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4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微生物产生“马鞍型”存活曲线的可能作用机制 被引量:136
1
作者 宋道军 姚建铭 +1 位作者 邵春林 余增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的存活与注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存活曲线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变化,完全不同于紫外...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的存活与注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存活曲线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变化,完全不同于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下的“肩形”(D.radiodurans)和“直线形”(E.coli)。本文根据已有的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理论对这现象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 存活剂量关系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原生药材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92
2
作者 杜晓敏 刘璐 何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80-684,共5页
采用超细微粉技术对原生药材进行微粉加工制成的外用和内服制剂与传统工艺比较,动物实验证明可提高后者的生物学效应,与传统粉碎工艺的制剂比较可明显提高药效学活性。
关键词 超细微粉技术 生物学效应 原生药材 药效
下载PDF
毫微秒电磁脉冲的生物效应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84
3
作者 王保义 杨杰斌 +5 位作者 郭庆功 刘长军 王子淑 王喜忠 王亚军 邹方东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7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宽频带横电磁场传输室(BTEM cell)从实验方面研究了细胞在瞬态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的非热生物学效应,并初步提出了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 毫微秒电磁脉冲 生物学效应 机理分析
原文传递
作物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生物效应及其评估 被引量:70
4
作者 郑有飞 杨志敏 +1 位作者 颜景义 万长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作物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生物效应及其评估郑有飞,杨志敏,颜景义,万长建(南京气象学院,南京210044)Biologicalresponseofcropsonenhancedsolarultravioletradi... 作物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生物效应及其评估郑有飞,杨志敏,颜景义,万长建(南京气象学院,南京210044)Biologicalresponseofcropsonenhancedsolarultravioletradiationanditsesti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态 紫外线辐射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被引量:92
5
作者 王雷 李春英 高天文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窄谱中波紫外线波长在 311nm左右 ,对银屑病等多种疾病具有确切疗效。综述了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包括对T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黑素细胞、尿刊酸、细胞因子等的影响 ,红斑效应和致癌性等 。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生物学效应 应用 银屑病 治疗
下载PDF
次声的产生及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74
6
作者 陈景藻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9年第1期9-14,共6页
次声在自然环境、工业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军事环境以及人体内广泛存在。国际上对次声的研究尚不够普遍与深入,我国尚未开展有关次声生物学作用的系统研究。系统介绍了次声的物理性质及声源,人工次声装置,人体内存在的次声,次声对人体... 次声在自然环境、工业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军事环境以及人体内广泛存在。国际上对次声的研究尚不够普遍与深入,我国尚未开展有关次声生物学作用的系统研究。系统介绍了次声的物理性质及声源,人工次声装置,人体内存在的次声,次声对人体及一些系统器官的作用效应,次声的作用参数与作用效应的关系,次声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声源 频率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基础骨生物力学(一) 被引量:59
7
作者 崔伟 刘成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82-85,共4页
基础骨生物力学(一)崔伟,刘成林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分支,它以工程力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骨在受力后的生物学效应,是对骨质量进行评定的一种可靠方法。虽然骨密度的测定常常被用于评定骨脆性和... 基础骨生物力学(一)崔伟,刘成林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分支,它以工程力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骨在受力后的生物学效应,是对骨质量进行评定的一种可靠方法。虽然骨密度的测定常常被用于评定骨脆性和对骨折危险性进行预测,但大量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骨质量 骨组织 骨密度 动物实验 骨折 临床研究 生物学效应 危险性 评定
下载PDF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8
作者 李文革 李倩 贺小香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途径,其还田方式可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酶的活性。但它也存在抑制作物生长,传播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等弊端。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还田方式 理化性状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远红外线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9
9
作者 吕晓宁 李鸣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147-9150,共4页
红外线位于光谱的可见光红光以外,波长范围为0.76~1000.00μm,临床将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0.76~1.5μm)和远红外线(1.5~400μm),其中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线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远红外线具有扩张微细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 红外线位于光谱的可见光红光以外,波长范围为0.76~1000.00μm,临床将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0.76~1.5μm)和远红外线(1.5~400μm),其中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线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远红外线具有扩张微细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强代谢修复、调节机体失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远红外线对人体产生生物学作用主要是细胞活化作用,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改变,从而使人体处于良好健康状态。目前主要应用于辅助诊断、消炎止痛、组织修复、消毒灭菌、抑制肿瘤、低温复温等领域。远红外线通过热效应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目前远红外线在部分领域已经得到开发和利用,有关远红外线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及其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生物学效应 临床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0
作者 古慧娟 石元亮 +1 位作者 于阁杰 王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4,共5页
世界缓/控释肥的消耗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缓/控释肥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肥料效应、作物效应、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四个方面对缓/控释肥的应用效应作一综述,并提出我国缓/控释肥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缓/控释肥 肥料效应 作物效应 环境效应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1
