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44
1
作者 郭锡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从考证甲骨文中"于"字用作动词出发,肯定介词"于"来源于"去到"义的动词"于"。它最先是介绍行为的处所,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再扩展介绍祭祀的对象。到了西周金文中,更扩大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 从考证甲骨文中"于"字用作动词出发,肯定介词"于"来源于"去到"义的动词"于"。它最先是介绍行为的处所,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再扩展介绍祭祀的对象。到了西周金文中,更扩大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对象,所搭配的动词也更广泛,语义关系也更复杂。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多个变体,它们只是先后不同的假借字或"之于"的合音。语法作用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所带宾语有了谓词性结构,它可以用在形容词的后面引进比较的对象。还进一步虚化,成为构成复音连词的语素。汉代以后介词"于"开始衰亡,逐渐被"在"等多个介词所取代。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批评了《古书虚字集释》和《汉语大字典》对介词"于"的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甲骨文 动词 语义关系 用例 语法作用 祭祀对象 汉语大字典 发展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 被引量:122
2
作者 胡厚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1期49-86,共38页
一、甲骨文里的四方和四方风名殷代甲骨文中,或记东南西北四方名和四方风名.如武丁时一大块牛胛骨,刻字四行,说:东方曰析,凤曰?.南方曰?,凤曰?.西方曰?,凤曰彝.?,凤曰?.(京520 附图一)
关键词 甲骨文 殷代 武丁 神人 胡厚宣 武乙 卜辞 淮南子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7
3
作者 于省吾 《文物》 1973年第2期32-35,共4页
一、略论我国文字的起源文字是在原始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开始只有极为简单的文字,是帮助人们记忆一些简单的事物,以免遗忘。到了阶级形成、国家出现的前后,生产力有了提高,人事日繁,于是用... 一、略论我国文字的起源文字是在原始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开始只有极为简单的文字,是帮助人们记忆一些简单的事物,以免遗忘。到了阶级形成、国家出现的前后,生产力有了提高,人事日繁,于是用文字以记录语言,才开始有了成文历史,可以传之远方和后世,因而就突破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我国文字起源于什么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字史 字研究 字起源 字资料 古典 生产劳动 局限性 社会发展
原文传递
说“王” 被引量:81
4
作者 林沄 《考古》 1965年第6期311-312,共2页
商周金文中的王字作?、?等形,而甲骨文中的王字最早本作?,根本不是什么"三画而连其中",可见《说文》的说法是错误的。于是对王字的造字本义,又提出了种种新的解释,有的说王字从火,有的说象王冠之形,有的说象人端拱而坐,又有... 商周金文中的王字作?、?等形,而甲骨文中的王字最早本作?,根本不是什么"三画而连其中",可见《说文》的说法是错误的。于是对王字的造字本义,又提出了种种新的解释,有的说王字从火,有的说象王冠之形,有的说象人端拱而坐,又有的说系牡器之象形。在众说纷纭中,吴其昌曾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见解,他说:"斧形之锋刃向下者?形,逐渐演化而为工,为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象征物 军事民主制 西周金 造字 本象 行政权力 锋刃 王权 商周时代
原文传递
周人不用日名说 被引量:62
5
作者 张懋镕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3-177,共5页
一早在宋代,青铜器研究者就注意到利用日名铜器来判别时代。如吕大临著《考古图》,于《庚鼎》、《辛鼎》、《癸鼎》云:"按史记夏商未有谧,其君皆以甲乙为号,则此三鼎疑皆夏商之器。"换言之,吕大临认为有无日名是夏商铜器与周... 一早在宋代,青铜器研究者就注意到利用日名铜器来判别时代。如吕大临著《考古图》,于《庚鼎》、《辛鼎》、《癸鼎》云:"按史记夏商未有谧,其君皆以甲乙为号,则此三鼎疑皆夏商之器。"换言之,吕大临认为有无日名是夏商铜器与周代铜器的分水岭,尽管语气不大肯定。对此,王黼在《博古图录·鼎鼒总说》中表示极大怀疑:"然齐有丁公、乙公、癸公、幽公之弟曰乙,齐悼之子曰壬,则十干之配未必皆夏商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铜器 周人 青铜器 夏商 周代铜器 甲骨文 殷人 化制度 西周时期 氏族
原文传递
汉字的优化与简化 被引量:55
6
作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80,共12页
