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种生烃机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占谦 杨兴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2,64,共4页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生烃机制因生烃物质来源不同 ,可分为有机生烃、无机生烃及合成生烃机制。有机生烃除常规的区带生烃模式外 ,应对灶体生烃模式及催化生烃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灶体生烃模式是指高温岩浆喷出或侵入沉积层之上、之中或之...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生烃机制因生烃物质来源不同 ,可分为有机生烃、无机生烃及合成生烃机制。有机生烃除常规的区带生烃模式外 ,应对灶体生烃模式及催化生烃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灶体生烃模式是指高温岩浆喷出或侵入沉积层之上、之中或之下 ,加速沉积体中有机质的成熟作用。目前已知元素Pd ,Fe ,Mn ,Zn ,Cu等能使有机碳更多的与氢结合生成更多的烃类 ,我国的松辽盆地、大港和新疆油田等地区可能存在这种催化生烃现象。无机生烃的重要标志是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比值出现反序现象 ,塔里木及松辽盆地存在此类生烃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以熔融铁作媒介 ,CO2 和H2 可以合成烷烃类物质。地下深处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橄榄岩与实验室条件下的熔融铁类似。因此 ,在地球深处应存在合成生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模式 含油气盆地 中国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剑 李二庭 +4 位作者 陈俊 米巨磊 马聪 雷海艳 谢礼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5-764,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凝灰物质,凝灰物质在页岩油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发育层段也是页岩油分布最好的层段,凝灰物质的分布及与有机质生烃关系的研究对于吉木萨尔页岩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凝灰物质,凝灰物质在页岩油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发育层段也是页岩油分布最好的层段,凝灰物质的分布及与有机质生烃关系的研究对于吉木萨尔页岩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木萨尔芦草沟组烃源岩精细评价及沉积环境分析,与烃类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的成岩矿物解剖,探讨了形成优质页岩油源岩的控制因素和生烃机制。烃源岩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泥晶白云岩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主要生油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生烃潜力较好,Ro值分布在0.6%~1.1%,C29αααS/(S+R)值范围在0.3~0.5,显示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芦草沟组烃源岩中规则甾烷C27、C28、C29分布为C27<C28<C29,结合微观分析认为其生烃母质以藻类和超微生物为主,Ts/Tm值较低,分布在0.05~0.18,具有高含量的β-胡萝卜烷,反映其母质处于半咸水的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之中,而这一时期火山活动提供的凝灰物质对烃源岩的生烃环境及热演化进程都有重要影响,热演化突然增大的层段与有机质成熟的"甜点段"的分布深度一致。凝灰物质与含超微生物及藻类的泥晶白云岩的混合是导致生烃和早期生烃的重要原因,两者混合的不均一性导致页岩油分布与成熟度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源岩 机制 凝灰物质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深部流体中氢的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雷 金之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深部流体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成藏的影响已不断得到认识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中发现了深部流体参与油气成藏的证据。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 ,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深部来源的氢至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沉积盆地内 ... 深部流体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成藏的影响已不断得到认识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油气田中发现了深部流体参与油气成藏的证据。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 ,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深部来源的氢至少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沉积盆地内 :一种是地球深部的氢直接通过深部脱气进入沉积盆地 ,通道为切穿盆地基底的深大断裂或伴随的火山活动 ;另一种来源是超基性岩的次生蚀变 ,如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也可以放出氢。氢与沉积盆地内的有机质发生作用将会大大提高烃类的产率。加氢反应和合成反应是两种不同的机制。模拟实验表明在沉积盆地中存在加氢反应的条件 ,加氢反应可能是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烃机制。在中国东部地区裂谷型盆地广泛地分布 ,并具有众多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 ,研究证实存在相当多的无机成因天然气 ,这预示着研究深部流体中氢的成藏效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火山活动 深大断裂 沉积盆地 加氢反应 合成作用 油气成藏效应 沉积盆地 机制
下载PDF
碳酸盐岩生烃机制及“三段式”成烃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兆云 程克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碳酸盐岩有别于碎屑岩的成岩机理和过程决定了其含有多种赋存状态的有机质.大量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岩石学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均证实了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的存在.通过对热模拟实验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产率、地球化学特征... 碳酸盐岩有别于碎屑岩的成岩机理和过程决定了其含有多种赋存状态的有机质.大量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岩石学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均证实了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的存在.通过对热模拟实验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产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其对比,表明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对成烃的贡献不同,由此提出了碳酸盐烃源岩的“三段式”生烃模式,即早期的生物大分子解聚生烃阶段、中期的干酪根热降解生烃阶段以及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告包裹体有机质的大量生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赋存状态 机制 模式 石油
