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实十五大精神 建成商品电基地
1
作者 李振生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1997年第11期6-7,共2页
关键词 十五大精神 邓小平理论 力工业 解放思想 国有企业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现有生产设备 资金管理
原文传递
—取代联苯系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共振论观
2
作者 朱蕴菁 《川东学刊》 1997年第2期90-99,共10页
—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 —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取代联苯 共振杂化体 取代反应
下载PDF
甲基的吸电性和给电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震 段树成 《集宁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57-58,77,共3页
甲基存在于大多数有机物中,它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讨论各种有机物的性质时,必须要考虑甲基的吸(给)电性。当甲基与sp3杂化的饱和碳原子连接时,它就吸引邻近碳原子上的成键电子而表现为吸电基;当甲基与sp或sp2杂化的不饱... 甲基存在于大多数有机物中,它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讨论各种有机物的性质时,必须要考虑甲基的吸(给)电性。当甲基与sp3杂化的饱和碳原子连接时,它就吸引邻近碳原子上的成键电子而表现为吸电基;当甲基与sp或sp2杂化的不饱和碳原子连接时,甲基里的成键电子就会受到不饱和碳原子的吸引而本身成为给电基。甲基的吸(给)电性不仅与其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也受到其周围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因此在讨论甲基的吸(给)电性时,必须要视其所处的体系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烷基的电子效应
4
作者 汤青云 汤建国 李介斌 《益阳师专学报》 1999年第6期70-73,共4页
对烷基在不同体系中的电子效应从核磁共振数据,电负性和偶极矩大小,以及动力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负性 偶极矩 子效应
下载PDF
氧方酸与一些含吸电基芳胺的反应及相关产物的吸收光谱
5
作者 彭大权 衡林森 +4 位作者 陈益钊 李聚才 郁陵庄 李文藻 赵华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60-565,共6页
以PPA为催化剂实现了碱性极弱的2,4-二硝基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和以内盐形式存在的对氨基苯磺酸与氧方酸的反应,制得了新化合物3e~3g;选择性地制备了苯环上含强吸电基的异方酰胺3a~3d.并对3a~3f... 以PPA为催化剂实现了碱性极弱的2,4-二硝基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和以内盐形式存在的对氨基苯磺酸与氧方酸的反应,制得了新化合物3e~3g;选择性地制备了苯环上含强吸电基的异方酰胺3a~3d.并对3a~3f的酰胺氢的酸性和成盐性进行了试验,对照测定了3和4的IR,UV/vis谱.3a~3f(3b除外)能与乙醇钠反应成盐,其中3e和3f酸性最强,其二钠盐4e和4f能稳定存在,有极强的深色位移,Δλ_1>200nm,从紫外到可见光区都有吸收.3e和3f等可望用作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CHCOO-等的发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 异方酰胺 吸收光谱 氧方酸 芳胺
下载PDF
真实驾驶循环中的发动机电基合成燃料评估
6
作者 杨棋锐 Michel GRILL +2 位作者 Cornelius WAGNER Markus MAUL Andre KULZE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8-236,共19页
电基合成燃料(E-Fuels)是实现环境和气候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1含氧化合物因其具备清洁燃烧的特性而备受关注,包括氧化亚甲基醚(OME)、碳酸二甲酯(DMC)和甲酸甲酯(MeFo)。为探索新型燃料在内燃机中的潜力,对汽油和柴油燃烧、... 电基合成燃料(E-Fuels)是实现环境和气候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1含氧化合物因其具备清洁燃烧的特性而备受关注,包括氧化亚甲基醚(OME)、碳酸二甲酯(DMC)和甲酸甲酯(MeFo)。为探索新型燃料在内燃机中的潜力,对汽油和柴油燃烧、排放模型进行了优化和扩展。在成功验证和标定模型后,对虚拟测试车辆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燃料的效率潜力、排放水平和经济性。首先,基于现代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开发了不同概念的OME和DMC/MeFo发动机;其次,在真实驾驶循环(RDE)中对这些发动机概念在E级乘用车和40 t卡车上的应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喷射策略和匹配废气再循环,OME发动机能实现最佳的热效率和极低的排放;混合燃料DMC/MeFo由于高抗爆性,结合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能达到接近柴油机的热效率,且发动机复杂性大大降低,这使得DMC/MeFo燃料在重型卡车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燃料 实际驾驶排放 0D/1D仿真 氧化亚甲 碳酸二甲酯 甲酸甲酯
下载PDF
利用肌电反馈技术进行心理控制训练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惠民 崔秋耕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4-87,96,共5页
本文采用以肌电反馈技术为核心的训练方法,对八名(男5,女3)国家游泳、体操、举重、跳水集训队队员进行了心理控制训练,经统计比较训练前、后自身肌电值,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肌电反馈对心理控制有很强的辅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本文采用以肌电反馈技术为核心的训练方法,对八名(男5,女3)国家游泳、体操、举重、跳水集训队队员进行了心理控制训练,经统计比较训练前、后自身肌电值,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肌电反馈对心理控制有很强的辅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动员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发挥运动最佳竞技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技术 生物信息理论 表象技能 表象脚本
下载PDF
