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词人词调运用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尊明 杨东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73,共15页
两宋凡1504位词人,所用词调正名共计844调。以用调10调以上的词人为第一大层级,共计199人,他们是宋词用调的代表作家和核心力量,其中用调数量名列前茅的"十大家"依次是:吴文英、柳永、陈允平、周邦彦、辛弃疾、张炎、贺铸、... 两宋凡1504位词人,所用词调正名共计844调。以用调10调以上的词人为第一大层级,共计199人,他们是宋词用调的代表作家和核心力量,其中用调数量名列前茅的"十大家"依次是:吴文英、柳永、陈允平、周邦彦、辛弃疾、张炎、贺铸、张先、仇远、曹勋;"十大家"之外的189人为宋词用调"众名家",其中南宋"名家"远远多于北宋,而以南宋中兴时代、北宋变革时代、南渡时期的"名家"成就最为突出。用调在1-9调的词人共计1299人,为宋代词调作者的第二大层级,属于"低调词人"或"独调作者",虽总体成就不高,却也不乏创调之作。"无名氏"是宋词作者的独特群体,属于宋词用调的第三层级,共用调285个,不仅兼备众体,而且还颇多大曲调的创作和新词调的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词人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论秦观词调选、用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辛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秦观及其淮海词是历代词论品评的热门话题,也是20世纪宋词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就现有成果来看,由词调视角入手对秦观《淮海词》进行全面论述的专门论文却罕见。选调方面,秦观词的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采,但是短调小令明显多于长调,在... 秦观及其淮海词是历代词论品评的热门话题,也是20世纪宋词研究的重点对象。然而,就现有成果来看,由词调视角入手对秦观《淮海词》进行全面论述的专门论文却罕见。选调方面,秦观词的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采,但是短调小令明显多于长调,在复古的同时又大胆地倚新调填词。秦观填词具有用调得体、用调错位、一调多态、多技提升等特点。从词调角度研究秦观词,对于把握秦观的"词心"、揭示秦词受欢迎的缘由、阐释关于秦观的各种评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意义
原文传递
昆腔研究(四)
3
作者 洛地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92-98,M0004,共8页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 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下载PDF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尊明 李志丽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11,共6页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入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入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人间词》用调与《人间词话》之词学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豆晓楠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5-89,共5页
王国维《人间词》用调与《人间词话》之词学观关联甚密。王国维《人间词》用调独特,在词调类型的选择上,以小令居多,喜唐五代和北宋流行词调。内容虽以闺阁恋情为主,但明显体现出《人间词话》中强调的“真”之境界;从对前人的用调接受来... 王国维《人间词》用调与《人间词话》之词学观关联甚密。王国维《人间词》用调独特,在词调类型的选择上,以小令居多,喜唐五代和北宋流行词调。内容虽以闺阁恋情为主,但明显体现出《人间词话》中强调的“真”之境界;从对前人的用调接受来看,尤喜李煜、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等人词调及体式。这些与其词学观中的“境界说”和“真切”原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 《人间词话》 境界说
下载PDF
昆腔研究(三)
6
作者 洛地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81-108,共28页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 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下载PDF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研究
7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1929)是继我国第一本正式刊印的华秋苹《琵琶谱》(1819)和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后,最为重要的一本传统工尺谱式琵琶谱。该谱在用调理论、乐曲组套、演奏指法等方面,常与诸谱不同,具有别出...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1929)是继我国第一本正式刊印的华秋苹《琵琶谱》(1819)和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后,最为重要的一本传统工尺谱式琵琶谱。该谱在用调理论、乐曲组套、演奏指法等方面,常与诸谱不同,具有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之处,展现了浦东派琵琶以及沈氏自身演奏艺术的鲜明特点。具体地说,一是在用调概念上是立足于曲笛小工调第六孔位(叉口指法)正宫调基础之上,与华秋苹《琵琶谱》立足于梆笛正宫调第三孔位用调概念不同,其理论印证了民间笛上"隔指翻调法"的运用实际。二是对于某些乐曲的组套,从曲名、段名以及实质内容与段落编排顺序等方面,均具有较明显的流派与个人艺术特征。三是在演奏指法上分类细致,符号详细,运用上同样具有浦东派琵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正轩琵琶谱》 浦东派 正宫系统 小工系统 组套 指法
下载PDF
柳永词用调数量和成就的统计分析
8
作者 刘尊明 《中文论坛》 2021年第1期51-71,共21页
