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1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亢进150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许雪辉 张赣赣 常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电图检查
原文传递
小儿视网膜电图检查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苔青 吴德正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2期96-97,共2页
通过对1600多例小儿进行ERG检查,总结了小儿ERG检查过程中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讨论了口服镇静剂熟睡状态下与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查小儿ERG的优缺点。本工作为国内小儿ERG检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视网膜 电图检查 儿童 方法技术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万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供血不足 反复发作 胸闷气急 电图检查 硝酸甘油
下载PDF
同胞姐弟Best病二例
4
作者 左晶 范钦华 +1 位作者 刘宇 夏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9-1100,共2页
例1患者女性,13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变形2月于2010年12月至我院眼科就诊,查:右眼视力5.0,左眼4.8(矫正不应),双眼眼底黄斑处各见一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囊样病灶,约2PD大小,色红黄相间,黄斑中心反光未见。右眼病灶部下1/3呈... 例1患者女性,13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变形2月于2010年12月至我院眼科就诊,查:右眼视力5.0,左眼4.8(矫正不应),双眼眼底黄斑处各见一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囊样病灶,约2PD大小,色红黄相间,黄斑中心反光未见。右眼病灶部下1/3呈卵黄色“液样”平面(图1),左眼病灶上部见橘红色视网膜萎缩灶,周嗣不均匀黄色,下方见1/2PD大小淡黄色团状渗出样改变(图2)。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双眼a、h波振幅及潜时无异常;眼电图检查:双眼LP/DT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T病 同胞姐弟 视网膜电流图 右眼视力 电图检查 视网膜萎缩 视物不清 眼底黄斑
原文传递
肩锁关节脱位改良型Dewar手术方法的力学基础 被引量:123
5
作者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0-273,共4页
作者介绍了在Dewar手术原方法基础上,附加锁骨外侧端切除0.5~1cm的改良型手术方法及其原理。经1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观察,从临床疗效、X线摄片和喙-锁间距(c-cdistance)以及三角肌与冈上肌肌电图检... 作者介绍了在Dewar手术原方法基础上,附加锁骨外侧端切除0.5~1cm的改良型手术方法及其原理。经1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观察,从临床疗效、X线摄片和喙-锁间距(c-cdistance)以及三角肌与冈上肌肌电图检查等三方面结果,证实改良型Dewar手术可以预防术后肩峰与锁骨端的摩擦和撞击,避免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平均4年7个月随诊,临床疗效显示,12例为优,6例为良,肌电图检查发现手术侧三角肌、冈上肌的运动单位电位和峰值电压与健侧对比无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改良型Dewar手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静力学与动力学双重复位作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WAR手术 电图检查 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力学基础 三角肌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 改良型 发生 新鲜
原文传递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83
6
作者 陈正其 姚洪章 +2 位作者 刘定理 柒挺 蒙宗树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44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暴露工龄增... 目的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44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暴露工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科、皮肤科检查的异常率升高,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和心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健康影响 职业流行病学 放射工作者 皮肤科检查 电图检查 染色体畸变 人员健康 体检规范 职业健康 健康状况 外周血象 异常率 工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37
7
作者 许宜冠 周胜华 +3 位作者 沈向前 刘启明 胡信群 方臻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心率变异性在评估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所有111例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心率变异性在评估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所有111例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3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用SPSSl2.0统计软件包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渐下降,完全阻塞组这些指标下降最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只有三支病变心率变异性下降才有统计学意义;③左冠状动脉病变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ind明显下降,而右冠状动脉病变下降不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病变在左冠状动脉,这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动态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病变 SDNN 完全阻塞 统计软件包 左冠状动脉 造影结果 不同程度 时域指标 下降趋势 三支病变 病变范围 病情评估 24h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8
