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掺杂二氧化锡中空微纳米球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芳 张飒 +2 位作者 唐香珺 程兆刚 韩凯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以硝酸镧、氯化亚锡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采用电喷法结合后续高温煅烧技术制备了La^3+掺杂Sn O2中空微纳米球。通过热重分析仪、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 以硝酸镧、氯化亚锡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采用电喷法结合后续高温煅烧技术制备了La^3+掺杂Sn O2中空微纳米球。通过热重分析仪、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n O2微纳米球中空结构的形成机制及La^3+掺杂对其物相、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a^3+掺杂Sn Cl2/PVP前驱体聚合物呈完整球形,表面光滑,球径分布在0.5~2.2μm之间。经600℃煅烧后,均生成了单一金红石型Sn O2,且La^3+的加入未改变Sn O2的晶体结构;煅烧后产物均为中空球状,球面由许多小颗粒堆积而成,表面粗糙不平。当匹配厚度为2 mm时,La^3+掺杂比例为0.6%(摩尔分数)的产物的吸波效果最佳:最低反射率为–29 d B,对应的吸收频率为11.1 GHz,低于–10 d B的吸收频带为10.0~13.0 GHz;该掺杂比例的产物随匹配厚度增加,最低反射率向低频移动,在8 GHz以下的最佳匹配厚度为4 mm,在此厚度下吸波性能优良:最低反射率为–27 d B,对应的吸收频率为4.9 GHz,低于–10 d B的吸收频带为4.5~5.8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掺杂 二氧化锡 电喷 中空微纳米球 微波吸收性能
原文传递
聚合物纳米纤维技术与快速拓展的市场 被引量:2
2
作者 芦长椿 《合成纤维》 CAS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纤维技术与市场现状,重点论述了采用电喷法、强力纺、双组分熔融纺制备纳米纤维产品的技术特点,并对国内聚合物纳米纤维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纤维 静电纺 熔纺 电喷 商业化
下载PDF
电喷法钛氧/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颗粒及其电流变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鹏飞 赵红 +3 位作者 董旭峰 谭锁奎 齐民 纪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5-1138,1143,共5页
采用电喷法制备钛氧/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钛氧/PVP/SA)微纳米颗粒。SEM、粒径分析表明钛氧/PVP/SA颗粒为规则球状,平均尺寸为236.7nm;FT-IR表明PVP、SA成功引入钛氧颗粒;XRD表明钛氧/PVP/SA颗粒为无定形态。分别以电喷法钛氧/PVP/SA... 采用电喷法制备钛氧/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钛氧/PVP/SA)微纳米颗粒。SEM、粒径分析表明钛氧/PVP/SA颗粒为规则球状,平均尺寸为236.7nm;FT-IR表明PVP、SA成功引入钛氧颗粒;XRD表明钛氧/PVP/SA颗粒为无定形态。分别以电喷法钛氧/PVP/SA、水解沉淀法钛氧/PVP/SA颗粒为分散相,制备质量分数为43%的电流变液。电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喷法钛氧/PVP/SA电流变液比水解沉淀法钛氧/PVP/SA电流变液具有更高的剪切屈服强度及剪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 钛氧/PVP/SA 电流变液 剪切应力
下载PDF
自组装制备结构色及其同色异谱的实验与教学设计
4
作者 范小平 萧锘莹 +2 位作者 袁文波 张清宇 张金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250,共8页
针对高校色彩学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匮乏且陈旧的现状,设计一种自组装方式并结合电喷法制备结构色以及与印刷色实现“同色异谱”的实验,实验主要采用Stöber法来合成纳米级SiO_(2)微球;为实现结构色的调色和控色,使用盐酸多巴胺对SiO_... 针对高校色彩学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匮乏且陈旧的现状,设计一种自组装方式并结合电喷法制备结构色以及与印刷色实现“同色异谱”的实验,实验主要采用Stöber法来合成纳米级SiO_(2)微球;为实现结构色的调色和控色,使用盐酸多巴胺对SiO_(2)微球表面进行改性以制得SiO_(2)@PDA复合微球,并对其形貌、结构、组成等进行一系列测试表征。基于改性后的复合微球采用电喷法制得结构色色块,并与喷墨印刷色实现“同色异谱”。该实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索自然界、开展仿生材料研究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研究的基础能力和实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色 自组装 电喷 同色异谱 实验设计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纳米纤维及其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益锋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4年第2期1-6,14,共7页
重点介绍国外特别是美、日纳米纤维的技术开发、应用领域、目前的研发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最后提出对我国的研发建议。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 激光蒸发 电喷 ESD
下载PDF
同轴电喷射法制备核壳结构聚乳酸载药微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抒 黄思达 乐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通过同轴静电喷射法制备核-壳结构聚乳酸载药微球。壳层流体为聚乳酸溶液,核层流体为药物水溶液,其中在核层流体中加入壳聚糖以达到在增加溶液电导率的同时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和功能性的目的。实验研究了核、壳层溶液浓度、流量、喷射... 通过同轴静电喷射法制备核-壳结构聚乳酸载药微球。壳层流体为聚乳酸溶液,核层流体为药物水溶液,其中在核层流体中加入壳聚糖以达到在增加溶液电导率的同时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和功能性的目的。实验研究了核、壳层溶液浓度、流量、喷射电压以及接收距离等因素对微球形貌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实验条件为壳、核层流速比为3∶1,壳层溶液浓度与核层溶液浓度均为1%(质量浓度),喷射电压为20kV,接收距离为15cm,模型药物浓度2mg/mL时,可以得到粒径1μm左右、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核壳结构载药微球,包封率为76.64%,载药量为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同轴电喷 核壳结构 缓释微球
下载PDF
3D电喷印法制备凹凸棒石/聚己内酯支架及体外成骨诱导性能
7
作者 李辰凯 秦文 +2 位作者 刘纯 陈文扬 赵红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5459-5464,共6页
背景:静电纺丝制备的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仿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但其亲水性较差,不利于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目的:利用3D电喷印法制备凹凸棒石/聚己内酯支架,评价其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影响及成骨诱导分化作用... 背景:静电纺丝制备的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仿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但其亲水性较差,不利于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目的:利用3D电喷印法制备凹凸棒石/聚己内酯支架,评价其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影响及成骨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3D电喷印法制备含不同质量比例凹凸棒石(0%,0.5%,1%,2%)的凹凸棒石/聚己内酯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将4组支架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7天时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黏附,第2天时Live/Dead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状态,第1,3,5天时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第3,7,14天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第3,7,10天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4组支架均呈多孔隙的网状结构,平均孔隙约450μm,其中0%,0.5%凹凸棒石组支架表面光滑,1%,2%凹凸棒石组支架表面粗糙;②扫描电镜显示,细胞能在4组材料表面黏附和生长,其中1%凹凸棒石组细胞数量多于其他3组;③Live/Dead染色显示,细胞在4组材料表面黏附和生长,其中2%凹凸棒石组细胞数量最少;④CCK-8检测结果显示,0.5%凹凸棒石组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其他3组;⑤Real-time PCR检测显示,0.5%凹凸棒石组共培养14 d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Osterix和Runx-2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⑥0.5%,1%,2%凹凸棒石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0%凹凸棒石组,共培养3,7 d时0.5%凹凸棒石组最高,共培养10 d时1%,2%凹凸棒石组最高;⑦结果表明,加入质量比例0.5%凹凸棒石的聚己内酯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成骨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3D电喷 凹凸棒石 聚己内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成骨分化 生物材料 碱性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