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材料 新技法 新画貌——试论留白胶在水彩画中的运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殷俊
《美术学报》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水彩画一般均采用透明水彩色绘制,这种以透明水彩色绘制的水彩画,18世纪在欧洲得以流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绘画技巧和方法.由于水彩透明色的特性,浅色不能覆盖深色,而只宜深色在浅...
水彩画一般均采用透明水彩色绘制,这种以透明水彩色绘制的水彩画,18世纪在欧洲得以流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绘画技巧和方法.由于水彩透明色的特性,浅色不能覆盖深色,而只宜深色在浅色上重叠添加,在进行常规水彩画绘制时,一般均采用先画浅淡色,并逐层加深,让空和留出明亮色和浅淡色的方法去描绘.为此,让空和留白的方法则成为水彩画绘制技巧的特色和难点.但对于明亮点、线、面的留空,特别是那些复杂变化的明亮点、线、面,乃至形体的多次让空,一直是困扰水彩画绘制的突出难题.长期以来,人们试验了多种方法:粘贴胶纸、胶片遮挡,采用刀刮和加白粉绘制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其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年来人们又试验出一种留白胶(遮盖液)进行留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将留白胶的运用方法和在运用中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以下阐明和介绍,供画友们研究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白胶
水彩画
绘画材料
绘画技法
着色程序
用笔
技巧
涂绘方法
原文传递
书法创作中的情感释放
被引量:
2
2
作者
颜默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9,共5页
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是通过线条的艺术性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内在情感的释放,在书法创作中,通过娴熟的用笔技巧和抽象的线条布局表现出来,将有情感内涵的线条艺术传达给观众。情感的表达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是通过线条的艺术性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内在情感的释放,在书法创作中,通过娴熟的用笔技巧和抽象的线条布局表现出来,将有情感内涵的线条艺术传达给观众。情感的表达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作者要准确而完整地表现出创作情感,就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释放
书法创作
内在情感
用笔
技巧
艺术传达
情感内涵
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原文传递
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安佳
《美苑》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精粹。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文化密不可分。而其中,儒、道、释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中国画独辟蹊径,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真正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精神的审美规范和创作要求,而这个创作要求得...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精粹。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文化密不可分。而其中,儒、道、释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中国画独辟蹊径,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真正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精神的审美规范和创作要求,而这个创作要求得以实现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精神
审美观念
人文文化
哲学思想
笔墨形式
“气”
用笔
技巧
原文传递
探析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栗王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6期44-45,共2页
中国画笔墨创作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用笔的技巧、用墨的方式、线条的运用等。画师进行创作时,根据创作灵感与构思布局,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用,根据画作的艺术表现意境,进行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的技法运用,根据创新要求,...
中国画笔墨创作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用笔的技巧、用墨的方式、线条的运用等。画师进行创作时,根据创作灵感与构思布局,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用,根据画作的艺术表现意境,进行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的技法运用,根据创新要求,对线条运用进行创新,使得中国画笔墨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章就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用笔
技巧
用墨技法
艺术表现形式
线条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之鼎的名士肖像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彬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8,共5页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及以地域风格划分的“常州派”、“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江西派”、“武林派”等等,可谓“派系林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画派
用笔
技巧
画风
文人画
笔墨
绘画
清初
名士
江南
原文传递
略论粉笔字的用笔方法
6
作者
张青山
《中国钢笔书法》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粉笔易磨损的特性决定了粉笔的用笔有其自身的技术要求和规律,了解、掌握其用笔技巧和原则是写好粉笔字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
用笔
方法
粉笔字
用笔
技巧
原文传递
书画本来同
7
作者
汪能江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7期126-129,共4页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就有用笔技巧问题的审美探讨,即什么样的用笔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即是"骨法"概念的产生。曹植《画赞序》:"盖画者,鸟书之流也。""鸟书"就是在篆字笔画上装饰鸟形状的一种书体,也称雁书、鸟篆、禽书。...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就有用笔技巧问题的审美探讨,即什么样的用笔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即是"骨法"概念的产生。曹植《画赞序》:"盖画者,鸟书之流也。""鸟书"就是在篆字笔画上装饰鸟形状的一种书体,也称雁书、鸟篆、禽书。顾恺之《论画》中也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与婉者增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画
用笔
技巧
顾恺之
绘画
骨法
书体
装饰
原文传递
高职高专水粉画教学探析
8
作者
盖凤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水粉画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水粉画无论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是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粉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水粉画教...
