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类金刚石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贺亚敏 黄培林 吕晓迎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类金刚石因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高耐磨性高硬度等特点 ,而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膜材料。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类金刚石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膜材料 细胞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勤涛 吴织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生物膜材料 类型 适应证
下载PDF
治疗溃疡膜材料和载药膜材料的检测指标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健鸿 林燕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36-543,共8页
背景:口腔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常以局部用药的治疗为主,口腔溃疡膜的应用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溃疡创面,溃疡膜的缓释设计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使局部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目的:探讨口腔溃疡膜材... 背景:口腔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常见病,常以局部用药的治疗为主,口腔溃疡膜的应用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溃疡创面,溃疡膜的缓释设计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使局部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目的:探讨口腔溃疡膜材料及口腔溃疡载药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检测指标。方法:口腔溃疡膜可以通过持续的黏附于溃疡创面,阻隔口腔唾液及口腔菌群对溃疡创面的侵蚀,起到阻碍细菌及保护创面的作用。口腔溃疡载药膜材料可分为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成膜材料。常用于制备口腔溃疡膜的材料有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口腔溃疡膜具有抗菌、抗氧化的作用,同时可以止血、消炎,促进溃疡组织愈合的作用。壳聚糖和中药载药膜材料可以使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壳聚糖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抗生素膜。口腔溃疡载药膜制备的过程中,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试验、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的测量,分析溃疡载药膜材料作用后局部的药物浓度、作用时间以及黏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口腔溃疡 生物膜材料 材料制备 口腔黏 药物浓度 聚乙烯醇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 抗生素 线性关系 回收率 黏附力
下载PDF
污水处理中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研究
4
作者 罗登鹏 李艳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91-94,共4页
本综述对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反应器类别和特点、新型生物膜材料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并且生物膜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对反应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对... 本综述对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反应器类别和特点、新型生物膜材料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并且生物膜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对反应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建议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的运行参数,探索新型生物膜材料的应用,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以及拓展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膜材料 降解效率 稳定性 运行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43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丽华 徐琴 +5 位作者 肖琳 鲁晓擘 刘浩 徐玲 阎桂霞 张跃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697-4700,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而各种支持系统疗效不尽相同,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 背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而各种支持系统疗效不尽相同,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或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和3个月病死率。结果与结论:①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但单次血浆置换治疗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程度优于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P<0.05),而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系统在改善肌酐、胆汁酸、白蛋白方面优于血浆置换治疗(P<0.05)。②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组和血浆置换组3个月实际病死率分别为63%,56.5%(P>0.05),两者之间无优劣区别,但显著低于3个月预期病死率(P<0.05),尤其在终末期肝病评分<30分的患者中疗效显著。而对于终末期肝病评分≥30分者两种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结果提示分子吸附再循环和血浆置换均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安全的肝脏支持装置,终末期肝病评分有助于指导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 生物膜材料
下载PDF
生物膜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明会 黄仙波 +3 位作者 孔令兵 杨京宇 范佳美 马琳 《粘接》 CAS 2022年第5期56-59,共4页
探讨口腔种植中生物膜材料的应用。试验分为生物膜组、钛膜组,各25例(50颗牙),研究2个组患者的骨生长效果、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修复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植骨厚度、植骨密度、成骨厚度均逐渐升高(P... 探讨口腔种植中生物膜材料的应用。试验分为生物膜组、钛膜组,各25例(50颗牙),研究2个组患者的骨生长效果、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修复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植骨厚度、植骨密度、成骨厚度均逐渐升高(P<0.05);生物膜组患者的植骨厚度、植骨密度、成骨厚度均高于钛膜组(P<0.05),修复成功率100.00%高于钛膜组80.00%,修复失败率0低于钛膜组2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钛膜组30.00%(P<0.05),满意度96.00%高于钛膜组68.00%(P<0.05)。说明口腔种植中生物膜材料的效果较钛膜材料好,能有效提升患者植骨厚度、植骨密度、成骨厚度,提升患者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生物膜材料 材料 骨生长效果 修复效果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下载PDF