柳永存词共213首,凡用142调。沿用唐五代及宋初已有旧词调仅18调,首见和创始于柳永的新调共124调;小令为22调,中调有40调,长调占80调。定量分析显示,柳永用调创调的总体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用调总数名列两宋词人首位,与吴文英... 柳永存词共213首,凡用142调。沿用唐五代及宋初已有旧词调仅18调,首见和创始于柳永的新调共124调;小令为22调,中调有40调,长调占80调。定量分析显示,柳永用调创调的总体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用调总数名列两宋词人首位,与吴文英并列第一;用调体现出继承与创新兼备而以创新为主的成就与特色;用调也体现了体式丰富多样而以长调慢词为主体的鲜明特色;创作也显现出更注重创调用调的意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昆腔研究(一)
9
作者 洛地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75-82,M0003,共9页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 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下载PDF
南朝文人歌辞用调及其特点
10
作者 吴大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6期25-29,33,共6页
宋、齐文人歌辞创作较多采用相和歌曲和杂曲,梁、陈文人所拟清商曲明显增多,陈代文人则对汉横吹曲兴趣大增。文人歌辞用调的不同反映出南朝拟歌辞徒诗性质创作与拟入乐歌辞创作两种方式并行发展的格局。南朝文人拟歌辞既有乐文化的基因... 宋、齐文人歌辞创作较多采用相和歌曲和杂曲,梁、陈文人所拟清商曲明显增多,陈代文人则对汉横吹曲兴趣大增。文人歌辞用调的不同反映出南朝拟歌辞徒诗性质创作与拟入乐歌辞创作两种方式并行发展的格局。南朝文人拟歌辞既有乐文化的基因,也有诗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歌辞 音乐文化 特点
下载PDF
昆腔研究(二)
11
作者 洛地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58-71,4,共15页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 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下载PDF
华秋苹《琵琶谱》用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庄永平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本文对华秋苹《琵琶谱》用调作了具体分析。此谱乐曲仅涉及到历史上常用四宫(调性)中之三宫,但有其非常独特的用调架构。也就是除了[正调]定弦及其变化外,还运用[正调]的上四度与下大二度调性,尤其后者是以固定调与首调两种谱面来... 本文对华秋苹《琵琶谱》用调作了具体分析。此谱乐曲仅涉及到历史上常用四宫(调性)中之三宫,但有其非常独特的用调架构。也就是除了[正调]定弦及其变化外,还运用[正调]的上四度与下大二度调性,尤其后者是以固定调与首调两种谱面来记谱的。这种固定调记谱方式与我国后来的两大乐种——广东音乐与潮州弦丝乐基本相同。实际上这两个乐种早期均受到此谱的极大影响,从而反过来可以印证此谱的用调架构。而这些显然又是传承自我国历史上隋初郑译与苏祗婆的乐调对应,致使产生八声音阶运用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构 八声音阶 小工 正宫 固定 广东音乐 潮州弦丝乐
原文传递
飞机机体调心轴承滚珠脱落失效分析
13
作者 康智翔 胡忠会 贾忠宁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4年第4期290-295,共6页
为探究飞机平尾载荷机构摇臂调心球轴承滚珠脱落问题,从轴承质量、意外载荷损伤、技术要求等方面对摇臂调心球轴承滚珠进行检测分析,确定调心球轴承的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调心球轴承主要失效原因为载荷机构尾部双叉耳槽口设计宽度过大,... 为探究飞机平尾载荷机构摇臂调心球轴承滚珠脱落问题,从轴承质量、意外载荷损伤、技术要求等方面对摇臂调心球轴承滚珠进行检测分析,确定调心球轴承的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调心球轴承主要失效原因为载荷机构尾部双叉耳槽口设计宽度过大,对平尾载荷机构外筒的转动范围限制不足,导致调心球轴承调心角超出轴承许用范围。通过设计改进,在摇臂的单耳外侧平面与平尾载荷机构后端双耳内侧平面之间增加垫圈以对调心角度进行约束,使用效果良好。对共性案例补充分析,进一步印证调心轴承在应用过程中,实际调心角度必须在轴承许用调心角范围内的重要性。本研究对指导飞机结构设计,规范安装维护操作规程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轴承 心角 实际心角 失效分析 设计改进
下载PDF
东坡词用调数量和成就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尊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全宋词》收苏轼词共计363首,所用词调共计76调,在宋代词人用调排行榜中排第14位,实居第10名,反映出苏轼用调名列前茅的成就与地位。苏轼用调可分三种主要类型:沿用唐五代旧词调,凡33调;采用宋代新词调,凡32调;首见和创始之调,凡11调,... 《全宋词》收苏轼词共计363首,所用词调共计76调,在宋代词人用调排行榜中排第14位,实居第10名,反映出苏轼用调名列前茅的成就与地位。苏轼用调可分三种主要类型:沿用唐五代旧词调,凡33调;采用宋代新词调,凡32调;首见和创始之调,凡11调,反映出苏轼用调继承与创新并重而更重开拓创新的创作特征。苏轼用调小令占40调,中调占19调,长调占17调,中长调与小令的比例已接近平衡,也反映了苏轼用调体式多样、勇于探索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数量 成就 统计 分析
下载PDF
论《放翁词》的用调特色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惠国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9,共12页
陆游词作不多,但在用调上颇具特色。通过对《放翁词》用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陆游在用调上多使用僻调、别名,在词调类型上则以小令居多,并且在东归后尤为突出,在长调字声的使用上则有多用去声字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既与不同词调... 陆游词作不多,但在用调上颇具特色。通过对《放翁词》用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陆游在用调上多使用僻调、别名,在词调类型上则以小令居多,并且在东归后尤为突出,在长调字声的使用上则有多用去声字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既与不同词调各自的特色有关,也与陆游个人的生活境遇、文学观念有密切联系。陆游虽以余力为词,但对词调的使用基本能做到调情与文意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无论是对僻调别名的发掘,还是对长调的改创,对词调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在词调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放翁词》 特色