水粉画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水粉画无论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是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粉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水粉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粉画
调色规律
用笔
技巧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勤练基本功 写好粉笔字
9
作者
郭飞
《小学语文》
2020年第7期51-55,共5页
粉笔书写"手感"不强是导致大多数教师不能完全自如掌控粉笔板书的主要原因。为了化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粉笔的物理特性来改善书写时的"手感";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粉笔的用笔技巧,了解和运用粉笔独特的用...
粉笔书写"手感"不强是导致大多数教师不能完全自如掌控粉笔板书的主要原因。为了化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粉笔的物理特性来改善书写时的"手感";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粉笔的用笔技巧,了解和运用粉笔独特的用笔方法,掌握粉笔书写的特别要求,增强书写时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笔书法
教师基本功
用笔
技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生可畏——透视当代书坛的“老不如少”现象
10
作者
梁厚能
《书法》
2014年第9期42-43,共2页
二○一四年四月,在“巴山夜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评选时,评委、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先生感慨地说:“这次大赛作品中,中青年组作者的作品切入点高,经典元素多。有一些三十岁左右的作者,用笔技巧到位,笔性好,大有前途。”从近些年由中...
二○一四年四月,在“巴山夜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评选时,评委、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先生感慨地说:“这次大赛作品中,中青年组作者的作品切入点高,经典元素多。有一些三十岁左右的作者,用笔技巧到位,笔性好,大有前途。”从近些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赛事来看,已有一批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作者的作品入展或获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书法篆刻
用笔
技巧
作品
湖北省
作者
中青年
书法家
原文传递
对隐士派画家画面构成的思考
11
作者
周芸
《艺术教育》
2016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作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对应与补充,隐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士人这一特殊群体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后,西方也出现了一系列隐士派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文章从五个方面...
作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对应与补充,隐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士人这一特殊群体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后,西方也出现了一系列隐士派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文章从五个方面——创作意识、画面元素、绘画风格、设色倾向、用笔技巧,来探究隐士派画家的画面构成,试图诠释中西方隐士派画家在各自文化土壤中作品生成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意识
画面元素
绘画风格
设色倾向
用笔
技巧
原文传递
《颜勤礼碑》技法讲座(连载·15)
12
作者
卢国联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第二部分 临摹与创作 二、从临摹到创作 临摹是创作前的积累阶段,经过阶段性的临摹,对碑帖已有直观的认识,对用笔技巧、点画形态、间架结构、章法气韵等有了一定的把握,便可以尝试一下创作了。创作不可以凭空想象,应在继承前人...
第二部分 临摹与创作 二、从临摹到创作 临摹是创作前的积累阶段,经过阶段性的临摹,对碑帖已有直观的认识,对用笔技巧、点画形态、间架结构、章法气韵等有了一定的把握,便可以尝试一下创作了。创作不可以凭空想象,应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就像宋朝四大家之一的米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勤礼碑》
连载
讲座
技法
用笔
技巧
间架结构
创作
临摹
原文传递
书法名言阐释之一 万岁枯藤
13
作者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3年第7期20-21,共2页
我们在阅读书法评论或古代书法理论时,常常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如“藏头护尾”“万岁枯藤”“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等。它们有的是用笔技巧的概括,有的是笔画特征的表达,有的是整体气韵的形容等.这些术语给学习书法的年轻人造成一...
