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西双版纳片断化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被引量:53
1
作者 渠春梅 韩兴国 +2 位作者 苏波 黄建辉 蒋高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 2 2 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 ,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 ,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 ,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 2 2 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 ,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 ,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 ,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的差异。研究发现 :1.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在 - 3 86 5 %~- 2 76 0 %之间 ,与其他典型热带地区的研究结果相近 ,表明该地区具有世界其他典型热带雨林的特征 ;2 .补蚌样地所有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低于城子样地 ,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在同一样地不同样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水分状况和样线的方位是样线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3.常绿植物叶片的δ13C值显著低于落叶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水分利用状况因此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片断化热带雨林 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型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68
2
作者 钟巧连 刘立斌 +5 位作者 许鑫 杨勇 郭银明 许海洋 蔡先立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2-572,共11页
性状变异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县天龙山10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分析枝叶和根系9个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揭示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细根组织密度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系... 性状变异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县天龙山10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分析枝叶和根系9个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揭示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细根组织密度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96.47%和51.44%,小枝干物质含量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最小,分别为11.67%和6.83%。(2)种间水平的细根组织密度在不同物种中没有显著的差异,比根长、叶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小枝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种内,比叶面积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3)绝大多数叶和枝性状间显著相关,比根长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其他根系性状与枝叶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总之,与同纬度非喀斯特地区植物相比,普定喀斯特地区植物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和比根长度,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等一系列有利于减小蒸腾和储存养分的功能性状组合,这可能是其适应干旱贫瘠的喀斯特环境的主要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生活型 生长型 性状组合 种内变异 种间变异
原文传递
地形因子对粤北山地森林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1 位作者 李镇魁 林义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7-1113,共7页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了小地形变化对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阔叶林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和坡位3个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对4种生长型地表植物(蕨类、木质藤本、草本和灌木)的分...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了小地形变化对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阔叶林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和坡位3个地形因子的综合作用对4种生长型地表植物(蕨类、木质藤本、草本和灌木)的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坡向对4种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均显著,坡度对灌木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坡位对4种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均不显著.从阴坡到半阴坡再到半阳坡,4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的总个体数均逐渐减小,表明阴性植物在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地表植物中占优势.大部分灌木属于阴性植物,其丰富度和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趋势与总个体数一致.灌木对坡度的变化较敏感,在缓坡上数量较多.丘陵低山的坡位变化范围不大,对地表植物分布的影响不显著.在林分尺度上,地形因子在水平方向(坡向)上对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比垂直方向(坡度和坡位)大,反映出坡向是亚热带山地森林中影响水热条件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格局 生长型 地形 山地森林 典范对应分析(CCA)
原文传递
地形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森林地表植物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袁铁象 张合平 +1 位作者 欧芷阳 谭一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03-2810,共8页
利用协方差分析、曲线回归拟合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因子对桂西南喀斯特森林地表植物多样性及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52种地表植物,其中,蕨类植物37种、草本44种、藤本9种、灌木62种;协方差分... 利用协方差分析、曲线回归拟合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因子对桂西南喀斯特森林地表植物多样性及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52种地表植物,其中,蕨类植物37种、草本44种、藤本9种、灌木62种;协方差分析显示,海拔与地表植物个体数和丰富度显著相关,坡向对地表植物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地表植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CCA分析显示,坡向对蕨类植物的分布格局影响显著,坡度对草本、藤本和灌木的分布格局影响显著.蕨类植物对坡向引起的水热条件改变响应更为敏感,坡度对土壤水分、养分的作用大于高程,是影响本区域草本、藤本和灌木3种地表植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方差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布格局 生长型 喀斯特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对青山湖风景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鲁庆彬 游卫云 +2 位作者 赵昌杰 王向伟 孟秀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302,共8页
