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39
1
作者 孙少石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在互联网的改造下,传统犯罪出现了向网络迁移的趋势,电信网络诈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犯罪,成为新的社会治理难题。长期以来,诈骗犯在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实现大规模协作,而各地的公安或政府却受制于“以块为主”的体制,只能立足于属地独自... 在互联网的改造下,传统犯罪出现了向网络迁移的趋势,电信网络诈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犯罪,成为新的社会治理难题。长期以来,诈骗犯在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实现大规模协作,而各地的公安或政府却受制于“以块为主”的体制,只能立足于属地独自为战,这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反而内耗不断。从全局层面统合资源以缓和这一矛盾,成为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思路,协同治理应运而生。中央布局、系统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提供了打击、治理网络犯罪的中国经验,从中可以透视国家自我调整以适应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侦查 条块关系 协同治理
下载PDF
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 被引量:37
2
作者 单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6,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是一部面向电诈犯罪治理的急用先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其针对电诈活动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关键环节,将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三类市场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是一部面向电诈犯罪治理的急用先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其针对电诈活动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关键环节,将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三类市场主体设定为反诈看门人,在通信治理、金融治理和互联网治理三个层面明确看门人的犯罪控制义务,搭建起“国家—市场主体—用户”的双层治理体系和基于看门人规则的前端防范模式。在其制度框架下,反诈看门人对犯罪控制义务的日常性履行成为前端防范模式的实现路径。这一立法设计推动了智能时代犯罪治理从事后回应到前端防范、从直接打击到分层管控、从运动式治理到日常性治理的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犯罪治理转型 预防性法律制度 反诈看门人 犯罪控制义务 数字社会
下载PDF
司法管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效考察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洁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76,共17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操控式、非接触性新型犯罪,其制造的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巨额损失都甚于传统普通犯罪。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的方式向刑事司法人员采集资料,并结合公安机关的办案卷宗提供的文本内容,分析司法机制在...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操控式、非接触性新型犯罪,其制造的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巨额损失都甚于传统普通犯罪。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的方式向刑事司法人员采集资料,并结合公安机关的办案卷宗提供的文本内容,分析司法机制在管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用和效果。调研发现,刑事司法机构在追赃止损方面严重受制于人力、物力、技术、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负向影响,电诈犯罪案件及犯罪收益有增无减,而遭受惩罚的风险却相形减弱。因此,减少电信网络诈骗被害的有效策略不能仅仅依赖刑事司法体系偏重的打击模式,而需要针对电诈犯罪的特性,通过改变立案标准、强化警察止害权、实行举报奖励等措施加强法律治理,同时建立被害预防工作思路,以社会共治的方式来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司法机制 被害预防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 被引量:30
4
作者 娄永涛 唐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已成为网络和现实社会的核心要素。利用大数据获取个人信息数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日益攀升,严重影响网络空间和真实社会"双层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财产安全,司法机关要探索和运用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和信息已成为网络和现实社会的核心要素。利用大数据获取个人信息数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日益攀升,严重影响网络空间和真实社会"双层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财产安全,司法机关要探索和运用大数据来侦办、防控和解决新型电信诈骗犯罪这一社会治理的痛点。大数据推动的全球一体化,必然会产生更多跨国界、跨文化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需要从立法、科技和境外司法协助等多个维度综合治理,达成有效防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双层社会 电信网诈骗 防控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警与反制——以冒充公检法诈骗为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跃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9-96,共8页
