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与利用进展 被引量:75
1
作者 刘文 陈卫平 彭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01-1912,共12页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水管理技术,在消减城市雨洪和滞留污染物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系统介绍了LID技术体系,综述了国外关于3类典型LID设施(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以及LID技术...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水管理技术,在消减城市雨洪和滞留污染物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系统介绍了LID技术体系,综述了国外关于3类典型LID设施(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以及LID技术在模型模拟、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LID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不足;最后从LID技术的研究方向、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通过国外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为LID技术在国内的标准制定和广泛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暴雨径流 生物滞留 绿色屋顶 透水路面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
作者 胡爱兵 张书函 陈建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82,共5页
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作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MPs)中的技术之一,生物滞留池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总结了生物滞留池在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 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作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MPs)中的技术之一,生物滞留池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总结了生物滞留池在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生物滞留池去除污染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雨水径流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S)、重金属、油脂类及致病菌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对N、P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稳定。最后,对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雨水径流水质 污染物 去除效果
下载PDF
模拟生物滞留池净化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爱兵 李子富 +1 位作者 张书函 陈建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5-79,共5页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量显著增大,雨水水质明显恶化。采用土柱模拟生物滞留池,考察了其对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的改善效果,以确定适宜的生物滞留池填料构成。结果表明,在自然装填状态下,生物滞留池种...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量显著增大,雨水水质明显恶化。采用土柱模拟生物滞留池,考察了其对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的改善效果,以确定适宜的生物滞留池填料构成。结果表明,在自然装填状态下,生物滞留池种植土壤填料中营养土的含量为5%~10%(相应壤质土的含量为30%~25%,砂的含量为65%)时,对雨水径流中氨氮、TN、TP、COD和SS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城市道路雨水 污染物 填料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潘国艳 夏军 +2 位作者 张翔 王红萍 刘恩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5,共3页
为研究生物滞留池滞留雨水径流和缓解城市渍涝的能力,通过模拟试验监测了生物滞留单元的入流和出流过程,研究其对雨水径流总量的削减率、洪峰削减率和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等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在12.83%~48... 为研究生物滞留池滞留雨水径流和缓解城市渍涝的能力,通过模拟试验监测了生物滞留单元的入流和出流过程,研究其对雨水径流总量的削减率、洪峰削减率和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等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在12.83%~48.12%之间,对洪峰的削减率平均为70.85%,延迟洪峰出现时间约26.6min,对小流量的洪峰延迟时间最长(达31.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水文效应 模拟试验 削减率
下载PDF
生物滞留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许萍 何俊超 +3 位作者 张建强 张雅君 黄俊杰 李俊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5,30,共6页
生物滞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其对城市径流中悬浮物、重金属、油脂类及致病菌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够稳定。通过对国内外常规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质净化效果的总结,探讨了常规生物滞留池氮磷... 生物滞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其对城市径流中悬浮物、重金属、油脂类及致病菌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够稳定。通过对国内外常规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质净化效果的总结,探讨了常规生物滞留池氮磷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滞留池强化脱氮除磷的技术改进方法、机理及效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地表径流 反硝化 填料优化 植物种类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池的水文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艳伟 魏晓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3,共6页
在分析生物滞留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滞留池模拟设计软件RECARGA对生物滞留池在径流消减、地下水入渗补给、积水时间、总处理水量等方面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模拟,证实了其显著的水文调控功能;对根区深度、根区土壤、降水类型、... 在分析生物滞留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滞留池模拟设计软件RECARGA对生物滞留池在径流消减、地下水入渗补给、积水时间、总处理水量等方面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模拟,证实了其显著的水文调控功能;对根区深度、根区土壤、降水类型、天然土壤等影响生物滞留池设计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生物滞留池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发展 生物滞留 RECARGA 水文效应
下载PDF
