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防止亚铵法制浆中的“生煮”与“黑煮”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修道 《山东造纸》 1993年第2期34-35,共2页
“生煮”是指蒸煮结束后,浆中的未蒸解分较多,纸浆硬度较高。这种浆喷放出去,不仅容易堵塞管道、泵子、筛子,耽误生产,同时因大部分未蒸解分要放掉,引起浆料的大量流失,而且浆料在漂白时耗漂量大,抄纸也困难。 “黑煮”是指蒸煮结束后... “生煮”是指蒸煮结束后,浆中的未蒸解分较多,纸浆硬度较高。这种浆喷放出去,不仅容易堵塞管道、泵子、筛子,耽误生产,同时因大部分未蒸解分要放掉,引起浆料的大量流失,而且浆料在漂白时耗漂量大,抄纸也困难。 “黑煮”是指蒸煮结束后,纸浆颜色深,甚至呈深灰或黑色,有焦糊臭味。这种浆很难漂白,甚至无法漂白。浆的强度也很差,通常失去使用价值。浆的本质特征是废液pH值低(一般在5以下),残亚铵含量亦很低。 “生煮”、“黑煮”都是亚铵法制浆中不应该出现而目前又常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生煮”、“黑煮”的产生 首先了解亚铵法制浆蒸煮过程中木素的变化。蒸煮脱木素的主要化学变化是木素的“磺化”反应。木素的“磺化”反应就是木素与亚铵蒸煮液起作用生成木素磺酸及其磺酸盐。磺酸是含有磺酸基(—SO_3H)的有机酸,大部分的磺酸或磺酸盐都溶于水。纤维原料中的木素与亚铵药液作用生成木素磺酸及其盐被溶解出来。木素被溶出的多少和快慢主要取决于木素分子结构中连接磺酸基的多少,即磺化程度。磺化程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溶出木素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铵法 制浆
下载PDF
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进
2
作者 周文劲 《茶叶》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中国饮茶方式历经了由唐以前的生煮羹饮、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明清瀹饮法的漫漫演进,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关键词 饮茶方式 羹饮 煎茶 点茶 瀹饮
下载PDF
花生煮吃比炒吃有益
3
《新农业》 1999年第12期25-25,共1页
花生米又称“长寿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开胃、润肠、化痰、止咳等功效。花生米中含有止血的特效成分,而红皮中含的止血效能比花生米高40~50倍。红皮含有的甘油脂和甾醇脂,具有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缩短出血时... 花生米又称“长寿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开胃、润肠、化痰、止咳等功效。花生米中含有止血的特效成分,而红皮中含的止血效能比花生米高40~50倍。红皮含有的甘油脂和甾醇脂,具有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缩短出血时间,并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质量,加强毛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出血时间 凝血因子 甾醇成分 甘油脂 纤维蛋白 祖国医学 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蕨的加工两法
4
作者 连文顷 刘金成 吴白丽 《福建农业》 1999年第3期23-23,共1页
蕨为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的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年的阳春2~3月,地上部新长出嫩叶,除了可生煮食用蔬菜外,还可加工成蕨菜干,出口创汇。地下部成熟的根,其淀粉含量多,可加工成“蕨粉”、“山粉”,可供食用或酿造,有“去暴热、... 蕨为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的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年的阳春2~3月,地上部新长出嫩叶,除了可生煮食用蔬菜外,还可加工成蕨菜干,出口创汇。地下部成熟的根,其淀粉含量多,可加工成“蕨粉”、“山粉”,可供食用或酿造,有“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等效用。现将蕨干和蕨粉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含量 可加工 补五脏 暴热 食用蔬菜 宿根性 多年草本植物 地上部 嫩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