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周代燕、射礼仪用乐用《诗》 被引量:5
1
作者 朱金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0-103,共4页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取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射礼用《诗》较简单,乐射用《诗》是:天子用《驺虞》、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霾首》不传,其逸文在《礼记.射义》、《大戴礼记.投壶》等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经》
下载PDF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2
作者 张莹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表现了曹丕强烈的人君思贤之忧,彰显了曹丕个体独特而浓郁的身心孤独和矛盾体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曹丕心怀苍生的崇高理想,表明他对《诗经》抒情言志功能的接受和肯定。其中所蕴含的抒情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正是窥探曹丕诗赋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曹丕以人君这一特殊身份提供文学外部条件,并在诗赋中广泛而频繁地引《诗》用《诗》,不仅是对《诗经》言志传统、抒情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引《诗》篇目、频率、题材、形式及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扩大了引用范围。这些实践对汉魏之际文人继承《诗经》传统、扩大引《诗》用《诗》范围、助推《诗经》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先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引《 》学意义
下载PDF
《左传》用《诗》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孔慧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8-102,共5页
春秋史书《左传》,记载了大量的时人引《诗》赋《诗》的实例,由此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用《诗》之风起始兴衰的流变过程;(2)用《诗》之风广布深入的社会渗透;(3)断章取义用《诗》方法在春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挥:不... 春秋史书《左传》,记载了大量的时人引《诗》赋《诗》的实例,由此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用《诗》之风起始兴衰的流变过程;(2)用《诗》之风广布深入的社会渗透;(3)断章取义用《诗》方法在春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挥:不仅断章随意,而且取义灵活;(4)《诗》在春秋的社会功用,除去人们熟知的作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外,更多的是把《诗》作为治国之道、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先王的法令制度来使用,即以《诗》为史,以《诗》为礼,甚至以《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断章取义
下载PDF
《左传》、《国语》与汉四家诗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德兴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四家 三家义集疏》 春秋战国 《韩外传》 “类” 比喻
下载PDF
汉代《诗》经化过程中的复杂现象
5
作者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7-24,共8页
汉代《诗》经化过程中的复杂现象王洲明《诗经》在汉代以前称《诗》,是汉儒把它提到经典地位,汉儒将《诗》经化的过程有哪些复杂现象呢?这些复杂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此外,《毛序》、《毛传》、《郑笺》以及三家诗的许多遗闻奥义... 汉代《诗》经化过程中的复杂现象王洲明《诗经》在汉代以前称《诗》,是汉儒把它提到经典地位,汉儒将《诗》经化的过程有哪些复杂现象呢?这些复杂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此外,《毛序》、《毛传》、《郑笺》以及三家诗的许多遗闻奥义,凡研究《诗经》的人,确实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 毛序 《春秋》 孔子 《左传》 《淮南子》 社会政治功能 以意逆志
下载PDF
《论语》中的用《诗》、引《诗》和评《诗》现象
6
作者 梁大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1-85,共5页
早在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建设中,《诗》的教化作用已被高度重视和构建,且把《诗》作为贵族子弟学习的重要门类和内容。到孔子开办私学,《诗》已经成为一门成体系的具有一定教习深度的科目。在诗教思想体系扩大其影响的深广范围和浸染力... 早在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建设中,《诗》的教化作用已被高度重视和构建,且把《诗》作为贵族子弟学习的重要门类和内容。到孔子开办私学,《诗》已经成为一门成体系的具有一定教习深度的科目。在诗教思想体系扩大其影响的深广范围和浸染力的进程中,孔子诗教思想的建构功不可没。《论语》中的用《诗》、引《诗》和评《诗》情况是孔子诗教思想最好的窥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引《 评《
下载PDF
从用《诗》看孔孟诗教
7
作者 潘季英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诗》在先秦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春秋时期,赋诗之风兴盛。进入战国,诸侯争霸,周王室丧失了天下宗主的地位,朝聘、盟会等活动不得不终止,"赋诗之风"这种文化现象失去了发挥原有作用的社会条件,用诗之风在诸子尤其是在儒家... 《诗》在先秦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春秋时期,赋诗之风兴盛。进入战国,诸侯争霸,周王室丧失了天下宗主的地位,朝聘、盟会等活动不得不终止,"赋诗之风"这种文化现象失去了发挥原有作用的社会条件,用诗之风在诸子尤其是在儒家著书立说中得以继续。本文将从用《诗》的角度分析孟子对孔子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行 政事 文学
