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勇
朱元荣
+4 位作者
弓晓峰
谢发之
廖海清
吴代赦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6-1242,共7页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碳
氮
磷形态
生物
硅
(
bsi
)
滇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11
2
作者
汪秀芳
陈圣宾
+2 位作者
宋爱琴
叶文
李振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硅是地球上重要的矿质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认为硅的循环主要受岩石风化、矿物溶解和水体沉积的影响。实际上,植物在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它们能以无定型硅...
硅是地球上重要的矿质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认为硅的循环主要受岩石风化、矿物溶解和水体沉积的影响。实际上,植物在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它们能以无定型硅(SiO2.nH2O)的形式积累硅,称作生物硅(BSi)、植硅石或蛋白石。陆地植物每年以BSi的形式固定约1.68×109~5.60×109t的硅,通过枯枝落叶返回到土壤中的BSi有92.5%被植物再吸收,7.5%进入土壤库。陆地植物从土壤BSi库吸收的硅量远超过从岩石风化释放吸收的硅量,植物-土壤内循环的有效性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硅向河流和海洋的输送。在海洋中,硅藻通过吸收、溶解和沉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里的硅循环,硅藻每年固定的硅约为5.60×109~7.84×109t,同样,在向海底沉积的过程中,97%的BSi重新被硅藻吸收,每年只有1.43×108~2.55×108t(约3%)沉积到海底。可见,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硅的循环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
植物
硅
藻
生物
硅
(
bsi
)
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世广
胡欣欣
+1 位作者
唐亚
黄成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Si含量还较显著地受到粒度影响,较细颗粒沉积物对BSi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变化与气温波动关系不密切,主要反映了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硅
(
bsi
)
沉积物
TOC
粒度
箭竹海
九寨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勇
朱元荣
弓晓峰
谢发之
廖海清
吴代赦
吴丰昌
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6-124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8CB41820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0KYYW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0833603)
文摘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关键词
沉积物
碳
氮
磷形态
生物
硅
(
bsi
)
滇池
Keywords
sediment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fractions
biogenic silica(
bsi
)
Dianchi Lak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11
2
作者
汪秀芳
陈圣宾
宋爱琴
叶文
李振基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600,共6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0310004)
文摘
硅是地球上重要的矿质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认为硅的循环主要受岩石风化、矿物溶解和水体沉积的影响。实际上,植物在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硅库,它们能以无定型硅(SiO2.nH2O)的形式积累硅,称作生物硅(BSi)、植硅石或蛋白石。陆地植物每年以BSi的形式固定约1.68×109~5.60×109t的硅,通过枯枝落叶返回到土壤中的BSi有92.5%被植物再吸收,7.5%进入土壤库。陆地植物从土壤BSi库吸收的硅量远超过从岩石风化释放吸收的硅量,植物-土壤内循环的有效性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硅向河流和海洋的输送。在海洋中,硅藻通过吸收、溶解和沉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里的硅循环,硅藻每年固定的硅约为5.60×109~7.84×109t,同样,在向海底沉积的过程中,97%的BSi重新被硅藻吸收,每年只有1.43×108~2.55×108t(约3%)沉积到海底。可见,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硅的循环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作用。
关键词
硅
植物
硅
藻
生物
硅
(
bsi
)
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
Keywords
silicon
plant
diatom
biogenic silica (
bsi
)
biogeochemical cycling.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世广
胡欣欣
唐亚
黄成敏
机构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379)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37)~~
文摘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Si含量还较显著地受到粒度影响,较细颗粒沉积物对BSi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变化与气温波动关系不密切,主要反映了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
关键词
生物
硅
(
bsi
)
沉积物
TOC
粒度
箭竹海
九寨沟
Keywords
Biogenic silica (
bsi
)
sediments
TOC
grain-size fraction
Arrow Bamboo Lake
Jiuzhaigou World Nature Heritage Reserve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X1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刘勇
朱元荣
弓晓峰
谢发之
廖海清
吴代赦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汪秀芳
陈圣宾
宋爱琴
叶文
李振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李世广
胡欣欣
唐亚
黄成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