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酶的稳定性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冬梅 白复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78,482,共3页
高温条件下,嗜热酶能保持热稳定性,发挥生物催化作用。介绍了嗜热酶的稳定性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嗜热酶 稳定性 工业应用 生物催化作用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n Biocatalysis and Biotransformations in Ionic Liquids 被引量:5
2
作者 娄文勇 宗敏华 +1 位作者 吴虹 许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3-549,共7页
Ionic liquids have negligibly low vapor pressure, high stability and polarity. They are regarded as green solvents. Enzymes, especially lipases, as well as whole-cell of microbe, are catalytically active in ionic liqu... Ionic liquids have negligibly low vapor pressure, high stability and polarity. They are regarded as green solvents. Enzymes, especially lipases, as well as whole-cell of microbe, are catalytically active in ionic liquids or aqueous-ionic liquid biphasic systems. Up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on enzyme-exhibited features and enzyme-mediated reactions in ionic liquids. In many cases, remarkable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yield, catalytic activity, stability and (enantio-, regio-) selectivity were obtained in ionic liquid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bserved in conventional media. Accordingly, ionic liquids provide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of solvent in biocatalytic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s biocatalysis and biotransformations enzymatic catalysis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3
作者 梁足培 冯亚青 +1 位作者 梁智妍 孟舒献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The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CDAC) and immobilized urease in gelatin membrane (IE), was prepared. The cellulose, the dialdehyde cellulose (... The urea nitrogen adsorbent of complex type,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CDAC) and immobilized urease in gelatin membrane (IE), was prepared. The cellulose, the dialdehyde cellulose (DAC) and the CD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ose C2-C3 bond was broken under the oxidation of periodate and it was oxidated to DAC. The DAC was coated with chitosan and the CDAC was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in Na2HPO4-NaH2PO4 buffer solution was studied in batch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at CDAC/IE weight ratio 10:1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parameter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ea nitrogen onto the adsorbent was 36.7 mg/g at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CDAC 88%, initial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600 mg/L, pH 7.4 and temperature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urea nitrogen complex type adsorbent chitosan co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immobilized urease bio-catalysis
下载PDF
微生物-金红石协同催化体系还原降解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竑瑞 李艳 +1 位作者 鲁安怀 王长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00-201,共2页
自然环境中天然矿物与微生物在多个层次上存在交互作用并广泛参与环境自净化过程。其中,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Abderrazik等,2002);
关键词 生物 天然金红石 降解有机污染物 催化体系 半导体矿物 协同作用 生物催化作用 交互作用 催化性能 甲基橙
下载PDF
固定化生长细胞生物催化的若干动态性质
5
作者 刘幸 陈惠端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通过啤酒发酵实验研究了以海藻酸盐为载体的固定化生长细胞生物催化作用的若干动态特性.在分批出料的填充柱循环反应器中,产物抑制型的啤酒发酵、其S~t,P~t曲线与批式发酵罐的Xt/Xst~Kt理论曲线相似,A(λ=520... 通过啤酒发酵实验研究了以海藻酸盐为载体的固定化生长细胞生物催化作用的若干动态特性.在分批出料的填充柱循环反应器中,产物抑制型的啤酒发酵、其S~t,P~t曲线与批式发酵罐的Xt/Xst~Kt理论曲线相似,A(λ=520nm)的变化可作为简便的检测方法.发酵周期的缩短呈现τn=n-1(τ1-C)关系,式中n=2~4.这对生产上前期的成功应用是有力的支持.但在n≥5时出现载体的崩解和起泡现象,因相催化剂不能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生长细胞 啤酒发酵 生物催化作用 海藻酸盐
下载PDF
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环境评估
6