当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预警难、溯源难、侦查难、取证难等困境。应通过侦查观上的反思和证据观上的还原,充分运用大数据,以警企合作的思路创新、内外联动的战法创新、由点及面的战术创新探索智慧侦查,通过区域预警、区域预... 当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预警难、溯源难、侦查难、取证难等困境。应通过侦查观上的反思和证据观上的还原,充分运用大数据,以警企合作的思路创新、内外联动的战法创新、由点及面的战术创新探索智慧侦查,通过区域预警、区域预防和精准预警、精准劝阻开展智慧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 电信网诈骗 警务合作 智慧侦查 犯罪预警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取证策略与证据体系构建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晓宝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揭露和证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人员应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取证工作。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结构特点为取证活动奠定了基础,可以在犯罪构成理论指引下,按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两条主要行为轨迹"顺线"取证。取证方法... 为揭露和证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人员应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取证工作。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结构特点为取证活动奠定了基础,可以在犯罪构成理论指引下,按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两条主要行为轨迹"顺线"取证。取证方法既要立足于询问被害人、查询冻结汇款、现场勘查等常规侦查措施,又要结合作案人与被害人以电话、短信、网络等非接触方式交流互动的实际,充分运用电子证据的固定、恢复、定位等专门取证技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证据体系的构建既要结合犯罪构成要件来组织证据,又应充分考虑案件的特殊性和取证的客观实际来分析、审查和鉴别各种证据。这样构建的证据体系能更加准确全面地认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有效提升此类案件的追诉质量,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案件结构 行为轨迹 实物证据 电子证据
原文传递
综合施策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被引量:20
7
作者 郝宏奎 《社会治理》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恶性聚变的犯罪,是一种被害人在缺乏正确认知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犯罪。面对汹涌而来的犯罪活动,单纯的侦查打击只能截其流而难以断其源,只有扬汤止沸之功,难收釜底抽薪之...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恶性聚变的犯罪,是一种被害人在缺乏正确认知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犯罪。面对汹涌而来的犯罪活动,单纯的侦查打击只能截其流而难以断其源,只有扬汤止沸之功,难收釜底抽薪之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只有实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多策并举、综合整治,明确职责、整体联动,才能把握主动,取得全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源头治理 综合施策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界定与立法运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加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190,共8页
“电信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电信网络信息违法犯罪”等概念已为司法部门广为使用,实践中存在称谓不统一、含义不明确、立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此类行为与传统诈骗难以区分,模糊罪与非罪焦点、选择性办案等难题。此类行为应统一... “电信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电信网络信息违法犯罪”等概念已为司法部门广为使用,实践中存在称谓不统一、含义不明确、立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此类行为与传统诈骗难以区分,模糊罪与非罪焦点、选择性办案等难题。此类行为应统一称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非接触性与危害范围的不特定性是其根本特征。广义的“电信网络诈骗”包括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犯罪。就具体行为而言,主要犯罪环节并非通过电信网络手段实施的、对象特定的、涉及罪名明显不属于诈骗罪的,应排除在电信网络诈骗之外;电信网络诈骗与“套路贷”、黑恶势力等也不能简单等同。电信网络诈骗侵害的是财产权和信息安全双重法益,传统诈骗罪无法完全涵盖。可以以修正案模式在我国《刑法》第266条普通诈骗罪规范中增设一款“电信网络诈骗罪”,作为与该条第1款普通诈骗罪内设的特别类型的诈骗罪,并设定更严苛的法定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不特定 概念 刑法立法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资金流查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谢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支付方式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资金转移工具和洗钱渠道不断升级、变化,向庞大复杂的境外金融体系和在线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转移,给资金流查控带来难度。通过系统化梳理电信网络诈骗常用的银行卡支付、... 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支付方式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资金转移工具和洗钱渠道不断升级、变化,向庞大复杂的境外金融体系和在线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转移,给资金流查控带来难度。通过系统化梳理电信网络诈骗常用的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聚合支付等资金转移方式,诈骗团伙利用“水房”、地下钱庄、第四方支付、跑分平台、数字货币汇兑等新型洗钱通道转移资金的犯罪动向,对被骗资金的拆解过程与多种资金转移路径进行还原、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资金流查控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应对资金流查控所面临的动态变化与复杂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资金流 洗钱 数字货币 支付手段
下载PDF
犯罪场理论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叶良芳 《犯罪研究》 2021年第6期2-10,共9页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人虽然不是犯罪场的构成因素,但对其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阻断犯罪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场 电信网诈骗 心理控制 身份识别 阻断机制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心理控制的形成及阻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玲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25,共12页
