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 被引量:61
1
作者 黄晓芳 《电视研究》 1999年第1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公信力 视听率 广告主 受众 印刷媒介 新闻传播 媒介产品 读者调查 行量 电子媒介
原文传递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被引量:53
2
作者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7-178,共12页
电子媒介的到来是个不争的事实 ,它的时代征候是图像增殖。这对以印刷媒介为基础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甚至也可以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危机。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重组了文学的审美构成 ,二是瓦解了文学赖以存在的... 电子媒介的到来是个不争的事实 ,它的时代征候是图像增殖。这对以印刷媒介为基础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甚至也可以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危机。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重组了文学的审美构成 ,二是瓦解了文学赖以存在的深度主体。新媒介拟像一方面抽掉了文学对现实的指涉 ,另一方面又现实地为资本主义商品语法所操纵和榨取。文学要摆脱当前的危机 ,就必须恢复其现实感 ,戳穿媒介拟像或阿尔都塞所谓之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外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图像增殖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过度注意力与深度注意力:认知模式的代沟 被引量:44
3
作者 凯瑟琳·海尔斯 杨建国 《文化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4-17,共14页
【正】时至今日,可编程、网络化的媒介已成为迅猛发展的媒介景观的一部分,改变着发达国家中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务交往、社会交流、人际沟通,或许最为重要的是,思维认知。本文探讨下面这个假设:我们正处于认识方式的一场跨代际变局... 【正】时至今日,可编程、网络化的媒介已成为迅猛发展的媒介景观的一部分,改变着发达国家中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务交往、社会交流、人际沟通,或许最为重要的是,思维认知。本文探讨下面这个假设:我们正处于认识方式的一场跨代际变局之中,这场变局对各个层面的教育均提出挑战,高等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年龄组别排位越是靠后,变化越是明显。当今的大学生身上,变化已经显而易见。然而,若要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 思维认知 公民生活 人际沟通 社会交流 忒亚 利他林 媒介环境 脑活动 电子媒介
下载PDF
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被引量:31
4
作者 何道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99-106,共8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定义包括人体和人脑的一切延伸。他的媒介定律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它们是:新媒介提升和强化人的官能,新媒介使用或取代旧媒介,媒介能推陈出新,媒介能够逆转。人类历史上爆发过 3次伟大的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 麦克卢汉的媒介定义包括人体和人脑的一切延伸。他的媒介定律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它们是:新媒介提升和强化人的官能,新媒介使用或取代旧媒介,媒介能推陈出新,媒介能够逆转。人类历史上爆发过 3次伟大的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他暗示了第四次媒介革命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媒介概念 媒介定律 媒介理论 媒介 文字 印刷术 电子媒介 媒介四定律
下载PDF
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 电影作为媒介研究的一次转型 被引量:38
5
作者 高淑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3,共9页
随着数媒技术的发展及媒介融合的情势,电影的创作语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形态、新类型和新问题,它们与电影快速膨胀的媒介性有关,是电影跨媒介互动的结果。这些新的电影现象,导致电影的边界在渐趋模糊,传统的电影理论和研... 随着数媒技术的发展及媒介融合的情势,电影的创作语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形态、新类型和新问题,它们与电影快速膨胀的媒介性有关,是电影跨媒介互动的结果。这些新的电影现象,导致电影的边界在渐趋模糊,传统的电影理论和研究范式已经无法对此做出明朗的解释。本文以媒介研究的新视角出发,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通过对电影跨媒介现象的研究(尤其是以往较少涉及的电影与电子媒介、装置艺术的互动性研究),指出电影在进行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的结构转型。面对这种态势,广泛采用跨学科、跨媒介的研究方法,挖掘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不断展现出来的新特性,就成为当下电影研究中一个急需得到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 电子媒介 装置艺术 转型
原文传递
“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时代的速度文化 被引量:35
6
作者 梅琼林 袁光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共5页
人类的传播史就是不断地提高传播速度、摆脱时空束缚,从而实现自由传播的历史。“用时间消灭空间”更是现代传播的信条。当前,电子媒介时代的传播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速,甚至我们这个社会也被称为“极速社会”,速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人类的传播史就是不断地提高传播速度、摆脱时空束缚,从而实现自由传播的历史。“用时间消灭空间”更是现代传播的信条。当前,电子媒介时代的传播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速,甚至我们这个社会也被称为“极速社会”,速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当前的传播速度对时空观念、历史意识、民族国家观念、主体性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在带给人类以前所未有的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操纵,这是现代传播文明的一个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速度文化 时空观念 内爆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7,共9页
