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3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被引量:79
1
作者 王睿 柴栋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3年第3期97-102,126,共7页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 ,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 ,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 ,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 ,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一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 ,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 ,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 耐药机制 灭活酶 药物作用靶位 细胞渗透性 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生物 药物选择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及对氟罗沙星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7
2
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1 位作者 陈迁 王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AZT)对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被膜(BF)合成的抑制及其对氟罗沙星(FLX)的增效作用。方法色氨酸法测定多糖蛋白复合物(GLX);噻唑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1/16抑菌浓度(MIC)、1/4MIC的AZT...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AZT)对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被膜(BF)合成的抑制及其对氟罗沙星(FLX)的增效作用。方法色氨酸法测定多糖蛋白复合物(GLX);噻唑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1/16抑菌浓度(MIC)、1/4MIC的AZT可以显著抑制细菌生物被膜GLX的合成。1/16MIC、1/4MIC的AZT可以显著增强1/4MIC,1/2MIC的FLX对生物被膜细菌的抑菌活性。结论由于AZT本身对铜绿假单孢菌并无抑菌活性而可以抑制GLX的合成,因此认为AZT能提高FLX对生物被膜的渗透从而增强其对铜绿假单胞菌BF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氟罗沙星 生物 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62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瞿介明 +10 位作者 施毅 沈宁 卓超 徐金富 周华 苏欣 范红 张静 余丹阳 黄怡 田欣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9-752,共14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 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并以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思路和技术为重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治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下呼吸道感染 常见致病菌 中华医学会 生物 临床医生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51
4
作者 谷秀 李胜岐 +3 位作者 张智洁 刘勇 李强 潘莉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85-588,T009-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F)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Bio Rad蛋白定量试剂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细菌 (A组 )、BF菌 (B...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F)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Bio Rad蛋白定量试剂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细菌 (A组 )、BF菌 (B组 )及亚胺培南诱导BF菌 (C组 )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能力。 结果 B组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 ,分别是A组的 4 6 7倍和 2 0 9倍 ,C组产酶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 ,分别是A组的 2 1 86倍和 6 2 8倍 ,也高于B组 ,是B组的 4 6 8倍和 3 0 0倍。t检验结果 :A、B、C 3组产 β 内酰胺酶活性及产酶量两两之间比较P值均 <0 0 1,表明各组之间产 β 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BF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其产生 β 内酰胺酶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类 生物 亚胺培南
原文传递
红霉素、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徐志豪 刘富光 +2 位作者 王选锭 原双晋 李丽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2-344,I001,共4页
目的 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 (PA)生物被膜 (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 ,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 (EM)和磷霉素 (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 785 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 (TSB 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 (NS ... 目的 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 (PA)生物被膜 (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 ,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 (EM)和磷霉素 (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 785 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 (TSB 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 (NS teflon)系统进行BF的培养和诱导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F ,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经过 1、3、7d的孵育 ,临床分离菌的BF在TSB teflon系统中 ,质控菌株在NS teflon系统中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 ,而且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可以在孵育过程中抑制BF的形成 ,MIC测定提示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与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对BF型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 红霉素 磷霉素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观察 被引量:38
6
作者 徐莉莉 王辰 +3 位作者 杜小玲 童朝晖 王清涛 张洪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 7例施行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的气管内导管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 7例施行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的气管内导管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形成 ,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2 7例气管导管中培养阳性 2 5例 ,占92 .6 % ,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 ,均呈高度耐药 ,但与痰培养结果差异无明显性 ;扫描电镜观察 2 6例均可见膜状物 ,并可见细菌团状聚集 ,其间可见纤维样物质交联 ,膜状物中可见网状裂纹 ,其上附着大量细菌。结论 机械通气时气管内导管表面易黏附细菌 ,形成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 VAP的发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导管 生物 呼吸机相关肺炎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周淑群 周定球 刘滨 《抗感染药学》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近2年来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患者生物被膜菌的形成情况、构成比及耐药性,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92支(来自86位病人,平均插管56d(范围1~182d)拔除)导尿管进行生物被膜菌定量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92支...