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 被引量:2
1
作者 梁羽铁 杨一玻 赵宇翔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5-536,共12页
电磁相互作用把质子与电子束缚起来,形成氢原子。人类对于电磁相互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出智能手机和信息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之下,夸克和胶子如何被强相互作用束缚从而形成质子与中子,人类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全... 电磁相互作用把质子与电子束缚起来,形成氢原子。人类对于电磁相互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出智能手机和信息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之下,夸克和胶子如何被强相互作用束缚从而形成质子与中子,人类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全球的中高能核物理学家提出了建设未来高精度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实验上的物理问题,以及量子色动力学格点计算在这些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离子对撞机 量子色动力学 核子结构 核子自旋结构 核介质效应 奇特强子态 核子质量
原文传递
电子-离子对撞机上开展核子及其激发态研究的建议
2
作者 谢聚军 何军 +3 位作者 陈旭荣 邹冰松 徐瑚珊 肖国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核子及其激发态性质研究一直是中高能核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核子及其激发态内部结构的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介绍了核子及其激发态研究现状,指出了三夸克模型在描述核子特别是核子激发态内部结构方面存在很... 核子及其激发态性质研究一直是中高能核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核子及其激发态内部结构的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介绍了核子及其激发态研究现状,指出了三夸克模型在描述核子特别是核子激发态内部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为解决传统三夸克模型的不足,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虽然独立的五夸克态不存在,但是核子及其共振态中存在可观的五夸克激发。这种五夸克图像提供了一个描述核子内部结构的新见解,给出了与经典三夸克图像相当不同的核子激发态谱预言,还有待实验检验。目前国内外正在论证的电子–离子对撞机(EIC)将是研究核子结构下一代最重要的加速器装置,被视为"超级电子显微镜"。由于EIC有较高的能量和亮度,特别是低本底等优势,可以开展核子及其激发态性质的研究以及新强子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子及其激发态 电子-离子对撞机 五夸克图像
原文传递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探测器设计
3
作者 祁康辉 梁羽铁 +3 位作者 王荣 谢亚平 杨智 赵宇翔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33,共7页
核子是构成宇宙可见物质的最主要成分,也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的最佳实验室。对核子内部结构的研究是当前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要前沿。在核子内部结构的实验研究中,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EIC)是最理想的装置,能提供核子内... 核子是构成宇宙可见物质的最主要成分,也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的最佳实验室。对核子内部结构的研究是当前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要前沿。在核子内部结构的实验研究中,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EIC)是最理想的装置,能提供核子内部最清晰的图像,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深层次结构,特别是核子与原子核结构最理想的工具。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项目,设想在已开建的HIAF高能离子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将离子束流升级成15~20GeV的极化束流,建设3~5GeV高能极化电子束流,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0~20GeV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在海夸克能区对核子内部结构进行精细测量,并对质子质量、奇特强子态等诸多重要物理课题展开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开发了EicC快模拟软件,对探测器性能进行参数化模拟;通过物理模拟汇集EicC探测需求,利用探测器模拟软件进行优化并提出EicC探测器谱仪的初步设计方案。该谱仪方案提供了接近全立体角的覆盖范围和大动量范围内的粒子鉴别能力,兼顾EicC项目丰富的物理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 量子色动力学 核子结构 奇特强子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