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定量分析方法将成人药代动力学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露花 齐永欣 +2 位作者 姜希伟 肖珅 项荣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用3种不同的定量药理学方法实现成人药代动力学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方法以阿奇霉素为例,利用现有的成人口服阿奇霉素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2组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相关临床数据为外部验证数据。通过建立异速生长、异速+成熟和生... 目的用3种不同的定量药理学方法实现成人药代动力学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方法以阿奇霉素为例,利用现有的成人口服阿奇霉素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2组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相关临床数据为外部验证数据。通过建立异速生长、异速+成熟和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3种模型,模拟出儿童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24),通过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对偏差(bias)、相对标准误差(RSE)和平均相对偏差(MRD)进行模型的可行性验证。结果模拟出2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24)都处于文献范围之内,PBPK模型模拟的参数范围更接近文献报道。以3个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6岁以上组的MRD值分别为Cmax=1.39、AUC0-24=1.71和Tmax=1.41;6岁以下组的MRD值分别为Cmax=1.42、AUC0-24=1.48和Tmax=1.56。符合MRD值<2的标准要求。结论所建立的3种成人-儿童转化模型稳定,都能较好地实现阿奇霉素成人药代动力学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异速增长 阿奇霉素 力学 平均相对偏差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章袁 朱立勤 +1 位作者 亓芳 周秀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 目的:建立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间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模型,探讨两者合用的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收集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参数、体外酶促动力学参数等数据,建立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模型验证后再建立两者的DDIs模型,预测两者合用时药动学过程的变化。结果:当两者合用时,奥美拉唑会使体内伏立康唑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_(0-inf))和截止至终末观察点时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增加,增加的比率分别为16.5%,38.7%和37.5%。结论:当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合用时,奥美拉唑会增加体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但增加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仍在其治疗窗之内。因此,临床上2种药物合用时,无需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奥美拉唑 生理模型 物相互作用模型
原文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利多卡因静脉给药的体内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亮 蒋学华 +1 位作者 张勤 兰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5-589,共5页
目的建立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描述与预测在不同病理状态下人体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后药物的体内过程。方法依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模拟平台;引入人体生理参数和利多卡因... 目的建立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描述与预测在不同病理状态下人体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后药物的体内过程。方法依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模拟平台;引入人体生理参数和利多卡因人体动力学参数,模拟已有报道的利多卡因人体试验给药方案,验证模型有效性,分析主要生理参数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模拟利多卡因的常规给药方案和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预测各器官组织中药物的经时变化。结果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血流限速转运特征的器官(组织)房室的生理模型描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后药物的体内过程;模型密闭性好,预测值均在试验数据的1倍SD以内,心输出量变化对各器官利多卡因浓度的影响较分配系数、肝清除率的影响显著。结论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符,对利多卡因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利多卡因 血流限速转运
下载PDF
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处置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晓芳 周芳 +1 位作者 王广基 张经纬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69-377,共9页
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异常调控会引起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代谢酶/转运体异常调控的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受体、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系统回... 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异常调控会引起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代谢酶/转运体异常调控的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受体、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系统回顾并总结了几类主要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调控变化及相关机制,同时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指导疾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基于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代谢酶/转运体 调控机制 生理模型 合理用
原文传递
应用定量药理学模型开展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露丹 左旭锐 +6 位作者 刘凡琪 刘小梅 孙艳君 高晟玮 李自强 吕春晓 黄宇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9-1805,共7页
近年来,中药-化学药在临床实践中的联合应用非常广泛,其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为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拓宽药物的应用范围,定量药理学模型逐步被引入到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该模型种类涵盖较广,其中用于预测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herb-... 近年来,中药-化学药在临床实践中的联合应用非常广泛,其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为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拓宽药物的应用范围,定量药理学模型逐步被引入到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该模型种类涵盖较广,其中用于预测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herb-drug interaction,HDI)的模型主要包括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及生理药动学模型。通过对上述模型在HDI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提炼定量药理学模型在HDI研究中的主要思路与方法,为中药和化学药的合理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理学 生理模型 群体模型 学/效学模型 -化学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乌头碱在人体的药动学行为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萌 苏布达 +2 位作者 黄志伟 宁莉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33,共9页
