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 |
黄晓芳
|
《电视研究》
|
1999 |
61
|
|
2
|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
金惠敏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3
|
|
3
|
过度注意力与深度注意力:认知模式的代沟 |
凯瑟琳·海尔斯
杨建国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4 |
44
|
|
4
|
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
何道宽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31
|
|
5
|
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 电影作为媒介研究的一次转型 |
高淑敏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8
|
|
6
|
“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时代的速度文化 |
梅琼林
袁光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5
|
|
7
|
当代中国电子媒介中的神话主义 |
杨利慧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1
|
|
8
|
电子信息方式下的伦理世界 |
樊浩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9
|
“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 |
高德胜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10
|
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 |
宋飞
王卓铭
|
《传媒》
|
2005 |
23
|
|
11
|
新媒体视野下的“场景融合”研究——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评述 |
李欣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24
|
|
12
|
隔“屏”有耳?——聊天记录“二次传播”的控制权边界研究 |
李欢
徐偲骕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3
|
|
13
|
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 |
王一川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9
|
|
14
|
“大数据”概念考辨 |
卞友江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3 |
20
|
|
15
|
电子媒介·时空压缩·文化生产 |
李勇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16
|
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论道德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选择 |
高德胜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7
|
世纪之交:家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 |
关颖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0
|
|
18
|
媒介形态变迁视野下阅读行为嬗变——以印刷媒介和数字媒介为例 |
胡凯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19
|
电子媒介如何影响社会行为——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述评 |
田中初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1
|
|
20
|
从“儿童的发现”到“童年的消逝”——关于“儿童”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考察 |
张梅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