下载PDF
春秋楚人用《诗》考论
8
作者 毛振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5,共4页
春秋时期,《诗》成为楚国秉礼行事的重要依据。楚人学《诗》"广显德以耀明其志",表现出明显的《诗》德意识。这既与周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楚人尚武精神密切相关。楚人用《诗》重《雅》与春秋各国用《诗》具有相同性,他们在... 春秋时期,《诗》成为楚国秉礼行事的重要依据。楚人学《诗》"广显德以耀明其志",表现出明显的《诗》德意识。这既与周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楚人尚武精神密切相关。楚人用《诗》重《雅》与春秋各国用《诗》具有相同性,他们在遵从用《诗》共性的基础上又有新变化,显现出热衷引《颂》的倾向。楚人对《诗》之字句、诗旨等的训释,表现出与他国不同的特点,有比较系统的《诗》本,深谙《诗》德、《诗》礼,形成了自己学《诗》、用《诗》、解《诗》、传《诗》的方法和体系,显现出了他们对宗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楚人 》德 文本体系
下载PDF
张爱玲的《诗》学修养
9
作者 侯文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经》 说《
下载PDF
论先秦《诗》的儒学化发展
10
作者 孔慧云 《河南社会科学》 1997年第3期64-65,共2页
论先秦《诗》的儒学化发展孔慧云一、春秋至汉,《诗》学之风经历了一个由片到线又到片的发展过程.这个“片”,是指全社会而言,而线指一家,确切地说是指战国时期的儒家.春秋以前,“学在官府”,贵族阶层拥有独占文化的特权,得以... 论先秦《诗》的儒学化发展孔慧云一、春秋至汉,《诗》学之风经历了一个由片到线又到片的发展过程.这个“片”,是指全社会而言,而线指一家,确切地说是指战国时期的儒家.春秋以前,“学在官府”,贵族阶层拥有独占文化的特权,得以诵读《诗》、《书》.因而在《左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化 《书》 儒家思想 《庄子》 《庄子·天下》 《礼》 先秦法家 《左传》
下载PDF
孟子说《诗》理论及其实践探蕴
11
作者 孔慧云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7年第Z1期30-34,共5页
孟子说《诗》理论及其实践探蕴孔慧云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热情倡导学《诗》、用《诗》的大师,他的说《诗》理论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和文学理论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以意逆志”的说《诗》理论,今人亦不陌生,但有两种认识... 孟子说《诗》理论及其实践探蕴孔慧云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热情倡导学《诗》、用《诗》的大师,他的说《诗》理论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和文学理论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以意逆志”的说《诗》理论,今人亦不陌生,但有两种认识有待商榷。一是认为孟子虽提出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孟子 《孟子》 朱自清 传《 《左传》 《伐檀》 滕文公 《春秋》
下载PDF
孔孟“用《诗》”和“说《诗》”比较分析
12
作者 许小玲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2期93-96,180,共5页
孔子和孟子在其重要思想著作中经常引用《诗经》和论说《诗经》。但是他们在用《诗》和说《诗》中有各自的特点,存在一些区别。通过考察孔子和孟子的代表作,即《论语》、《孔子诗论》和《孟子》中的用《诗》和说《诗》情况,分析其用《... 孔子和孟子在其重要思想著作中经常引用《诗经》和论说《诗经》。但是他们在用《诗》和说《诗》中有各自的特点,存在一些区别。通过考察孔子和孟子的代表作,即《论语》、《孔子诗论》和《孟子》中的用《诗》和说《诗》情况,分析其用《诗》形式、用《诗》目的以及在说《诗》中所体现的《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说《 比较
原文传递
断章取义 美刺言诗——《毛诗序》批评方法探析
13
作者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1-53,57,共4页
断章取义、美刺言诗是汉代评《诗》的基本方法.所谓断章取义,原本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政治外交场合用《诗》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将这一方法引于文学批评,以孔子取“思无邪”对《诗》进行的总体性评价最为典型.汉儒说诗则是对这一方... 断章取义、美刺言诗是汉代评《诗》的基本方法.所谓断章取义,原本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政治外交场合用《诗》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将这一方法引于文学批评,以孔子取“思无邪”对《诗》进行的总体性评价最为典型.汉儒说诗则是对这一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所谓美刺言诗,则是指汉儒接受了《诗》中出现的美刺端倪及《荀子》、《乐记》中形成的美刺观点,并以此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运用于对《诗》的批评之中.大量的史料证明,汉儒传诗的毛、齐、鲁、韩四家之间虽有古文今文经学之争,但在运用断章取义、美刺言诗的方法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今之所存的《毛诗序》界定“风”是“下以风刺上”,“颂”是“美盛德之形容”,“雅”是“言王政之所废兴”.既认为“风”为讽谏诗,“颂”为颂美诗,而“雅”的颂美和讽谏与否,则据王政的废兴而定,便是以这一方法来评价《诗》的.与此同时,汉人在自己的著作文章及日常言论中大量地引用《诗》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方法 《毛序》 文学批评 美刺 评《 批评对象 探析 主观性 总体性评价
下载PDF
《韩诗外传》与《荀子》用《诗》之异同
14
作者 强中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6-21,70,共7页