2007年5月—2008年6月,研究了旅游干扰下浙江青山湖风景区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物种重要值主要集中于黄山松等少数种上,且乔灌木的重要值趋于减少,草本的重要值趋于增加,植物总个体数增加.丰富度指数(D)和... 2007年5月—2008年6月,研究了旅游干扰下浙江青山湖风景区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物种重要值主要集中于黄山松等少数种上,且乔灌木的重要值趋于减少,草本的重要值趋于增加,植物总个体数增加.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均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均匀度指数(J)为: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在同一层次中,不同干扰间相同物种仅有香樟等,相似性指数(Ss)值均<0.500.轻度干扰对针叶林地的危害较大,D、H和J值都最低,平均值分别为1.188、1.056和0.697;重度干扰对阔叶林地和灌草地的危害较大,灌草地的D值(2.013)最低,阔叶林地的H值(1.286)和J值(0.807)最低;中度干扰则促进了植物多样性增加,有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本区植物群落各结构要素的生态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导致夏蜡梅等土著种减少和狗尾草等外来种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植被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生长型 青山湖风景区
原文传递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152种木本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黄小波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7-575,共9页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结构最复杂、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研究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和限制状况以及系统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南普洱地区29块30 m×30 m的...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结构最复杂、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研究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和限制状况以及系统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南普洱地区29块30 m×30 m的典型样地调查与取样,测定了152种木本植物叶片C、N、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季风常绿阔叶林叶片C、N、P含量算术平均值分别为458.17、20.88和1.42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7.12%、34.89%和51.81%;C/N、C/P及N/P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4.96、394.74和16.50,变异系数分别为33.46%、38.79%和51.44%。相关分析表明,C含量和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5),C含量和P含量负相关程度不明显(P=0.078),N含量和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不同科植物叶片除C含量整体变异较小外,N、P及C/N、C/P、N/P变异较大。乔木与灌木,以及乔木与藤本之间,叶片除C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外,N、P、C/N、C/P、N/P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乔木的N、P含量均显著低于灌木和藤本。152种木本植物叶片N/P算术平均值为16.50,说明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总体受P元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化学计量学 叶片 生长型 叶碳氮磷
原文传递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2002-2007年间更新动态 被引量:36
7
作者 汪殷华 米湘成 +2 位作者 陈声文 李铭红 于明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 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补员(recruitment)和死亡状况,分析种群大小变化趋势,研究了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从13,338株增长到16,812株,增幅达26.05%。新增4,758株胸径≥1cm的补员个体,同时死亡1,384株。(2)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小灌木3种生长型的补员个体数目均随径级的增大而下降,但死亡个体却表现出不同的径级分布特点。(3)43个主要树种的平均年死亡率和年补员率分别为2.26%和5.90%。其中,19种小乔木或灌木在径级I(1cm≤DBH<2.5cm)的补员率均高于死亡率,但径级II(2.5cm≤DBH<5cm)、径级III(DBH≥5cm)的补员率均和死亡率差别不大;而24种乔木各径级死亡率和补员率的关系则相对复杂。(4)43个主要树种中有31个为增长型种群,其余12个呈小幅度负增长。10个种群大小变化率在5%以上,属于快速变动的种群,其中以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45.13%)和矩形叶鼠刺(Itea oblonga)(16.35%)的增幅最大,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3.10%)和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1.86%)的降幅最大。研究发现,3种生长型中,不同物种及其各个径级的补员率和死亡率各异,种群更新动态也有所差别,我们推测与密度制约和生境波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种群更新 死亡率 补员率 生长型 径级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植物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8
作者 施宇 温仲明 +3 位作者 龚时慧 宋光 郑颖 丁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1,116,共6页
选取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7个物种,对10个与植物形态、生理相关的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叶大小、叶长宽比、叶厚度、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细根比根长、细根组织密度和细根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 选取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7个物种,对10个与植物形态、生理相关的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叶大小、叶长宽比、叶厚度、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细根比根长、细根组织密度和细根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热条件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因子,其中降雨为主导因子。物种水平上,植物功能性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叶氮含量随着温度指标(最冷月均温、生长季均温、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温度季节变化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生长型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下存在差异,表现为草本植物相对木本植物有更小的叶组织密度以及更大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根氮含量和比根长,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不同;(3)不同类群植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不同,表现为适应方式的分异和趋同。该结果为探究黄土高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生长型 适应策略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广东鹤山人工林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 被引量:34
