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 被引量:76
1
作者 殷鸿福 黄思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关键词 火山 生物绝灭 二叠纪 三叠纪
下载PDF
上扬子二叠系─三叠系初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绝灭事件 被引量:70
2
作者 黄思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罗甸沫阳、四川广元上寺和重庆中梁山二叠系及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注意到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δ13C具有极大的正值,反映了这段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过渡繁盛和有机碳的高速埋... 本文报道了贵州罗甸沫阳、四川广元上寺和重庆中梁山二叠系及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注意到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δ13C具有极大的正值,反映了这段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过渡繁盛和有机碳的高速埋藏。晚二叠世长兴(大隆)期的δ13C值急剧降低,并在三叠纪初步达到极小值,反映了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的迅速衰亡和集体绝灭。界线附近生物的集体绝灭事件除与二叠纪末的火山作用、环境与气候变迁有关外,还与晚二叠世的碳循环平衡失调造成广泛缺氧事件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上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碳酸盐 生物绝灭
下载PDF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5
3
作者 杨振宇 沈渭洲 郑连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在该界面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蓬莱滩剖面样品采自乐平统合山组底部(由硅质岩和透镜状灰岩组成)和瓜德鲁普统茅... 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剖面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国际界线层型标准剖面,在该界面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绝灭事件。蓬莱滩剖面样品采自乐平统合山组底部(由硅质岩和透镜状灰岩组成)和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上部来宾灰岩(由硅质灰岩、灰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它们具有高的SiO2含量(除3个样品低于10%以外,其余样品均大于17%,平均为43.44%)、m值(>50)与Sr/Ba值(>1.0)和低的MgO/CaO(绝大部分低于0.2)与V/(V+Ni)值(<0.46);Ce和Eu亏损明显。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是在相对氧化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硅的来源非常丰富。样品的εNd(t)值(-7.5^-3.3)和(87Sr/86Sr)i值(0.70705~0.70739)都位于全球大洋Nd、Sr同位素演化曲线晚二叠纪时期区域内。有机碳的δ13Corg值变化明显(-26.7‰^-23.2‰),尤其是在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以及茅口组与合山组界线附近发生显著的负漂移(达3.4‰),而且与无机碳的δ13C值呈现大致平行的变化趋势,证实在该界线附近发生过生物绝灭事件。虽然对瓜德鲁普统—乐平统交替时期发生的生物绝灭事件已提出过包括海平面下降在内的多种假设,但本文认为,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以峨嵋山玄武岩喷发为代表的超级火山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效应是该时期生物绝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生物绝灭 火山活动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 广西来宾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7
4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大火成岩省的含义是指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火成岩(包括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所构成的巨型岩浆岩建造。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可分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玄武岩、大岩墙群和大层状侵入体。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岩浆... 大火成岩省的含义是指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火成岩(包括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所构成的巨型岩浆岩建造。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可分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玄武岩、大岩墙群和大层状侵入体。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岩浆活动的直接产物,一般与聚敛板块边界无关。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主要由酸性、中酸性熔结凝灰岩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构成,与岩石圈伸展构造和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今后研究方向包括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动力学的联系以及它与大陆增生、大陆裂解和生物绝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解与增生 生物绝灭 地幔动力学 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扬子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严德天 陈代钊 +1 位作者 王清晨 汪建国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99,共15页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对扬子地区跨越该界线的桐梓南坝子剖面和宜昌王家湾剖面进行了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五峰期和龙马溪期处于缺氧环境,而观音桥期主要为氧化环境.氧化还...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对扬子地区跨越该界线的桐梓南坝子剖面和宜昌王家湾剖面进行了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五峰期和龙马溪期处于缺氧环境,而观音桥期主要为氧化环境.氧化还原环境的波动主要受冰期控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导致五峰期缺氧环境被观音桥期氧化环境所取代;而随后的海平面上升又导致龙马溪期恢复为缺氧环境.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绝灭事件在地层上相吻合,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生物绝灭 奥陶-志留系界线 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处生物绝灭事件及其与铱和碳同位素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5