原文传递
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机制与成烃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凡刚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84,共6页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多种赋存形式和碳酸盐岩对有机质特殊的催化作用,决定了碳酸盐岩特有的生烃机制和成烃模式,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分为早期的生物大分子解聚生烃阶段;中期的干酪根大量热降解生烃阶段;碳酸盐矿物包裹体有机质和...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多种赋存形式和碳酸盐岩对有机质特殊的催化作用,决定了碳酸盐岩特有的生烃机制和成烃模式,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分为早期的生物大分子解聚生烃阶段;中期的干酪根大量热降解生烃阶段;碳酸盐矿物包裹体有机质和晶包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烃三个主要阶段,是个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生烃过程,而且与碎屑岩生烃比较,具有生油高峰和生气高峰滞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机制 模式 油气藏
下载PDF
烃源岩催化生烃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洛夫 李术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1-498,共8页
本文扼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热模拟催化生烃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对烃源岩催化生烃机理和过程进行定量的研究,建立定量的催化反应速率数学模型和催化生烃产率数学模型,并制作... 本文扼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热模拟催化生烃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对烃源岩催化生烃机理和过程进行定量的研究,建立定量的催化反应速率数学模型和催化生烃产率数学模型,并制作成可操作的计算软件。划分出起正催化作用和反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在研究过程中,全面考虑某生油岩中的所有粘土矿物和地下水中的无机盐类对生烃的催化作用,即系统地分别考虑生油岩中存在的各单个催化剂及它们的各种组合对烃源岩生烃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催化作用 机制 热模型实验 油气成因
下载PDF
多手段表征富油煤微生物厌氧发酵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鲍园 李争岩 +2 位作者 安超 王双明 李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1-899,共9页
煤层气生物工程技术是实现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下富油煤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富油煤生烃模拟实验,采用场... 煤层气生物工程技术是实现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下富油煤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富油煤生烃模拟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3D形貌仪、CT扫描、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手段,对微生物降解前后的富油煤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内部孔隙进行表征,并探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富油煤的孔渗结构演化规律及生烃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大小的煤样甲烷生成潜力与煤的质量(或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具有显著的扩孔、增孔、增容、造缝等效果,以及降低煤体表面粗糙度,使其变得平滑,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和运移;微生物还可沿着节理、裂隙系统进入富油煤内部,改造煤体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还可提高富油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煤层气的渗流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微生物主要作用于富油煤中脂肪族上的支链,打破小分子间连接较弱的氢键,降低脂肪族的分支程度和煤结构的交联度,进而生成甲烷。微生物作用还可改变富油煤芳香度和芳香环的缩合程度,进而改变富油煤大分子结构与孔隙结构。微生物厌氧发酵富油煤与非富油煤的生烃机制差异性问题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物降解 孔隙结构 机制 煤层气物工程
下载PDF
渤南地区裂解型油气藏成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锡文 肖焕钦 +1 位作者 尹长河 林玉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烃源岩之所以能够形成大量的原生低熟油 ,主要与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有关 ;生烃机制不但与生物来源相关 ,而且也与粘土矿物含量和应力有关。根据以上理论 ,对渤南地区深层的成藏以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如下认识 :沙四段盐湖相烃源... 烃源岩之所以能够形成大量的原生低熟油 ,主要与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有关 ;生烃机制不但与生物来源相关 ,而且也与粘土矿物含量和应力有关。根据以上理论 ,对渤南地区深层的成藏以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如下认识 :沙四段盐湖相烃源岩有两期原油排出 ;渤深 4断阶带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为 6 0~ 1 1 0℃ ,伊利石钾氩测年值分布为 2 6 2 4~ 6 1 3 8Ma ;地下温度的增高 ,导致已经聚集的原油发生裂解 ,形成了裂解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型油气藏 源岩 机制 成藏期次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深层油气藏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东东 刘文汇 +4 位作者 王晓锋 罗厚勇 王庆涛 李忆宁 李风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9-1180,共12页