我们在阅读书法评论或古代书法理论时,常常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如“藏头护尾”“万岁枯藤”“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等。它们有的是用笔技巧的概括,有的是笔画特征的表达,有的是整体气韵的形容等.这些术语给学习书法的年轻人造成一定的困惑,甚至产生“书法理论不好懂”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法理论
阐释
名言
专业术语
书法评论
用笔
技巧
笔画特征
年轻人
原文传递
试论《史颂簋》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上的意义
14
《书法赏评》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近世论及金文书法风格,或列殷、周、齐、楚四派,或齐、鲁中原江淮四型。因其过于简单而笼统,又将如此漫长书法过程瞬间向上溯,使其他地域书风的分流、割据.影响金文流变的脉络。至如楚的结宇圆融与帛书互证其野的《楚豆铭》.各种...
近世论及金文书法风格,或列殷、周、齐、楚四派,或齐、鲁中原江淮四型。因其过于简单而笼统,又将如此漫长书法过程瞬间向上溯,使其他地域书风的分流、割据.影响金文流变的脉络。至如楚的结宇圆融与帛书互证其野的《楚豆铭》.各种兵器相类竖长照画而使结宇修长极富装饰意味《中山王孙遗者钟》给人以秀雅、飘然的浪漫之情的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颂簋》
中国
书法风格
用笔
技巧
金文
殷荪
艺术精神
原文传递
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程国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3-225,共3页
针对当下高等院校内外美术专业色彩入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以安徽省美术高考培训群落及地方高等院校为对象,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纵向方面,采用查阅美术资料及感受近年来基础美术教学领域内的发展变化,横向...
针对当下高等院校内外美术专业色彩入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以安徽省美术高考培训群落及地方高等院校为对象,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纵向方面,采用查阅美术资料及感受近年来基础美术教学领域内的发展变化,横向方面则多次走访安徽合肥、芜湖、等高校和美术培训机构较为集中的地方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当下色彩入门教学盛行油画式用笔技巧,而油画的用笔技巧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就是向快速直接、简约概括靠拢.尽管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要求体现油画式用笔语言魅力的审美标准,但是,以是否能熟练使用油画式的用笔技巧,作为评判一幅专业初级色彩画的一个指标,早已是圈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色彩教学
油画式
用笔
技巧
利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智安
16
作者
陈智安
《书画世界》
2009年第2期70-70,共1页
国画对用笔技巧的训练和审美的追求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骨法用笔”是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审美的标准。但对用锋即用笔这一概念人多不解。谈用笔的优劣,以“中锋”“侧锋”和“偏锋”来说明,当然还包括“绞锋”“裹锋”等等,从来不说...
国画对用笔技巧的训练和审美的追求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骨法用笔”是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审美的标准。但对用锋即用笔这一概念人多不解。谈用笔的优劣,以“中锋”“侧锋”和“偏锋”来说明,当然还包括“绞锋”“裹锋”等等,从来不说“中笔”“侧笔”和“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智
用笔
技巧
骨法
用笔
审美
国画
侧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材料 新技法 新画貌——试论留白胶在水彩画中的运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殷俊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
出处
《美术学报》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摘
水彩画一般均采用透明水彩色绘制,这种以透明水彩色绘制的水彩画,18世纪在欧洲得以流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绘画技巧和方法.由于水彩透明色的特性,浅色不能覆盖深色,而只宜深色在浅色上重叠添加,在进行常规水彩画绘制时,一般均采用先画浅淡色,并逐层加深,让空和留出明亮色和浅淡色的方法去描绘.为此,让空和留白的方法则成为水彩画绘制技巧的特色和难点.但对于明亮点、线、面的留空,特别是那些复杂变化的明亮点、线、面,乃至形体的多次让空,一直是困扰水彩画绘制的突出难题.长期以来,人们试验了多种方法:粘贴胶纸、胶片遮挡,采用刀刮和加白粉绘制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其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年来人们又试验出一种留白胶(遮盖液)进行留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将留白胶的运用方法和在运用中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以下阐明和介绍,供画友们研究商讨.