6
作者 汪啸风 柴之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用放射性化学和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宜昌分乡502号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剖面40多种元素丰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层中铱的丰度突然增至0.64 ppb,显示出明显的铱异常。而且铱和一些亲铁和亲硫元素丰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用放射性化学和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宜昌分乡502号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剖面40多种元素丰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层中铱的丰度突然增至0.64 ppb,显示出明显的铱异常。而且铱和一些亲铁和亲硫元素丰度的变化呈正相关性。在宜昌黄花场剖面的相同界线层中,还存在δ^(13)C偏离。上述地球化学的信号有利于奥陶纪末期生物集群绝灭可能与地外事件有关的设想,并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应划在Hirnantia-Kinnella和G.persculptus带之间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志留纪 界线剖面 生物绝灭
下载PDF
华南古生代末大绝灭后的生态系复苏 被引量:21
7
作者 童金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华南古-中生代之交连续沉积和生物演变序列表明,古生代末大绝灭后中生代初的生态系复苏经历了近10Ma时间,而且各门类生物所经历的复苏过程和复苏所花费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异.生物复苏是其生态适应和分化的结果。
关键词 生物复苏 生态系 古生代 生物绝灭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各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定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和大绝灭... 生态系的演变是地球各圈层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标志。地史转折期的生态系具有复杂的生物内涵,在绝灭—残存—复苏过程中,各生物类别的演替遵循着一定的生存型式。大绝灭后生态系复苏的原动力是绝灭后迁入避难所的复活类型和大绝灭末期高压环境中产生的祖先类型的新生和辐射发展。全面了解绝灭后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对于正确认识地史转折期,即圈层耦合结点处的地质作用型式和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史转折期 生物绝灭 生态系 生物 二叠纪
下载PDF
显生宙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绝灭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旭 布科 +2 位作者 阮亦萍 斯科梯司 樊隽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根据显生宙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敏感沉积物和生物地理单元数据库,显生宙(寒武纪至中新世)可识别出24次全球范围内不同级别的气候变化事件。有些事件与全球生物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少则并无重要联系,即使这两种事件发生的时间... 根据显生宙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敏感沉积物和生物地理单元数据库,显生宙(寒武纪至中新世)可识别出24次全球范围内不同级别的气候变化事件。有些事件与全球生物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少则并无重要联系,即使这两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也并不一定就存在着因果关系。这24次事件根据二者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可归纳为两类:(1)早寒武世末(一致);(2)晚寒武世末(不一致);(3)早奥陶世末(Ibexian末,不一致);(4)奥陶纪末(一致);(5)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不一致);(6)志留纪文洛克世早期(不一致);(7)志留纪文洛克世末(不一致);(8)志留纪罗德洛世末(不一致);(9)志留纪普利道里世末(不一致);(10)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初(不一致);(11)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末(一致);(12)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末(一致);(13)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一致);(14)泥盆纪末(不一致);(15)早石炭世末(一致);(16)晚石炭世维斯发期末(一致);(17)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一致);(18)二叠纪末(一致);(19)早三叠世(一致);(20)中—晚三叠世(不一致);(21)早侏罗世赫塘期(不一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全球气候 气候变化 寒武纪 生物绝灭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早第三纪海侵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玉宾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针对长期争议的早第三纪时期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是否存在海侵问题,根据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以济阳坳陷为例,重点研究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至一段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观点——海啸。指出了遍布于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沙二段... 本文针对长期争议的早第三纪时期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是否存在海侵问题,根据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以济阳坳陷为例,重点研究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至一段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观点——海啸。指出了遍布于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沙二段上部冲积相是由强海啸形成,它也是造成沙一段时期发生第三纪以来最大湖淹的主要原因。认为海啸的成因很可能与星体对地球的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济阳坳陷 生物绝灭 海啸 海侵
