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2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h—R3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黄晓东 易俊林 +26 位作者 高黎 徐国镇 金晶 杨伟志 卢泰祥 吴少雄 吴仁瑞 胡伟汉 谢伟长 韩非 高远红 高剑铭 潘建基 陈传本 朗锦义 李涛 董昱 付玉彬 樊林 李柏森 黎静 王晓怀 陈炳旭 高献书 张萍 吴湘玮 胡炳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 观察h-R3与放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共7个治疗中心参加了这项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总剂量70~76Gy,联... 目的 观察h-R3与放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共7个治疗中心参加了这项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总剂量70~76Gy,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h-R3治疗,剂量为100mg/次,静脉滴注,每周给药1次。结果 共137例患者入组,其中单放组67例,联合治疗组7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治疗后第5周和第17周时的肿瘤完全缓解(CR)率,在全分析集(ITT集)分别为65.63%、87.50%和90.63%,在符合方案集(PP集)分别为67.21%、90.16%和93.44%,均显著高于单放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7周时,在ITT集和PP集的有效率均为100.00%,均显著高于单放组(90.91%和92.31%)。治疗前后两组间Karnofsk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患者体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单放组。与h-R3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4.28%)、血压下降(2.86%)、恶心(1.43%)、头晕(2.86%)、皮疹(1.43%)。h-R3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并且未增加放疗的副作用。结论 h-R3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鼻咽鳞癌患者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晚期鼻咽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生物疗法 放射治疗 h-R3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8
2
作者 黄乾荣 张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275-2278,共4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LC)是指由肝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两者混和发生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肝癌已跃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病因第2位,中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约占世界的51%,病死率也跃居我国...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LC)是指由肝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两者混和发生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肝癌已跃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病因第2位,中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约占世界的51%,病死率也跃居我国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第2位-([2])。PLC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非手术治疗方法得到进一步认可,生物疗法及综合治疗的理念越来受到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致死病因 胆管上皮细胞 流行病学研究 生物疗法 肝细胞 非手术治疗方法 小肝癌 中位生存时间 肝移植
下载PDF
肿瘤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傅庆国 郭仁宣 +3 位作者 姚振宇 宋茂民 郭克建 张玮 《中华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的热休克蛋白 70多肽复合物 (heatshockprotein 70peptide complexes ,HSP PC70 )诱导活化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s,CTL)的作用及该CTL的杀瘤效应。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技术 ,蛋...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的热休克蛋白 70多肽复合物 (heatshockprotein 70peptide complexes ,HSP PC70 )诱导活化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s,CTL)的作用及该CTL的杀瘤效应。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技术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 ,电泳技术 ,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体外扩增 ,酶标技术等 ,测定肿瘤HSP70 多肽复合物诱导活化小鼠体内CTL产生的作用。结果 HcaF细胞HSP PC70的自然表达率为 6 3.5 % ,热诱导后为 75 .5 % ;HcaF细胞的HSP PC70能够诱导活化肿瘤特异性的CTL ,该CTL在效靶比例为 5 0∶1、2 5∶1、12 .5∶1时于体外对HcaF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 84.2 %± 3.2 %、47.9%± 2 .6 %和 14.8%± 3.0 % ;该CTLCD3、CD8的阳性率分别为 93%± 7% ,92 %± 8% ;将活化的CTL注入荷瘤小鼠体内可见明显的治疗作用 ,注入 10 7CTL 4次后 ,10 0 %的小鼠获长期生存。结论 肿瘤来源的HSP PC70具有强大的免疫原性 ,可活化CD8+ T淋巴细胞成为肿瘤特异性的CTL ,该CTL具有较高的体外杀瘤活性和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热休克蛋白 细胞毒T细胞 生物疗法
原文传递
难愈性创面治疗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红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难愈性创面亦称慢性创面,其定义目前尚未明确统一,临床上多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创面。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将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且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全愈合的创面。
关键词 烧伤 负压伤口疗法 干细胞 基因 封闭敷料 皮肤 人工 生物疗法 中草药 组织移 难愈性创面 生物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回顾、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31
5
作者 占煜 贺小婉 徐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从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回顾及进展思考目前已经出现的手术和疗法中哪些可能成为今后主流或一线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以复杂性肛瘘治疗的难点和矛盾为出发点,回顾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挂线疗法,综述近年来生物疗法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发... 目的从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回顾及进展思考目前已经出现的手术和疗法中哪些可能成为今后主流或一线治疗。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以复杂性肛瘘治疗的难点和矛盾为出发点,回顾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挂线疗法,综述近年来生物疗法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发展与不足,思考复杂性肛瘘治疗模式的转变,重点关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结果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不再过分强调愈合或根治,而更加注重肛门功能、形态、精细感觉、生活质量等已成为共识。挂线疗法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发展,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力手段,但仍有不少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轻-中度肛门失禁。国外近年兴起的生物疗法虽然创伤极小,但因其费用高、疗效不确定及复发率高限制了其在我国更为广泛的应用。保留括约肌手术一直维持着相当的活力和热度,尤其是在现代医学极力倡导微创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大背景之下。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作为一项创新性新技术,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证实,保护肛门功能的显著优势亦得到广泛认可,且适合推广。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能将逐渐取代甚至超越瘘管切开挂线术及其衍生、改良术式,成为复杂性肛瘘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挂线疗法 生物疗法 保留括约肌手术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综述