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近2年来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UTIc)患者生物被膜菌的形成情况、构成比及耐药性,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92支(来自86位病人,平均插管56d(范围1~182d)拔除)导尿管进行生物被膜菌定量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92支导尿管有68支(占73.91%)分离出76株生物被膜菌;被膜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6.84%;其次为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定量研究显示其密度可高达4×108cfu/mL;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相当严重,仅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结论:导尿管内的细菌寄殖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中的1个重要因素及持续存在的1个病原来源。由于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伴随性尿路感染 生物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亚胺培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IMP)联合阿奇霉素(AZM)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色氨酸法测定AZM对多糖蛋白复合物(GLX)的抑制作用;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BF上的活菌数,比较IMP与AZM联合应用时对BF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IMP)联合阿奇霉素(AZM)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色氨酸法测定AZM对多糖蛋白复合物(GLX)的抑制作用;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BF上的活菌数,比较IMP与AZM联合应用时对BF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组织笼大鼠皮下埋植法建立细菌BF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并考察AZM对IMP的体内协同作用。结果AZM可以使细菌BF的GLX的含量显著地下降;在IMP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加入1/4、1/16 MIC的AZM可使BF上的活菌数显著地减少;IMP和AZM联合应用时,铜绿假单胞菌BF感染局部的活菌数较IMP单独作用时显著减少。结论AZM可以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BF感染中对IMP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多糖蛋白复合物 大环内酯类 亚胺培南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琳 谭小娟 贾爱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由于滥用抗生素,人类致病菌的耐药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细菌感染80%以上与细菌生物被膜有关。近年来,有关细菌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乃至机理已有报道,但就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关系却报道较少,而揭示二者... 由于滥用抗生素,人类致病菌的耐药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细菌感染80%以上与细菌生物被膜有关。近年来,有关细菌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乃至机理已有报道,但就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关系却报道较少,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为解决致病菌耐药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立足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结合本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内容,拟阐明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细菌 群体感应 生物 关系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朱小明 杨家卿 +1 位作者 张昌峰 程惠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01,3 d均为15.6 g.L-1,7 d 31.25 g.L-1;SMIC801,3,7 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 黄连解毒汤 协同抗菌
原文传递
培养条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段韵涵 韩北忠 +2 位作者 杨葆华 吴小禾 陈晶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板检测法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下,采用1.6%胰酶大豆肉汤(TSB)培养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添加低浓度的单糖及双糖可... 以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板检测法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下,采用1.6%胰酶大豆肉汤(TSB)培养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添加低浓度的单糖及双糖可以大大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添加氯化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 形成
下载PDF
黄芩水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孔晋亮 陈一强 +2 位作者 闫萍 覃雪军 朱莲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7-348,共2页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黄芩水煎液 生物 体外研究 清除作用 慢性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抑制细菌 协同杀菌作用 国内外研究
原文传递
细菌生物被膜与难治性感染性疾病 被引量:27
13
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还是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与普通浮游(planktonic)生长的细菌有显著的不同,致病特性也不同... 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还是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与普通浮游(planktonic)生长的细菌有显著的不同,致病特性也不同,是造成难治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细菌 生物
原文传递
黄芩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洺嘉 谢明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细菌耐药和引起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检测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26112,SA26112)多糖细胞间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合成和胞外DN...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细菌耐药和引起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检测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2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26112,SA26112)多糖细胞间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合成和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 DNA)释放量的影响,及其对ica A和cid 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黄芩素能抑制SA26112生物被膜的形成,其抑杀SA26112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0.04 mg/m L。0.16 mg/m L黄芩素和256μg/m L环丙沙星单独作用时,均不能杀死其成熟生物被膜内的SA26112细菌,而当二者联用时则可杀死成熟生物被膜内的细菌。黄芩素能显著抑制SA26112菌株PIA的合成、e DNA的释放量及ica A和cid 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0.04 mg/m L黄芩素作用SA26112菌株24 h,与对照组相比,e DNA的释放量减少97%,ica A和cid 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减少62%和41%。上述结果表明,黄芩素能抑制SA26112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通过降低ica A和cid A的基因表达量,进而影响PIA的合成和e DNA的释放,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芩素
下载PDF
