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黑荆树皮单宁—糠醇木材胶黏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俊 杜官本 周晓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0-505,共6页
通过天然黑荆树皮单宁与来自玉米及小麦剩余提取物的糠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无污染的热固性生物质木材胶黏剂。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 通过天然黑荆树皮单宁与来自玉米及小麦剩余提取物的糠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无污染的热固性生物质木材胶黏剂。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热机械性能分析(TMA)对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及弹性模量进行表征;通过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对树脂的胶合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糠醇中的羟甲基能够且主要与单宁结构单体A环上的6或8号位上的C连接而缩聚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大分子化合物。同时,与基于脲醛树脂改性尿素—甲醛—糠醇树脂相比较,单宁—糠醇树脂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及玻璃转化温度,且基于单宁—糠醇树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性能优于尿素—甲醛—糠醇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树脂 单宁-糠醇树脂 胶合强度 共缩聚 木材胶黏剂
下载PDF
基于松香酸酐的生物质树脂基体湿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黎迪晖 仝建峰 +1 位作者 张旭锋 益小苏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研究了室温和70℃条件下松香酸酐生物质树脂基体(AGMP3600)在蒸馏水和海水中的吸水性能,通过经典Fick模型模拟了树脂基体的水吸收过程,并与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基体(AP2300)的吸水性能进行了对比,对吸水前后试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形... 研究了室温和70℃条件下松香酸酐生物质树脂基体(AGMP3600)在蒸馏水和海水中的吸水性能,通过经典Fick模型模拟了树脂基体的水吸收过程,并与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基体(AP2300)的吸水性能进行了对比,对吸水前后试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MP3600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在70℃海水环境中的准平衡吸水率为2.01%,扩散系数为1.77×10^-6 mm^2/s,AP2300准平衡吸水率为6.60%,扩散系数为0.46×10^-6 mm^2/s。AGMP3600浇注体储能模量随浸泡时间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力学损耗对应的峰值温度(Tg)随浸泡时间增加略有降低;AP2300浇注体随树脂浸泡时间增加,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都有所下降。由显微金相照片可看出水吸收对AGMP3600树脂微孔破坏程度小,而AP2300树脂由于水吸收率高,微孔孔隙增大、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树脂 松香酸酐 环氧树脂 水吸收与扩散 复合材料
下载PDF
MUG生物质树脂/硅酸钠木材改性剂的优化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浩佳 吕文华 +2 位作者 孔静 刘强强 柴宇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目的】通过优化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树脂(MUG)的葡萄糖配比及MUG树脂与硅酸钠的配比,减少二氧化硅及葡萄糖羟基残留,以改善改性材吸湿、尺寸不稳定等问题。【方法】设置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物质的量比为m∶1∶4(m分别为2,4,6,8,10... 【目的】通过优化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树脂(MUG)的葡萄糖配比及MUG树脂与硅酸钠的配比,减少二氧化硅及葡萄糖羟基残留,以改善改性材吸湿、尺寸不稳定等问题。【方法】设置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物质的量比为m∶1∶4(m分别为2,4,6,8,10和12),根据红外解析树脂预聚程度,测定树脂黏度、固含量和水溶倍数等性能,筛选出优化MUG树脂的葡萄糖配比;将优化制备的MUG树脂与硅酸钠复配得5种改性剂:G_(5)S_(25)、G_(10)S_(20)、G_(15)S_(15)、G_(20)S_(10)、G_(25)S_(5)(G代表MUG树脂,S代表硅酸钠,下标数值代表其在改性剂中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改性材黏度、pH值和改性材的密度、增重率、吸水率、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优化MUG树脂与硅酸钠的复合配比。【结果】①随着葡萄糖增加,MUG树脂的黏度、固含量增大,水溶性好,储存更稳定。