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被引量:337
1
作者 董红敏 李玉娥 +3 位作者 陶秀萍 彭小培 李娜 朱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9-273,共5页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该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通过改善反刍动物营养可降低单个...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该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通过改善反刍动物营养可降低单个肉牛甲烷排放15%~30%;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单位面积稻田甲烷排放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 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50%~70%。该文建议尽快开展减排技术示范,对减排技术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粪便 温室气体 甲烷 氧化亚氮 畜牧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N_2O)的源/汇强度及其温室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55
2
作者 张玉铭 胡春胜 +3 位作者 张佳宝 董文旭 王玉英 宋利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6-975,共10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中CO2、CH4和N2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占了近80%。据估计,大气中每年有5%~20%的CO2、15%~30%的CH4、80%~90%...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中CO2、CH4和N2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占了近80%。据估计,大气中每年有5%~20%的CO2、15%~30%的CH4、80%~90%的N2O来源于土壤,而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本文重点阐述了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排放或吸收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等人为控制因素通过影响土壤和作物生长条件来影响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或吸收。所以,我们可以从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着手,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生长条件来探索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达到固碳/氮增汇的目的。对国内外关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汇强度及其综合温室效应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正确估算与评价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贡献,有助于为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减少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效应
下载PDF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5
3
作者 邹建文 黄耀 +2 位作者 宗良纲 郑循华 王跃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稻田非淹水期N2 O和CO2 排放与土温、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 (p <0 0 0 1) ,两气体之间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 .水稻植株自养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 (Q10 )分别为 2 17和 1 68.稻田CO2 排放与水层深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5) .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CH4 和N2 O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98 3 5± 3 4 0 0mg (m2 ·h) ,0 63±0 2 9mg (m2 ·h)和 169 57± 75 3 0 μg (m2 ·h) ,而在植株参与下 3者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13 3 51± 51 16mg (m2 ·h) ,1 3 9± 0 2 0mg (m2 ·h)和 2 3 1 48± 3 5 0 9μg (m2 ·h) .碳收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二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氮 污染物排放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195
4
作者 胡向东 王济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7-252,共6页
为探明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趋势,该研究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2006)最新公布的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估算了全国2000-2007年和各省区2007年畜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表明... 为探明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趋势,该研究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2006)最新公布的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估算了全国2000-2007年和各省区2007年畜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排放甲烷总量1002.7万t,氧化亚氮总量57.7万t;2000-2007年期间全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黄牛甲烷排放量最大,生猪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各省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居前2位的是四川省和河南省。要减少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该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畜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 评估 畜禽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机理及溶解度方程 被引量:146
5
作者 付晓泰 王振平 卢双舫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提出气体在水中的两种溶解机理——间隙填充和水合作用。推导出气体溶解度方程的一般形式。讨论了Henry常数与温度、压力、气体的水合平衡常数和气体的分子体积的关系。用甲烷溶解度的实验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表明,在20~160℃和小... 提出气体在水中的两种溶解机理——间隙填充和水合作用。推导出气体溶解度方程的一般形式。讨论了Henry常数与温度、压力、气体的水合平衡常数和气体的分子体积的关系。用甲烷溶解度的实验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表明,在20~160℃和小于60MPa条件下,甲烷溶解度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甲烷 溶解 机理 溶解度方程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6
作者 傅国斌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大气 二氧化碳 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下载PDF
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36
7
作者 戴金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123,共6页