下载PDF
桂林中、晚泥盆世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礁和丘及层序地层、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建伟 毛家仁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7-637,共11页
钙质碳酸盐的微生物沉淀作用从太古代开始一直在碳酸盐台地的发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碳酸盐在重大的环境变化中(包括台地环境的海侵事件和生物绝灭后的复苏阶段)是碳酸盐沉积体的重要贡献者;在层序地层不同体系域中有不同的... 钙质碳酸盐的微生物沉淀作用从太古代开始一直在碳酸盐台地的发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碳酸盐在重大的环境变化中(包括台地环境的海侵事件和生物绝灭后的复苏阶段)是碳酸盐沉积体的重要贡献者;在层序地层不同体系域中有不同的微生物形成的碳酸盐沉积.桂林晚泥盆世法门期碳酸盐台地中的生物礁和丘完全由微生物和胶结物形成,代表了弗拉-法门期生物事件后骨骼后生生物完全缺失的礁生态系中微生物为主的、独特的生物礁类型;它们与特定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有关,可以用作研究环境变化和生物事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沉积 晚泥盆世 层序地层 生物 古气候 古环境 桂林 碳酸盐台地 环境变化 生物事件 生物绝灭 海侵事件 沉淀作用 生物 法门期 沉积体 太古代 胶结物 体系域 生态系 钙质
原文传递
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附近碳同位素负异常的生物和地层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瑞东 王世杰 +3 位作者 杨瑞东 朱立军 赵元龙 袁金良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0-506,共7页
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是至今尚未圆满解决的全球性难题.这是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全球范围存在两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分区的结果.尽管目前研究从古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它们同样由于存在大西洋生物区和印度-太... 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是至今尚未圆满解决的全球性难题.这是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全球范围存在两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分区的结果.尽管目前研究从古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它们同样由于存在大西洋生物区和印度-太平洋生物区生物组合不同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进行全球性对比的生物组合.因此,寻找其他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划分和对比方法是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难题的途径.对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的凯里组疑源类进行系统研究,利用疑源类划分了中、下寒武统界线,所划分的界线与三叶虫带划分的界线基本一致,并可与西伯利亚、欧洲在地台上利用疑源类划分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性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过渡期间有一个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异常来划分中、下寒武统界线,并与西伯利亚、北美中、下寒武统界线上的碳同位素负异常进行对比.这一新的碳同位素划分对比中、下寒武统界线的方法,有助于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这一全球性难题,也说明了早寒武世末三叶虫动物大绝灭与这次碳同位素负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台江 地层意义 碳同位素负异常 生物绝灭 中寒武统界线 下寒武统界线 生物意义 疑源类
原文传递
川东华蓥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地质事件与元素地球化学响应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刚 郑荣才 +3 位作者 罗平 郑超 蔡家兰 文华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1-110,共10页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和古海洋由正常海向非正常的高Sr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两类T/P界线之间.Fe、Mn、Sr微量元素和C、O稳定同位素的规律性变化和相关控制因素也都出现在两类T/P界线之间,证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PTB界线地层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地质事件都具有良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山 二叠-三叠界线 海平面下降 生物绝灭 火山 地球化学 地层学
原文传递
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庆 曹珺 +3 位作者 黄俊华 喻建新 张宁 冯庆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本文研究了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和疑源类、菌藻类丰度的变化特征。δ13Corg在二叠纪末期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缓慢降低发生于Clarkina yini带中下部,陡然降低出现在Clarkina meishanen... 本文研究了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和疑源类、菌藻类丰度的变化特征。δ13Corg在二叠纪末期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缓慢降低发生于Clarkina yini带中下部,陡然降低出现在Clarkina meishanensis带内部。δ13Corg的缓慢下降与疑源类、菌藻类的丰度值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相一致;δ13Corg的陡然降低是火山活动海洋生态系的破坏以及可能存在甲烷释放等作用的结果。δ13Corg的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表明了海洋环境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δ13Corg陡然降低之前出现较高值,该层位与绿硫细菌的繁盛层位相对应,说明绿硫细菌可能是造成这一较高值的主要原因。与浅水相剖面相比,新民剖面δ13Corg在早三叠世早期仍然呈下降趋势,说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洋生产率低下,生物复苏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疑源类及菌藻类 生物绝灭 新民剖面