②红外分析表明,随着葡萄糖增加,MUG树脂在1667 cm^(-1)处的酰胺羰基峰、在1630 cm^(-1)处的酰胺N-H键弯曲振动峰均变小,在1552和1421 cm^(-1)处的亚氨基树脂特征峰、在770 cm^(-1)处的呋喃环特征峰均增强;当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增大至8以上时,上述吸收峰强度无明显变化,故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宜为8。③随着树脂含量增加,MUG树脂/硅酸钠改性剂的黏度增大、pH值降低,G_(25)S_(5)改性剂不稳定、易产生沉淀。④各组改性材中,以G_(20)S_(10)改性材的增重率最大、吸水率最低,径向、弦向、体积湿胀率最低;与素材相比,其密度提高了60.9%,浸水144 h时的吸水率下降35.4%;其径向、弦向、体积抗湿胀率分别为60.81%,34.20%和51.87%,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比素材明显提高。【结论】MUG树脂能有效抑制硅酸钠引起的吸湿和皱缩,二者的优化复配比例为质量分数20%树脂和质量分数10%硅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杨木 木材改性剂 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生物质树脂 改性材性能
下载PDF
纳米SiO_(2)/MUG复合改性剂的制备及其改性材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静 吕文华 +1 位作者 胡极航 徐诗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4,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采用单一或复合硅源[纳米SiO_(2)、KH550(K5)、KH560(K6)单一或复配后]与MUG生物质树脂复合,制得K5/MUG、K6/MUG、Si/MUG、Si/K5/MUG、Si/K6/MUG 5种有机-无机复合... 为进一步提升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采用单一或复合硅源[纳米SiO_(2)、KH550(K5)、KH560(K6)单一或复配后]与MUG生物质树脂复合,制得K5/MUG、K6/MUG、Si/MUG、Si/K5/MUG、Si/K6/MUG 5种有机-无机复合改性剂,分别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考察不同改性剂对杨木密度、吸水性、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性能最佳的复合改性剂,利用SEM和FTIR分析改性剂的分布及与木材组分的反应情况,探明复合硅协同效应及复合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种复合改性剂均具有良好渗透性,改性材的吸药量均>200%、增重率均>44%,吸水性均比素材显著降低;其中,以5%质量分数的KH550、1%质量分数的纳米SiO_(2)和30%质量分数的MUG复合改性杨木的径向、弦向和体积湿胀率最低,分别为1.14%、2.13%和3.20%;增容率最小(8.1%);抗胀缩率最高(77.5%);顺纹抗压强度最高(130.9 MPa),较素材提高了92.03%。纳米SiO_(2)经KH550接枝改性后,能更均匀分散于MUG树脂中,并被树脂包覆固化于木材内,有机-无机协同效应使复合体系的交联程度提高,无机Si元素的刚性增加了木材机械支撑强度。因此,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能进一步提升MUG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MUG生物质树脂 纳米SiO_(2) 硅烷偶联剂 改性材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酚醛树脂木材胶黏剂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宏健 凌敏 +2 位作者 郑志锋 刘本安 梅建科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为了缓解石化资源紧缺带来的尖锐矛盾,探索生物质酚醛树脂(BPF)工业生产和应用的可行途径。与生产单位密切合作的初始工业水平下的研发/试产结果表明:BPF的固体含量和出釜粘度是影响树脂生产/使用技术经济期望的重要因素;BPF的生产技术... 为了缓解石化资源紧缺带来的尖锐矛盾,探索生物质酚醛树脂(BPF)工业生产和应用的可行途径。与生产单位密切合作的初始工业水平下的研发/试产结果表明:BPF的固体含量和出釜粘度是影响树脂生产/使用技术经济期望的重要因素;BPF的生产技术条件和BPF对结构用胶合板的胶合条件和胶合效果与常规纯酚醛树脂(PF)基本相当,但具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质酚醛树脂具切实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但须继续作出艰苦的努力和深入的探索。同时建议政府给取代性生物质材料研发、生产和使用以切实的鼓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酚醛树脂 木材胶黏剂
下载PDF
2012-2013年国外酚醛树脂与塑料工业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永茂 殷荣忠 +2 位作者 杨小云 潘晓天 刘勇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0,共7页
介绍了2012-2013年国外酚醛树脂原料苯酚的生产,公司运营和新项目建设等情况。综述了国外酚醛树脂在电子、模塑料、建筑保温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生物质酚醛材料的开发。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模塑料 建筑保温材料 复合材料 生物质酚醛树脂
原文传递
生物质液化制备酚醛树脂 被引量:1
7