本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论证了汉字在发展中显示出的三个重要趋势:(一)顽强地坚持表意性;(二)在保证表意效果与辨词能力的前提下,追求简繁适度的造型:(三)构形系统日趋完善与简化。文章提出,汉字必须也能够在保持它的特点、遵循它的内在... 本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论证了汉字在发展中显示出的三个重要趋势:(一)顽强地坚持表意性;(二)在保证表意效果与辨词能力的前提下,追求简繁适度的造型:(三)构形系统日趋完善与简化。文章提出,汉字必须也能够在保持它的特点、遵循它的内在规律并顺应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实现个体符形与总体构形系统的优化,并且论述了衡量汉字优化的五个标准。文章认为,建国以来所做的汉字规范工作与简化工作,从战略意义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根据充足的,其中的一些技术实现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在树立优化思想的前提下科学而慎重地逐渐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表音 构形系统 优化 历史发展趋势 表意 简化 甲骨文 小篆 字符 书面语
原文传递
安阳殷墟西北冈大墓的分期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56
7
作者 杨锡璋 《中原文物》 1981年第3期51-56,共6页
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所在地,它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分布在以小屯和侯家庄、武官村为中心的洹河两岸。由近五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得知.小屯村一带是宫殿宗庙所在地,在这里曾发掘出几十处建筑基址及十万多片带字甲骨,武官村和侯家庄北的... 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所在地,它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分布在以小屯和侯家庄、武官村为中心的洹河两岸。由近五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得知.小屯村一带是宫殿宗庙所在地,在这里曾发掘出几十处建筑基址及十万多片带字甲骨,武官村和侯家庄北的“西北冈”是王陵所在地,曾发掘出十多座带墓道的大墓和一千几百座小墓——其中大部分是祭祀坑。西北冈王陵区可分为东西两区,两区中间相距约100米。在西区有M1001、M1002、M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安阳殷墟 甲骨文 化分期 青铜器 五十年 祭祀坑 武丁 考古研究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利簋铭文考释 被引量:57
8
作者 于省吾 《文物》 1977年第8期10-12,共3页
1976年3月间,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发现了一个西周铜器窖穴,出土铜器六十余件。其中一件利簋,它的铭文对武王伐商关系很重要。现在仅就初步的理解,加以考释。
关键词 周武王 甲骨文 考释 甲子 周初 成王 陕西省 周公东征
原文传递
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政烺 《考古学报》 1973年第1期93-120,共28页
一、释与(臼土) 臼的音读问题《诗经》裒字三义即抔裒田、裒、裒兕甲骨文有 ? 《殷虚文字·甲编》(以下简称《甲编》)3510 《殷虚书契·前编》(以下简称《前编)7.3.2从臼、从用、从土,表示双手取土,而用是盛土笼。卜辞所见有... 一、释与(臼土) 臼的音读问题《诗经》裒字三义即抔裒田、裒、裒兕甲骨文有 ? 《殷虚文字·甲编》(以下简称《甲编》)3510 《殷虚书契·前编》(以下简称《前编)7.3.2从臼、从用、从土,表示双手取土,而用是盛土笼。卜辞所见有几种用法,即1.田,这种用法最多,皆是第一期,也行于第三期;2,仅第三期一见;3.兕,皆见于第五期。甲骨文又有一个常见的字 《前编》2.37.6皆见于第一期,只有"(臼土)田"一种用法,和"田"文义完全相同,其字从臼、从土,表示双手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甲骨文 诸问题 考古学 解字 诗经 周礼 殷代 用法 经典释
原文传递
甲骨文中所见的儒 被引量:55
10
作者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4期70-74,共5页
近年我在甲骨文中发现了一个需字。甲骨中多载子需之事,子需是一个人名,他和历史上的儒家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现将自己对这一史料的初步分析写出来,以备对反动的孔孟之道深入批判的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儒字的形音义儒... 近年我在甲骨文中发现了一个需字。甲骨中多载子需之事,子需是一个人名,他和历史上的儒家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现将自己对这一史料的初步分析写出来,以备对反动的孔孟之道深入批判的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儒字的形音义儒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甲骨中作需字,即原始的儒字: (?)《京津》2069(?)《续存》1859《甲骨文编》系此字于汰字下。按此是原始象形字,不应作形声字处理,释汰,非是。此字又见《金文编·附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儒家 奴隶主贵族 殷商时代 奴隶制 卜辞 初步分析 孔丘 武丁 渊源关系