PVK/BCP体系电致激基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滕枫 王元敏 +1 位作者 徐征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1,共3页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于复合区域扩展,BCP分子可以与PVK充分接触,因此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更强。不论是在双层器件还是在混合型器件中,随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都会增强,而混合型器件更加明显,当电压比较高时,器件只有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了,而没有本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激复合物 有机致发光 混合型器件
下载PDF
基于PVK:NPB掺杂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涛 于军胜 +3 位作者 李璐 文雯 唐晓庆 蒋亚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9-814,共6页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Mg:Ag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功能层中PVK和NPB的质量比为1:1时器件性能最好,在该器件的电致光谱中,除了NPB的本征谱峰外,在长波方向还出现了一个位于640nm处的谱峰,这是PVK和NPB产生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并且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强度也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致发光器件(OLEDs) PVK:NPB掺杂体系 致激复合物
下载PDF
温度和共混浓度对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的磁效率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雨廷 朱洪强 +4 位作者 赵茜 刘俊宏 彭腾 汪波 熊祖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5,共10页
激基复合物(exciplex)和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经常同时产生于体异质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有报道称利用这两种发射态共存的器件实现了高效率发光.器件高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 激基复合物(exciplex)和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经常同时产生于体异质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有报道称利用这两种发射态共存的器件实现了高效率发光.器件高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spin-pair states)的微观过程有关,相关微观过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特征的有机磁场效应(organic magnetic field effects)作为主要探测工具,通过改变器件的工作温度和给体与受体的共混比例来研究这种双发射态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发光器件的环境温度不仅会减弱从高能激基复合物到低能电致激基复合物的Dexter能量传递过程,而且因器件偏压增高还会引起电致激基复合物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CT)态的场致解离,使其数量较少,导致其CT态的反向系间窜越(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过程减弱.另外,增加发光层中给体的浓度会引起电荷注入更不平衡,增强过剩的空穴载流子与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解离反应,这也会减弱电致激基复合物CT态的RISC过程.因此,温度降低或给体含量增多,器件的磁效率(magneto-efficiency,Mη)从原来受RISC过程主导的负磁效应转化为受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过程主导的正磁效应.本工作有利于深入理解激基复合物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的物理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磁效率 反向系间窜越 复合物 致激复合物
原文传递
芴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华靖 阮政 +1 位作者 蒋亚东 蒋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8-1703,1707,共7页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不高。为了调制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强度,用薄层的CBP作为隔离层加入到NPB和BDHFLYDFLQ材料之间。随着CBP厚度增加,激基复合物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都被消除。当器件中CBP厚度为6nm时,器件中只有BDHFLYDFLQ激子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要明显高于有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器件,同时器件的启亮电压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致发光器件 芴类小分子衍生物 复合物 致激复合物
下载PDF
ZN(BTZ)_2发光层厚度对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飞剑 华玉林 +4 位作者 印寿根 邓家春 吴空物 牛霞 吴晓明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BTZ)2Al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经测试发现,Zn(BTZ)2发光层厚度对器件EL光谱有较大影响。当Zn(BTZ)2层厚度分别被控制在50和80nm时,EL谱中都只有1个峰,其峰值分别为580和470nm;当Zn(BTZ)2层...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BTZ)2Al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经测试发现,Zn(BTZ)2发光层厚度对器件EL光谱有较大影响。当Zn(BTZ)2层厚度分别被控制在50和80nm时,EL谱中都只有1个峰,其峰值分别为580和470nm;当Zn(BTZ)2层厚度被控制在50~80nm时,EL谱同时出现470和580nm的2个峰,且它们的相对发光强度与Zn(BTZ)2层厚度也有关系,随着Zn(BTZ)2层厚度越接近80nm(或50nm)时,EL谱峰值为470nm的光就相对越强(或弱),峰值为580nm的光就相对越弱(或强)。通过调整Zn(BTZ)2层厚度,在65nm左右时得到色度较好的白光器件,其色坐标为(0.33,0.33)。为了研究器件的光致发光(PL)谱,制备结构为TPD/Zn(BTZ)2的有机薄膜,经测试发现,薄膜PL谱与Zn(BTZ)2层厚度无关,其光谱峰值在480nm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BTZ)2 膜厚 白光 致激发光
原文传递