"神话主义"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本文以中国神话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神话主义在当代电子媒介中的三... "神话主义"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本文以中国神话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神话主义在当代电子媒介中的三种主要承载形式——动画片、真人版影视剧和电子游戏,并将神话主义的文本类型划分为三类:援引传统的文本、融汇传统的文本与重铸传统的文本。我们认为:神话主义不仅是技术发展、媒介变迁的产物,作为当代大众媒介制造和传播的对象,它的生产与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神话主义富有特殊的艺术光晕,是神话传统整体的一部分,应在神话完整的生命史过程中,对之加以考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神话主义 文本类型 文化生产 光晕
下载PDF
电子信息方式下的伦理世界 被引量:25
8
作者 樊浩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9,共12页
“信息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方式,现代信息高技术作为“信息方式”的第三种历史形态,通过特殊的语言构型和交往行动,改变了个体与实体、个体善与社会善同一的伦理逻辑和伦理方式;改变了伦理、伦理世界的存在性状及其建构和发展规律;... “信息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方式,现代信息高技术作为“信息方式”的第三种历史形态,通过特殊的语言构型和交往行动,改变了个体与实体、个体善与社会善同一的伦理逻辑和伦理方式;改变了伦理、伦理世界的存在性状及其建构和发展规律;改变了人们对伦理、伦理世界的文化态度和伦理感。一句话,改变了伦理世界。作为一种道德哲学研究,“信息方式—伦理世界”的诠释构架提供了一幅关于电子“信息方式”下“伦理世界”现象学复原的“概念性图式”,通过对科技发展的伦理规律的探讨,为信息高技术与伦理世界的合理互动提供哲学基础和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信息方式 伦理世界 教化世界 道德世界
原文传递
“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 被引量:24
9
作者 高德胜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7,共7页
两代人之间的“成熟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能靠教育来弥补。代际不对称性是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学校教育则产生于代际不对称性的扩大。印刷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起到了呵护作用,但电子媒介因其自身的特性消弥了代际差距,使代际不对称性... 两代人之间的“成熟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能靠教育来弥补。代际不对称性是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学校教育则产生于代际不对称性的扩大。印刷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起到了呵护作用,但电子媒介因其自身的特性消弥了代际差距,使代际不对称性加速消逝。不对称性的消逝使学校教育的合法性和内在魅力降低,这是当代学校教育多重危机的内在根源。在电子媒介时代,学校应寻找新的合法性依据,向“学习共同体”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合法性 成熟差 不对称性 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飞 王卓铭 《传媒》 2005年第6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青少年 阅读习惯 网络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大众传媒 2005年 社会政治 当代社会 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网络媒介 网络技术 第四媒体 传播者 网民 作为
下载PDF
新媒体视野下的“场景融合”研究——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评述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欣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26-27,共2页
作为媒介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以及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剧场理论,论证了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认为,由于地域差异被分隔到... 作为媒介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以及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剧场理论,论证了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认为,由于地域差异被分隔到不同场景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传播学家 维茨 戈夫曼 媒介分析 理论评述 印刷媒介 新媒体时代 JOSHUA 社会行为
下载PDF
隔“屏”有耳?——聊天记录“二次传播”的控制权边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欢 徐偲骕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84,共11页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聊天对方将聊天内容复制、截屏并进行转发的"二次传播"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截屏社交"的出现在丰富网络生活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受控制的信息再传播将会对个体...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聊天对方将聊天内容复制、截屏并进行转发的"二次传播"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截屏社交"的出现在丰富网络生活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受控制的信息再传播将会对个体自我呈现和言论表达带来损伤。我国现有的隐私权体系难以充分覆盖"聊天信息"这一特殊客体,而行为规制与平台责任的结合将有利于弥补这一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聊天信息 截屏转发 行为规制
原文传递
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4-8,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教育 电子媒介 诗意 电视主持人 召唤 大众媒体 日常生活 字正腔圆
下载PDF
“大数据”概念考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卞友江 《新闻研究导刊》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对于"大数据"这个概念的辩证考察,目前并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为了使这个概念显得饱满,笔者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切入,将其与电子媒介联系起来,考察其提出的依据和意义。通过大数据与超文本的比较考察,大数据及其带来的变... 对于"大数据"这个概念的辩证考察,目前并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为了使这个概念显得饱满,笔者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切入,将其与电子媒介联系起来,考察其提出的依据和意义。通过大数据与超文本的比较考察,大数据及其带来的变革并不是独立出现的现象,它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大数据不仅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具备巨大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超文本 因果性 相关性 电子媒介
