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4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8
1
作者 王艳廷 冀晓昊 +5 位作者 吴玉森 毛志泉 姜远茂 彭福田 王志强 陈学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2-1900,共9页
目前,世界水果生产先进国家的果园都采用生草模式,唯有中国的果农仍在锄草.为了有效地破解果农"草之祸、草之惑、草之获"问题,推动‘果园生草’这一现代土壤管理模式在我国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内有关果园生草的研究报道明显增多... 目前,世界水果生产先进国家的果园都采用生草模式,唯有中国的果农仍在锄草.为了有效地破解果农"草之祸、草之惑、草之获"问题,推动‘果园生草’这一现代土壤管理模式在我国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内有关果园生草的研究报道明显增多.本文结合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生草对果园土壤、小气候、病虫害、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研究进展,提出了果园生草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效益、关键时期、技术配套"的四项基本原则,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肥力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8
2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1 位作者 赵政阳 李凯荣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7-480,共4页
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0.1%,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也趋于增加。生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 对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0.1%,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也趋于增加。生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cm土层,生草的前期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全N、全P、全K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生草能提高0~40cm土层水解N、速效P及速效K含量,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苹果产量及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苹果 果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渭北旱塬苹果园的生草效应 被引量:75
3
作者 邓丰产 安贵阳 +1 位作者 郁俊谊 杜志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6-508,共3页
在无灌溉条件的渭北旱塬苹果园连续6年进行果园生草与清耕研究的结果表明:果园种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3.8%,果实产量增加14.4%,单果重增加10.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1.3%,硬度增加9.2%,着色指数增加35.0%,总收入增加26.59%,种... 在无灌溉条件的渭北旱塬苹果园连续6年进行果园生草与清耕研究的结果表明:果园种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3.8%,果实产量增加14.4%,单果重增加10.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1.3%,硬度增加9.2%,着色指数增加35.0%,总收入增加26.59%,种草产投比为9.07。果园生草首选草品种为白三叶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苹果园
下载PDF
秸秆和生草覆盖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6
4
作者 张桂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6-1244,共9页
以秸秆(覆盖重量分别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3.25 kg.m–2、玉米(Zea mays)秸1.97 kg.m–2、禾本科杂草3.67 kg.m–2)和生草(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ce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播种量均为50 kg... 以秸秆(覆盖重量分别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3.25 kg.m–2、玉米(Zea mays)秸1.97 kg.m–2、禾本科杂草3.67 kg.m–2)和生草(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ce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播种量均为50 kg.hm–2)为覆盖材料,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桃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覆盖生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外,其他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所有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含水率和pH值、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三叶草处理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钾、有机质含量,土壤氨化细菌和真菌数量,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平均升幅均最高,分别为99%、270%、267%、117%、272%、158%、141%、156%和64%。氨化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和磷酸酶分别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放线菌和磷酸酶除外)、全氮、全钾和有机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3种土壤微生物和2种酶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中,脲酶是影响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钾和有机质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土壤酶 土壤微 土壤养分 秸秆
原文传递
生草影响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园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焦润安 张舒涵 +3 位作者 李毅 李朝周 王建平 焦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0-1623,共14页
生草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种现代化果园管理模式,是促进果树生长和果实发育的一个重要果园栽培措施。笔者从果园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果树根系生长发育、果实发育、丛枝菌根真菌定殖及丛枝菌根发育等方面归纳了生草对果园... 生草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种现代化果园管理模式,是促进果树生长和果实发育的一个重要果园栽培措施。笔者从果园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果树根系生长发育、果实发育、丛枝菌根真菌定殖及丛枝菌根发育等方面归纳了生草对果园环境和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生草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生草能促进丛枝菌根发育,有利于提高果树根系吸收性能;提高果树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生草对果园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和改善土壤结构,主要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营养成分含量和蓄水保墒能力。但是,在供水不足的果园以及果树生长发育早期,草与果树的水分竞争有可能造成果树的干旱胁迫,进而抑制果树营养生长,降低生长势。笔者还分析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旨在为生草在果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长发育 丛枝菌根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生草和生物覆盖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徐雄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88-91,共4页
综述了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对果园土壤水、肥、气、热、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肥力因子的影响。从大量的文献报道看 ,生草或生草后通过刈割覆盖园地可以均衡土壤水分含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无机营养成分———全N、碱解N、速效... 综述了生草或生草后刈割覆盖园地对果园土壤水、肥、气、热、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肥力因子的影响。从大量的文献报道看 ,生草或生草后通过刈割覆盖园地可以均衡土壤水分含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无机营养成分———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以及Fe、Mn、Cu、Zn的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比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 ,稳定地温 ,同时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覆盖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清耕和生草梨园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54