深层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的重要发现,使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领域。但盆地深层高温、高压的环境,漫长的演化历史以及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对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按照油气藏的形成主因、演化历程以... 深层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的重要发现,使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领域。但盆地深层高温、高压的环境,漫长的演化历史以及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导致人们对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按照油气藏的形成主因、演化历程以及成藏特征将深层油气藏划分为浅成深埋型、浅备深成型和深层成藏型油气藏等3种类型,并对它们的成因机制和主要成藏特征进行了梳理和表征;同时重点讨论了深层油气成源和成烃的难点问题,其中深层外源氢的参与、富钙烃源物质以及无机成因气等对高-过成熟有机质的成烃意义重大。对深层油气成藏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并夯实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机制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外源氢 高演化碳酸盐岩层系 深层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壳是富烃陆壳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占谦 杨海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中国陆壳是全球九大陆壳中唯一一个四面受挤的陆壳,是火山活动最活跃而广泛的陆壳,也是世界上板内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区。从中国陆壳所含C、H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中国陆壳的C、H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全球平均含量的克拉克值。因此,由C、H元素组... 中国陆壳是全球九大陆壳中唯一一个四面受挤的陆壳,是火山活动最活跃而广泛的陆壳,也是世界上板内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区。从中国陆壳所含C、H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中国陆壳的C、H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全球平均含量的克拉克值。因此,由C、H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理应高于全球陆壳含烃量的平均值。而火山活动活跃正是中国陆壳富烃的原因之一:火山活动为有机生烃机制贡献了灶体生烃模型;火山活动的热液流体为有机生烃机制贡献了催化生烃模型;火山活动带来的幔源CO2和H2贡献了合成生烃机制;火山活动带来的热液水贡献了无机碳化物生烃模型;火山活动还直接贡献了幔源烃。所以中国陆壳理应为富烃陆壳。根据中国陆壳和上陆壳的C、H元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全球平均值推论,中国的陆壳和上陆壳也应富含烃类物质。已有70年开发史的玉门油区于2002年在盆地的基底岩石中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玉门油区,表明在我国陆壳深层仍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勘探、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壳 火山活动 岩石化学无机 幔源 陆壳 有机机制 合成机制 油气资源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机制及生排烃效率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40
11
作者 蔡希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345,共7页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在沉积相与有机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3套地层中普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2%]和优质烃源岩(TOC>2%)残留液态烃产率、生烃潜力指数的演化特征,分析了排烃机制和排烃效率的差异性。由于沉积环境和埋深的不同,3套烃源岩的生排烃潜力、效率均有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各自的优质烃源岩是供烃成藏的主要贡献者,体现在该类烃源岩不但能形成更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且其多层理的结构也利于排烃。此外,针对不同的沉积环境总结了排烃模式。咸水环境烃源岩存在低熟和成熟两个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长、排烃效率高;而淡水环境烃源岩只存在成熟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短、排烃效率较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对资源量的贡献最大,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次之,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源岩 机制 效率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成烃与成藏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林晔 徐兴友 +2 位作者 刘庆 孔祥星 张守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0-537,共8页
运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层烃源岩空间展布及沉积有机相分析入手,研究济阳坳陷深层有利勘探方向。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发育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低氧有机相和充氧有机相4种沉积... 运用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层烃源岩空间展布及沉积有机相分析入手,研究济阳坳陷深层有利勘探方向。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孔店组—沙四段烃源岩发育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低氧有机相和充氧有机相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缺氧相、短暂充氧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主要为低氧有机相、充氧有机相,为一般烃源岩。排烃过程可分为自由排水、烃类生成和能量积累及微裂隙排烃等3个阶段,深层烃源岩的排烃主要发生在微裂隙排烃阶段,不同地质条件下可发生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向下运移3种油气运移方式。已探明中浅层源自沙四段缺氧有机相、短暂充氧有机相优质烃源岩的油气藏,主要通过沿断裂的垂向运移方式成藏,而大量以侧向运移及向下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尚有待于揭示。古近系深层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系 有机相 机制 油气运移 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