“技术与话术”叠加的犯罪手法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合理解释被害人在话术体系牵引之下,“提线木偶”般转移资金的异常行为,须深入到话术背后隐藏的心理控制原理及各种心理操纵技术层面,剖析被害人“沦为”心理控制中被... “技术与话术”叠加的犯罪手法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合理解释被害人在话术体系牵引之下,“提线木偶”般转移资金的异常行为,须深入到话术背后隐藏的心理控制原理及各种心理操纵技术层面,剖析被害人“沦为”心理控制中被支配者的原因。采取结构式心理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访谈C市13名有被诈骗经历的被害人,结合诈骗话术选取目标、利害引诱、突破防线、逃避打击的作案过程,在实案中揭示电诈骗术与被害人心理的互动关系,分析心理控制的发生、发展与实现机制。在剖析诈骗心理控制结构的基础上,以被害人摆脱心理控制为目标,提出阻断被控心理、提高预警效能的建议,以预警话术反制诈骗话术,切实提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犯罪预警 话术体系 心理控制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对策研究--基于被害人特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芷 陈峰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1-49,共9页
通过报案笔录分析、电话回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人口学特征、被害特征及接受防诈宣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被害群体男性略多,年龄以18~40岁为主,多为暂住人口、无业人员或企业务工人员,且诈骗类型不同,被害人人口学特... 通过报案笔录分析、电话回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人口学特征、被害特征及接受防诈宣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被害群体男性略多,年龄以18~40岁为主,多为暂住人口、无业人员或企业务工人员,且诈骗类型不同,被害人人口学特征也存在明显区别。目前的防诈宣传虽然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但效果不佳,应优化宣传对象范围、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改变宣传场合和时机,以提高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被害人特征 防范宣传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庄华 马忠红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4,共14页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工作。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跨境实施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的主要目的地。大量中...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最高检成立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统筹协调深化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工作。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跨境实施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犯罪的主要目的地。大量中国公民跨境到东南亚各国实施针对我国境内民众的网络犯罪,不仅给国内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也造成与流入国民众的紧张关系。通过2011年至2019年期间东南亚各国移交回国的网络诈骗人员情况分析,发现移交人数总体上升,并在2019年达到峰值。从犯罪窝点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来看,实施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的犯罪者对犯罪窝点的选择,其考虑因素各有不同,前者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惩罚成本,后者更多受政策法律和执法力度影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犯罪窝点地有从遍布东南亚向缅甸北部聚集的趋势。从犯罪特征的变化来看,具有犯罪组织公司化、主犯隐蔽化和从犯胁迫化、犯罪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化以及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融合化等特征。有效治理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需要采取完善打击跨境网络犯罪及其周边产业的法治体系,创新机制推进国际执法合作,严控重点人员出境与回流,全链条管控网络犯罪周边产业等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赌博 犯罪 跨境犯罪 东南亚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业化现象与侦查对策 被引量:16
14
作者 秦帅 钟政 漆晨航 《政法学刊》 2022年第3期5-10,共6页
精细化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工催生了与其相关的产业,广泛分布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各个阶段,这些产业在组织形式、活动渠道、人员构成、技术集成等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为了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业化现象,应当秉持全链条打击、信... 精细化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工催生了与其相关的产业,广泛分布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各个阶段,这些产业在组织形式、活动渠道、人员构成、技术集成等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为了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业化现象,应当秉持全链条打击、信息化侦查、打防结合、侦查法治的侦查理念。完善案件集中研判制度,促进案件分级分类管辖,明确案件闭环管理的责权关系,强化对重点发案地区的综合管控,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工作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犯罪产业化 侦查理念 侦查效能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反制技术措施”的内涵及法治实现——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熠 狄小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83,共11页
基于数字技术,“反制技术措施”实现了犯罪治理的系统重塑。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反制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治理”和“多元治理”双重内涵,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技术优势及数据优势,在行为入口、信息通道、资金出口等关键节点建... 基于数字技术,“反制技术措施”实现了犯罪治理的系统重塑。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反制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治理”和“多元治理”双重内涵,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技术优势及数据优势,在行为入口、信息通道、资金出口等关键节点建立监管屏障,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前端防范和全链打击。作为数据权力的一种运行模式,“反制技术措施”在高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可能面临数据使用的不公平对待以及义务履行的比例失衡问题。