7
作者 徐凌飞 韩清芳 +3 位作者 吴中营 魏鹏 杨宝平 聂俊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977-4982,共6页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cm土层低于0—20cm和40—60cm土层。生草栽培除40—60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低于清耕栽培外,3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生草高于清耕,提高了梨园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高出清耕梨园22.94%、4.75%和21.12%。【结论】在清耕和生草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酶活性存在空间变化,生草提高了3种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耕 梨园 酶活性 空间变化
下载PDF
果园生草对苹果树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牛俊玲 解思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53-355,共3页
在干旱石灰岩山区条件下 ,研究果园生草对新红星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草、清耕条件下植株叶片光合效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生草显著提高了苹果叶片对CO2 的日同化量和年同化量 ,说明鸭茅草、无芒雀麦。
关键词 苹果树 光合特性 清耕条件 土壤管理
下载PDF
果园生草的生态效应及在果树上的应用 被引量:48
9
作者 邓丰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从生草对果园土壤、果园微域环境、果树生长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果园土壤清耕模式相比较,果园生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增加土壤全N、速效P及交换K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从生草对果园土壤、果园微域环境、果树生长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果园土壤清耕模式相比较,果园生草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增加土壤全N、速效P及交换K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酶活性,使果园微域环境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果园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增加果实含糖量,改善果实着色;同时,生草降低果园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果树加粗生长,减少果实产量,有利于病虫滋生。展望了果园生草在我国现阶段无公害果品生产、果园循环经济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我国推广果园生草需要注意及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效应 果树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地区葡萄园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2 位作者 张振文 黄懿梅 王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在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容重平均降低5.68%,总孔隙度提高6.15%。同时生草可降低葡萄园土壤水分含量,在葡萄根系生长的土... 在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容重平均降低5.68%,总孔隙度提高6.15%。同时生草可降低葡萄园土壤水分含量,在葡萄根系生长的土层(0~60cm)范围内,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紫花苜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白三叶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 半干旱地区 影响 西北
下载PDF
生草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富庭 张林森 +4 位作者 李雪薇 李丙智 韩明玉 谷洁 王晓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5-363,共9页
在渭北旱地苹果园行间播种毛苕子(Vicia villo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以清耕为对照,对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可... 在渭北旱地苹果园行间播种毛苕子(Vicia villos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以清耕为对照,对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豆科牧草毛苕子和白三叶的各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高于禾本科牧草黑麦草和早熟禾。其中在0—20 cm土层中,豆科牧草的TOC含量平均每年增加约1.2 g/kg,禾本科牧草每年增加约0.9 g/kg。生草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清耕处理,其中豆科牧草的微生物活性更高。因此,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豆科牧草毛苕子和白三叶提高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物多样性
下载PDF
行间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果园小气候、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久红 马建江 +3 位作者 李永丰 鲁晓燕 蒋媛 叶佳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9-59,共11页
为研究行间生草栽培对‘库尔勒香梨’果园生态环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不同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园小气候因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在夏季5种生草处理均... 为研究行间生草栽培对‘库尔勒香梨’果园生态环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不同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园小气候因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在夏季5种生草处理均有降温效应,在秋季各生草处理均有增温效应,其中以白三叶降温和增温效果最佳;各生草处理均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其中白三叶增湿效果最好;各生草处理对不同深度土温有降温作用,随着土层的加深,降温效果逐渐减弱,且温度越高的月,生草处理的土层降温效果越明显;同时,各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叶片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曲线,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呈现"W"型变化趋势,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基本呈现"W"型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n日均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WUE与Tr日均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园种植白三叶小气候综合效应优于自然生草。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显著增加了果实横径、可溶性糖含量,紫花苜蓿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单果质量、维生素C的含量,白三叶显著增加了红晕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生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因此,在省力化密植‘库尔勒香梨’园中可选择行间种植白三叶,在夏季有降温效应,在秋季有增温效应,对‘库尔勒香梨’的生长发育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态环境 光合特性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32
13
作者 吴家森 张金池 +1 位作者 钱进芳 黄坚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1-117,共7页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免耕4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栽培后,山核桃林地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免耕相比,种植油菜、黑麦草、紫云英4 a后土壤TOC分别提高了23.12%,26.61%和24.74%,增加的组分以羰基碳为主,但并未改变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的质量分数,MBC增加了138.61%~159.68,WSOC提高了56.24%~69.47%%。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显著高于免耕,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H)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E)则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处理显著高于免耕。研究表明,生草栽培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T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为山核桃林地土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物学 山核桃 水溶性有机碳 物量碳 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喀左县果园水土保持管理技术 被引量:30
14
作者 付凝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年第5期32-34,共3页