原文传递
肾癌术后择时生物治疗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彭秀晴 郭明珂 +2 位作者 孙福振 王红欣 王振显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8-619,共2页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择时生物治疗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按手术后应用生物治疗的单双数顺序将109例肾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53例,双数为对照组56例,均应用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单双日交替给药,试验组19:00给药,对照组按...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择时生物治疗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按手术后应用生物治疗的单双数顺序将109例肾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53例,双数为对照组56例,均应用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单双日交替给药,试验组19:00给药,对照组按常规治疗8:00给药,两组均在给药前做好健康教育。观察记录给药后第1周发热反应,并用自制标有不适反应的线性视觉模拟评分卡,对患者用药后第1、2、3天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发热47例(88.7%),对照组发热48例(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给药后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癌术后生物治疗择时给药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生物疗法 择时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6
7
作者 左朝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57-559,共3页
复习相关文献 ,综述性报道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选择的进展。概括以下 :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冷冻、微波固化、射频 ,经动脉栓塞或化学性栓塞、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原发性肝癌应是以手术切除为... 复习相关文献 ,综述性报道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选择的进展。概括以下 :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冷冻、微波固化、射频 ,经动脉栓塞或化学性栓塞、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原发性肝癌应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肿瘤 治疗 肝切除术 肝移植 冷冻疗法 微波固化疗法 射频热疗 动脉栓塞 放疗 生物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珂 汪爱勤 +1 位作者 尹文 刘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88-90,共3页
原发性肝癌( PHC )包括肝细胞癌( HCC )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1],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且男性多于女性。 ... 原发性肝癌( PHC )包括肝细胞癌( HCC )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1],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且男性多于女性。 PH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饮用水污染等因素有关。目前,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同时还有局部治疗、放射治疗、系统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是提高PHC疗效的关键。现将PHC的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外科手术 肝移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 药物疗法 生物疗法
下载PDF
E1B缺失腺病毒瘤内注射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袁中玉 张力 +2 位作者 李苏 钱晓洲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背景及目的: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按... 背景及目的: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或称溶瘤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E1B缺失腺病毒是目前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溶瘤病毒之一。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肿瘤患者15例,给予H101瘤内注射,注射剂量在每人每天5×107~1.5×1012颗粒数,采用5个剂量级进行爬升,连续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患者的血、尿、咽拭子及注射部位拭子进行腺病毒DNA测定(PCR法)。结果:15例患者均可进行毒性评价。所有患者对H101瘤内注射耐受性良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也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60.0%)和发热(33.3%)。血、尿、咽拭子及注射部位拭子中均未检测到腺病毒DNA。结论: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H101)瘤内注射毒副作用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也未发现H101向体外播散的证据。因此,H101瘤内注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R缺失腺病毒 治疗应用 恶性肿瘤 生物疗法 安全性
下载PDF
川崎病急性期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胡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川崎病(KD)患病率不断上升,难治性KD的治疗依旧具有挑战。不完全KD和初始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发生率。基于初始治疗无反应的考虑,及时追加治疗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超声心... 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川崎病(KD)患病率不断上升,难治性KD的治疗依旧具有挑战。不完全KD和初始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发生率。基于初始治疗无反应的考虑,及时追加治疗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超声心动CAL的检出率。