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匀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生物显微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田鹏 严伟 +3 位作者 李凡星 杨帆 吴云飞 何渝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传统的小孔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受小孔的不确定度影响,成像质量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产生均匀球面波得到宽视场高分辨的显微成像方法。激光经过扩束镜、显微物镜后聚焦成一个极小的光斑,调节针孔阵列与焦点的距离,针孔直径与焦斑相配... 传统的小孔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受小孔的不确定度影响,成像质量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产生均匀球面波得到宽视场高分辨的显微成像方法。激光经过扩束镜、显微物镜后聚焦成一个极小的光斑,调节针孔阵列与焦点的距离,针孔直径与焦斑相配形成理想球面波。照明被测物后,透射球面波和物体散射的物光波形成干涉条纹,由大靶面图像传感器采集。载物与不载物的图像相减去掉脏点和杂光干扰。菲涅耳逆变换重构算法恢复物体信息。生物实验证明,均匀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能够获得高质量显微成像,视场范围3.22 mm×3.22 mm,分辨率5.09μm,其快速、非接触、灵活的放大倍率可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检测、材料识别、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同轴全息 均匀球面波 生物显微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祖文 夏潮湧 +1 位作者 刘惠敏 卓海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实验室都有制作比染色器所需的材料,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染色效果良好。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尤其铅染)过程中,往往由于CO_2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实验室都有制作比染色器所需的材料,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染色效果良好。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尤其铅染)过程中,往往由于CO_2的影响,常在超薄切片上产生碳酸铅沉淀,使切片受到污染,影响观察,严重时无法观察使之前功尽弃。我们参考LKB2160型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和染色过程,结合工作中的实践,自制了一种简易的染色器,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使用此染色器,可使超薄切片的染色达到防污染、规格化、省时间的效果。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器 切片 生物显微
下载PDF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及诊断眼部睫状体脱离 被引量:71
3
作者 杨文利 刘磊 +3 位作者 朱晓青 李志辉 王兰 郑邦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4-196,11,共4页
目的探讨眼部睫状体脱离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对173例睫状体脱离的患眼与健眼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其测量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眼部睫状体脱离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对173例睫状体脱离的患眼与健眼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其测量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睫状体脱离眼均为360°全周脱离,而非某一象限的脱离。UBM探查睫状体脱离的特征性表现:巩膜与睫状体间存在无回声区,睫状突位置前移、前旋,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中轴部位移动,部分患者可见睫状体平坦部呈层间分离。部分患者可显示虹膜、睫状体与巩膜附着点完全脱离,形成睫状体离断,离断的范围可为眼球的某一象限而非眼球全周,致使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形成完全沟通的瘘口。脱离眼的前房深度(2115±589)μm较未脱离眼的前房深度(2736±441)μm浅(t=4.49,P<0.001),前房变浅的原因是睫状突前移、前旋导致虹膜根部膨隆。结论应用UBM检查可以明确地诊断睫状体脱离,且不受屈光间质条件的限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 睫状体脱离 诊断
原文传递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 被引量:63
4
作者 周建理 杨青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是近年新提出的一种中药材鉴定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袖珍显微镜等结合适合的电脑软件,观察、拍摄药材表面的细微特征信息,根据药材表面反映出的不同信息特征达到鉴别中药材的目的。该方法不同于显微鉴定法...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是近年新提出的一种中药材鉴定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袖珍显微镜等结合适合的电脑软件,观察、拍摄药材表面的细微特征信息,根据药材表面反映出的不同信息特征达到鉴别中药材的目的。该方法不同于显微鉴定法,是性状鉴定法向着微观领域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性状 体视显微 生物显微 中药材 鉴定方法
下载PDF
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王宁利 周文炳 +2 位作者 欧阳洁 陈秀琦 吴京红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238-241,252,共5页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进行了比较研究,按照观察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对恶性青光眼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建议。结果:在12例病例中有4例(33.3%)经超声生物显微镜证实存在有睫状环阻滞的特征,且对侧眼存在眼前段狭小的解剖学特征;其余8例(76.6%)患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睫状体被动牵拉变形,对侧眼解剖特征和正常人相同。12病例中有7例接受了诊断性手术,术中有6例证实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存在。结论:按照本研究结果可将恶性青光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睫状环阻滞型,它由于睫状环阻滞引起的,与患者本身具有的狭小的眼前段解剖结构有关;另一类是虹膜-晶体阻滞型,它由于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引起的。这两类恶性青光眼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前房变浅,后房消失,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但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眼科学报1999;15:238-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分类 发病机制 超声生物显微
下载PDF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被引量:54
6