目的 建立乌头碱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乌头碱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查阅文献获取乌头碱理化、生化参数以及药动学数据,采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并验证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比较预测与观测的药时曲线及... 目的 建立乌头碱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乌头碱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查阅文献获取乌头碱理化、生化参数以及药动学数据,采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并验证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比较预测与观测的药时曲线及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一步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结果 构建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AUC_(0-inf)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均在0.5~2倍误差范围内,且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折叠误差以及绝对平均折叠误差均可接受范围内,并利用已构建成功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其药动学行为。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外推至人,预测人体药动学行为,为临床上高效安全使用乌头碱提供依据,同时为含乌头碱类中药的风险评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生理模型 种属外推 学行为 安全评估
原文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姚美村 姜晓飞 +1 位作者 陆亚松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在完善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索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及有毒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房室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绵羊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8
作者 蒋智钢 高海 +4 位作者 刘开永 李树娟 魏述永 刘雅红 丁焕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绵羊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该动物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个6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生理药动学模型强大的预测功能对于药动学中减少试验动物的使用、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对于研究药物在人类和珍稀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恩诺沙星 血流限速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金煜文 马越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包括搭建模型框架、设定组织模型、建立模型方程组、设定模型参数、模拟和评估;并分析了它在药物领域中应用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数学机制模型
原文传递
PBPK模型在植物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徐孥 张磊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66-2271,2280,共7页
植物活性物质是大量存在于植物非营养素中的一类物质,多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活性物质的体内药动学对推动化学物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基于机体的生理、生化、解剖和药动学基础的综... 植物活性物质是大量存在于植物非营养素中的一类物质,多具有保健、治疗等作用。因此,了解和研究活性物质的体内药动学对推动化学物质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基于机体的生理、生化、解剖和药动学基础的综合工具和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文献、计算机研究、体外实验等作为基础,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学过程和剂量反应关系,为植物活性成分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并且减少研究成本和时间,更加符合当代毒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植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儿科用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果 黎国富 +1 位作者 郑青山 王大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模型的特点,介绍儿童PBPK模型的建模策略、误区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和FDA审评观点,对其在儿科用药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临床试验 生理模型
原文传递
应用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酮康唑和地拉韦啶对替格瑞洛药动学特征和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佳伟 韩星 +2 位作者 李彦萍 刘洋 汪国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552-2558,2575,共8页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竞争性抑制剂酮康唑(ketoconazole)及时间依赖性抑制剂地拉韦啶(delavirdine)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DDIs)的动态模型和PKPD模型。采用该DDIs模型和PKPD模型预测两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对替格瑞洛药动学...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竞争性抑制剂酮康唑(ketoconazole)及时间依赖性抑制剂地拉韦啶(delavirdine)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DDIs)的动态模型和PKPD模型。采用该DDIs模型和PKPD模型预测两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对替格瑞洛药动学特征和药效学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及ADMET Predictor预测,收集获取替格瑞洛、酮康唑和地拉韦啶的理化性质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药物代谢酶促反应参数、人体生理参数等;同时收集替格瑞洛与代谢物AR-C124910XX的血药浓度(PK)及药效学(PD)数据,建立并验证三者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与血药浓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结合酮康唑与地拉韦啶的酶抑制参数与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建立其与替格瑞洛的DDIs动态模型,预测2种抑制剂引起替格瑞洛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动学变化的过程;再根据PKPD结合模型,预测两种抑制剂对替格瑞洛的药效影响。结果:替格瑞洛与酮康唑的DDIs动态模型显示,合用后替格瑞洛在体内的Cmax,AUC0-inf和AUC0-t值均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2.07倍、3.70倍及3.76倍;替格瑞洛与地拉韦啶的DDIs动态模型显示,合用后替格瑞洛在体内的Cmax,AUC0-inf和AUC0-t值均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66倍,2.66倍和2.68倍。替格瑞洛的PKPD结合模型显示,酮康唑会使替格瑞洛在体内的I48h(%),AUEC0-t及AUEC0-inf和t1/2值均有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80倍、1.27倍、1.67倍和3.11倍;地拉韦啶会使替格瑞洛在体内的I48h(%),AUEC0-t及AUEC0-inf和t1/2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分别增加至单独服用的1.83倍、1.27倍、1.91倍和3.23倍。结论:从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分析,抑制剂酮康唑、地拉韦啶会使替格瑞洛的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对于替格瑞洛而言,2种抑制剂分别与其联合使用时,替格瑞洛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酮康唑 地拉韦啶 生理模型 物相互作用模型 时间依赖性抑制 效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口服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亚男 孟小宾 +3 位作者 王丹 孙灵灵 白景英 杨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21,共5页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该PBPK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d灌胃氟苯尼考(30mg/kg·d)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其中在肾脏中分布最多,而在胆汁中消除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生理模型 肉鸡 残留 预测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体内吸收机制
14