9
作者 曾小平 蔡锡安 +1 位作者 赵平 饶兴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从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5种人工林群落中采集20种主要植物器官及3种群落凋落叶样品,利用PARR-1281氧弹热量计和马福炉分别测定样品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含量,再计算去灰分热值;按器官、个体和生长型等比较分析植物的热值和灰分特征.结果表... 从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5种人工林群落中采集20种主要植物器官及3种群落凋落叶样品,利用PARR-1281氧弹热量计和马福炉分别测定样品的干质量热值和灰分含量,再计算去灰分热值;按器官、个体和生长型等比较分析植物的热值和灰分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分别在10.7~22.17和13.89~23.04kJ·g-1之间,叶片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明显高于其他器官(P<0.05).个体加权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在14.24~19.43和16.63~20.99kJ·g-1.群落各层次植物去灰分热值平均值的高低依次为:乔木(19.55kJ·g-1)>灌木(19.46kJ·g-1)>草本(18.77kJ·g-1),其中,乔木层树木的去灰分热值平均值大小为:本地针叶树(19.86kJ·g-1)>本地阔叶树(19.55kJ·g-1)>外来桉树(19.18kJ·g-1),灰分含量的排序则相反.马占相思林、针叶林和木荷林群落的凋落叶热值均高于所在林分各层次的热值(P<0.01),马占相思林和针叶林的凋落叶热值大于所在乔木层叶片的热值,而木荷林凋落叶热值小于乔木层叶片的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灰分 人工林群落 生长型 鹤山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榆树疏林植物组分的结构型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建东 杨允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7-282,300,共7页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和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10个榆树疏林调查样地40个样方中,共有89种植物,隶属于26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4个水分生态类型,13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和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10个榆树疏林调查样地40个样方中,共有89种植物,隶属于26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4个水分生态类型,13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22.5%;禾本科和豆科分别占15.7%和12.4%。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39%;直立型和丛生型分别为21%和16%。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6%;根茎型和刷状根型分别为17%和16%。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43%;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次之,各占15%;地面 地下芽植物占12%。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63%;中旱生型次之,占19%。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 东北 兴安 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30%;蒙古分布区型次之,占16%。饲用价值类型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占46%;优、良牧草种类占31%。松嫩平原榆树疏林具有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中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型结构复杂、饲用价值较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榆树疏林 生长型 生活型 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 饲用价值类型 结构型谱 植物组成 植物生态学 群落
下载PDF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建东 杨允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 4个植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 ,在全区所设的 2 7个调查样地中 ,共有 15 3种植物 ,隶属于 34个科 ,6个株生长型 ,5个根生长型 ,6个生活型 ,4个水分生...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 4个植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 ,在全区所设的 2 7个调查样地中 ,共有 15 3种植物 ,隶属于 34个科 ,6个株生长型 ,5个根生长型 ,6个生活型 ,4个水分生态类型 ,15个分布区型和 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 ,菊科种类最多占 2 0 .9% ,豆科和禾本科分别占 11.8% ;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 32 % ,丛生型和直立型分别为 2 4 %和 18% ;根生长型结构以刷状根的种类最多占 5 5 % ,直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 18%和 16 % ;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 4 0 % ,地下芽植物次之占 2 9% ,地面 -地下芽植物占 15 % ;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5 1% ,中旱生型次之占 34% ;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 -东北 -兴安 -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 2 9% ,蒙古 -兴安分布区型次之占 13% ;经济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 ,所占比重高达 5 2 % ,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 2 2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具有温带草本群落植株和根系的特点 ,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 ,中生生境条件 ,复杂的分布区型结构和多样的饲用价值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型 生活型 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 饲用价值类型 结构型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 植物组成
