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泽洋 杨宇森 卫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13,共15页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石能源被过度消耗,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通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来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是积极探索建立人工碳循环的方向之一,引起了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领域...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石能源被过度消耗,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通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来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是积极探索建立人工碳循环的方向之一,引起了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设计与制备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对于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催化剂与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案例有许多报道,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分别从尺寸效应、表面特性、缺陷工程和多级结构四个方面对催化剂结构与电极结构的调控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尺寸效应 表面特性 缺陷工程 多级结构 结构设计
原文传递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
2
作者 张峰 冯庭有 +4 位作者 朱晨亮 王硕 李春生 张荔炎 王小明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73-74,124,共3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在本文中,我们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探讨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技术优势,分析了该技术的成本因素,总结了该技术的器件进展。本文为研究人员理...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在本文中,我们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探讨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技术优势,分析了该技术的成本因素,总结了该技术的器件进展。本文为研究人员理解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提供了全面认识,为发展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指明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技术优势 成本因素 器件进展
下载PDF
CuSn合金复合纳米颗粒促进电化学CO_(2)还原
3
作者 姜云昊 赵元萌 单长胜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29-634,共6页
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电化学CO_(2)还原(CO_(2)RR)催化剂是二氧化碳转化应用中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逐步还原法合成了CuSn合金纳米颗粒(CuSn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CuSn NPs的分散是均匀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证明了Cu与Sn形成... 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电化学CO_(2)还原(CO_(2)RR)催化剂是二氧化碳转化应用中一个关键问题。通过逐步还原法合成了CuSn合金纳米颗粒(CuSn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CuSn NPs的分散是均匀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证明了Cu与Sn形成了合金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CuSn NPs-7.42%(wt)中Cu与Sn主要以氧化态形式存在。电化学CO_(2)还原测试结果表明Sn含量为7.42%(wt)的CuSn NPs具有最佳的CO_(2)RR催化性能,在-1.1 V vs.RHE时其对CO的法拉第效率为45.28%,是纯Cu NPs的3.5倍;同时对H2的法拉第效率仅为9.90%,约是纯Cu NPs析氢效率的1/4。这说明Sn的引入大大改善了CuSn NPs对CO_(2)RR转化为CO的法拉第效率和抑制析氢能力。CuSn NPs对CO_(2)RR选择性的提高可以归因为Sn与Cu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及强电子相互作用改善了对中间体的吸脱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铜锡合金 纳米材料 氧化碳
下载PDF
ZIF-8基复合材料高效、稳定电催化还原CO_(2)
4
作者 王浩田 龚善和 +2 位作者 王文搏 葛东东 吕晓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51-2159,共9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eCO_(2)RR)受到催化剂本征活性以及传质的限制,导致材料的催化活性低、反应起始电位高等问题。我们以类沸石锌盐咪唑骨架(ZIF-8)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粒径ZIF-8材料的eCO_(2)RR性能。优选粒径为50 nm的ZIF-8...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eCO_(2)RR)受到催化剂本征活性以及传质的限制,导致材料的催化活性低、反应起始电位高等问题。我们以类沸石锌盐咪唑骨架(ZIF-8)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粒径ZIF-8材料的eCO_(2)RR性能。优选粒径为50 nm的ZIF-8材料,进一步引入碳纳米管(CNT)作为其导电基底材料,通过原位生长,构建了复合材料ZIF-8-50@CNT的多级孔结构和疏水界面。eCO_(2)RR实验结果表明,CNT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导电性,优化后的复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反应的起始电位。在-1.1 V(相对可逆氢电极(RHE))电位下,CO部分电流密度为15.6 mA·cm^(-2),ZIF-8-50@CNT催化剂的比表面活性提升了3.5倍(相比ZIF-8-50),塔菲尔斜率降低到136 mV·dec^(-1)。并且产物CO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宽电势窗口-0.9~-1.2 V(vs RHE)内,CO的法拉第效率(FE)保持在80%以上。在10 h稳定性测试中,催化剂活性保持稳定,整体增强了复合材料eCO_(2)RR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碳纳米管 负载型催化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下载PDF
吡咯氮配位单原子铜催化剂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润瑶 纪桂鹏 刘志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5,共7页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由吡啶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较差,而由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则具有更强的活性,CO法拉第效率在−0.70 V(vs.RHE)时可达到96.3%;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中心对于析氢反应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 碳纳米管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氧化碳
下载PDF
GaN/In_(2)O_(3)的界面工程用于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制备甲酸
6