前人多笼统言说《韩诗外传》与《荀子》之间的诗学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以《韩诗外传》和《荀子》所用之"诗"较多相同为证据,推论二者在《诗》传上之关系等问题。而通过对《荀子》与《韩诗外传》在同一语境下用《诗》情况... 前人多笼统言说《韩诗外传》与《荀子》之间的诗学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以《韩诗外传》和《荀子》所用之"诗"较多相同为证据,推论二者在《诗》传上之关系等问题。而通过对《荀子》与《韩诗外传》在同一语境下用《诗》情况的微观考察可见,《韩诗外传》用《诗》与《荀子》大异而小同。同时,就著作目的而言,《荀子》为立说而用《诗》,《韩诗外传》为解诗而引事、引理。而就具体每一处用《诗》来说,《韩诗外传》与《荀子》类似,体现出以诗证事、以诗证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外传》 《荀子》
下载PDF
在选择中定向:《荀子》用《诗》的价值期待
15
作者 宋文琦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1-36,共6页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隆礼"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价值期待 定向选择
下载PDF
先秦少数民族用《诗》考论
16
作者 毛振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先秦时期,少数民族为了交接诸夏,较为注重宗周礼乐文化之修养,他们能灵活地把《诗》运用于政治外交场所,修养甚高。白狄中山国之铜器铭文把《诗》融入其文化生活之中,非常贴切、自然,有力地增强了其文章的说服力。戎子驹支精于《诗》礼... 先秦时期,少数民族为了交接诸夏,较为注重宗周礼乐文化之修养,他们能灵活地把《诗》运用于政治外交场所,修养甚高。白狄中山国之铜器铭文把《诗》融入其文化生活之中,非常贴切、自然,有力地增强了其文章的说服力。戎子驹支精于《诗》礼,赋诗应对不辱使命。吴公子季札评诗显现了其对中土礼乐文化的接纳及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些少数民族通过引诗、赋诗、评诗等手段获得了华夏诸国的认同与尊重,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少数民族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孔子诗论》与《毛诗序》说诗方式之比较——兼论《孔子诗论》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97-602,共6页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with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does beyond. For another, the former is an apparent fashion of handling the affection and aspiration 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is a hidden fashion. All the explainers of The Book of Songs have misrea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that analyze poems beyond poems, and believed it explained poems within poems. This misreading has resulted in the debate on whether to honor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or abandon it in the learning history of The Book of Song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论》 《毛序》 》观 方式 尊序废序之争
下载PDF
郑玄《周礼注》比、兴观念产生的根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洪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9-61,共3页
郑玄对比、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在《毛诗传笺》中以“喻”释“兴” ,“兴”可美也可刺 ;而在《周礼注》中却以美刺区别比、兴。郑玄为什么会以美刺区别比、兴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 ,逻辑混乱 ,观念不清。两汉时期的学者在观念上尚未将... 郑玄对比、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在《毛诗传笺》中以“喻”释“兴” ,“兴”可美也可刺 ;而在《周礼注》中却以美刺区别比、兴。郑玄为什么会以美刺区别比、兴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 ,逻辑混乱 ,观念不清。两汉时期的学者在观念上尚未将用《诗》方法与表现方法区别开 ,故难免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其二 ,解释角度不同。当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比、兴加以解说 ,郑玄《周礼注》侧重从用《诗》方法、政教功能角度解说。其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注》 》方法 美刺 比、兴
下载PDF
从诗赋传统看汉赋用《诗》--从王思豪《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谈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结 《天中学刊》 2020年第2期55-60,共6页
王思豪博士《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由源及流对"诗"(《诗》)与"赋"的互证,可谓考据、义理、词章兼备。从其书中的"经义""尊体"与"词章"三个关键词,可见其思考的问题以及研究视... 王思豪博士《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一书,由源及流对"诗"(《诗》)与"赋"的互证,可谓考据、义理、词章兼备。从其书中的"经义""尊体"与"词章"三个关键词,可见其思考的问题以及研究视角,这也是当下辞赋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有价值的学术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思豪 《汉赋与经学互证研究》 赋传统 汉赋
下载PDF
京都赋引《诗》用《诗》的经学色彩
20
作者 金鑫 《安顺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10,19,共4页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关键词 京都赋 经学 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