天然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值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为研究其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烷烃气中单组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研究成果。结果认为:依据δ13 C1—Ro回归方程能对勘探目的层天然气的类型或成熟度作出推... 天然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值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为研究其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烷烃气中单组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研究成果。结果认为:依据δ13 C1—Ro回归方程能对勘探目的层天然气的类型或成熟度作出推断;煤成气的δ13 C2基本上重于-28.0‰,油型气的δ13 C2基本上轻于-28.5‰,而介于-28.0‰~-28.5‰之间是上述两类气的共存区,且以煤成气为主。此外,还重点讨论了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所反映的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认为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属于有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基本上属于无机成因气;但在沉积盆地中个别出现的负碳同位素系列是由于正碳同位素系列次生改造(扩散分馏、相态转换分馏)所致,其烷烃气不是无机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气 碳同位素值 甲烷 乙烷 回归方程 碳同位素系列 倒转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被引量:116
8
作者 刘金钟 唐永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187-1191,共5页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动力学 有机地球化学 干酪根 油气生成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地CO_2,N_2O,CH_4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被引量:102
9
作者 董云社 章申 +2 位作者 齐玉春 陈佐忠 耿远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利用黑色不透光气体采集箱,沿 450~200 mm年降水梯度剖面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典型草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CH_4通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CO_2,N_2O,CH_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180... 利用黑色不透光气体采集箱,沿 450~200 mm年降水梯度剖面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典型草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CH_4通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CO_2,N_2O,CH_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180.4± 308.7),(0.010± 0.004),(-0.039± 0.016) mg m_(-2)· h_(-1), 3种温室气体通量随着草地降水量的减少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人类活动放牧和草地开垦利用均表现对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明显影响,揭示了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典型草地 温室气体 通量 日变化 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10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2年第4期47-52,共6页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排放机理 影响因素 模拟方程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及养萍和施肥的影响 被引量:99
11
作者 陈冠雄 黄国宏 +5 位作者 黄斌 吴杰 于克伟 徐慧 薛晓华 王正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用箱法对我国东北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东北稻田的CH4排放通量比南方稻田小,平均日排放通量和生长季节排放总量分别为0.07和7.4g·m-2.稻田淹水期几乎没有N2O的净排放,但在非淹水期内却有... 用箱法对我国东北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东北稻田的CH4排放通量比南方稻田小,平均日排放通量和生长季节排放总量分别为0.07和7.4g·m-2.稻田淹水期几乎没有N2O的净排放,但在非淹水期内却有大量N2O排放(平均通量59μgN2O·m-2·h-1).稻田养萍和施肥明显促进CH4和N2O排放.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消长关系.制定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措施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放 养萍 施肥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7
12
作者 蔡祖聪 沈光裕 +3 位作者 颜晓元 鹤田治雄 八木一行 阳捷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本文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土壤质地、温度和Eh影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的小区试验表明,在当地常规水分管理即间歇灌溉条件下,供试小区稻田的CH4平均排放通量仅为0.16-1.86mgCH4/m2h。通过成对数据t检... 本文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土壤质地、温度和Eh影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的小区试验表明,在当地常规水分管理即间歇灌溉条件下,供试小区稻田的CH4平均排放通量仅为0.16-1.86mgCH4/m2h。通过成对数据t检验及用二项分布统计方法分析表明,供试条件下,土壤温度和Eh(5cm)对稻田CH4排放通量日变化有极显著影响,但它们不是决定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质地对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1993年和1994年二年的结果表明,粘质土壤排放的CH4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壤质和砂质土壤。但砂质和壤质土壤CH4平均排放通量的比较结果在年际之间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甲烷 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 土壤Eh
下载PDF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 被引量:113
13
作者 逯非 王效科 +2 位作者 韩冰 欧阳志云 郑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基于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试验和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成果,将全国稻田划分为单季区和双季区.根据土壤有机质试验数据,分析了秸秆还田在我国两个稻田区的单季稻田、水旱轮作稻田和双季稻田的固碳潜力.同时根据我国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数... 基于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试验和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成果,将全国稻田划分为单季区和双季区.根据土壤有机质试验数据,分析了秸秆还田在我国两个稻田区的单季稻田、水旱轮作稻田和双季稻田的固碳潜力.同时根据我国稻田甲烷排放试验数据,采用取平均排放系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稻田在无秸秆还田情况下的甲烷排放总量;结合IPCC推荐的方法和参数,估算了我国稻田秸秆还田后甲烷排放总量及增排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在中国稻田推广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为10.48TgC.a-1,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为38.43TgCO2-eqv.a-1;但秸秆还田后稻田甲烷排放将从无秸秆还田的5.796Tg.a-1增加到9.114Tg.a-1;秸秆还田引起甲烷增排3.318Tg.a-1,其全球增温潜势达82.95TgCO2-eqv.a-1,为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2.158倍.可见,推广秸秆还田后,中国稻田增排甲烷的温室效应会大幅抵消土壤固碳的减排效益,是一项重要的温室气体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土壤固碳 甲烷 温室气体减排