关键词
留白胶
水彩画
绘画材料
绘画技法
着色程序
用笔
技巧
涂绘方法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书法创作中的情感释放
被引量:
2
2
作者
颜默
出处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9,共5页
文摘
书法创作的最高追求,是通过线条的艺术性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内在情感的释放,在书法创作中,通过娴熟的用笔技巧和抽象的线条布局表现出来,将有情感内涵的线条艺术传达给观众。情感的表达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作者要准确而完整地表现出创作情感,就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关键词
情感释放
书法创作
内在情感
用笔
技巧
艺术传达
情感内涵
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安佳
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
出处
《美苑》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文摘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精粹。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文化密不可分。而其中,儒、道、释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中国画独辟蹊径,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真正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精神的审美规范和创作要求,而这个创作要求得以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精神
审美观念
人文文化
哲学思想
笔墨形式
“气”
用笔
技巧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探析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栗王妮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6期44-45,共2页
文摘
中国画笔墨创作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用笔的技巧、用墨的方式、线条的运用等。画师进行创作时,根据创作灵感与构思布局,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用,根据画作的艺术表现意境,进行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的技法运用,根据创新要求,对线条运用进行创新,使得中国画笔墨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章就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
中国画
用笔
技巧
用墨技法
艺术表现形式
线条创新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之鼎的名士肖像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彬
出处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8,共5页
文摘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及以地域风格划分的“常州派”、“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江西派”、“武林派”等等,可谓“派系林立”。
关键词
画家
画派
用笔
技巧
画风
文人画
笔墨
绘画
清初
名士
江南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J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粉笔字的用笔方法
6
作者
张青山
出处
《中国钢笔书法》
2009年第11期29-30,共2页
文摘
粉笔易磨损的特性决定了粉笔的用笔有其自身的技术要求和规律,了解、掌握其用笔技巧和原则是写好粉笔字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
用笔
方法
粉笔字
用笔
技巧
分类号
J211.26 [艺术—美术]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书画本来同
7
作者
汪能江
机构
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7期126-129,共4页
文摘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就有用笔技巧问题的审美探讨,即什么样的用笔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即是"骨法"概念的产生。曹植《画赞序》:"盖画者,鸟书之流也。""鸟书"就是在篆字笔画上装饰鸟形状的一种书体,也称雁书、鸟篆、禽书。顾恺之《论画》中也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与婉者增折。"。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画
用笔
技巧
顾恺之
绘画
骨法
书体
装饰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高职高专水粉画教学探析
8
作者
盖凤丽
机构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文摘
水粉画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水粉画无论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是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粉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水粉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水粉画
调色规律
用笔
技巧
审美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勤练基本功 写好粉笔字
9
作者
郭飞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一小学
出处
《小学语文》
2020年第7期51-55,共5页
文摘
粉笔书写"手感"不强是导致大多数教师不能完全自如掌控粉笔板书的主要原因。为了化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粉笔的物理特性来改善书写时的"手感";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粉笔的用笔技巧,了解和运用粉笔独特的用笔方法,掌握粉笔书写的特别要求,增强书写时的"手感"。
关键词
粉笔书法
教师基本功
用笔
技巧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生可畏——透视当代书坛的“老不如少”现象
10
作者
梁厚能
出处
《书法》
2014年第9期42-43,共2页
文摘
二○一四年四月,在“巴山夜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评选时,评委、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先生感慨地说:“这次大赛作品中,中青年组作者的作品切入点高,经典元素多。有一些三十岁左右的作者,用笔技巧到位,笔性好,大有前途。”从近些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赛事来看,已有一批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作者的作品入展或获奖。
关键词
当代
书法篆刻
用笔
技巧
作品
湖北省
作者
中青年