作者 李轩 蒋兴星 +5 位作者 孔艳 孙建桔 胡琪 柴晓燕 杨恒攀 何传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14-323,共10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入贯彻,寻求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消耗二氧化碳气体,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其中,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入贯彻,寻求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消耗二氧化碳气体,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其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转化技术,其仅需消耗电能就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高附加值产物.然而,由于二氧化碳分子具有高化学惰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使其转化.同时,该反应产物种类复杂,需要设计开发一种催化剂来降低反应能垒和提高单一产物的选择性.铟(In)作为一种无毒的金属物种,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活性,但是其法拉第效率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静电纺丝和相分离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富缺陷的GaN/IN_(2)O_(3)界面型催化剂(GaN/IN_(2)O_(3)@PCNF),并将其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在焙烧过程中,ZIF-8前驱体中Zn原子的蒸发促进了Ga原子与N原子的结合,并引发共晶镓铟(EGaIn)分离成GaN和IN_(2)O_(3)界面.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证实了界面的生成以及界面对于In3d轨道的电子调控.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0.9 VRHE的电位下实现了87%的甲酸法拉第效率以及29.7 mAcm-2的分电流密度.同时,催化剂表现出30 h的稳定性,且甲酸的法拉第效率未明显下降.该催化剂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1)界面的电子结构调控,优化了IN_(2)O_(3)的电子结构;(2)较低的塔菲尔斜率带来了较快的电子转移速度;(3)多孔的碳纳米纤维促进了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碳包封和GaN的锚定作用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原位拉曼测试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了界面的存在能够降低甲酸含氧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综上,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界面 甲酸 共晶镓铟 氧化
下载PDF
具有丰富晶界的铜催化剂在气-液平衡扩散电极上高效电还原CO_(2)制C_(2)H_(4)
7
作者 卞磊 张紫阳 +3 位作者 田昊 田娜娜 马智 王中利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99-211,共13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并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潜力的技术.铜(Cu)作为一种最有应用前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之一,表现出较高的催化CO_(2)RR转化为多碳产物(C...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并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潜力的技术.铜(Cu)作为一种最有应用前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之一,表现出较高的催化CO_(2)RR转化为多碳产物(C_(2+))的活性.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成C_(2+)产物涉及一个动力学过程缓慢的C-C偶联反应,这导致C_(2+)产物的选择性较低,电流密度低,阻碍了其在工业电解槽中的实际应用.同时,CO_(2)RR产物的选择性不仅取决于热力学速率决定步骤,还取决于传质控制动力学.CO_(2)RR发生在固-气-液三相反应界面,气-液的平衡扩散可以有效抑制析氢竞争反应,进而提高CO_(2)RR的反应效率.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富晶界的Cu纳米带催化剂,并构建了气-液平衡扩散的电极结构,用于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乙烯(C_(2)H_(4)).以一种碱式碳酸铜(Cu_(2)CO_(3)(OH)_(2))纳米带为前驱体,在原位电化学还原条件下,前驱体中的Cu2+离子获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Cu,而释放的CO_(3)2-和OH-混合阴离子调节金属Cu的生长.生成的Cu纳米带由细小的纳米颗粒堆积而成,并暴露出大量的由Cu(111),Cu(200)和Cu(220)晶面形成的富晶界结构(GBs).同时,在CO_(2)RR测试中发现催化剂层的厚度是影响CO_(2)和电解质传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催化层厚度,CO_(2)和电解质可以同时到达催化剂表面,参与到CO_(2)RR中,实现了气-液平衡扩散,有效抑制了氢析出副反应.在晶界效应和气-液平衡扩散的协同作用下,优化后的电极在电流密度为700 mA cm^(-2)时,对C_(2)H_(4)和C_(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分别高达67.2%和82.1%.此外,C_(2)H_(4)的部分电流密度可高达505 mA cm^(-2),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原位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内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丰富的晶;界结构增强了CO_(2)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显著促进了*CO中间体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乙烯 C_(2+)产物 晶界 气-液扩散
下载PDF
海胆针状金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想 谢旭岚 +1 位作者 熊力堃 彭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24-2831,共8页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在−0.6 V(vs.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在−0.6 V(vs.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高选择性不仅来源于丰富的表面缺陷,更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针状结构所带来的尖端电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种子介导 反应动力学 尖端场效应
下载PDF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电解液、反应器和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彭芦苇 张杨 +2 位作者 何瑞楠 徐能能 乔锦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2,共24页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非常依赖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消耗已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同时空气中CO_(2)的含量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攀升。将CO_(2)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还开辟了一种燃料合成新...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非常依赖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消耗已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同时空气中CO_(2)的含量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攀升。将CO_(2)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还开辟了一种燃料合成新路径,其中电催化CO_(2)还原技术由于条件温和、反应可控、对环境友好和产物众多受到广泛关注。电催化CO_(2)技术有四个关键步骤:(1)电荷传输(电子从导电基底传输到电催化剂);(2)表面转化(CO_(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被活化);(3)电荷传输(电子从催化剂表面传输到CO_(2)中间体);(4)传质效应(CO_(2)从电解质扩散到催化剂表面,产物以反向路径扩散),前两个步骤依赖于具有丰富有效活性位点的催化剂,后两个步骤依赖于电解质的性质、隔膜的类型和电解池的配置。本文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电催化CO_(2)技术出发,系统地归纳催化剂的发展、电解液的影响、反应器的进展和隔膜的类型,最后对电催化CO_(2)还原的产业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催化 解液 隔膜 反应器 工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