喀左县现有各种果树0.53万hm2,其中苹果、梨共计0.48万hm2。多年来为达到果品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科研人员根据喀左县区域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在盛果期果园开展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穴贮肥水、果园生草覆草等措施,探求适宜喀左县... 喀左县现有各种果树0.53万hm2,其中苹果、梨共计0.48万hm2。多年来为达到果品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科研人员根据喀左县区域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在盛果期果园开展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穴贮肥水、果园生草覆草等措施,探求适宜喀左县区域果园土壤的管理技术。试验证明,通过果园深翻扩穴、施有机肥、生草覆草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增加,果树根系生长区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深翻扩穴 土壤管理
下载PDF
生草少耕对桔园生态及桔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更生 张自蓓 蒋承红 《中国柑桔》 1991年第3期19-20,共2页
为探索出一套适于机械耕作的桔园土壤管理方式,我们在调查湖南省不同类型桔园杂草生长情况的基础上,筛选出几个生草量大、营养元素含量高的草种,在本所新建桔园中进行生草少耕栽培试验。现将1986~1990年试验情况概述如下。
关键词 桔园 桔树 少耕
下载PDF
生草对梨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孙计平 张玉星 +2 位作者 李英丽 张江红 张召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 a和生草8 a梨园,在0~8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梨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 【目的】探讨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 a和生草8 a梨园,在0~8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梨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与清耕相比较,生草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细菌数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效果显著,生草8 a可以显著提高0~30 cm土层细菌、0~50 cm土层真菌和0~20 cm土层放线菌数量;生草8 a 0~1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生草可以显著提高0~10 cm土层胡敏酸含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胡敏酸含量升高,生草8 a 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显著高于清耕,土壤稳定性好。【结论】长期生草可以有效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使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梨园土壤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土壤微 酶活性 腐殖酸
下载PDF
生草和树枝覆盖对果园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洪兵 赵西宁 +2 位作者 王娟 黄俊 高晓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1,181,共7页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各处理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及比水容量均按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枣树枝全覆盖、白三叶生草覆盖和清耕处理依次递减,处理间的差异在高吸力阶段更为明显;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与覆盖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均有提高,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9%、2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土壤 树枝覆盖 土壤持水性能 比水容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梨园自然生草对土壤pH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梁博文 刘成连 +2 位作者 王永章 李文燕 原永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为了给改良盐碱地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山东东营市孤岛镇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种植园清耕梨园土壤为对照,设生草2年、生草3年和生草4年3个处理,分别测定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 为了给改良盐碱地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山东东营市孤岛镇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种植园清耕梨园土壤为对照,设生草2年、生草3年和生草4年3个处理,分别测定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其随生草年限的变化,并分析pH值与有机质和其他矿质营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梨园相比,生草能显著降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株间降低1.2%~3.4%,行间降低0.6%~4.08%,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生草能提高株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显著提高行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在生草4年后,行间有机质含量比清耕梨园土壤提高64.6%,有机质含量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生草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升高,除行间20~4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不显著外,其他均呈显著增加,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草年限梨园土壤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pH值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国怀 章文才 《中国南方果树》 1996年第2期7-9,共3页
1993~1995年以龟井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桔园生草栽培在高温干旱期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树冠层空气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随高温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桔园土壤水... 1993~1995年以龟井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柑桔园生草栽培高温干旱期的生态生理效应。桔园生草栽培在高温干旱期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树冠层空气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随高温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桔园土壤水势、柑桔叶片水势、叶片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而生草栽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它们的下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项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栽培 环境 水分代谢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生草对梨园土壤有效养分、水分、温度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青松 李小刚 +2 位作者 蔺经 颜志梅 盛宝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研究生草栽培对丰水梨果园土壤养分、水分、温度以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显著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全氮和全钾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其他养分无显著差异;生草在干旱时期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壤含水量... 研究生草栽培对丰水梨果园土壤养分、水分、温度以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显著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全氮和全钾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其他养分无显著差异;生草在干旱时期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壤含水量,在雨季覆盖生草的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清耕对照,而11-3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减少了水土流失;生草覆盖在早春时提高地温2℃,在夏季生草覆盖可降低地温3-4℃;生草覆盖可提高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生草覆盖的梨产量低于清耕对照,后期果实产量高于清耕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土壤养分 土壤含水量 地温 果实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