作者 刘磊 王涛 李志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8-182,I010,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合A超检查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以了解急性发作时睫状环阻滞的状况。方法对27例(31只眼)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进行实时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与同一眼术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进行对比...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合A超检查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以了解急性发作时睫状环阻滞的状况。方法对27例(31只眼)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进行实时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与同一眼术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进行对比观察;并以54只正常眼和7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作时,18只眼(58.1%)睫状体和晶体完全相贴,13只眼(41.9%)睫状体和晶体间有一间隙。睫状体厚度明显增厚(P<0.05)。11只眼(35.5%)可见睫状体上腔液。结论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中,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关系异常是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病的原因。睫状体上腔液是造成睫状体、晶体阻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睫状环阻滞性 超声生物显微
原文传递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涛 刘磊 +1 位作者 李志辉 张舒心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睫状体改变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结合A超检测99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58只正常眼的活体眼前节...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睫状体改变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结合A超检测99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58只正常眼的活体眼前节结构,并对两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50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49只眼。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相对晶体位置偏前、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闭与慢闭相比,前者前房更浅,相对晶体位置更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闭与正常眼相比,前者的睫状体与晶体距离较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慢闭与正常眼相比,前者的睫状体与晶体距离亦较短,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有关。其中晶体位置前移导致的瞳孔阻滞及继发的房角变窄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共同机制;而睫状突肿胀、睫状体位置的改变及与年龄相关的晶体厚度增大是导致晶体位置前移的可能原发因素。对于急闭而言,瞳孔阻滞是其发病的更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发病机制 超声生物显微
原文传递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房角镜检查眼前房角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宁利 叶天才 +3 位作者 赖铭莹 欧阳洁 曾明兵 杨成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4-178,I010,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与房角镜检查眼前房角的结果,为房角镜检查提供新的技术和资料。方法采用双盲法分别对10例(20只眼)的眼前房角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 目的比较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与房角镜检查眼前房角的结果,为房角镜检查提供新的技术和资料。方法采用双盲法分别对10例(20只眼)的眼前房角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等级相关法对获取的资料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取α=0.05)。结果两种检查法在宽房角状态下对房角的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窄房角状态时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差,房角镜观察到的房角较UBM观察到的房角宽。在狭窄房角状态下,两种检查法在虹膜根部附着点的判别上一致性较差;在周边虹膜形态的评价上,有近1/4的患者出现观察结果不一致。结论(1)房角镜检查由于受照明光线及操作时机械干扰的影响,所观察到的房角状态比自然状态稍宽,特别是判别房角是否为功能关闭较为困难;(2)在窄房角状态下判别虹膜根部附着点时,由于受房角可见程度的影响,房角镜所判断的附着点具有推测性;(3)在判别周边虹膜形态时,由于受虹膜表面不规则形态的影响,用房角镜检查有时将出现判别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角镜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 青光眼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我国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宁利 刘文 +1 位作者 陈伟蓉 陈静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1-475,共5页
关键词 眼科 超声生物显微 UBM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温哥华量表法用于瘢痕测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佳旭 李英明 +5 位作者 冯金凤 郑卫 武艳娇 陈书英 王琳冬 李学伟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08-3610,共3页
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温哥华量表法评价皮肤瘢痕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进行二次剖腹产的孕妇100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孕24周使用UBM进行瘢痕厚度测量及VSS进行瘢痕评估。UBM测量数值与术后显微镜测量数值进行对比,并... 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温哥华量表法评价皮肤瘢痕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进行二次剖腹产的孕妇100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孕24周使用UBM进行瘢痕厚度测量及VSS进行瘢痕评估。UBM测量数值与术后显微镜测量数值进行对比,并对两名不同医生分别使用VSS进行瘢痕评估分数对比,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准确性进行研究,证明超声生物显微镜应用于瘢痕测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孕24周UBM测量瘢痕厚度为(0.41±0.16)mm,术后病理显微镜测量厚度为(0.43±0.15)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率为92%;使用VSS评分,医生A评估分值为(5.2±1.9)分,医生B评估分值为(7.1±3.3)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名医生对同一名孕妇评估符合率为57%。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瘢痕厚度的量化测量指标,为美容外科手术缝合方式的改进、术后瘢痕治疗和祛瘢药物疗效提供准确、简便、可重复的量化参数,进而推动美容外科发展。该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 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 病理 剖腹产 皮肤瘢痕测量
下载PDF
多种影像方法联合诊断眼内异物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35
11