人工肝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丁义涛 徐庆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肝 研究进展 生物膜材料 生物人工肝 组合型人工肝 肝脏体外灌注 机械人工肝
原文传递
乙烯与乙烯醇共聚物制备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治疗重型肝炎35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瑞领 陈爱荣 李亚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9-2252,共4页
背景:人工肝血浆置换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给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不同材料制备的膜型血浆分离器由于膜面积和孔径等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的:观察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备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 背景:人工肝血浆置换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给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不同材料制备的膜型血浆分离器由于膜面积和孔径等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的:观察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备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EC-4A)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与由聚乙烯磺基制备的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6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治疗组35例应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C-4A,对照组30例应用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及血氨指标。结果与结论:PS-06对照组和Evacure-4A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肝肾功能各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程度和血清白蛋白的上升幅度以及血氨清除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治疗重型肝炎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型血浆分离器 人工肝 生物膜材料
下载PDF
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运用激活不同部位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燕 李永林 +4 位作者 谢芳 张彦军 黄赛男 李明忠 邱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061-7065,共5页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背景: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体内后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研究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再生多孔丝素膜植入大鼠局部创面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脏及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切除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2cm×2cm创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覆盖经预处理的再生多孔丝素膜,将已切除皮肤的表皮盖在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对照组仅覆盖自身表皮层。于术后第3,14,28,56,90天观察创面愈合及丝素膜的残留情况,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脾脏及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植入早期,两组均可见局部、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至28d后,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在整个动态观察过程中,两组结果一致。实验组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在14d之前呈一过性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至28d以后,活化T细胞水平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脾脏与胸腺T细胞均有少量活化,随后即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胸腺中CD3+CD25+/CD3+T细胞的阳性率较脾脏微高,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再生多孔丝素膜对T淋巴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引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丝素 再生 T淋巴细胞 免疫原性 生物膜材料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光学眼镜膜增透防雾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坚 刘佳一 张阳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8-1421,共4页
背景:利用防雾材料本身的电极性,采用逐层涂膜法对光学镜片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膜层透光和防雾性能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目的: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研制透光和防雾效果良好的光学防雾膜。方法:将聚丙烯酸、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硅... 背景:利用防雾材料本身的电极性,采用逐层涂膜法对光学镜片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膜层透光和防雾性能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目的: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研制透光和防雾效果良好的光学防雾膜。方法:将聚丙烯酸、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硅酸钠通过逐层涂膜法构建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硅酸钠亲水防雾膜,烘干后得到稳定的纳米膜层结构,并进行透光率、亲水性和硬度的测量。结果与结论:实验制得的防雾膜层在200nm波长附近,其透光率高于92.9%,在波长为700-800nm区域内,透光率达到98.1%,提示该膜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水滴在接触膜层表面230ms后完全分散,显示为高亲水性。制得的涂膜烘干后形成稳定的膜层结构,"铅笔法"测得硬度达到4H。因此,采用逐层涂膜法制备防雾膜方法简单,防雾性及稳定性好,提高了光学镜片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防雾 亲水性 透光率 聚丙烯酸 生物膜材料
下载PDF