对此,应遵循数据正义理念,从权力运行的制度规范、申诉审查的程序完善、义务履行的责能匹配三个方面推动“反制技术措施”的法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反制技术措施 技术治理 法治实现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分析与体系化应对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扬 邓志源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0-88,共9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地域性职业群体出现,经济发达地区两龄化受害群体较多,犯罪技术手段与产业链条迭代升级,上下游黑灰产业链分布广泛等。在犯罪治理上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发案量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地域性职业群体出现,经济发达地区两龄化受害群体较多,犯罪技术手段与产业链条迭代升级,上下游黑灰产业链分布广泛等。在犯罪治理上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发案量高侦破率低、技术对抗劣势、地域性职业群体社会不良导引作用明显的难点与困境。基于犯罪综合治理立场,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惩戒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注重源头及综合治理;推进技术研发,提升识别与反制能力;强调重点地区治理,重点人群预防;促进协同治理,深化跨国家跨行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电信诈骗 犯罪治理 犯罪防控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谢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5-93,共9页
信息调查是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核心侦查手段之一。基于犯罪技术与骗术的深度融合,电信网络诈骗经历了从传统电话到平台通讯、网络电话和即时通讯的犯罪资讯手段变化,诈骗犯罪链条的设计越来越智能化、跨国化和复杂化,而其犯罪技术... 信息调查是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核心侦查手段之一。基于犯罪技术与骗术的深度融合,电信网络诈骗经历了从传统电话到平台通讯、网络电话和即时通讯的犯罪资讯手段变化,诈骗犯罪链条的设计越来越智能化、跨国化和复杂化,而其犯罪技术的推广运用采取“傻瓜式操作”,又极大降低了犯罪门槛。诈骗团伙还利用电子证据的流动性,采取多种反侦查措施和技术措施增加取证难度、分散警方大数据的应用。围绕VOIP、GOIP、嗅探短信诈骗等难度较大的电诈犯罪技术手段和反侦查措施探讨了信息调查的应用方法、调查重点以及犯罪手法破解原理,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和技术对策以切断技术演化骗术的黑灰产源头,依据犯罪规律与新技术特点建立和优化技术反制模型,通过警企大数据合作增加多维度数据的审视、理解与关联分析,以期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实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信息调查 VOIP GIOP 嗅探
下载PDF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学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晓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并在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犯罪手法更新更快,紧跟社会热点;地域特征明显;犯罪模式从"漫天撒网"到"精准诈骗";诈骗剧本编写水平更高,欺骗性更强;社会危害性加大。我国电信网络...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并在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犯罪手法更新更快,紧跟社会热点;地域特征明显;犯罪模式从"漫天撒网"到"精准诈骗";诈骗剧本编写水平更高,欺骗性更强;社会危害性加大。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表现为犯罪条件容易获取,用于实施犯罪的金钱支出少,大量犯罪分子得以逃避刑事处罚和社会谴责;同时犯罪收益高,表现为犯罪分子实现了财富的积累、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心理的满足。因此,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增加犯罪成本,减少犯罪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犯罪成本 犯罪收益
下载PDF
“两高一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細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解读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太宗 赵玮 刘涛 《人民检察》 2021年第13期26-33,共8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下简称“两高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下简称“两高一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二)》)。现就《意见(二)》的制定背景、主要考虑和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电信网诈骗 关联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 严厉惩治 社会和谐稳定 制定背景 打击治理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流的构成与侦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晓伟 赵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4,共12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流是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概念,包括了诈骗犯罪参与人员及其相互关系、人身信息等构成要素,具有诈骗犯罪人员集团化、跨境化、关联犯罪人员专业化、专门化、犯罪人员低龄化、区域化、身...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流是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概念,包括了诈骗犯罪参与人员及其相互关系、人身信息等构成要素,具有诈骗犯罪人员集团化、跨境化、关联犯罪人员专业化、专门化、犯罪人员低龄化、区域化、身份信息隐匿化、记名化、犯罪产业分离化、分散化等特点。境外大型诈骗犯罪集团的人员主要由金主、代理商、管理团队、人力资源部、后勤保障部、技术部、业务部、财务部、保安部等组成;境内小型诈骗犯罪团伙的人员主要分为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参与者四类;提供作案工具类黑灰产业的人员主要有卡商、号商、设备商;提供非法服务类黑灰产业的人员主要有蛇头、引流团伙、料商、包网服务商、线路商、洗钱团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流以谋取非法利益、逃避侦查打击、规避风控、防止黑吃黑为构成逻辑,以集团型、代理型、产业型三种形式组成。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流的侦查,可以“从案到人”“从人到案”两种基本侦查模式,依托资金追踪、轨迹碰撞、设备关联、刑技比对、刑嫌调控、特征分析等方法具体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诈骗 人员流 犯罪产业链 黑灰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