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李学如 孟涛 王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4年第3期105-108,119,共5页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耐药机理 :①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 ;②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③膜屏障与主动外排 ,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 ;④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耐药机理 :①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 ;②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③膜屏障与主动外排 ,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 ;④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有关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防治还需要深入研究 ,寻找能够拮抗细菌生物膜形成和主动泵出机制抗菌药物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 生物膜 拓扑异构酶
下载PDF
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邱立平 杜茂安 冯琦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率平均为 88 6 3% ,SS去除率平均为 85 44 % ,TN去除率平均为 38 6 9% ,出水CODCr降至 2 2 45~2 9 45mg/L ,SS降至 18~ 2 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曝气 生物滤池 生活污水 HRT 脱氮 废水处理 生物膜
下载PDF
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曹国民 赵庆祥 张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4,共5页
综述了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和固定化细胞等单级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单级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活性污泥 生物膜
下载PDF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7
4
作者 袁望舒 刘忠良 +1 位作者 张海娜 黄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6-1938,共3页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40.0%。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0%~80.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CAUTI作为一...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40.0%。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0%~80.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CAUTI作为一种良性疾病,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尿路感染 生物膜
原文传递
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5
作者 陈培琴 郁松林 +1 位作者 詹妍妮 康喜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223-227,共5页
高温是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的不利环境因子之一。根据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在高温逆境下其生物膜的稳定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系之间的平衡、胺的代谢、光合作用、热激蛋白的变化情况和其耐热性的机制,以及... 高温是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的不利环境因子之一。根据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在高温逆境下其生物膜的稳定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系之间的平衡、胺的代谢、光合作用、热激蛋白的变化情况和其耐热性的机制,以及植物体内信号物质脱落酸(ABA),钙离子(Ca2+),水杨酸(SA),茉莉酸(JA)对高温胁迫的响应。高温胁迫可以诱导内源脱落酸(ABA),钙离子(Ca2+),水杨酸(SA),茉莉酸(JA)含量的增加,同时对应的几种外源的信号物质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性。最后就今后这方面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生物膜 抗氧化代谢 胺代谢 光合作用 热激蛋白 信号分子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急性运动后自由基代谢、膜流动性及钙转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宜龙 陈吉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50只雄性Wistar大鼠(80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G1),急性运动组(G2),急性运动+牛磺酸组(G3),力竭运动组(G4),力竭运动+牛磺酸组(G5)。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 50只雄性Wistar大鼠(80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G1),急性运动组(G2),急性运动+牛磺酸组(G3),力竭运动组(G4),力竭运动+牛磺酸组(G5)。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喂养2周后,进行负重游泳,测定血液、线粒体和肌浆网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牛磺酸有增加大鼠游泳力竭时间的趋势(0.05<P<0.10);运动后即刻,G3组BUN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SH_Px活力明显高于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SRCa2+ATPase活性和摄钙率明显高于G2组(P<0.05)。力竭后24小时,G5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4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生物膜和调节钙转运等途径对抗运动性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运动 自由基 生物膜
下载PDF
悬浮填料的选取及其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金冬霞 田刚 施汉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填料是生物膜法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采用无纺布制成一种新型的悬浮填料 ,根据污水处理工程中对悬浮填料的要求确定了填料的材质、形状及尺寸 ,并对该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选用聚丙烯无纺布作成直径 11mm ,高11mm... 填料是生物膜法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采用无纺布制成一种新型的悬浮填料 ,根据污水处理工程中对悬浮填料的要求确定了填料的材质、形状及尺寸 ,并对该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选用聚丙烯无纺布作成直径 11mm ,高11mm的中空圆筒状填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试验 悬浮填料 无纺布 生物膜 污水处理 选材