生物滞留池用于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效芳 陶权 +1 位作者 姚景 梁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29,共5页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采用分散方法,从源头削减雨水和控制污染物迁移的高效LID措施。从水文效应、水质处理及模型建立三方面回顾了国外生物滞留池的研究现状,对生物滞留池用于国内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展望如下:在满足水量负荷下对溶解性N和颗...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采用分散方法,从源头削减雨水和控制污染物迁移的高效LID措施。从水文效应、水质处理及模型建立三方面回顾了国外生物滞留池的研究现状,对生物滞留池用于国内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展望如下:在满足水量负荷下对溶解性N和颗粒悬浮物去除的研究;生物滞留池长期运行稳定性研究,包括填料的二次污染和自然再生等;生物滞留池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的研究必须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减少试验周期和优化试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径流 生物滞留 水文效应 水质 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HYDRUS-1D模型的不同生物滞留池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特征模拟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家科 赵瑞松 李亚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50-4159,共10页
通过生物滞留池中试和HYDRUS-1D软件,构建了水分和溶质在不同填料生物滞留池中的运移模型,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生物滞留池对水量和水质的调控效果.同时,利用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h、θs、n、Ks等参数对... 通过生物滞留池中试和HYDRUS-1D软件,构建了水分和溶质在不同填料生物滞留池中的运移模型,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生物滞留池对水量和水质的调控效果.同时,利用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h、θs、n、Ks等参数对水分运移的影响较大,V、c、h、Kd等参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较大.选取试验1~4的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试验5~9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水量及溶质的Nash-sut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Ens)均在0.85以上.采用率定后的模型对预设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人工填料层为粉煤灰+沙的生物滞留池对水量综合削减率为70.54%,对污染物负荷综合削减率为83.88%,效果最佳;增加填料层的厚度可以提高水量削减效果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在30、40、50 cm 3种厚度下,填料厚度为50 cm时,水量综合削减率为64.00%,污染物负荷综合削减率为77.71%,效果最佳.进水水量的增大会降低水量削减效果和污染物去除效果,1年重现期下比10年重现期下水量综合削减率大35.97%,污染物负荷综合削减率大20.19%.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进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高、低浓度进水下污染物负荷综合削减率相差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生物滞留 填料 溶质运移 模拟
原文传递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 被引量:18
9
作者 宫曼莉 左俊杰 +4 位作者 任心欣 赵洪涛 罗茜 廖云杰 李叙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96-4104,共9页
不同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组合对于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其对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污染物累积-冲刷-输送)的影响及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的评估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城为例,分析了6场降雨事件下透水路面-生... 不同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组合对于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其对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污染物累积-冲刷-输送)的影响及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的评估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城为例,分析了6场降雨事件下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对城市面源晴天污染物累积量、降雨径流冲刷量、不同LID设施的削减量、溢流的负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颗粒物平均累积量为(15.80±3.79)g·m^-2,粒径〉250μm的颗粒物质量占比约为65.14%;6场不同强度降雨对地表颗粒物的平均冲刷率为17.15%,粒径〈105μm的颗粒物冲刷率为62.71%-74.94%;降雨冲刷地表径流污染物SS、TN、TP的平均污染负荷分别为2.02、0.025、0.001 3 g·m^-2;透水路面下渗、过滤作用对污染物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26%、46.29%、19.27%;生物滞留池对径流二次净化去除率分别为85.25%、20.22%、70.27%;入河径流污染物SS、TN、TP的平均污染负荷分别为0.08、0.011、0.000 3 g·m^-2,是地表冲刷污染负荷的4.05%、43.47%、24.39%.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应用对道路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显著.通过定量化表征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应用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以期为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的污染负荷估算及LID工程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LID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和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路面 生物滞留 污染负荷 累积 冲刷 净化效果
原文传递
浒苔生物炭对雨水径流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友媛 李培强 +5 位作者 李闲驰 孙萍 赵新月 李洁 李晋 辛至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4-282,共9页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填料(浒苔生物炭)处理雨水径流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及机制,进行室内批量吸附实验,在对浒苔生物炭进行碱改性(1、2和3 mol·L^(-1)NaOH改性,分别标记为BC1、BC2和BC3)基础上,开展改性前后浒苔生物炭对NH+4-N吸附... 为探究生物滞留池填料(浒苔生物炭)处理雨水径流氨氮(NH+4-N)的去除效果及机制,进行室内批量吸附实验,在对浒苔生物炭进行碱改性(1、2和3 mol·L^(-1)NaOH改性,分别标记为BC1、BC2和BC3)基础上,开展改性前后浒苔生物炭对NH+4-N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适宜浓度的碱改性提高了浒苔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微观结构,增加了O元素含量,丰富了表面官能团,其中BC2改性效果最好.②浒苔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在pH值9.0和生物炭投加量0.5 g·L^(-1)时,吸附量最大,BC1和BC2的吸附量比BC分别提高6.4%和10.8%,BC3则降低13.7%,BC2吸附效果最好,饱和吸附量达16.76 mg·g^(-1).③浒苔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机制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吸附过程受到生物炭的高pH值、孔隙的静电吸引以及表面羟基(—OH)、羧基(—COOH)和碳氧单键(C—O)等官能团的络合氧化等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适量的NaOH来改性浒苔生物炭能够提高对NH+4-N的吸附效果,可作生物滞留池的填料来去除NH+4-N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浒苔生物 氨氮 吸附特性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池水质效应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7