生物膜线性材料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金陵 黎冻 +3 位作者 罗文婷 王晓娟 马娟 西会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生物膜线性材料悬吊提升面部,恢复面部年轻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生物膜线性材料在面部进行收紧提升,共治疗68例面部软组织松弛的患者。术前、术后对患者的鼻唇沟形态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患者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患者...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生物膜线性材料悬吊提升面部,恢复面部年轻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生物膜线性材料在面部进行收紧提升,共治疗68例面部软组织松弛的患者。术前、术后对患者的鼻唇沟形态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患者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进行常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最好的术后效果出现在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都是轻微的、暂时性,包括颞区疼痛,皮下牵拉,面部不对称等;未见有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结论:利用生物膜线性材料进行面部提升术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遗留,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提升术 生物膜线性材料 颧脂肪垫 鼻唇沟加深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双平面面部提升的解剖与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金陵 西会会 +3 位作者 王晓娟 马娟 罗文婷 王奇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2-6,共5页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揭示面部提升部位的解剖结构,为面部年轻化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及过程,分...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揭示面部提升部位的解剖结构,为面部年轻化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讨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从面部解剖层面剖析面部松垂的原因及过程,分析面部提升的变迁和优劣;收集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进行过线性面部提升术的53例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线性提升术时选用线条形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优缺点。结果:术后进行常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患者鼻唇沟、面颊部松垂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左右面部肿胀部分消退;6个月后因为纤维组织增生收缩,面部似有提升现象,达到满意的面部年轻化效果。未见局部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结合面部提升部位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线性提升材料,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双平面面部线形提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完美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提升术 内窥镜技术 可吸收拉提带 生物膜线性材料 双平面提升
下载PDF
生物膜材料在口腔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睿 王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9期46-46,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生物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种植患者共50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移植骨粉材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生物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种植患者共50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移植骨粉材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骨厚度、植骨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生物膜材在口腔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果确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材料 种植 骨再生
下载PDF
美研制出检查大肠杆菌新方法
14
作者 丛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15期7-7,共1页
美国劳伦斯·伯克雷国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检查大肠杆菌的生物膜材料。此种材料遇到大肠杆菌时可快速的由蓝色变为红色,用其可检测食品及肉类中的大肠杆菌。其制造的原理是:研究人员复制了肠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并将其混... 美国劳伦斯·伯克雷国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检查大肠杆菌的生物膜材料。此种材料遇到大肠杆菌时可快速的由蓝色变为红色,用其可检测食品及肉类中的大肠杆菌。其制造的原理是:研究人员复制了肠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并将其混入一种连接类脂分子的长链中,形成新型的、通常颜色呈蓝色的膜材料。当大肠杆菌和部分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结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生物膜材料 细胞表面受体 劳伦斯 国家实验室 受体分子 科技人员 分子结合 肠细胞 研究人员
下载PDF
社长的话:留恋2011②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0期9318-9318,共1页
(接目次页)2.关于生物材料研究,我们重点关注和约稿的范畴:О组织工程支架材料。О材料生物相容性。О药物缓释材料。О纳采材料。О生物膜材料。О抗菌生物材料。О细胞外基质材料。О硬组织生物材料。О软组织生物材料。O材料力... (接目次页)2.关于生物材料研究,我们重点关注和约稿的范畴:О组织工程支架材料。О材料生物相容性。О药物缓释材料。О纳采材料。О生物膜材料。О抗菌生物材料。О细胞外基质材料。О硬组织生物材料。О软组织生物材料。O材料力学。О材料表面改性。О生物材料基础研究。О生物材料临床应用。3.关于硬组织植入物研究,我们重点关注和约稿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生物材料 细胞外基质材料 药物缓释材料 生物相容性 生物膜材料 材料力学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生物膜材料相关文章摘要
1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646-4646,共1页
主题:SspA对生物材料细菌黏附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细菌黏附并形成生物膜造成感染,给患者带采灾难性的后果.
关键词 生物膜材料 文章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 AUREUS 细菌黏附 生物材料 生物膜形成 致病菌
下载PDF
胶原基生物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17
作者 李隽芝 《明胶科学与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211-211,共1页
纯化的胶原经过改性或共混。可制得有优良生物特性的膜成品。胶原制成膜主要特点有:(1)物理方面:抗张强度高,延展性低,易于燥,具有类似真皮的形态结构,透水透气性好;(2)物理化学方面:可适度交联来调节溶胀性,可被组织吸收,可... 纯化的胶原经过改性或共混。可制得有优良生物特性的膜成品。胶原制成膜主要特点有:(1)物理方面:抗张强度高,延展性低,易于燥,具有类似真皮的形态结构,透水透气性好;(2)物理化学方面:可适度交联来调节溶胀性,可被组织吸收,可与药物相互作用;(3)生物学方面:弱抗原性并可经交联或酶处理使进一步降低,生物相容性好,有生理活性,如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生物膜材料 制备方法 改性技术 生物相容性 药物 基因传送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