作者 朱豫 张效房 盛艳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 评估CT、B超、X线拍片、MRI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联合诊断和定位眼内异物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对 10 3例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内容包括 :致伤原因、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验证。结果 CT对 10 3... 目的 评估CT、B超、X线拍片、MRI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联合诊断和定位眼内异物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对 10 3例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内容包括 :致伤原因、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验证。结果 CT对 10 3例患者眼内异物的显示率达 10 0 % ,能较好地显示异物位置 ,大致确定异物为金属或非金属 ,但对异物的大小和形态显示不清 ,低密度异物显示不良 ,对眼内并发症的显示率较低。B超对 10 3例患者眼内异物的显示率为 93 2 % ,对眼前段异物和眼球后异物显示较差 (分别为 11/16和 4 /6 ) ,但对眼内异物的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显示良好。X线正、侧位拍片可清晰地显示眼内金属异物大小和形态。MRI对眼内低密度异物显示优于CT。UBM对眼前段低密度异物显示较好。结论 在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中 ,CT的优势在于显示较高密度异物及其与眼球壁的关系 ,B超的优势在于显示异物与眼球壁的关系及眼内并发症 ,X线拍片的优势在于显示金属异物大小和形态 ,MRI的优势在于显示眼部非磁性低密度异物 ,UBM的优势在于显示眼前段低密度和细小异物。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为手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 眼内异物 并发症 CT B超 X线 MRI 超声生物显微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正常人眼前节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文利 刘磊 +1 位作者 李雪非 王景昭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方法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的超高频(50~100mHz)换能器,对活体眼球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结果UBM能清晰观察角... 目的了解正常人活体状态下的眼前节组织结构。方法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的超高频(50~100mHz)换能器,对活体眼球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结果UBM能清晰观察角膜、巩膜、虹膜、晶体、睫状体、前房、后房和眼外肌等结构。结论UBM是一种无创伤、且在活体状态下观察眼前节结构的新方法,它弥补了既往不能在活体组织上动态观察眼前节结构的不足。因换能器频率高,探查深度仅4~5mm,只适用于观察眼部的表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显微 超声波 UBM 眼科检查
原文传递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opulations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宁利 吴河坪 范志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706-1715,155,共10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jor progres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METHODS: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papers or reviews related to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ublished...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jor progress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METHODS: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papers or reviews related to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foreign journals. A total of 76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rom several hundred original articles or reviews. The content of selected articles i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urpose and the authors are authorized scientists in the study of glaucoma. RESULTS: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glaucoma in the Sino-Mongoloid population. PACG in Chine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depending on the mechanism of angle closure: 1. Multimechanism: 54.8% of Chinese PACG is caused by co-existing factors. The pattern of angle closure appears to mainly be creeping closure. After iridectomy, almost 40% of the cases still manifest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arkroom provocative test and progressive synechial closure or recurrent angle closure may occur. Several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is form of PACG such as pupillary blocking component, iris crowding component and anterior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These factors can coexist in the follow patterns: pupillary blocking and iris crowding coexist; pupillary blocking and anterior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coexist or three of them co-exist. 2. Pupillary block: (38.1% of Chinese PACG) is caused by iris bombe due to pupillary block with acute or subacute attack. It responds well to iridectomy or laser iridotomy. 3. Non-pupillary blocking: (7.8% of Chinese PACG). They usually have a deeper anterior chamber, and tend to be younger (below 40 years of age). Angle closure in this form of PACG is caused by: iris crowding mechanism or/and anteriorly positioned ciliary body against iris root to angle. It is critical to distinguish multi-mechanism PACG from other types.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r this type of PACG is also iridectomy, but after the pupillary block component is eliminated by iridectomy, the residual non-pupillary blocking com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 China Glaucoma Angle-Closure Humans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 被引量:31
14
作者 郭晓萍 高岩 +1 位作者 陈刚 刘向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 4 6例 (5 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个月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 4 6例 (5 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个月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 1个月前房深度明显增大 (P <0 0 1) ;5 0 0 μm处小梁虹膜夹角 (TIA5 0 0 )、2 5 0 μm和 5 0 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 (AOD2 5 0、AOD5 0 0 )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 (均P <0 0 1) ,TIA5 0 0平均比值 (术后TIA5 0 0 /术前TIA5 0 0 )为 1 6 5 (1 12~ 4 91) ,AOD2 5 0平均比值 (术后AOD2 5 0 /术前AOD2 5 0 )为1 81(1 0 6~ 2 6 7) ,AOD5 0 0平均比值 (术后AOD5 0 0 /术前AOD5 0 0 )为 1 6 5 (1 0 1~ 2 76 ) ,均与术前值呈显著负相关 (均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著增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角宽度 ;术前前房角越窄 ,术后前房角的变化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前房角改变