11
作者 潘国艳 夏军 +2 位作者 张翔 王红萍 刘恩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通过模拟20场径流过程,对生物滞留池的水质过程进行了试验监测.结果显示:滞留池对总氮的平均去除效率为17.63%,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70.51%、58.84%;对污染物总量的降低效率大于浓度的消减率,对总磷和COD总量的... 通过模拟20场径流过程,对生物滞留池的水质过程进行了试验监测.结果显示:滞留池对总氮的平均去除效率为17.63%,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70.51%、58.84%;对污染物总量的降低效率大于浓度的消减率,对总磷和COD总量的消减率达到60%以上,对总氮量的去除效率达到28.20%;草皮和小叶黄杨对总氮量、总磷量和COD的去除率接近.试验表明生物滞留池系统是控制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非点源污染的较好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水质效应 污染物浓度 污染物总量 非点源污染 都市雨水管理
下载PDF
改良填料生物滞留池对雨水径流中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熊家晴 何一帆 +1 位作者 白雪琛 王晓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64-2172,共9页
针对生物滞留池在一定淹没区高度条件下同时添加碳源对P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问题,开展了生物滞留池填料改良方法的研究。通过构建3根模拟实验柱,分别填充传统填料、普通生物炭改良填料和铁改性生物炭改良填料,分析了不同生物炭改良填料... 针对生物滞留池在一定淹没区高度条件下同时添加碳源对P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问题,开展了生物滞留池填料改良方法的研究。通过构建3根模拟实验柱,分别填充传统填料、普通生物炭改良填料和铁改性生物炭改良填料,分析了不同生物炭改良填料生物滞留池在不同淹没区高度和不同落干期条件下对PO43--P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生物炭对生物滞留池填料的改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淹没区高度为300 mm的条件下,铁改性生物炭改良填料生物滞留池对于PO43--P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接近90%,而普通生物炭改良填料生物滞留池对PO43--P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低于60%;同时,在不同落干期条件下,所有实验柱均未发生PO43--P淋出现象。铁改性生物炭改良填料生物滞留池在设有一定高度淹没区条件下对雨水径流中磷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对不同落干期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污染 生物滞留 生物 改良填料 磷的去除
原文传递
基于SWMM模型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颜乐 夏自强 +1 位作者 丁琳 周艳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城市化通过改变区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以济南某停车场为研究区域,假设该区域所设的调控措施为生物滞留池,运用SWMM软件建立模型,对加入调控措施-生物滞留池前后进行水文效应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 城市化通过改变区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以济南某停车场为研究区域,假设该区域所设的调控措施为生物滞留池,运用SWMM软件建立模型,对加入调控措施-生物滞留池前后进行水文效应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深度、坡度等指标,模拟不同指标下的径流形态。研究表明:经生物滞留池调控后,洪峰流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生物滞留池对于重现期较短的降水效果比较明显,重现期越长,效果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城市化 水文分析 SWMM
下载PDF
基于SWMM的生物滞留池布置水文时空效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奔奔 高成 +1 位作者 寇传和 张家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利用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模块,根据汇流时间将研究区的子汇水区划分为上游和下游,生物滞留池按照不同位置(上游和下游)和不同规模布设,研究其遭遇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的水文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降雨重现期下,生物滞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较... 利用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模块,根据汇流时间将研究区的子汇水区划分为上游和下游,生物滞留池按照不同位置(上游和下游)和不同规模布设,研究其遭遇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的水文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降雨重现期下,生物滞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较好;相同重现期时,规模较大的生物滞留池效果较好,而布设的越分散,其降低径流系数的效果越好,但削减洪峰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生物滞留 低影响开发 时空分布 水文效应
下载PDF
生物滞留池去除道路径流雨水中氮磷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建强 许萍 何俊超 《市政技术》 201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介绍了生物滞留池去除径流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原理,分析了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的性能、降雨间隔期及植物的选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关于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指出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方向,为生... 介绍了生物滞留池去除径流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原理,分析了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的性能、降雨间隔期及植物的选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关于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指出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方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雨水 生物滞留 氮磷去除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下载PDF
生物滞留池处理径流雨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芬芬 蔡志文 +2 位作者 冯萃敏 魏瞳 王睿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460,共6页