原文传递
近现代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以近现代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三份主要琵琶乐谱为代表,来说明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华氏谱》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的矛盾,调性概念是建立在正宫调(G调... 以近现代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三份主要琵琶乐谱为代表,来说明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华氏谱》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的矛盾,调性概念是建立在正宫调(G调)笛基础上,定弦则按小工调(D调)笛;《李氏谱》中将其他调性均按小工调正调D调来记写,不免产生出某些翻调上的错舛来;《养谱》在调性理论上作了较繁琐的论证,实际仍是受了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矛盾的影响。但与《华氏谱》不同的是,它已是建立在小工调笛上的正宫调(G调)来论证的,这就是近现代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谱 李氏谱 养谱 机制 正宫系统 小工系统
下载PDF
论《山谷词》的用调特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惠国 石佳彦 《长江学术》 2017年第4期53-62,共10页
黄庭坚有较为明确的选调意识。通过对黄庭坚所用词调及其内容、形式的考察,可以发现黄庭坚在用调上有以下特征:时间分布上,山谷晚年贬谪时期的用调较早年更为集中,词作数量也激增;且同调词作在形态上都很相似,题材多以酬赠为主。这一现... 黄庭坚有较为明确的选调意识。通过对黄庭坚所用词调及其内容、形式的考察,可以发现黄庭坚在用调上有以下特征:时间分布上,山谷晚年贬谪时期的用调较早年更为集中,词作数量也激增;且同调词作在形态上都很相似,题材多以酬赠为主。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他后期词受到东坡影响有一定关系。词调选择上,黄庭坚偏好使用僻调来写情词和俗词,有"好新求奇"的一面,同时也受到以柳永为首的婉约词家的影响。此外,黄庭坚有不少自创的词调和词体,开拓和丰富了词调的种类和体式,为词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山谷词》词 特色
下载PDF
陈师道常用词调研究
18
作者 何思悦 黄敏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宋代词人陈师道曾自谓“不减秦七黄九”,其词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学界研究极少。分析陈师道常用词调,发现其在用调取向上具有偏爱流行词调、喜用小令、恪守正体的特点,其用调在题材上表现为多延续传统题材内容或追随流行题材,但... 宋代词人陈师道曾自谓“不减秦七黄九”,其词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学界研究极少。分析陈师道常用词调,发现其在用调取向上具有偏爱流行词调、喜用小令、恪守正体的特点,其用调在题材上表现为多延续传统题材内容或追随流行题材,但首创《卜算子》调咏梅题材。其用调在声情上表现为多选用缜密、清新、盘旋的韵部,选用相对单一的句式,选择表情范围广、作者发挥空间大的词调,其常用词调声情总体上具有于平淡之中可曲折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特色
下载PDF
论淮海词的用调特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琳 《作家天地》 2019年第19期17-18,共2页
《淮海词》历来备受关注,秦观作为宋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其词作在用调方面也极具特色,但现有研究多围绕其词作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从其用调特色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却极少。秦观淮海词选用词调丰富,且秦观作词兼采小令与长调... 《淮海词》历来备受关注,秦观作为宋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其词作在用调方面也极具特色,但现有研究多围绕其词作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从其用调特色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却极少。秦观淮海词选用词调丰富,且秦观作词兼采小令与长调,不仅使用时调也擅长使用旧调,同时也进行了改调与创调。通过对淮海词用调特色的研究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秦观的写作特点,对于了解其作品中心思想以及情感内涵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淮海词 特色
原文传递
东坡长调慢词的用调成就与声律特征
20
作者 刘尊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东坡长调慢词的创作在用调上的特色与建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东坡创制了《贺新郎》这一慢词长调,并使之成为两宋词坛的“金曲”之一;其次,东坡还首次采用了《哨遍》《醉翁操》《三部乐》这3个慢词长调,或采自大曲,或为琴曲填词,... 东坡长调慢词的创作在用调上的特色与建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东坡创制了《贺新郎》这一慢词长调,并使之成为两宋词坛的“金曲”之一;其次,东坡还首次采用了《哨遍》《醉翁操》《三部乐》这3个慢词长调,或采自大曲,或为琴曲填词,亦颇著创新探索之功;其三,东坡还创造性地采用了《水调歌头》《念奴娇》《满江红》《沁园春》等13个北宋前期尚属新声的慢词长调,偏向于选择和掘发那些高亢之调、清越之声,对宋代慢词长调的繁衍和豪放词风的兴盛做出了开拓与贡献。东坡长调慢词在声律上亦颇有建树:其一,东坡词创调与首见的慢词长调在声律上具有相当的典范性;其二,东坡对长调慢词体式的突破也是符合声律规则的;其三,东坡在慢词长调的运用上也表现出声律精严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慢词 成就 声律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