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tlest Higgs Model and Higgs Boson Associated Production with Top Quark Pair at High Energy Linear e^+e^- Collider 被引量:2
1
作者 YUE Chong-Xing WANG Wei ZHANG Fe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1-516,共6页
In the parameter space allowed by the electroweak precision measurement data, we consider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new particles predicted by the littlest Higga model to the Higgs hoson associated production with top ... In the parameter space allowed by the electroweak precision measurement data, we consider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new particles predicted by the littlest Higga model to the Higgs hoson associated production with top quark pair in the future high energy linear e^+e^- collider (ILU). We find that the contributions mainly come from the new gauge bosons ZH and BH. For 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free parameter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relative correction parameter δσ/σ^SM can be signiticanly large, which might be observed in the future ILU experiment with √S = 800 G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tlest Higgs model Higgs boson new gauge bosons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Neutral Top-Pion Associated with a Gauge Boson at LHC
2
作者 WANG Xue-Lei YU Li-Li +2 位作者 SONG Na-Hong WANG Xiao-Xue JIANG Feng-Cu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21-526,共6页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the neutral top-pion (Πt^0) associated with a gauge boson at the LHC, i.e. pp →Πt^0V (V = g, W, Z, γ). The cross section of pp→Πt^0g is at the level of 10^2 pb in th...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the neutral top-pion (Πt^0) associated with a gauge boson at the LHC, i.e. pp →Πt^0V (V = g, W, Z, γ). The cross section of pp→Πt^0g is at the level of 10^2 pb in the most parameter space. Such a process with the flavor-changing decay mode Πt^0→tc might provide viable signatures to detect rio at the LHC. The cross sections of other processes pp →→Πt^0W(Z,γ) distinguish the Higgs boson in the SM or MSSM from rio. are too small to detect Πt^0, which open a window to distinguish the Higgs boson in the SM or MSSM from Π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color-assisted technicolor model electroweak symmetry breaking TOP-PION
下载PDF
电子衰弱指数的构建和应用
3
作者 郑佳映 陆思雯 +1 位作者 杨闽木 余萍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96-199,217,共5页
电子衰弱指数以其简单便捷的优势成为国际衰弱评估研究热点。文章对电子衰弱指数理论基础、构建标准、评估方法、应用及价值验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适合我国人群的电子衰弱指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衰弱指数 衰弱指数 衰弱 老年人 综述
下载PDF
电子衰弱指数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柳 周昌明 +1 位作者 赵苇苇 许平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8,共9页
目的探讨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eFI)在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7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FI将患... 目的探讨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eFI)在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预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7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FI将患者分为健康组(eFI=0)、轻度衰弱组(0<eFI<0.14)和衰弱组(eFI≥0.14)。比较3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住院花销、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等。结果纳入3267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占60.42%。健康组、轻度衰弱组和衰弱组分别为20.69%、74.90%和4.41%。衰弱组患者5年OS为60.8%,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健康组84.1%,轻度衰弱组79.9%,P<0.001)。衰弱组患者5年DFS为51.9%,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健康组76.5%,轻度衰弱组74.3%,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FI评分、年龄(55~64岁/75岁+)、组织学类型(印戒细胞癌/腺癌)、分化程度(低分化/高分化)和TNM分期(Ⅱ/Ⅰ,Ⅲ/Ⅰ)均为5年OS及5年DFS的影响因素。结论eFI评分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长期预后显著相关。eFI评分越高,患者OS和DFS越低,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衰弱指数(eFI) 结直肠癌 长期预后
下载PDF
无热子空心阴极点火过程的放电维持失衡机理研究
5
作者 苗鹏 于博 +1 位作者 康小录 王伟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267,共11页
无热子空心阴极(HHC)的放电维持失衡是目前制约其工程应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上述问题的核心机理,本文建立一种等离子体放电与固体传热耦合的非稳态数值模型,基于电子路径的网格划分方法,该模型可将放电过程和传热过程的时间步长同时设... 无热子空心阴极(HHC)的放电维持失衡是目前制约其工程应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上述问题的核心机理,本文建立一种等离子体放电与固体传热耦合的非稳态数值模型,基于电子路径的网格划分方法,该模型可将放电过程和传热过程的时间步长同时设定在1 ms量级,同时提升计算效率和精度。在真空舱内开展HHC的发射体测温与阳极电流诊断试验,以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计算误差为:发射体温度2.5%~8.4%;阳极电流5.6%~12.9%。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型针对HHC在不同工况下的点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HHC是否存在电子发射衰弱区是引起放电维持失衡的主要机制,而降低气体流率、降低触持极管-阴极管间隙距离以及增加阴极管材料的传热能力,是增加电子发射衰弱区存在可能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无热子空心阴极 放电维持失衡 放电与传热耦合模型 非稳态数值模拟 电子发射衰弱
下载PDF
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电子化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魏晓蕾 沈晨 +2 位作者 麻盛淼 胡宇乐 梁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8期1215-1219,共5页
老年人的衰弱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对衰弱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个人和卫生系统层面减轻疾病负担。医疗大数据的兴起为新型衰弱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思路。文章总结了目前几个... 老年人的衰弱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对衰弱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个人和卫生系统层面减轻疾病负担。医疗大数据的兴起为新型衰弱评估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思路。文章总结了目前几个主要的基于医疗大数据开发的电子化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评估 电子衰弱评估工具 大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