差,男性分别为(7.05±1.19)、(6.25±0.94)、(6.98±1.30)mm;女性为(7.53±1.37)、(7.05±1.14)、(7.35±1.39)mm;侧隐窝及其相关结构的数值在断面及CT表现趋势基本一致;在断面和CT上,侧隐窝矢径(经椎间盘)与黄韧带厚度的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椎间盘横径、矢径均呈负相关.结论:侧隐窝及其相关结构的数值在断面解剖及CT上表现趋势基本一致,即CT可较好地反映侧隐窝相关结构的情况;侧隐窝毗邻结构的病理变化均可能导致侧隐窝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 断面解剖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Kappa统计量评价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术前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包磊 姚伟武 姜玲霞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髋臼骨折的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用于评价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价值。方法:2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 目的:对比分析髋臼骨折的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用于评价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价值。方法:2位骨关节系统专业放射科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CT二维重建和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对骨折分型作出判断,利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骨折术前分型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结果:使用CT二维重建影像时,对髋臼骨折分型判断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自身信度均为高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为0.727和0.754。使用CT三维重建影像时,对髋臼骨折分型判断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自身信度均提高为极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为0.919和0.973。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够提高对髋臼骨折术前分型的可靠性,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术前评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成像 三维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髋臼骨折 二维重建 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