下载PDF
电子媒介·时空压缩·文化生产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时空压缩现象自古有之,当代尤甚。特别是电子媒介参予以来,时空压缩趋于极致,呈现为趋零化效果。时空压缩的这种新效果从根本上质疑并改写了我们的文化和生存语境。立足于媒介文化生产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管窥到这种变化。就其对时间的压... 时空压缩现象自古有之,当代尤甚。特别是电子媒介参予以来,时空压缩趋于极致,呈现为趋零化效果。时空压缩的这种新效果从根本上质疑并改写了我们的文化和生存语境。立足于媒介文化生产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管窥到这种变化。就其对时间的压缩效果而言,它营构了一个时间线性断裂的(即偏重当下性、即刻性、流动性的)、对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真正感觉(即无历史感、当下感和未来感)的文化生产语境;空间压缩则营构了一个全球化与地方化、普遍化与个别化、同质化与差异化二律并存的文化语境,这些均与现代性文化语境存在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文化语境 时空压缩 球域化
下载PDF
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论道德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选择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德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7,共8页
教育培养道德行动者的使命在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媒介通过多种机制大量生产旁观者,虽然这种旁观者是与直接旁观不同的间接旁观者,但却继承了直接旁观者的德性。电子媒介时代是一个"普遍旁观"的时代,而&qu... 教育培养道德行动者的使命在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媒介通过多种机制大量生产旁观者,虽然这种旁观者是与直接旁观不同的间接旁观者,但却继承了直接旁观者的德性。电子媒介时代是一个"普遍旁观"的时代,而"普遍旁观"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非常危险。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不能旁观,在使自身成为道德行动者的同时,应致力于培养有媒介意识道德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旁观者 “普遍旁观” 媒介意识
下载PDF
世纪之交: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关颖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家庭德育 家庭教育 世纪之交 少年儿童 电子媒介 道德社会化 独生子女 亲子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 成年人
下载PDF
媒介形态变迁视野下阅读行为嬗变——以印刷媒介和数字媒介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13,共4页
媒介形态是人类阅读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其依存的主要方式,媒介形态的变迁必然带来后者的嬗变。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当下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阅读主体、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心理行为均发生巨大改变。随着每一次媒介形... 媒介形态是人类阅读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其依存的主要方式,媒介形态的变迁必然带来后者的嬗变。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当下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阅读主体、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心理行为均发生巨大改变。随着每一次媒介形态的更迭而不断嬗变的人类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缺憾,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阅读媒介、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对阅读行为嬗变的研究仍然要从读者和出版者两个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出发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迁 阅读嬗变 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数字媒介
下载PDF
电子媒介如何影响社会行为——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述评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田中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是媒介分析领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和戈夫曼的剧场理论,指出电子媒介是通过改变社会的情境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外在体现为男女性别的融合、成人与儿童的模糊以及政治人物的...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是媒介分析领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和戈夫曼的剧场理论,指出电子媒介是通过改变社会的情境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外在体现为男女性别的融合、成人与儿童的模糊以及政治人物的祛魅等方面。本文还针对其理论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社会情境 社会行为 梅罗维茨 传播理论
下载PDF
从“儿童的发现”到“童年的消逝”——关于“儿童”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儿童的发现"既是五四文学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儿童文学学科建立的前提。所以"儿童的发现"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然而"儿童"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缠绕着许多难以辨析的问题,比如在对"儿童"是个历... "儿童的发现"既是五四文学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儿童文学学科建立的前提。所以"儿童的发现"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然而"儿童"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缠绕着许多难以辨析的问题,比如在对"儿童"是个历史建构的概念进行充分讨论之后,"儿童"瞬间成就了一个超历史的"神话",可以用现代刚刚建构起来的"儿童"观念去检视历史,从而得出"中世纪没有儿童"的结论;用来检视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研究 五四文学 波兹 本质化 本质论 电子媒介 主体性 人的文学 电子媒体 儿童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