减轻炎症、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以及CAL形成的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甲基泼尼松龙脉冲治疗、乌司他丁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这些积极的治疗有助于降低长期后遗性心血管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生物疗法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治疗和生物化疗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玉升 屈凤莲 +3 位作者 李峻岭 崔成旭 王金万 储大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观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应用生物治疗或生物化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 10 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治疗后加或不加 (简称± )放射治疗 ,±化疗 ,±生物治疗或生物化疗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 3年 (... 目的 观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应用生物治疗或生物化学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 10 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治疗后加或不加 (简称± )放射治疗 ,±化疗 ,±生物治疗或生物化疗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 3年 (1至 5年 )。结果 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 (MST) 2年3个月 (2至 5年 ) ,其中术后生物治疗 +生物化疗组 5 7例 ,MST为 2年 8个月 (1年 1个月至 6年 ) ;术后放疗 +化疗组 48例 ,MST为 1年 8个月 (2个月至 4年 )。相同治疗方法中 ,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肿瘤部位患者的MST相似。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给予生物治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治疗 黑色素瘤/药物疗法 生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的认识和看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董怡 《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疗法 生物制剂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首志雄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近年随着手术切除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中从外科治疗、补救性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角度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可行性... 近年随着手术切除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中从外科治疗、补救性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角度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可行性,进一步说明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可为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供更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肝移植术 介入疗法 放射疗法 生物疗法 多学科联合治疗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生物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偰利宇 庞瑞麟 +1 位作者 金银慧 向述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术 药物疗法 栓塞疗法 生物疗法
原文传递
干扰素-γ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颖慧 朱兰才 +1 位作者 刘然义 黄文林 《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9,共6页
IFN-γ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效应使之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抗肿瘤药物。文章主要就其抗肿瘤机制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干扰素-Γ 肿瘤 生物疗法
下载PDF
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智发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99-501,共3页
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 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黏膜形态,成为小肠IBD的首要诊断方法,C-反应蛋白及血清α1-糖蛋白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是目前最常用或最敏感的活动性指标.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复杂,国内以感染性慢性腹泻及乳糖吸收不良引起者较为常见,传统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有研究认为内窥镜下活检是诊断吸收不良的金标准.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及肿瘤,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不同,也可镜下治疗.IBD尚缺乏根治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传统药物、手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疗法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有望成为IBD未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研究现状 内镜检查 生物疗法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瘢痕挛缩机理的研究和生物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永林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97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阐述了创面收缩和挛缩性瘢痕形成的生物学机理以及有关瘢痕挛缩方面的生物学治疗进展。
关键词 创面 收缩 挛缩 生物 机理 瘢痕 生物疗法
下载PDF
肝癌的治疗 被引量:18
18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5-176,共2页
肝癌的预后与其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关键。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专家笔谈。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栓塞术 药物疗法 生物疗法 介入疗法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青 韩星海 孟济明 《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理生理 生物疗法
原文传递
生物化疗、化疗或生物疗法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楠 李留树 +4 位作者 肖文华 李秋文 孙君重 赵晖 王如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73-57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生物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10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达卡巴嗪、顺铂、福莫司汀)、生物治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树突状细胞)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联合续贯)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2年(1至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36例,有效率(RR)为69.44%,与生物治疗组(34例,RR29.41%)和化学治疗组(32例,RR46.8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年9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为2年2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为1年2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而,毒副作用在生物化疗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化学疗法 生物疗法 生物化学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