对生物滞留池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相关介绍,从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去除效果以及水量调控效果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滞留池的研究现状。接着就填料改良、植物选型等改进措施在生物滞留池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做了举例说明,提出了生物滞留... 对生物滞留池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相关介绍,从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去除效果以及水量调控效果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滞留池的研究现状。接着就填料改良、植物选型等改进措施在生物滞留池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做了举例说明,提出了生物滞留池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为生物滞留池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径流雨水 水质 水量 水文 现状 改进
下载PDF
生物炭对去除生物滞留池氨氮及雨水持留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田婧 刘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1207,共7页
为了加强对城市雨水的处理,提出了将生物炭添加于生物滞留池填料土,以黄松木为原料,在55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分析生物炭对生物滞留池填料土的理化性质和雨水中氨氮吸附能力的影响;测量了对照填料土和添加了4%生物炭的改良填料土在-15 3... 为了加强对城市雨水的处理,提出了将生物炭添加于生物滞留池填料土,以黄松木为原料,在55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分析生物炭对生物滞留池填料土的理化性质和雨水中氨氮吸附能力的影响;测量了对照填料土和添加了4%生物炭的改良填料土在-15 300~0 cm H2O土壤水吸力范围的水分特征曲线;采用圆盘入渗仪和DISC软件测算了田间生物滞留池对照和改良填料土的导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用提高了酸性填料土的p H值,降低填料土容重达7%,增加总孔隙率约28%,增大阳离子交换量达33%;施用生物炭后,填料土对氨氮的去除率从-26%~28%提高到50%~90%;生物炭的施用使填料土有效水含量从0.016 cm3/m-3提高到0.063 cm3/m-3,饱和导水率增大了1.5倍;生物炭可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提高生物滞留池对城市雨水中氨氮的去除,并有助于城市雨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城市雨水处理 生物滞留 氨氮吸附 水分特征曲线 导水率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建婷 董增川 +1 位作者 孙艳伟 徐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45,50,共5页
由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说明城市雨洪调控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天然状态、城市化后无调控措施和添加生物滞留池调控三种情景下水文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应的水文效应,并通过改变生物... 由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说明城市雨洪调控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天然状态、城市化后无调控措施和添加生物滞留池调控三种情景下水文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应的水文效应,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表层厚度模拟径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能有效减小径流、削减洪峰、延迟出口流量过程出现的时间,且对小降雨事件的调控性能显著;改变生物滞留池的表层厚度对下渗几乎无影响,随着表层厚度的增大表面出流和径流系数都减小,而对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提高生物滞留池的面积比例或其他措施共同调控城市的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调控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 水文效应 表层厚度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生物滞留池的效果模拟和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乐文彩 黄琦珊 +2 位作者 游成赟 盛储望 章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8,共6页
南方红壤区降雨量大且相对集中,红壤保肥性差、渗透性低,对生物滞留池的建设造成较大压力。通过室外人工模拟中试实验,选取3类设计影响因素:植物种类、填料层砂土比(1∶3、1∶4和1∶5)和水力/污染负荷,研究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 南方红壤区降雨量大且相对集中,红壤保肥性差、渗透性低,对生物滞留池的建设造成较大压力。通过室外人工模拟中试实验,选取3类设计影响因素:植物种类、填料层砂土比(1∶3、1∶4和1∶5)和水力/污染负荷,研究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1—W7的7套生物滞留池对NH_3-N、NO^-_3-N、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98%~83.61%、 64.18%~83.63%、59.99%~77.15%、76.85%~85.17%和45.11%~85.44%,红壤对P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使TP的去除效果显著;重金属Pt、Cu、Zn和C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31%~97.00%、84.56%~86.03%、96.88%~97.21%和96.39%~97.44%,去除效果高效、稳定。影响研究表明:杜鹃和狗牙根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略优于月季;砂土比与N类污染物的去除率正相关,与COD的去除率负相关,对TP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大逐渐减小,随污染负荷的增大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滞留 植物 水力/污染负荷
原文传递
生态沟渠-生物滞留池组合控制农村径流污染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雷 杨小丽 +2 位作者 吴青宇 王亦铭 徐佳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60-3167,共8页
生态沟渠和生物滞留池因其良好的径流污染控制能力和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单一的生态沟渠或生物滞留池在农村径流污染控制中常存在氮磷去除效果不稳定和基质易堵塞等问题.将两者串联构建组合系统,利用生态沟渠预处理去除... 生态沟渠和生物滞留池因其良好的径流污染控制能力和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单一的生态沟渠或生物滞留池在农村径流污染控制中常存在氮磷去除效果不稳定和基质易堵塞等问题.将两者串联构建组合系统,利用生态沟渠预处理去除部分污染物,可降低生物滞留池污染负荷和减轻基质堵塞;同时在生物滞留池中设置淹没区并添加天然载体碳源提升系统脱氮效果.研究了载体碳源、降雨强度和干湿交替等条件对生态沟渠-生物滞留池组合系统控制农村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稻草和木屑两种天然载体碳源分别将生物滞留池段的TN去除率提升19.9%和20.4%.模拟降雨强度从小雨增至大雨时,外加碳源组合系统COD、NH_(4)^(+)-N、TN和TP去除率平均下降17.0%、16.8%、20.4%和17.2%,其中生态沟渠段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贡献平均降低16.3%、13.0%、24.2%和22.1%.干湿交替运行可提高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相较连续进水,干旱3周后木屑组TN平均去除率提升12.3%.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木屑组和稻草组生物滞留池样品的α多样性高于对照组;投加载体碳源的生物滞留池淹没区中硫杆菌属(Thiobacillu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有望为组合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生物滞留 农村径流污染 载体碳源 干湿交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