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遗物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存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64-71,I0001-I0004,72,共13页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 近些年来,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何种方法手段去处置和保护,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和遗物有效地保存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介绍了一些对考古出土遗迹和遗物有效的处置保护措施与方法,为考古学科的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现场 遗迹 遗物 处置措施
下载PDF
民族艺术如何反思“传统”和审视“本土”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启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本土”和“传统”是研究民族艺术面临的基础性问题。民族艺术的文化传统、民族关系和生活现场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层级性和实践性。多民族社会多元一体、多民族文化同构共生、多民族艺术融合互动是中国民族和民族艺术存在的基本事实。... “本土”和“传统”是研究民族艺术面临的基础性问题。民族艺术的文化传统、民族关系和生活现场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层级性和实践性。多民族社会多元一体、多民族文化同构共生、多民族艺术融合互动是中国民族和民族艺术存在的基本事实。其空间感具有本土性,时间感具有传统性。“本土”有文化性本土和具身性本土,在生活现场往往由身体的状态进入精神的状态,由物质的载体延及关系和情境的内涵,并在身体实践和社会空间及神圣空间之间建立了联系。不同文化主体在实践中对“传统”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表述。因此,人们需要在更大的时空关系中反思“传统”,以国际视野审视“本土”,对“文化主体”“本土立场”“回归传统”以及文化遗产等概念进行正视和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艺术 传统 本土 田野现场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徘徊在“参与”和“观察”之间——在田野现场研究宗教的方法论浅析
3
作者 李荣荣 《宗教人类学》 2010年第1期3-20,共18页
宗教既体现为具有社会功能的制度性的现象,又是落实于个体心性之中的信仰体验,由此带来了宗教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即作为主体的观察者如何获得关于宗教这个具有主观性质的客体的知识.在宗教田野现场进行研究,以及信仰本身的特殊性都要... 宗教既体现为具有社会功能的制度性的现象,又是落实于个体心性之中的信仰体验,由此带来了宗教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即作为主体的观察者如何获得关于宗教这个具有主观性质的客体的知识.在宗教田野现场进行研究,以及信仰本身的特殊性都要求研究者同情之理解.同情之理解有助于研究者从信仰者的视角看待宗教,理解嵌入在环境中的宗教是什么.此外,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并不止步于信仰者的宗教情感与宗教体验,在同情的基础上研究者还要将宗教放置在更宽广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从而理解宗教所嵌入其中的环境是什么.田野现场的宗教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类学参与观察的张力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观察 基督教 田野现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