下载PDF
简评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62
8
作者 曾令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0-31,33,共3页
关键词 农村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 生物膜 国外
下载PDF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动力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52
9
作者 孙石 杨显万 +3 位作者 谢蕴国 黄若华 张玲琪 黄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依据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过程的生物化学反应类型、过程控制因素和生物膜作用等机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定义其为一个以生物膜为有效吸附表面、以活菌体为生物反应活化中心的吸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并据此建立了“吸附生... 依据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过程的生物化学反应类型、过程控制因素和生物膜作用等机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定义其为一个以生物膜为有效吸附表面、以活菌体为生物反应活化中心的吸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并据此建立了“吸附生物膜”理论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式.该模式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结果将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填料塔 废气净化 有机废气 废气处理
下载PDF
DO对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影响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王学江 夏四清 +1 位作者 陈玲 赵建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4-517,538,共5页
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2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时,MBBR工艺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90%以上的脱氮效果.生物膜内DO... 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2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时,MBBR工艺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90%以上的脱氮效果.生物膜内DO质量浓度梯度造成好氧和缺氧区是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的关键.该工艺能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并达到两个过程的动力学平衡,大大简化了生物法脱氮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物脱氮的效率,并节省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处理 悬浮填料 生物膜 脱氮
下载PDF
生物膜与果树抗寒性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善广 张华云 +2 位作者 郭郢 孙秀兰 皮钰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由于生物膜中脂类的组分比较复杂 ,同时又有膜蛋白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即使温度在生理温度范围以内变化 ,也能引起分相现象。这种分相影响脂膜的透性 ,从而可以解释低温冷害或低温发生的原因。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抗寒性越... 由于生物膜中脂类的组分比较复杂 ,同时又有膜蛋白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即使温度在生理温度范围以内变化 ,也能引起分相现象。这种分相影响脂膜的透性 ,从而可以解释低温冷害或低温发生的原因。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抗寒性越强。尽管降温速度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但是品种的遗传性才是抗性的基础。利用电导值和统计运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分相 不饱和脂肪酸 果树 抗寒性 品种
下载PDF
177例慢性伤口应用纳米银敷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9
12
作者 蒋琪霞 刘玉秀 +5 位作者 李晓华 彭青 王建东 黄秀玲 周昕 李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伤口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177例慢性伤口患者清洗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隔日更换1次至愈合或63d后研究结束,随访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14、28和63天取伤口分... 目的观察慢性伤口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177例慢性伤口患者清洗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覆盖,隔日更换1次至愈合或63d后研究结束,随访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14、28和63天取伤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抽血检查肝肾功能。每次更换敷料时观察局部组织和皮肤有无不良反应,测量伤口面积,记录愈合时间。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检出9种细菌,阳性率67.23%(119/177),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干预后第14、28、63天较干预前病原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8d、63d后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5),干预期内伤口愈合率59.89%(106/177),无不良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结论纳米银敷料长期使用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生物膜 伤口感染 纳米银敷料 慢性伤口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3