作者 苏良佺 《广州化学》 CAS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探讨生物质液化制备酚醛树脂的液化条件、树脂化条件及其性能,分析了生物质的液化率、残渣率,生物质酚醛树脂的红外谱图、粘度、残余酚含量、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等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对液化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中竹粉的... 探讨生物质液化制备酚醛树脂的液化条件、树脂化条件及其性能,分析了生物质的液化率、残渣率,生物质酚醛树脂的红外谱图、粘度、残余酚含量、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等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对液化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其中竹粉的最佳液化条件是以苯酚重量5%的硫酸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60 min;同样液化条件下,生物质液化物合成酚醛树脂的树脂化条件相近,每10 g生物质液化物盐酸催化剂添加量为0.6 m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竹粉酚醛树脂的各项综合指标最佳,相对粘度最大、液化率最高、残渣率最低、残余酚含量低,其与玻璃纤维布复合的拉伸弹性模量经向和纬向分别是1 508.56 MPa和1 161.40 MPa,大大提高了基底材料性能,使材料刚度更好;通过红外谱图研究发现,不同生物质液化物制备的酚醛树脂结构相同,说明生物质液化物可替代苯酚作为原料与甲醛进行树脂化反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苯酚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液化 树脂 生物质酚醛树脂
下载PDF
基于可逆共价键的生物基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斌 陈洁 +2 位作者 肖来辉 王义刚 聂小安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8,共10页
介绍了来源于生物质的环氧类玻璃的分类和制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可逆共价键的生物基环氧类玻璃材料的研究进展,该材料结合了热固性塑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塑性塑料的可再加工性,且可交换的网络赋予玻璃体优异的再加工、自修复以及可回... 介绍了来源于生物质的环氧类玻璃的分类和制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可逆共价键的生物基环氧类玻璃材料的研究进展,该材料结合了热固性塑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塑性塑料的可再加工性,且可交换的网络赋予玻璃体优异的再加工、自修复以及可回收性能,有望取代传统热固性塑料在航空航天材料、电子器件、日常生活消费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环氧树脂 玻璃体 动态共价键 可交换网络
原文传递
木质类废弃物液化及其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繁蓉 李瑞松 张玉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5-1913,共9页
木质类废弃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可再生等特点,采用热化学液化技术将其转变为具有反应活性的新的化学原料,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化石产品制备高品质化学品。本文将不同生物质转化技术以及可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常见... 木质类废弃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可再生等特点,采用热化学液化技术将其转变为具有反应活性的新的化学原料,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化石产品制备高品质化学品。本文将不同生物质转化技术以及可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木质类废弃物液化技术如高温高压液化、快速热解液化和常压催化液化等,重点介绍了广为关注的常压催化液化及其高效利用研究现状。概述了不同的液化剂和催化剂所得液化物的性质及所制备胶黏剂、聚氨酯材料等高附加值生物质基树脂材料的性能。指出木质类生物质液化过程只有朝着低成本、绿色、高效反应方向发展,才有可能向大规模工业化转化。作者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提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建议,对液化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类废弃物 液化 生物质树脂材料 高效利用
下载PDF
生物质基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美婷 何龙 +3 位作者 黄雪莉 王雪枫 杨彪 罗清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6,71,共5页
综述了生物质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化反应温度、液化反应时间和液固比(苯酚/生物质)对生物质苯酚液化条件进行优化,做到替代部分或全部苯酚,有效解决石化能源不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简要介绍了生物质基酚醛树脂的... 综述了生物质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化反应温度、液化反应时间和液固比(苯酚/生物质)对生物质苯酚液化条件进行优化,做到替代部分或全部苯酚,有效解决石化能源不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简要介绍了生物质基酚醛树脂的应用、发展以及其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技术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基酚醛树脂 液化反应 苯酚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