作者 范利斌 范乾晖 +2 位作者 范松 周静 杜卫祺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125例,住院期间发生MVA 36例(MVA组)、未发生MVA 89例(非MVA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24 h心电活动...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125例,住院期间发生MVA 36例(MVA组)、未发生MVA 89例(非MVA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24 h心电活动,采用心电散点图技术分析和测量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MVA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MVA的诊断价值。结果MVA组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均显著低于非MVA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钾及Killip分级3、4级是AMI患者MVA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单独和联合诊断AMI患者M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636、0.602、0.601、0.897,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联合诊断AMI患者MVA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单独(Z分别为4.329、4.190、5.002、4.669,P均<0.05)。结论AMI患者发生MVA者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显著降低;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对AMI患者MV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四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脑电图、CT及MRI检查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效兰 岳伟 张辰昊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CT、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CT、MRI的阳性检出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EEG的阳性检出率为 4 6 .15 % ,CT为 14 .4 9% ,MRI为 72 .7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CT、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CT、MRI的阳性检出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EEG的阳性检出率为 4 6 .15 % ,CT为 14 .4 9% ,MRI为 72 .7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优于EEG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强 张艳淑 +6 位作者 刘清君 段化伟 鱼涛 刘薇薇 江朝强 何凤生 郑玉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结果正己烷中毒患者...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结果正己烷中毒患者(12例)血清NGF水平均低于检出限(30pgml);对照人群(61例)血清NGF有9例低于检出限,其余检出者血清NGF水平为(350.59±159.86)pgml。对照组人群中血清NGF的检出率(85%,5261)明显高于正己烷中毒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结论正己烷中毒可能导致患者血清NGF水平降低;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生与内源性NGF减少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 水平 神经生长因子(NGF)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正己烷中毒 神经肌电图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内源性NGF 正常对照 中毒患者 精确概率 检出限 人群 检出率 对照组 统计学
原文传递
1 065例健康汉族人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5 位作者 单其俊 李库林 夏耘 涂静 袁斌斌 龚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体检者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获得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连续1069例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公务员进行病史、家庭史询问、体检、X线胸片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标准筛选出Br...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体检者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获得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连续1069例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公务员进行病史、家庭史询问、体检、X线胸片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标准筛选出Brugada心电图征。结果排除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后,共1065例(男性805例,女性260例)入选,年龄18~83平均(38.58±15.26)岁。其中39例有黑史,36例有晕厥史,7例有猝死家族史。共8份心电图符合阳性标准,占总例数7.5‰。所有携带者均为男性,心电图均呈鞍型,其中符合Ⅱ型和Ⅲ型者各4例,1例(N7)有黑和晕厥史。结论Brugada心电图征在中国健康汉族人中并不少见,男性多见,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心电图 发生率 健康汉族人 初步调查 BRUGADA综合征 欧洲心脏病学会 流行病学资料 健康体检者 电图检查 心脏病患者 12导联 X线胸片 阳性标准 随访研究 临床意义 晕厥史 公务员 家庭史 器质性 男性 家族史 携带者
原文传递
双心室优化程序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建安 何红 +5 位作者 杨倩 盛夏 孙勇 蒋晨阳 周斌全 董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报道6例使用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初步临床经验及V-V起搏间期优化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起对6例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植入了InSync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 目的报道6例使用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初步临床经验及V-V起搏间期优化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起对6例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植入了InSync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48h之内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6min室内平面步行试验(6MHW)、临床心功能评估等作为基础对照。出院前行心室起搏优化确定最佳V-V起搏间期,术后1、3、6个月再次重复上述检查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第6个月重新优化V-V起搏间期。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5例患者起搏方式为心房感知并心室起搏,其中总心室起搏数均>90%。1例患者起搏方式为心房感知并心室起搏,其中总心室起搏数为94%。全部患者临床心功能指标(NYHA分级)和6min室内平面步行试验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从双心室优化起搏的即刻效果来看,优化V-V间期使主动脉瓣射血时间-速度积分(VTI)从术前的(20.7±6.6)cm增加至(23.5±6.6)cm。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24±0.09增加至0.29±0.08。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能改善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V-V间期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随访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004年3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检查 时间-速度积分 左心室射血分数 双心室起搏治疗 短期 程序 起搏器植入术 NYHA分级 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 步行试验 心房感知
原文传递