3DTAPBP的双分子激发态——电致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唯一 金敏峰 +3 位作者 屠燮豪 张叶峰 殷月红 吕昭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44-2349,共6页
研究了苯胺类化合物3DTAPBP(2,2’-二(3-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的双分子激发态。首先,制备了3DTAPBP的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ITO/MoO_3/3DTAPBP/LiF/Al,其电致发光光谱中不仅含有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中心波长约420nm,蓝光),... 研究了苯胺类化合物3DTAPBP(2,2’-二(3-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的双分子激发态。首先,制备了3DTAPBP的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ITO/MoO_3/3DTAPBP/LiF/Al,其电致发光光谱中不仅含有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中心波长约420nm,蓝光),还观察到电致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峰值为578nm,黄光)。由单体发光和电致激基缔合物发光可以混合得到白光,如:7.0V电压下,3DTAPBP的单层器件的色坐标为(0.36,0.31),器件结构非常简单。不过由于单层器件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的严重不平衡,亮度和效率极低。此外,在3DTAPBP与电子传输材料TPBi(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构成的双层器件(ITO/MoO_3/3DTAPBP/TPBi/LiF/Al)中,由于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堆积,观察到3DTAPBP/TPBi界面处形成激基复合物发光(中心波长约490nm),对应光子的能量和3DTAPBP与TPBi的HOMO(最高占有轨道)-LUMO(最低未占有轨道)能级差基本吻合。对双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进行洛伦兹分解拟合,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激基复合物发光减弱,原因是更多的载流子越过3DTAPBP/TPBi界面势垒,相应的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逐渐增强。4,6和8 V驱动电压下,双层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28,0.35),(0.24,0.29)和(0.27,0.28),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发光颜色逐渐趋于白色。双层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1 349.2cd·m^(-2),1.22cd·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APBP 致激缔合物 CIE坐标 复合物 白光
下载PDF
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中Dexter能量传递导致的负磁效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雨廷 朱洪强 +6 位作者 魏福贤 王辉耀 陈敬 宁亚茹 吴凤娇 陈晓莉 熊祖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1-281,共11页
因具有反向系间窜越过程(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在低成本就可实现高效率发光,激基复合物(exciplex)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微观过程通常表现为极化子对的系间窜... 因具有反向系间窜越过程(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在低成本就可实现高效率发光,激基复合物(exciplex)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微观过程通常表现为极化子对的系间窜越(ISC)过程占主导,引起的磁电致发光(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 MEL)效应和磁电导(magneto-conductance, MC)效应都是正值,且MEL幅值大于MC幅值;由于在一般电流(I)范围内存在线形关系EL∝η·I,对应的磁效率(magneto-efficiency, Mh)也是正值.本工作却在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共存的器件中发现:虽然在小电流下MEL值也大于MC值,但是电流增大后MEL值逐渐小于MC值,即Mh值由正变成负.通过对比该型器件与纯激基复合物型器件中不同的物理微观过程发现: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器件中存在从激基复合物到电致激基复合物的Dexter能量转移(Dexter energy transfer, DET)过程,此过程会增强电致激基复合物的RISC过程,且DET过程会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强,导致器件在大电流下表现为RISC过程主导的负Mh.本工作有助于认识激基复合物型OLEDs中激发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也为制作高效率发光器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效率 致激复合物 Dexter能量传递 反向系间窜越
下载PDF
基于激子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双重发光的白光OLED 被引量:3
15
作者 檀康明 闫敏楠 +4 位作者 王英男 解令海 钱妍 张宏梅 黄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7-1064,共8页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以得到理想的白光电致发光。将TPE-4Br和TPE-3Br掺杂于mCP中作为发光层,以TAPC和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分别制备器件A和器件B,所得器件在操作电压为9 V时的色坐标分别为(0.32,0.33)和(0.31,0.34)。其中器件B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364.66 cd?m^(-2)与0.79 cd?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致激复合物 四苯乙烯:固态发光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勇 赵谡玲 +2 位作者 徐征 袁广才 赵德威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以稀土配合物Tb0.5Eu0.5(thienyltrifluroacetone)3-2,2-biphenyl(简称Tb0.5Eu0.5(TTA)3Dipy)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VK∶Tb0.5Eu0.5(TTA)3Dipy/BCP/Alq3/Al的OLED发光器件,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发现了铕在612 nm处的特征发射和PVK... 