作者 陈芳 贾秋予 +2 位作者 王兵 相小强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Z因子值)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溶出和吸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阿塞那平在口腔中的吸收可见延迟和反向扩散现象;当溶解度大于6.2 mg/mL、体外溶出度符合在水中2 min时溶出70%以上的条件时,药物吸收不受溶解度和溶出度的限制。在PBPK模型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可对舌下膜制备工艺中的固体分散技术进行简化。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过程变更前后所得舌下膜的AUC_(0→∞)(P=0.869)、c_(max)(P=0.902)和t_(max)(P=0.356)未见显著性差异。因此,通过PBPK模型有助于建立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限度标准,并用于指导制剂研发及工艺过程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膜 生理模型 马来酸阿塞那平 口腔黏膜吸收
原文传递
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5
作者 陈松 向秋林 +2 位作者 杨莹莹 李国兴 余娴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目的 了解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研究的现状、知识基础和学术影响力,为未来开展PBPK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的PBPK模型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软件、Incites分... 目的 了解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研究的现状、知识基础和学术影响力,为未来开展PBPK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的PBPK模型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软件、Incites分析平台、VOSviewer 1.6.19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对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引文和关键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2923篇文献,其中中国学者发表244篇。发文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48.82%),其次为英国(20.80%)和德国(10.50%),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分别为1.26,1.55,1.41;我国内地发文量排名第5(7.90%),CNCI为0.84。国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Roche Holding(198篇),CNCI为1.74;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药科大学(40篇),CNCI为0.93。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均来自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CNCI均大于1。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206篇)。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应用PBPK模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相互作用等内容,研究热点包括PBPK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中的应用等。结论 1999年至2023年,PBPK模型研究在药学领域快速发展,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机构、期刊、学者引领着国际PBPK模型研究的发展。我国PBPK模型研究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但学术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文献计量学 学术影响力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国产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斗胜 王晨 +1 位作者 姚尚辰 胡昌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预测国产不同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 目的:预测国产不同头孢拉定颗粒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目前国产头孢拉定颗粒在45 min内溶出量(Q)达85%以上(T_(85%)=45 min),达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等主要药动学参数仍落在85%~125%内;不同厂家颗粒的体外溶出差异未影响体内药动学特征。结论:国产头孢拉定颗粒体外呈快速溶出的特性;快速溶出有利于其在体内迅速吸收,是发挥药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头孢拉定颗粒 体外溶出 影响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及饮食影响分析
17
作者 孙烨文 屈昱晨 +1 位作者 潘杰 俞蕴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 目的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药物吸收。方法根据文献和已有研究获得瑞舒伐他汀建模的理化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以及药动学参数,利用Gastro Plus^(TM)软件建立瑞舒伐他汀餐后给药的PBPK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的血药浓度数据验证模型,判断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出瑞舒伐他汀餐后的药物吸收结果,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吸收,计算得到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平均折叠误差和绝对平均折叠误差<2,结合模型验证的拟合相关系数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提示高热量饮食、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Log D)和渗透性对瑞舒伐他汀的吸收影响较大。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瑞舒伐他汀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为服用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包括适当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比重、减少脂肪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占比等,可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肠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瑞舒伐他汀 饮食影响
原文传递
PBPK模型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庆娴 龚菲 +1 位作者 胡锦芳 周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动学(PBPK)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的选择。本文将对PBPK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和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抗菌 物-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胃肠道生理模型的口服药物吸收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国富 杨劲 +1 位作者 张雪莹 赵浩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56-662,共7页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道生理模型为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这种机会。这些生理模型可以与经典的药动学模型紧密衔接,用于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速度和程度。本文综述了胃肠道生理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生理模型 生理模型 高级房室吸收和传输(ACAT)模型 高级溶出、吸收和代谢(ADAM)模型 生物剂学分类系统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简化茶碱生理药动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露花 黄叶真 +3 位作者 普思静 郑浩东 刘欣然 项荣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对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简化,并评估简化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已发表文献中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采用模拟退火适当集总算法搜索最优的集总矩阵,将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集总简... 目的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对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简化,并评估简化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已发表文献中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采用模拟退火适当集总算法搜索最优的集总矩阵,将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集总简化,并将集总简化后的模型与原模型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原模型13态集总为7态,经评估集总简化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相对差异的绝对值(ARD%)<0.002%,且原始模型与集总简化模型模拟浓度-时间分布图重合度较好,误差较小。结论经模拟退火算法简化的茶碱生理药动学模型稳健,有效,该方法可以考虑用于其他药物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碱 模拟退火算法 生理模型 适当集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