气管导管生物被膜与复发性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蔡少华 张进川 +1 位作者 钱桂生 俞森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确定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 (ETT)细菌生物被膜 (BF)与长期机械通气反复发作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 (PA VAP)病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DNASpeI限制酶切脉冲场电泳 (PFGE)技术和染色体DNA印迹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及相似... 目的 确定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 (ETT)细菌生物被膜 (BF)与长期机械通气反复发作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 (PA VAP)病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DNASpeI限制酶切脉冲场电泳 (PFGE)技术和染色体DNA印迹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及相似系数计算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15例机械通气且反复发作VAP患者的同期ETT BF、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DNA基因型同源性。结果 在 15例长期机械通气反复发作VAP患者中 ,有 7例 (15次 )同时从ETT BF和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相同DNA基因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有 6例是由同一菌株或亚型所致 ,9例患者间的细菌DNA基因型各不相同 ,相似水平很低 (<31 2 % )。结论 ETT的细菌寄殖和BF形成与VAP病原菌有密切的相关性 ,是VAP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持续存在的病原来源 ;反复发作PA VAP是以原有致病原的持续寄殖及复发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 气管内导管 生物 脉冲场电泳
原文传递
藻酸盐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7
16
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的致病作用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柱层析法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株PT 12 5 2提纯藻酸盐并用它来免疫小鼠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的抗藻酸盐抗体滴度 ;免疫后的小鼠被雾化吸入PT...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的致病作用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柱层析法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株PT 12 5 2提纯藻酸盐并用它来免疫小鼠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的抗藻酸盐抗体滴度 ;免疫后的小鼠被雾化吸入PT 12 5 2菌株造成肺部感染 ;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作细胞计数和分类 ;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的白介素 (IL) 2、4、10、12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干扰素 γ(IFN γ)的浓度。结果 免疫组小鼠在吸入铜绿假单胞菌后的第 3、7天 ,血清中的抗藻酸盐抗体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BALF中细胞总数在第 1、3、7天 ,淋巴细胞数在第 1、3天 ,中性粒细胞在第 3、7天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病理切片显示免疫组小鼠气道周围有较显著的炎症反应 ;免疫组小鼠血清IL 12浓度在第 7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被藻酸盐免疫过的小鼠在吸入铜绿假单胞菌后 ,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作为一种抗原物质 ,介导了抗原抗体反应 ,从而引起了较强的气道局部炎症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与IL 1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 生物 细胞因子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变形菌属引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茂虎 鲁鸿 贾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通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生物被膜和尿液中分离的变形菌属的耐药性和同源性的研究 ,探索变形菌属引发UTIs的机制。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收集的 16 5例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和尿液标本... 目的 通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生物被膜和尿液中分离的变形菌属的耐药性和同源性的研究 ,探索变形菌属引发UTIs的机制。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收集的 16 5例UTIs患者尿道口、导尿管和尿液标本变形菌属分离株 ,进行快速鉴定生物被膜 ,药敏实验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分析。结果  16 5例UTIs患者中尿道口、尿液和导尿管生物被膜中分别分离出变形菌属 32株 (19.4 % )、18株(10 9% )和 15株 (9.0 9% ) ;12例患者在尿道口、尿液和导尿管生物被膜中均分离到变形菌属 ,且药敏结果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FGE结果显示 7例患者的 3部位变形菌属分离株分别为同一菌株或不同亚型菌株。结论 变形菌属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逆行感染是引发UTIs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菌属 生物 尿路感染
下载PDF
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袁中伟 陈志英 +3 位作者 甘盈盈 李婷 谷可欣 尹立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DNA含量确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百里香酚对USA300可溶性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百里香酚处理后USA300菌体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百里香酚对USA3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256 mg·L^(–1)。与对照组相比,512 mg·L^(–1)百里香酚作用菌体1 h后,菌液电导率增加18.08%±1.80%,DNA外渗量增加(123.40±8.06) mg·L^(–1),作用24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8.20%±0.15%。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并干扰其正常的二分裂,亚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和正常的二分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百里香酚具有开发为抗MRSA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百里香酚 电导率 DNA外渗量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超微结构 生物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维贤 张莉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细菌生物被膜由物体表面集聚生长的细菌群落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植入性医用器械表面较多见 ,其结构包括主体生物被膜层、连接层、条件层和基质层。细菌之间的信号传导影响着生物被膜的异化形成。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较难 ,易慢性化及反... 细菌生物被膜由物体表面集聚生长的细菌群落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植入性医用器械表面较多见 ,其结构包括主体生物被膜层、连接层、条件层和基质层。细菌之间的信号传导影响着生物被膜的异化形成。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较难 ,易慢性化及反复发作。抗生素或其他化学杀菌剂及金银包裹导管等医用材料表面是常用的预防方法。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可用物理方法或某些抗生素清除 ,而生物学控制是另一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物 信号传导 感染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及其对二氧化氯的敏感性 被引量:25
20
作者 陈秋云 韩北忠 李春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生物被膜生长曲线的研究得出 :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约 6h后进入稳定期 ,培养 5d后其细菌密度达到 3× 10 6cfu·cm-2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生物被膜的形式比以浮游形式生长对二氧化氯...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生物被膜生长曲线的研究得出 :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约 6h后进入稳定期 ,培养 5d后其细菌密度达到 3× 10 6cfu·cm-2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生物被膜的形式比以浮游形式生长对二氧化氯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胰酶大豆肉汤 (tryptonesoybroth ,T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锈钢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