原文传递
我国农田土壤的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被引量:77
14
作者 宋文质 王少彬 +3 位作者 苏维瀚 曾江海 王智平 张玉铭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88,共4页
讨论土壤中主要温室体CO2、CH4和N2O的排放过程。计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排放CO2、CH4和N2O的总量。1990年,中国地区CO2、CH4和N2O农田排放源强分别是260TgCO2,17.5TgCH4和0.096... 讨论土壤中主要温室体CO2、CH4和N2O的排放过程。计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排放CO2、CH4和N2O的总量。1990年,中国地区CO2、CH4和N2O农田排放源强分别是260TgCO2,17.5TgCH4和0.096TgN,它们占我国相应这些气体排放总量的8%,50%和10%。论述了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农田土壤 二氧化碳 甲烷 一氧化氮
下载PDF
CH_4气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叶险峰 汤伟中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在对CH_4 分子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并考虑与光纤的低损耗窗口相一致和价格等因素 ,采用了价廉的 1.3μm波段的LED作为光源 ,实现了对甲烷气体的检测 ,检测灵敏度为 130 0 ppm /m。研究表明 ,灵敏度可通过提高入射光功率、... 在对CH_4 分子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并考虑与光纤的低损耗窗口相一致和价格等因素 ,采用了价廉的 1.3μm波段的LED作为光源 ,实现了对甲烷气体的检测 ,检测灵敏度为 130 0 ppm /m。研究表明 ,灵敏度可通过提高入射光功率、气室长度等而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甲烷 气体 灵敏度 入射光功率
下载PDF
东北典型旱作农田N_2O和CH_4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88
16
作者 黄国宏 陈冠雄 +2 位作者 吴杰 黄斌 于克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氧化亚氮 甲烷 通量 排放
下载PDF
孔隙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机理 被引量:93
17
作者 何学秋 聂百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了孔隙气体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 ,得出在煤体中存在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几种扩散模式 ,并分析了抽放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 .根据分子运动论 ,从微观... 分析了孔隙气体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 ,得出在煤体中存在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几种扩散模式 ,并分析了抽放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 .根据分子运动论 ,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对甲烷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影响规律 ,并解释了升高压强和温度增强甲烷气体在煤层微孔隙中扩散能力的机理 .分析了前人测定的不同压力下瓦斯在煤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分子平均自由程之间的关系 ,表明孔隙气体在煤微孔隙中扩散的宏观参数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分子微观参数的改变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气体 甲烷 诺森数 扩散机理 分子平均自由程 扩散模式
下载PDF
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测量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89
18
作者 周理 李明 周亚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6,共8页
实验测定了 0~1 0MPa ,2 33~ 333K ( 2 0K间隔 )范围内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 /脱附等温线 ,确定了此物理吸附过程的可逆性 ,并从实验数据计算出吸附热为1 6 .5kJ/mol.建立了描述具有最大点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其总体偏差为&#... 实验测定了 0~1 0MPa ,2 33~ 333K ( 2 0K间隔 )范围内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 /脱附等温线 ,确定了此物理吸附过程的可逆性 ,并从实验数据计算出吸附热为1 6 .5kJ/mol.建立了描述具有最大点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其总体偏差为± 2 % .模型保持了特征吸附能恒定的性质 ,方程指数亦反映了吸附剂的微孔分布特征 ,模型参数给出了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相密度 .将超临界吸附极限态引入等温线模型中 ,经典的吸附理论亦可解释超临界吸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活性炭 超临界吸附 线性化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关系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和一些影响因子 被引量:65
19
作者 侯爱新 陈冠雄 +2 位作者 吴杰 王正平 OswaldVanCleemput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和分析了我国北方稻田 3~ 1 2月CH4和N2 O的排放及其关系 ,并研究了这一关系发生的微生物学机理 .同时 ,监测了土壤湿度、pH、水分及Eh的变化 .结果表明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 (R2 =0 0 4 94... 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和分析了我国北方稻田 3~ 1 2月CH4和N2 O的排放及其关系 ,并研究了这一关系发生的微生物学机理 .同时 ,监测了土壤湿度、pH、水分及Eh的变化 .结果表明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 (R2 =0 0 4 94) .土壤湿度、pH及Eh变化范围分别在 0~ 2 4℃、6 87~ 7 0 2和 41 5~ 30 0mv之间 ,水分从非淹水期的 38~ 72 %FC至 5~ 1 0cm浅水淹灌 .土壤Eh对CH4和N2 O的释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整个观测期内 ,与CH4和N2 O释放密切相关的 6种菌群 (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各有其数量消长及酶活性变化规律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受这些相关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共同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甲烷 一氧化二氮 微生物
下载PDF
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的可逆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9
20
作者 张遂安 叶建平 +2 位作者 唐书恒 马东民 霍永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为深入探讨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及可逆性,作者从物理化学和界面化学以及现代煤层气吸 附理论的角度,并通过系统的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可逆性物化模拟实验,进一步科学地求证了煤对甲烷气体 吸附—解吸可逆性问题。根据理... 为深入探讨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及可逆性,作者从物理化学和界面化学以及现代煤层气吸 附理论的角度,并通过系统的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可逆性物化模拟实验,进一步科学地求证了煤对甲烷气体 吸附—解吸可逆性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成果,明确地提出了:①煤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特性决定了吸附 与解吸的可逆性;②吸附在煤内表面的甲烷分子被解吸需要一定的能量,以摆脱煤表面与甲烷分子之间的范德华 力,因此解吸过程会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解吸 可逆性 煤成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