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文 韩德民 +4 位作者 侯丽珍 张丽 高玉红 叶京英 王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 目的对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喉肌电图表现,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痉挛性发音障碍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嗓音声学特征,频闪喉镜下声带状态,喉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分型,应用肉毒素A行特定肌肉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22例痉挛性发音障碍患者中,内收肌型18例(81 8% ),外展肌型4例(18 2% )。内收肌型患者发音嘶哑,音质紧张、言语中断,发音时声带过度内收,杓间区明显,伴局部震颤; 2例患者发音时还同时伴有舌及软腭震颤;肌电图甲杓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unitpotential,MUP)振幅明显增加(P<0 01),干扰相呈密集束状放电,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明显增大(700~2500μV)。4例外展肌型患者发音低哑、震颤,气息声明显,发音时声门闭合不良;环杓后肌MUP振幅明显增加,在374~538μV间,募集活动异常活跃,幅度增大(3000~5000μV)。内收肌型患者应用肉毒素A进行甲杓肌注射,单侧剂量大于2 5U疗效明显。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注射后6h^2d,平均( x±s,下同)为( 1 4±0 8)d, 2周时最为明显,肌电图及喉肌诱发电位显示药物作用完全,注射肌肉失神经支配。疗效维持8~24周,平均维持(15 2±4 9)周,副作用包括不同程度的发音气息声,声门闭合不良,吞咽不适,饮水呛咳。外展肌型患者采用环杓后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发音障碍 诊断及治疗 声门闭合不良 运动单位电位 肉毒素A 失神经支配 电图检查 肉毒素注射 临床特点 治疗前后 声学特征 喉肌电图 观察疗效 肌肉注射 环杓后肌 药物作用 诱发电位 疗效维持 不同程度 吞咽不适
原文传递
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徐美春 王秀敏 水泉祥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热性惊厥(FC)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诱因,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是否会导致FC尚存在争议。FC后是否应积极行相关检查各家观点不同。多数学者肯定了FC与癫癇的相关性,近期发现单纯FC对儿童以后的行为认知能力... 热性惊厥(FC)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诱因,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是否会导致FC尚存在争议。FC后是否应积极行相关检查各家观点不同。多数学者肯定了FC与癫癇的相关性,近期发现单纯FC对儿童以后的行为认知能力无影响。各种预防FC复发的治疗方案效果不肯定,部分学者主张对单纯FC发作时进行短期止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热性惊厥 上呼吸道感染 电图检查 腰椎穿刺检查 复发 癫痫 行为认知能力 持续抗惊厥疗法 间断疗法 非抗惊厥疗法
下载PDF
入院48 h内脑电图检查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梗死后癫痫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霞峰 陈德哲 +4 位作者 庄献博 杨艳艳 杨晓倩 王丽丽 路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入院48 h内脑电图(EEG)检查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梗死后癫痫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6例,入院48 h内进行持续脑电监测,记录患者EEG变化,分别在脑电监测的起始阶段(第一次脑电评估)和终末阶段(第二... 目的探讨入院48 h内脑电图(EEG)检查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梗死后癫痫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6例,入院48 h内进行持续脑电监测,记录患者EEG变化,分别在脑电监测的起始阶段(第一次脑电评估)和终末阶段(第二次脑电评估)进行EEG分级、EEG反应性评估。发病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及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两次脑电评估时患者EEG分级和EEG反应性的变化。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分析第二次脑电评估时患者EEG分级、EEG反应性与预后的关系。计算第二次脑电评估时EEG分级、EEG反应性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结果 56例中,两次脑电评估后EEG分级有变化10例、无变化46例,EEG反应性有变化5例、无变化51例。第二次脑电评估时,EEG分级好、EEG有反应者预后良好比例高于EEG分级差、EEG无反应者(P均<0.05)。EEG分级、EEG反应性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9.47%、83.93%。56例中3例入院48 h内EEG可见周期性异常放电,其中1例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2例为非惊厥性癫痫发作(NCS),3例患者均预后不良;随访过程中1例癫痫发作。结论入院48 h内EEG检查有助于预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梗死后癫痫,EEG分级好、EEG有反应者预后相对较好,EEG可见异常放电者易发生梗死后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 电图检查 癫痫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霞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1-632,共2页
关键词 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动态演变 AMI 电图检查 QRS波群 患者 确诊
下载PDF
860例正常孕妇心电图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于俊英 王秀芹 吕艳玲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正常孕妇 初步 电图检查 晚期孕妇 临床意义 异常率 回顾性
下载PDF
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熊观瀛 赵志泉 +2 位作者 林琳 张红杰 林征 《胃肠病学》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病史6个月~30年不等。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计算传输指数(TI)和结肠排出率;同时结合盆底肌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果: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盆底肌电图检查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有4例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论:采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可对功能性便秘作出分型,方法简便易行且无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通过时间 盆底 电图检查 功能性便秘 饮食结构 生活方式
下载PDF
神经电图及其他电诊断方法在评估Bell氏麻痹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燕梄 孙蔷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面神经 BELL氏麻痹 神经电图检查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干 张盛强 +3 位作者 何风春 黎鸣 高群兴 陈东军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图检查 诊断 手术疗法 治疗 非手术疗法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