作者 范志婕 《生物学通报》 2014年第5期3-10,共8页
酶具有专一性与高效性,酶法工艺比传统工艺更节省原料和能源且应用广泛。以往对酶法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环境评估研究,以考查酶法工艺是否可以改善环境、促进清洁生产。总结并对环境评估的发展和技术实施提出建议。生命周期评估(LCA)... 酶具有专一性与高效性,酶法工艺比传统工艺更节省原料和能源且应用广泛。以往对酶法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环境评估研究,以考查酶法工艺是否可以改善环境、促进清洁生产。总结并对环境评估的发展和技术实施提出建议。生命周期评估(LCA)作为一种评估工具被广泛使用,而"碳足迹"及环境影响评估(EIA)仅限于少数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目前被视为一个评价指标,此外,一些研究也将其他影响因素视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证实:酶法工艺替代传统工艺,可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的形成和能源的消耗。酶法工艺能节省矿物燃料和无机化学原料。酶技术在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生物催化作用 清洁生产 生命周期评价 酶工程 环境
下载PDF
化学观察练习
7
作者 张宝辉 《教育学报》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化学观察练习张宝辉当人的皮肤红肿或者弄破时,常涂上碘酒,以防感染。那么,碘酒涂在人的皮肤上呈现什么颜色,过一段时间这种颜色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两只青香蕉,在另外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一只青香蕉和一只... 化学观察练习张宝辉当人的皮肤红肿或者弄破时,常涂上碘酒,以防感染。那么,碘酒涂在人的皮肤上呈现什么颜色,过一段时间这种颜色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两只青香蕉,在另外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一只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香蕉,过一段时间观察到什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乙酸 燃蜡烛 烛芯 青香蕉 持续燃烧 无色玻璃 人的皮肤 水果 生物催化作用 密封容器
下载PDF
微生物(有机)白云石成因模式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杨阳 刘邓 +2 位作者 于娜 邱轩 王红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3-70,共8页
白云石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备受争论的议题.传统研究多认为白云石为次生成因.新近提出的"微生物(有机)白云石模式"认为该矿物在微生物或有机物作用下可以从溶液中直接沉淀,从而为白云石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总结... 白云石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备受争论的议题.传统研究多认为白云石为次生成因.新近提出的"微生物(有机)白云石模式"认为该矿物在微生物或有机物作用下可以从溶液中直接沉淀,从而为白云石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总结了该模式近20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指出尚待弥补的环节.微生物的催化机理主要表现为其代谢作用可提高胞外微环境中白云石的饱和度,同时其携带负电荷的细胞外壁可作为白云石晶体的成核位点.微生物成因白云石呈球状、哑铃状和花椰菜形等外貌.高盐度有利于微生物介导低温白云石沉淀,而硫酸根扮演的角色则仍需进一步验证.最新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胞外聚合物有助于Mg^(2+)摆脱水合作用的束缚,是微生物催化白云石形成的关键.非微生物源的羧基化合物也可通过与胞外聚合物类似的途径在白云石饱和溶液中促进低温白云石形成.微生物(有机)成因白云石为原白云石,而非有序白云石.目前对微生物(有机)成因白云石在成岩改造中的演化过程仍然缺乏认识,是"微生物(有机)白云石模式"的缺失环节,亟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问题 生物催化作用 胞外聚合物 原白云石 成岩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生物催化铁锰离子及其氧化物的循环转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铁锰离子或铁锰氧化物可作为电子供体或受体被微生物催化氧化或还原,这种微生物催化作用是自然界金属循环、矿物形成与迁移的重要推动力。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特异性酶使铁锰氧化沉淀或还原浸出,同时其它有价金属共沉淀或浸出,所以铁锰... 铁锰离子或铁锰氧化物可作为电子供体或受体被微生物催化氧化或还原,这种微生物催化作用是自然界金属循环、矿物形成与迁移的重要推动力。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特异性酶使铁锰氧化沉淀或还原浸出,同时其它有价金属共沉淀或浸出,所以铁锰及其氧化物的微生物循环转化作用是资源环境领域生物技术的重要的共性基础。基于对微生物催化铁锰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探索,对自然界固有的缓慢生物过程进行人工强化、提取富集有价金属、消除环境金属污染,最终建立基于生物技术的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离子 铁锰氧化物 循环转化 生物催化作用 环境污染 生物处理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脂肪酶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文佩 姚美焕 谭绪霞 《内江科技》 2014年第3期125-125,共1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脂肪酶在该体系中生物催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在超临界流体中脂肪酶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脂肪酶 生物催化作用 生物催化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饲用复合酶制剂的研究通过国家级鉴定
11
作者 傅同禄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1995年第2期9-9,共1页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它参与体内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饲用复合酶制剂 生物催化作用 通过国 特殊蛋白质 新型饲料添加剂 生化过程 重要作用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性能指标 应用试验
原文传递
德国科研试验设计工作的前景
12
作者 李天铎 《管理观察》 1995年第7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科研试验 设计工作 毫微技术 德国 生物生产系统 分子电子学 分子生物技术 高温电子学 动力系统 生物催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