原文传递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房角改变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伟蓉 王宁利 +1 位作者 利华明 陈秀琦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0-331,I023,共2页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 超声生物显微
原文传递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朱思泉 王宁利 +2 位作者 张红言 余秋容 李奇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161例患者的22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3年者186眼,>3年者40眼。结果有1只眼再发作眼压升高,施行小梁切除术后又出现眼压升高,前房硅管植入后眼压得到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平均加深1.1mm,周边前房平均加深0.2mm。除再发眼压升高的1只眼的视野继续损害外,215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除炎症引起的青光眼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粘连分离术 临床研究 眼合 治疗 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超声生物显微 眼压升高 小梁切除术后 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临床效果 钝性分离 房角关闭 手术前后 随访时间 房角开放 有效方法
下载PDF
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以腹毛目纤毛虫棘尾虫、尖毛虫和游仆虫,膜口目纤毛虫草履虫以及腰鞭目鞭毛目角藻为材料,对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取材固定、脱水、干燥后原生动物在样品台上的定位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取得成功的关... 以腹毛目纤毛虫棘尾虫、尖毛虫和游仆虫,膜口目纤毛虫草履虫以及腰鞭目鞭毛目角藻为材料,对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取材固定、脱水、干燥后原生动物在样品台上的定位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取得成功的关键及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样品 SEM 生物显微技术
下载PDF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睫状肌麻痹剂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涛 刘磊 +3 位作者 李志辉 胡士敏 杨文利 朱晓青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眼压的关系,同时对睫状体厚度、睫状体晶体赤道部距离进行观察。方法以48只正常眼为研究对象,在局部应用2%后马托品前、后分别进行眼前节结构的...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眼压的关系,同时对睫状体厚度、睫状体晶体赤道部距离进行观察。方法以48只正常眼为研究对象,在局部应用2%后马托品前、后分别进行眼前节结构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定量测定,并测量眼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后在反映房角改变的参数中,小梁虹膜夹角减小,房角开放距离250减小,虹膜厚度1增厚,前房加深,虹膜晶体接触距离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反映睫状体改变的参数中,睫状体和睫状突的厚度减小,巩膜睫状体夹角增大,虹膜悬韧带距离减小,睫状体晶体距离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压由2.35±0.46kPa(1kPa=7.5mmHg)升高至2.43±0.47kPa,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前房加深、房角变窄、睫状体变薄且向后运动、睫状体晶体距离增大。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动态观察眼前节结构的改变并行定量测定,在眼前节形态学研究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 睫状肌麻痹剂 眼前节结构 睫状体 散瞳剂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文利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6年第3期166-171,共6页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是一种利用超高频率(50-100MHz)超声对眼部组织结构进行成象的新方法。其特点是成象清晰,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角膜、前房、晶体、房角等组织...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是一种利用超高频率(50-100MHz)超声对眼部组织结构进行成象的新方法。其特点是成象清晰,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角膜、前房、晶体、房角等组织结构,尤为突出的是可以清晰地显示后房结构,弥补了以往在活体组织上无法详尽检查后房情况的不足。但是,由于探头频率高,所以,目前仅能探查深度在4mm左右的眼前节病变,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讨论了UBM在眼科临床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我们认为UBM是一种极有潜力的无损伤的检查方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范围定能逐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 眼科诊断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暗室激发试验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宁利 赖铭莹 +1 位作者 陈秀琦 叶天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3-186,I01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与传统暗室激发试验在闭角型青光眼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22只眼)先兆期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患者组,15例(30只眼)...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与传统暗室激发试验在闭角型青光眼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22只眼)先兆期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患者组,15例(30只眼)深前房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暗室试验和UBM暗室试验。比较两种暗室试验前后房角的变化与眼压差,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结果两种暗室试验结果显示,闭角型青光眼组22只眼中,10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1kPa=7.5mmHg),12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或无变化。UBM暗室试验发现,15只眼出现房角功能关闭,其中3只眼1个象限关闭,5只眼2个象限关闭,7只眼超过2个象限关闭。传统暗室试验结合Goldmann房角镜检查发现8只眼房角关闭;其中3只眼2个象限关闭,5只眼2个以上象限关闭。对照组3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UBM及Goldmann房角镜检查均未发现房角功能关闭。以两种暗室试验下诱发的房角关闭为判断标准,UBM暗室试验诊断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100.0%;传统暗室试验的阳性率为31.8%,两者间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室激发试验 超声生物显微 诊断 青光眼.闭角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