书法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对隐士派画家画面构成的思考
11
作者
周芸
机构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6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文摘
作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对应与补充,隐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自有其独特之处。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士人这一特殊群体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后,西方也出现了一系列隐士派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文章从五个方面——创作意识、画面元素、绘画风格、设色倾向、用笔技巧,来探究隐士派画家的画面构成,试图诠释中西方隐士派画家在各自文化土壤中作品生成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创作意识
画面元素
绘画风格
设色倾向
用笔
技巧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颜勤礼碑》技法讲座(连载·15)
12
作者
卢国联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文摘
第二部分 临摹与创作 二、从临摹到创作 临摹是创作前的积累阶段,经过阶段性的临摹,对碑帖已有直观的认识,对用笔技巧、点画形态、间架结构、章法气韵等有了一定的把握,便可以尝试一下创作了。创作不可以凭空想象,应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就像宋朝四大家之一的米芾,
关键词
《颜勤礼碑》
连载
讲座
技法
用笔
技巧
间架结构
创作
临摹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J2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书法名言阐释之一 万岁枯藤
13
作者
卢仰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3年第7期20-21,共2页
文摘
我们在阅读书法评论或古代书法理论时,常常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如“藏头护尾”“万岁枯藤”“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等。它们有的是用笔技巧的概括,有的是笔画特征的表达,有的是整体气韵的形容等.这些术语给学习书法的年轻人造成一定的困惑,甚至产生“书法理论不好懂”的概念,
关键词
古代书法理论
阐释
名言
专业术语
书法评论
用笔
技巧
笔画特征
年轻人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史颂簋》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上的意义
14
出处
《书法赏评》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文摘
近世论及金文书法风格,或列殷、周、齐、楚四派,或齐、鲁中原江淮四型。因其过于简单而笼统,又将如此漫长书法过程瞬间向上溯,使其他地域书风的分流、割据.影响金文流变的脉络。至如楚的结宇圆融与帛书互证其野的《楚豆铭》.各种兵器相类竖长照画而使结宇修长极富装饰意味《中山王孙遗者钟》给人以秀雅、飘然的浪漫之情的肇始。
关键词
《史颂簋》
中国
书法风格
用笔
技巧
金文
殷荪
艺术精神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程国栋
机构
池州学院艺术系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3-225,共3页
文摘
针对当下高等院校内外美术专业色彩入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以安徽省美术高考培训群落及地方高等院校为对象,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纵向方面,采用查阅美术资料及感受近年来基础美术教学领域内的发展变化,横向方面则多次走访安徽合肥、芜湖、等高校和美术培训机构较为集中的地方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当下色彩入门教学盛行油画式用笔技巧,而油画的用笔技巧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就是向快速直接、简约概括靠拢.尽管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要求体现油画式用笔语言魅力的审美标准,但是,以是否能熟练使用油画式的用笔技巧,作为评判一幅专业初级色彩画的一个指标,早已是圈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关键词
基础色彩教学
油画式
用笔
技巧
利弊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智安
16
作者
陈智安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出处
《书画世界》
2009年第2期70-70,共1页
文摘
国画对用笔技巧的训练和审美的追求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骨法用笔”是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审美的标准。但对用锋即用笔这一概念人多不解。谈用笔的优劣,以“中锋”“侧锋”和“偏锋”来说明,当然还包括“绞锋”“裹锋”等等,从来不说“中笔”“侧笔”和“偏笔”,
关键词
陈智
用笔
技巧
骨法
用笔
审美
国画
侧锋
分类号
J215 [艺术—美术]
F7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材料 新技法 新画貌——试论留白胶在水彩画中的运用
殷俊
《美术学报》
2004
4
原文传递
2
书法创作中的情感释放
颜默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3
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安佳
《美苑》
2003
2
原文传递
4
探析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栗王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禹之鼎的名士肖像
张彬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2
1
原文传递
6
略论粉笔字的用笔方法
张青山
《中国钢笔书法》
2009
0
原文传递
7
书画本来同
汪能江
《中华书画家》
2018
0
原文传递
8
高职高专水粉画教学探析
盖凤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勤练基本功 写好粉笔字
郭飞
《小学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后生可畏——透视当代书坛的“老不如少”现象
梁厚能
《书法》
2014
0
原文传递
11
对隐士派画家画面构成的思考
周芸
《艺术教育》
2016
0
原文传递
12
《颜勤礼碑》技法讲座(连载·15)
卢国联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0
0
原文传递
13
书法名言阐释之一 万岁枯藤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3
0
原文传递
14
试论《史颂簋》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上的意义
《书法赏评》
2003
0
原文传递
15
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
程国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陈智安
陈智安
《书画世界》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