下载PDF
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1987年第12期75-80,85,共7页
一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近年已成为学术界热心关注的研究课题,被认为与中国文字起源问题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出现了不少论著,提出一系列重要见解,但所据材料仅限于1974年出版的《大汶口》
关键词 复合符号 刻划符号 陶器 中国 甲骨文 大汶口 山东龙山 原始 陵阳 学术界
原文传递
商代的四风与四时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学勤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99-101,共3页
殷墟甲骨中的四方风名,系统见于刘体智旧藏的《京津》520胛骨刻辞及YH127坑所出卜甲《殷墟文字缀合》261。首先研究这个课题的是胡厚宣同志,他在一九四一年撰写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后丁声树、杨树达等不少学者有所论述。YH127坑... 殷墟甲骨中的四方风名,系统见于刘体智旧藏的《京津》520胛骨刻辞及YH127坑所出卜甲《殷墟文字缀合》261。首先研究这个课题的是胡厚宣同志,他在一九四一年撰写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随后丁声树、杨树达等不少学者有所论述。YH127坑该版卜甲到五十年代基本缀合复原,在一九五六年胡厚宣同志又发表了《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一文,所论更为详尽。此后,又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讨论到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风 《大荒经》 胡厚宣 八风 方名 甲骨文 殷代 鸟兽 卜甲 卜辞
下载PDF
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上) 被引量:54
13
作者 胡厚宣 《历史研究》 1959年第9期23-50,84-86,共31页
一、序言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意识中对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歪曲和荒诞的幻想."每个宗教不是别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之幻想的反映".宗教相信宇宙同... 一、序言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意识中对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歪曲和荒诞的幻想."每个宗教不是别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之幻想的反映".宗教相信宇宙同存在有一些天神、地只、魔鬼、精灵等等超自然的虚渺的东西.这是由于人们在自然的自发力量面前感到软弱无力,或者是遭受社会力量的压迫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卜辞 武丁 宗教信仰 上帝 历史研究 社会力量 甲骨文 占卜 真我 殷人
原文传递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1981年第9期7-12,共6页
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卜用甲骨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甲骨是商代的,因此长期以来,一谈到甲骨,特别是甲骨文,人们总是联想到商代。实际上,用甲骨占卜的习俗早在商代以前已有滥觞,商亡以后延续未绝,在某些少数民族问甚至存在到现代... 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卜用甲骨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甲骨是商代的,因此长期以来,一谈到甲骨,特别是甲骨文,人们总是联想到商代。实际上,用甲骨占卜的习俗早在商代以前已有滥觞,商亡以后延续未绝,在某些少数民族问甚至存在到现代。周人典籍有很多有关卜法的记载,有些学者曾据以研究殷墟甲骨,但周代甲骨的实物,一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发现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西周 殷墟卜辞 卜甲 卜骨 少数民族 占卜 周人 考古学 发现
原文传递
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1981年第5期27-33,共7页
近三十年来,殷墟发掘工作不断发展,取得很多新的成绩,但由于发掘地区的关系,甲骨卜辞的发现一直不多。1973年,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南的发掘中,获得甲骨总计七千多片,全部卜辞拓本4589号汇编为《小屯南地甲骨》一书,其上册即图... 近三十年来,殷墟发掘工作不断发展,取得很多新的成绩,但由于发掘地区的关系,甲骨卜辞的发现一直不多。1973年,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南的发掘中,获得甲骨总计七千多片,全部卜辞拓本4589号汇编为《小屯南地甲骨》一书,其上册即图版部分最近已经出版。这是殷墟考古和甲骨学史上的一件盛事。甲骨卜辞是珍贵的商代史料,因为它可以估定所属王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组卜辞 甲骨学史 甲骨卜辞 武丁 断代研究 小屯 分期 甲骨文 祖甲