下载PDF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的叶性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贵峰 刘玉平 +3 位作者 达福白乙拉 程伟燕 高学磊 姜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646-4655,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生境条件非常特殊,在沙沟里存在着一片茂密的森林,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生境条件非常特殊,在沙沟里存在着一片茂密的森林,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从沟底到沟顶,虽然海拔高度仅相差六、七十米,但由于距离沟底水源不同,土壤条件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大果榆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水曲柳群落分别分布在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的沟顶、沟中和沟底。为了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环境梯度下的森林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进行研究,以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果榆、蒙古栎、水曲柳3种主要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群落优势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和叶干重等5项叶功能性状,研究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生长型、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和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大小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型植物叶片性状的分析表明,草本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比乔木和灌木低,而其比叶面积高于乔木和灌木;对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发现,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乔木、灌木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群落的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二者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水曲柳群落。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从叶功能性状的角度,它们具有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和较低的比叶面积,体现出适应干旱生境叶片的特征。水曲柳群落呈现出低叶干物质含量、高比叶面积的特征,体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森林群落 优势种 叶性状 生长型
下载PDF
不同类型竹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吴志庄 杜旭华 +3 位作者 熊德礼 王树东 邹跃国 周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基础,其光合特性是高光效竹种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竹种资源,确定不同类型竹种的光合性能,掌握其合成有机同化物的能力是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基础,其光合特性是高光效竹种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竹种资源,确定不同类型竹种的光合性能,掌握其合成有机同化物的能力是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通过对不同地下茎类型的6个竹种光合参数和光响应的测定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竹种存在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期对不同类型竹种的选育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Wen)Q.H.Dai的净光合速率最高,Pn值平均达到8.379μmol·m-2·s-1,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雷竹P.praecox cv.prevernalis次之,斑苦竹Arundinaria oleosa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最低,总体呈现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的趋势,1~2 a生竹净光合速率高于3~4 a生竹,但没有显著差异。气孔导度(Cond)、胞间C02浓度(Ci)、蒸腾速率(Tr)综合说明丛生竹的光合固碳能力最强,其中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最为紧密,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刚开始增强时,各竹种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种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绿竹Dendrocalamus.oldhami(Munro)Keng的潜在光合能力最高,远高于其他竹种,同样表现为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进一步说明丛生竹种较强的光合固碳能力,从而为今后不同类型竹种,尤其是优良丛生竹种的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生长型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温带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的响应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郄亚栋 蒋腊梅 +3 位作者 吕光辉 杨晓东 王恒方 滕德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00-2010,共11页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以艾比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荒漠林为研究对象,布设5条30m×3 000m样带,设置30个样方,并沿土壤水分(4.20%±0.57%)、(9.69%±1.95%)、(17.59%±0.83%)和盐分(3.45±...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以艾比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荒漠林为研究对象,布设5条30m×3 000m样带,设置30个样方,并沿土壤水分(4.20%±0.57%)、(9.69%±1.95%)、(17.59%±0.83%)和盐分(3.45±0.46)、(4.72±0.74)、(6.42±0.35)g·kg-1环境梯度系统测量了群落中植物的4种叶片性状,包括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试图寻找干旱和盐渍化双重胁迫下物种、生活型和群落3种水平上叶片功能性状的调整策略,并对是否出现策略响应现象作出可能解释。结果表明,(1)物种水平上,只有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的叶绿素含量与土壤盐分表现出显著线性关系,前者为正相关关系(P<0.05),后者为负相关关系(P<0.01);所有植物叶片厚度与土壤水分、盐分和水盐比均无显著线性关系(P>0.05);罗布麻和白刺(Nitraria schoberi)的叶片面积与土壤水分和水盐比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土壤盐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比叶面积与土壤水分和土壤水盐比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在温带荒漠区,深根系植物能利用更多资源,减弱盐害作用,更易保持叶片功能来适应盐、旱胁迫。(2)生长型水平上,沿着土壤水盐梯度(Ⅰ高水高盐-Ⅱ中水中盐-Ⅲ低水低盐),草本和乔木植物的叶片厚度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叶绿素、叶片面积和比叶面积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灌木叶片厚度呈倒"V"型变化,叶绿素、叶片面积和比叶面积呈"V"型变化。乔木和草本权衡叶片厚度与面积之间碳投资的功能,以及灌木的丛生特性体现了温带荒漠区不同生长型植物适应不同胁迫环境的生长策略。(3)群落水平上,叶片功能性状在Ⅱ梯度下与I梯度或Ⅲ梯度之间呈显著差异;并且土壤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长型 植物群落 叶片功能性状 水盐梯度
下载PDF