以稀土配合物Tb0.5Eu0.5(thienyltrifluroacetone)3-2,2-biphenyl(简称Tb0.5Eu0.5(TTA)3Dipy)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VK∶Tb0.5Eu0.5(TTA)3Dipy/BCP/Alq3/Al的OLED发光器件,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发现了铕在612 nm处的特征发射和PVK在410 nm处的发光。此外,还观察到了位于490 nm处的新的发光峰。通过改变不同的器件结构,分析研究了新的发光峰的性质,认为新的发光来自于稀土配合物的配体和BCP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发光 配体 致激复合物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TPD/PBD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俊峰 郝玉英 +2 位作者 樊文浩 房晓红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是电子从PBD-转移至TPD+形成的电荷转移态;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最低空轨道(LU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PBD-的一侧;它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TPD+的一侧;且前线分子轨道无重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能隙为1.3eV,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能级差1.6eV相近。在理论上说明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是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电子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致激复合物 模拟计算
下载PDF
基于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的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维欣 郝玉英 +3 位作者 许慧侠 王华 刘旭光 许并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5-679,共5页
利用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二(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TfmBTZ)2),基于NPB/Zn(4-TfmBTZ)2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制备了一系列异质结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结果表明,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的... 利用一种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二(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TfmBTZ)2),基于NPB/Zn(4-TfmBTZ)2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制备了一系列异质结量子阱结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结果表明,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效率以及器件的显色指数和色度稳定性.得出器件ITO/NPB(60nm)/Zn(4-TfmBTZ)2(3.0nm)/NPB(4.0nm)/Zn(4-TfmBTZ)2(30nm)/Alq3(30nm)/LiF(1.5nm)/Al(150nm)的性能最佳,在10—14V的电压驱动下,色坐标基本稳定在(0.324,0.337)附近,最高显色指数为92.5,最大亮度为2013cd/m2,最高发光效率为1.03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4-三氟甲-2-羟)苯并噻唑锌 致激复合物 量子阱 白光
原文传递
基于[NPB^+Zn(4-TfmBTZ)_2^-]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龙 孟维欣 +3 位作者 许慧侠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射逐渐增强,器件发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电压下的发光颜色由蓝白到白逐步变为黄白。NPB掺杂摩尔分数为5%时,器件性能最优,在6~9 V的电压下,器件的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28~0.32,0.33~0.35),显色指数为83.3~91.2,最大电流效率为0.87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4-三氟甲-2-羟)]苯并噻唑锌 致激复合物 白光 掺杂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20
作者 王勇 赵谡玲 +3 位作者 徐征 黄金昭 袁广才 张妍斐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5期92-94,107,共4页
以TTA为配体合成了新的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h_(0.5)Eu_(0.5)(TTA)_3Dipy,通过与PVK的掺杂,制备了以PVK:Tb_(0.5)Eu_(0.5)(TTA)_3Dipy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Tb_(0.5)Eu_(0.5)(TTA)_3 Dipy/BCP/Al的发光器件,在直流电压的驱动... 以TTA为配体合成了新的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h_(0.5)Eu_(0.5)(TTA)_3Dipy,通过与PVK的掺杂,制备了以PVK:Tb_(0.5)Eu_(0.5)(TTA)_3Dipy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Tb_(0.5)Eu_(0.5)(TTA)_3 Dipy/BCP/Al的发光器件,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发现了铕在612 nm处的特征发射,和PVK在410 nm处的发光。此外,还观察到了位于490 nm处的新的发光峰,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新的发光来自于稀土配合物的配体和BCP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用PBD代替了BCP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VK:Tb_(0.5)Eu_(0.5)(TTA)_3Dipy/PBD/Al的发光器件,得到了纯的红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致光器件 共掺杂稀土配合物 致发光 致激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