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2 位作者 江巨鳌 熊海蓉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种衣剂的研制、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种衣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种子 种衣剂 制备 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4 位作者 刘微 高书国 候东军 李国舫 常连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2-749,共8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较未施用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均...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较未施用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均表现出高于未施用处理的趋势.以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氮、磷动态变化综合评判,秋季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在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作基肥的基础上,调节秸秆C/N 15:1~35:1范围内,不同C/N未影响秸秆的转化进程;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施用促腐剂则促进了秸秆的快速腐解,使秸秆转化过程中氮素的净释放和磷素再次进入净释放的时间提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促腐条件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我国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4
13
作者 纪云晶 栗建林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国内近几 10年有关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 ,如对植物光合作用 ,促进叶绿素生长 ,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及远期生物学效应 ;对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的刺激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自由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 ,均表明其毒理作用因素... 国内近几 10年有关稀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 ,如对植物光合作用 ,促进叶绿素生长 ,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及远期生物学效应 ;对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的刺激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自由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等 ,均表明其毒理作用因素。首先是稀土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致关重要 ,同时与稀土侵入机体途径也密切相关 ,如给猴静脉注入毒性大 ,而给鼠灌胃、喂饲则属低毒。还有对某些生物学效应 ,如生长刺激素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给大剂量对其有抑制 ,而给小剂量则有激活作用。同时研究证明 ,轻稀土在一定剂量下 ,有抗诱变、抗癌、抑制自由基和提高体内抗氧化系统等的有益作用。此外还研究了稀土在动物体内的转归 ,主要分布在网状内皮系统的骨、肝与脾。还对接触稀土作业人群 ,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稀土 生物学效应 卫生标准 增产效应
下载PDF
春小麦航天育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王广金 闫文义 +4 位作者 孙岩 黄景华 刁艳玲 邓双丽 孙光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将小麦纯系种子用硼酸溶液和水浸泡后进行航天诱变处理。研究表明 ,航天处理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 2代农艺性状具有广泛变异 ,而且正向变异较多 ,为后代选择提供了更多机遇。选出了 5个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 将小麦纯系种子用硼酸溶液和水浸泡后进行航天诱变处理。研究表明 ,航天处理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 2代农艺性状具有广泛变异 ,而且正向变异较多 ,为后代选择提供了更多机遇。选出了 5个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品系 ,其中 97-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航天育种 空间诱变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5
作者 宋云 张怀渝 畅志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1-305,共5页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 ,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诱变机理 生物学效应 离子束生物技术 辐射诱变技术 诱变育种
下载PDF
稀土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44
16
作者 秦俊法 陈祥友 李增禧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1-16,共16页
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应进行了综述 ,包括 :中国的稀土资源 ,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稀土 ,稀土可能是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剂和人体的有效抑癌物。参考文献 5 4篇。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学效应 稀土资源 植物生长 调节剂 抑癌物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张弛 王治 +1 位作者 卫建峰 郭永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30-432,共3页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临产时由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一种生物学效应,提示产程开始[1]。近年来,产妇因惧怕分娩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使国内剖宫产率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而...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临产时由于子宫收缩所引起的一种生物学效应,提示产程开始[1]。近年来,产妇因惧怕分娩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使国内剖宫产率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而分娩时产生的剧烈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应用 分娩疼痛 生物学效应 子宫收缩 自然分娩
下载PDF
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朱杰 《生物磁学》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就不同参数的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磁场对生命体整体、组织、器官、细胞直至生物大分子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验结果对磁场生物学效应的可能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磁场 机理 效应研究 研究成果 物理机制 研究前景 生命体 分子层 细胞
下载PDF
微波诱变微生物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李豪 车振明 《山西食品工业》 2005年第2期5-6,14,共3页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波诱变育种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对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及诱变微生物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波诱变微生物育种的应用性研究。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育种 微波诱变 生物学效应 应用性研究 诱变育种 国内外
下载PDF
局部热刺激的生物学效应与艾灸温通原理 被引量:55
20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3 位作者 胡光勇 邹洋洋 陆露 张建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4-509,共6页
通过对近15年文献的查阅,从局部、远部及全身三个方面分析局部热刺激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其中,局部效应主要包括皮肤、肌肉和关节、浅表血管等方面;远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远端血管及内脏效应等方面;全身效应包括免疫反应和产生生物活性物... 通过对近15年文献的查阅,从局部、远部及全身三个方面分析局部热刺激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其中,局部效应主要包括皮肤、肌肉和关节、浅表血管等方面;远部效应主要表现在远端血管及内脏效应等方面;全身效应包括免疫反应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等。认为热刺激产生的效应受刺激温度、持续时间及刺激部位的影响,以此阐述艾灸温通原理,帮助理解和深入研究艾灸温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刺激 艾灸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