松嫩平原盐生群落植物的组合结构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建东 杨允菲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285个盐生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74种盐生植物,隶属于20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5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11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285个盐生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74种盐生植物,隶属于20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5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11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占20.3%,菊科和藜科分别占17.6%和14.9%。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42%,丛生型为23%,直立型和匍匐型分别占11%。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5%,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23%和11%。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7%,一年生植物次之占31%,地下芽植物占20%。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79%,湿中生型次之占8%。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29%,蒙古—华北分布区型次之占24%。饲用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占52%,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23%。松嫩平原盐生植被具有温带草本群落的植株和根系的特点,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中生生境条件,交错带的植物分布区型结构和饲用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生长型 生活型 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 饲用价值类型 结构型谱
下载PDF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新品种)材性测定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3 位作者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6-191,共6页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密度、纤维长度、主干通直度性状经济权重分析和指数选择,为北京点选出8个优良无性系,平均综合育种增益达20%以上。同时,评选出河北、河南2个地点的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木材密度 纤维长度 生长型 毛白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郭淑青 齐威 +3 位作者 王玉林 马雄 陈学林 杜国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8,共9页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R2=0.029,P<0.001),并且在2000~3000m ...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R2=0.029,P<0.001),并且在2000~3000m 海拔梯度中,种子大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草本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512,R2 =0.026,P<0.001),但是灌木(n=72,R2=0.004,P=0.616)和乔木种子大小(n=16,R2=0.005,P=0.795)随海拔虽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3)海拔较高地区的草本植物种子大小比同属的海拔较低的植物种子大11.5%(df=131,t=2.724,P=0.007),小于阈值±30%,草本植物属内种子大小与海拔无关。在132个草本植物种对中,与同属的低海拔物种相比,40.9%(54种)高海拔物种种子大,另外19.7%(26种)小,39.4%(52种)没有变化,由此,认为在青藏高原东缘强烈的选择压力下,海拔和系统发育综合因子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由具体的某个属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存在单一的海拔与属的种子大小变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海拔 区系 生长型
下载PDF
中国入侵克隆植物入侵性、克隆方式及地理起源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宁 李卫芳 +1 位作者 周兵 闫小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入侵克隆植物的入侵性、克隆方式及地理起源等。目前,在中国的515种入侵植物中,克隆植物至少有196种,占总数的38.1%。这些入侵克隆植物隶属46科,其中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占多数,以人为有意引... 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入侵克隆植物的入侵性、克隆方式及地理起源等。目前,在中国的515种入侵植物中,克隆植物至少有196种,占总数的38.1%。这些入侵克隆植物隶属46科,其中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占多数,以人为有意引入为主。在入侵危害等级1–5中,属于第5等级(有待观察类)的克隆植物占多数。卡方分析表明,中国入侵植物的危害等级与其是否具有克隆性关系不显著,但显著依赖于其是否具有根状茎。多年生和1–2年生草本植物构成中国入侵克隆植物的主体,分蘖型、匍匐茎型和根茎型等繁殖方式在草本类入侵植物中较为常见。多数入侵克隆植物地理起源上来自美洲地区。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今后引种活动中需要格外警惕根状茎型克隆植物以及美洲起源的克隆植物。此外,由于现有文献资料有待完善,入侵克隆植物的数量和比例可能被低估。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入侵植物的野外生长观测,进而确切判定中国入侵克隆植物的数量和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克隆性 克隆繁殖 生长型 地理起源
原文传递
半矮化油桃新种质——SD9238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志强 牛良 +2 位作者 刘淑娥 宋银花 宗学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4,F002,共3页
SD9238为在杂交后代群体中发现的一个可遗传半矮化突变体,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表现为树体矮小,为普通型的2/3左右,枝量明显偏少,节间短。果实6月上旬成熟,接近曙光,平均单果重120g左右,果实近圆形,外观近全红,白肉,软溶质,坐果率稍低。
关键词 生长型 半矮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不同生长型桃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运钦 王志强 李靖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741,共5页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生长型桃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的桃树间以矮化型桃叶片的Pn值最高,其次是紧凑型桃,垂枝型和普通型桃的较低。不...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生长型桃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的桃树间以矮化型桃叶片的Pn值最高,其次是紧凑型桃,垂枝型和普通型桃的较低。不同品种的桃之间以中矮29的Pn值最高,为19.01μmol/(m2·s);其次是矮丽蜜和1-14;粉垂枝和早露蟠的较低,分别是12.76μmol/(m2·s)和12.70μmol/(m2·s)。Lcp以紧凑型桃最高,矮化型桃次之,普通型、半矮化型和垂枝型桃的品种间差别较大;Lsp以紧凑型桃最高,垂枝型桃次之,普通型桃最低。各生长型桃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以紧凑型桃为最高,普通型桃最低。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与Pn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型 光合作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