原文传递
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9
16
作者 张亚初 刘雨 《考古》 1981年第2期155-163,154,共10页
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之一"中方鼎",铭文末尾有两个由数字组成的"奇字"。王黼在《博古图》上释为"赫赫"。郭沫若同志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认为:"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徽。&quo... 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之一"中方鼎",铭文末尾有两个由数字组成的"奇字"。王黼在《博古图》上释为"赫赫"。郭沫若同志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认为:"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徽。" 解放后,出土物日益丰富,这类"奇字"也随之而增多。唐兰先生于《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考古学报》1957年2期)一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符号 八卦 数字组 甲骨文 郭沫若 西周 甲骨 考古材料 博古图
原文传递
战国楚帛书述略 被引量:46
17
作者 商承祚 《文物》 1964年第9期8-22,60-63,共19页
战国楚帛书是用古文字写在丝织品上,为字最多而又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件重要楚文物。它不仅有墨书的"小揩",而且周围以三色颜料(朱、绛、青)绘出各种神怪的形象,又是一张最古老的采画。其画法先用墨笔钩出神物的轮廓,然后依次传... 战国楚帛书是用古文字写在丝织品上,为字最多而又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件重要楚文物。它不仅有墨书的"小揩",而且周围以三色颜料(朱、绛、青)绘出各种神怪的形象,又是一张最古老的采画。其画法先用墨笔钩出神物的轮廓,然后依次传上各种颜色。树的画法有两种,双钩与没骨。用笔刚柔相济,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为研究我国绘画史重要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战国 炎帝 祝融 甲骨文 从属 左传 楚人
原文传递
“仁”字古文考辩 被引量:45
18
作者 白奚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3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同类意识 甲骨文 直接思想来源 郭沫若 楚墓竹简 孔子 “二” 战国时期 中山
下载PDF
河南商丘地区殷商文明调查发掘初步报告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长寿 张光直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31,97,共9页
一、商丘与商城在殷商研究史上的地位中国现代古史学者对于殷商文明史的了解,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9世纪末叶殷代甲骨文的问世,终于抗战开始,史语所停止发掘殷墟。这个阶段的研究,产生了以前不知道的古文字学和考古的新材料。
关键词 殷商 商丘地区 龙山 岳石 二里冈 先商 甲骨文 四个阶段 发掘 殷商
原文传递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 被引量:47
20
作者 宋镇豪 《中国历史文物》 2006年第1期10-18,共9页
射礼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所举行的弓矢竞技行事,通常认为属于周代的礼制。然据近出甲骨文金文材料确知,逐渐脱离宗教权威支撑而用来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早在晚商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而有所革替而已。晚商射礼,是商王暨... 射礼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所举行的弓矢竞技行事,通常认为属于周代的礼制。然据近出甲骨文金文材料确知,逐渐脱离宗教权威支撑而用来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早在晚商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而有所革替而已。晚商射礼,是商王暨各方贵族阶层成员参预的弓矢竞射札,通常习射于水泽原野处,泽畔建有与习射相关的建筑设施,又连天累日举行,以"(?)弓"、"迟弓"、"疾弓"三射作为竞技规则,注重用弓暨弓法,视射获猎物无废矢进行颁功贶赐,射后有享祭先祖之礼。周代射礼,实当源自殷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礼 射札 习射 甲骨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