下载PDF
华北二叠纪末集群绝灭前的裸子植物及其生存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自强 张志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0期2134-2141,共8页
二叠纪末集群绝灭(terminal Permian mass extinction)是显生宙最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一般认为这次事件是渐进的(gradual),持续了数百万年,表现复杂,具有多重性质,在这次事件中,陆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植被显示严峻的退化演替(regressi... 二叠纪末集群绝灭(terminal Permian mass extinction)是显生宙最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一般认为这次事件是渐进的(gradual),持续了数百万年,表现复杂,具有多重性质,在这次事件中,陆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植被显示严峻的退化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趋势;树木凋零,菌毒麇集成灾,导致全球性“缺煤事件”,那些在石炭纪时期十分繁盛的植物,大部分绝灭了,唯有裸子植物例外,它们进入二叠纪以后,迅速辐射扩散并完成了古一中植代过渡,成为植物群的主要成分,不过在这次事件的打击下,也只有少数续存于中生代.据Cleal统计全球二叠纪20个裸子植物科级分类中,仅2~3科穿过了二叠三叠纪(以下简称P-Tr)界线,也正是这些幸存者的后裔成为中生代植物群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裸子植物 集群绝灭 生物绝灭 生存
原文传递
从层序地层观点论黔南独山地区弗拉斯-法门阶事件界线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约 陈洪德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30,共5页
黔南独山地区上泥盆统望城坡组和尧梭组界线应修正置于大套白云岩之下的风化残积层或削蚀面。传统上弗拉斯-法门阶界线被置于望城坡组和尧梭组之间,此界线在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事件方面可与欧美地区的弗拉斯-法门阶界线相对比。但此界... 黔南独山地区上泥盆统望城坡组和尧梭组界线应修正置于大套白云岩之下的风化残积层或削蚀面。传统上弗拉斯-法门阶界线被置于望城坡组和尧梭组之间,此界线在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事件方面可与欧美地区的弗拉斯-法门阶界线相对比。但此界线之上生物,特别是四射珊瑚、层孔虫等再度繁盛,与F/F生物绝灭事件相背。因此,独山地区的弗拉斯-法门阶界线可考虑置于尧梭组四方坡段下部、生物完全消失之上1~2m较明显的地层转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绝灭 层序地层 泥盆纪 独山 贵州 地层
原文传递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龙义 沈树忠 +1 位作者 张鹏飞 窦建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2-320,共9页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碳同位素 同位素地层 生物绝灭 生物
原文传递
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树青 黄海平 +2 位作者 史晓颖 林畅松 胡尊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5-231,共7页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早期生命的出现、大气氧化事件(Atmospheric oxygenation)、雪球地球及多次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稳定同位素记录在古环境和生命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记录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重大事件中发挥...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早期生命的出现、大气氧化事件(Atmospheric oxygenation)、雪球地球及多次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稳定同位素记录在古环境和生命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记录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重大事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碳同位素的分馏记录了最早生命的开始,硫同位素的非质量相关分馏(Indepenclent mass fractionation of sulphur isotopes)记录了大气中氧含量的重大变化,而在显生宙的几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中,均有碳同位素的负向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硫同位素 最早生命 大气氧化事件 生物绝灭
下载PDF
由恐龙化石论晚白垩世事件沉积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玉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本文根据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的分布结合地层学特征,初步提出了这套含有恐龙化石的晚白垩世地层属于事件沉积的观点,并认为导致这次事件沉积的原因可能是由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强海啸形成。
关键词 生物绝灭 恐龙化石 事件沉积 天体碰撞 晚白垩世
下载PDF
广西东罗二叠-三叠系界线Ni-Ir异常与(竹蜓)类的绝灭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新平 郝维城 杨守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307-1308,共2页
自W.Alvarez首次利用铱异常解释白垩-第三纪撞击事件及生物大量绝灭以来,在全球已发现了70处以上的白垩-第三系Ni-Ir异常.而比白垩第三纪生物绝灭更大的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二叠系 三叠系 TING类 化石 生物绝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