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黏液的润滑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石宏宇 刘宇宏 路新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1-793,共13页
生物黏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的一种胶黏物质,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在生物水基润滑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生物机体来说,黏液的不同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实现润滑作用的不同机理.本文作者分别从植物黏液、动物... 生物黏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的一种胶黏物质,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在生物水基润滑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生物机体来说,黏液的不同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实现润滑作用的不同机理.本文作者分别从植物黏液、动物黏液和关节滑液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黏液润滑特性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这不仅对于探索摩擦和润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发和研制绿色环保的生物水基润滑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黏液 润滑特性 植物黏液 黏蛋白 关节滑液
下载PDF
黏粒和有机质对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友媛 赵文娟 +1 位作者 贾永刚 许国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粒级微团聚体(0.05~0.01 mm),含量在85.3%~95.8%之间,与黄土高原土相比,0.05~0.01 mm微团聚体增加,而0.1~0.05 mm微团聚体减少,团聚性差,易于侵蚀;黏粒含量与团聚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说明黏粒含量增加了沉积物微团聚体的稳定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0.27%~0.61%之间,有机质含量较少,对沉积物微团聚体贡献少;生物扰动的螃蟹洞壁土、螃蟹掘出物的团聚度明显大于表层未受生物扰动土的团聚度,说明螃蟹分泌的黏液能加大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黏粒 有机质 生物黏液 黄河口
下载PDF
基于液相AFM的植物黏液功能界面超微结构及其机械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密 席宁 刘连庆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3-553,共11页
生物黏液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观测手段,目前对于天然状态下生物黏液功能界面超微结构的认知还很不足.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出现为原位研究生物材料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新的强... 生物黏液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观测手段,目前对于天然状态下生物黏液功能界面超微结构的认知还很不足.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出现为原位研究生物材料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新的强大工具,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在空气环境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难以完全反映溶液状态下的生物材料结构.本文以食虫植物茅膏菜分泌的黏液为研究对象,利用AFM直接在液相环境下实现了对生物黏液纳米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及分析.分别将茅膏菜黏液平铺至载玻片和云母表面,在溶液环境下的AFM成像结果显示茅膏菜黏液中含有大量纳米颗粒.作为对照,在空气中进行的AFM成像结果显示干燥后的茅膏菜黏液中含有大量纳米纤维结构,表明了茅膏菜黏液在空气环境下与溶液环境下的结构差异.进一步利用AFM多参数成像方法对溶液环境下茅膏菜黏液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的机械特性进行了可视化表征并揭示了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机械特性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生物黏液功能界面超微结构原位成像及机械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生物材料研究具有广泛的基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黏液 功能界面 纳米颗粒 纳米纤维 机械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