作者 陈军 张雅萍 肖光夏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绿脓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完全各异的药物耐药。绿脓杆菌中存在的抗菌药物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形成是绿脓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绿脓...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绿脓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完全各异的药物耐药。绿脓杆菌中存在的抗菌药物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形成是绿脓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绿脓杆菌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结构、功能及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假单胞菌 耐药性 生物膜 主动泵出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稀土生物效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郑海雷 赵中秋 +2 位作者 张春光 冯金朝 苏明佳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对稀土生物效应所进行的广泛研究及其所取得的一些结果。在稀土农用方面、稀土离子在非细胞溶液体系中和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的行为、稀土元素在动植物细胞的定位、稀土元素和脂质体与细胞膜膜脂关系的一些研究结果、稀...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对稀土生物效应所进行的广泛研究及其所取得的一些结果。在稀土农用方面、稀土离子在非细胞溶液体系中和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的行为、稀土元素在动植物细胞的定位、稀土元素和脂质体与细胞膜膜脂关系的一些研究结果、稀土离子对质膜 ATPase活性研究的一些结果以及稀土元素对细胞信使物质含量及传导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及可能的生理作用 ,为稀土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生物效应 生物膜 生物无机化学 稀土农用
下载PDF
SRB生物膜与碳钢腐蚀的关系 被引量:49
15
作者 刘宏芳 许立铭 郑家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间歇式方法培养硫酸盐还原菌 (SRB)并制备SRB生物膜 ,研究表明 ,随着细菌的生长 ,细菌代谢产物改变了介质的pH ,生物膜厚度增加 ,膜中含菌量升高。在 3%NaCl水溶液中 ,覆盖有不同生长期生物膜的碳钢试片的腐蚀速度有明显的差异 ;电... 利用间歇式方法培养硫酸盐还原菌 (SRB)并制备SRB生物膜 ,研究表明 ,随着细菌的生长 ,细菌代谢产物改变了介质的pH ,生物膜厚度增加 ,膜中含菌量升高。在 3%NaCl水溶液中 ,覆盖有不同生长期生物膜的碳钢试片的腐蚀速度有明显的差异 ;电子能谱对生物膜表面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期生物膜腐蚀产物的Fe/S比各不相同。为了验证生物膜中主要腐蚀因素 ,利用化学方法在试片表面沉积FeS膜 ;利用细菌滤膜隔离SRB ,在试片表面沉积无菌腐蚀产物膜。将三种膜作腐蚀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以含菌生物膜腐蚀最重 ,活性腐蚀产物膜次之 ,化学沉积FeS膜最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碳钢 生物膜 生物腐蚀
下载PDF
气管导管生物被膜电镜观察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被引量:52
16
作者 柏宏坚 何礼贤 +5 位作者 瞿介明 胡必杰 王葆青 陈雪华 潘珏 董荔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 (BF)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拔出的气管导管内表面 ,同时作下呼吸道和导管内壁细菌学检测。结果  76 % (1...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 (BF)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拔出的气管导管内表面 ,同时作下呼吸道和导管内壁细菌学检测。结果  76 % (19/ 2 5 )气管导管内壁覆盖不定型基质物 ,其平均插管时间 [(10 7± 7 9)天 ],长于无不定型基质物覆盖的导管的插管时间 [(2 1± 0 8)天 ](P <0 0 5 ) ;78% (14/ 18)不定型基质物中含大量球菌或杆菌 ;导管内壁含致病菌的 16例中 ,11例在插管期间即从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相同菌株 ;在 7/ 8VAP患者中 ,VAP病原体与导管内分离的病原体相同。结论 气管导管内细菌BF形成与插管时间密切相关 ,导管内细菌BF的存在可能与VAP病原体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气管导管 电子显微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俊新 丛丽 +2 位作者 王宝贞 J.W.vanGroenestijn H.J.Doddema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5,共5页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 ,因此脱氮和除磷效果难以同时达到最佳。根据研究提出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的新工艺 ,可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 ,氨氮去除率达 99%以上 ,TN、TP和COD的去除...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 ,因此脱氮和除磷效果难以同时达到最佳。根据研究提出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的新工艺 ,可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 ,氨氮去除率达 99%以上 ,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85%、95%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物膜 活性污泥 脱氮 除磷
下载PDF
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文军 王文华 +1 位作者 黄亚冰 张学林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5期43-51,共9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膜研究成果,包括生物膜的发育形成、形态结构、组成、物理- 化学特征、抗性等;
关键词 生物膜 发育形成 形态结构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下钢铁腐蚀研究概况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宏芳 许立铭 郑家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文从菌种的分离、提纯、活化及初步鉴定 ,生物膜与腐蚀的关系 ,生物膜下细菌腐蚀机理 ,与生物膜有关的测量方法 。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生物膜 生物腐蚀 注水管道 油田
下载PDF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 被引量:40
20
作者 徐伟锋 孙力平 +1 位作者 古建国 郑先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研究生物接触氧化法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为1.0~3.0mg/L范围内,随着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的降低,总脱氮去除率提高,保持较好脱氮率的最佳DO为2mg/L左右,并分析了其原因;同时探讨了DO为2mg/... 研究生物接触氧化法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为1.0~3.0mg/L范围内,随着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的降低,总脱氮去除率提高,保持较好脱氮率的最佳DO为2mg/L左右,并分析了其原因;同时探讨了DO为2mg/L时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 溶解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动力学方程 生物膜 废水 脱氮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