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0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该怎样生活--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文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4,共11页
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问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在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陷入危机的现代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生活哲学的兴起正是对此种危机的一种哲学反应。
关键词 生活 哲学生活 生活哲学 知识论哲学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9,共5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在本质上意指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哈贝马斯的生活理论指向抽象的知识生活、神秘的观念世界,马克思的生活理论指向以感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真实世俗世界。在同哈贝马斯的比较中,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真正的、世俗性的生活理论、生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世俗生活 生活世界 生活哲学 马克思唯物史观 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 马克思哲学 观念世界 物质生活
下载PDF
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文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6,共10页
哲学观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活概念入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哲学观——生活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关键词 哲学 生活哲学 人生 意识 生成 形式 学者 尝试 概念 保持
下载PDF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20,共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黑格尔 批判 德国哲学 生活哲学 哲学 自身 物质环境 学术性 联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出场、实质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共19页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出场是对马克思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原则的深度推进与实质性提升。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研究成为一种探索马克思哲学的新范式,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全景式的理论图景,凸显了马克思哲学在价值观、批判对象、理论目的、...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出场是对马克思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原则的深度推进与实质性提升。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研究成为一种探索马克思哲学的新范式,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全景式的理论图景,凸显了马克思哲学在价值观、批判对象、理论目的、真理观、哲学类型、理论与生活主体以及哲学的归宿等诸多方面所实现的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突出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所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质。马克思哲学的真理观是生活幸福真理观,马克思的辩证法本质上是权利辩证法,而现实生活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范畴。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探索,要求我们为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确立起新的理论范式,同时,自觉地立足于生活世界,创造出与我们生活相适应的当代哲学样态,发展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生活哲学 现实生活 真理 幸福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三重内涵——马克思“原点语境”中的“生活哲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忠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9,共5页
“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基础意蕴。源于生活、理解生活、批判生活、创造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点与使命。在生活事实理论、生活批判理论、生活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中,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同时也是“... “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基础意蕴。源于生活、理解生活、批判生活、创造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点与使命。在生活事实理论、生活批判理论、生活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中,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同时也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生活事实理论 生活批判理论 生活认识理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9
7
作者 崔唯航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Marxist idea of life includes three perspectives: life as substantial life, as real life, and as free life. Firstly, as to the substantial life, metaphysical life is the one in pure speculative sense. Marxist revoluti... Marxist idea of life includes three perspectives: life as substantial life, as real life, and as free life. Firstly, as to the substantial life, metaphysical life is the one in pure speculative sense. Marxist revolution has completely destroyed “super-sensible world” of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has “come down from idea to real world”. The life goes into the gate of philosophy not as a notion, but as sense and substantial being at the first time. Secondly, as to the real life, man’s life is real life which is not only substantial but also meaningful. Substantial existence, “super-sensible” social relation and meaning altogether unified to be the real life. Thirdly, as to the free life, Marx points out that the life in capitalist society is alienated life which should be abolished in the future. The life in the Communist Society must be a free and liberated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研究 生活 生活哲学 马克思哲学 存在样式 哲学意义 哲学革命 “存在”
原文传递
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当下中国司法理论研究立场的转换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2,共12页
当"司法"日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讨论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成为一个日常性的生活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理论研究也不再只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更是一种公共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这意味... 当"司法"日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讨论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成为一个日常性的生活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理论研究也不再只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更是一种公共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这意味着当下中国有关司法问题理论研究的立场必须要从"问题中国"转向"理解中国",既要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西方互动交往的宏大场景出发,也要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微观场域里来理解当下中国司法的问题。同样,有关司法的理论既要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生存性智慧中获致论证资源,也要在中、西方的共识中夯实司法知识的基础。唯有此,当下中国的司法理论研究才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出具有公共性的司法知识产品,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同时建构起自身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司法知识 生活哲学 社会转型 全球化
原文传递
生活哲学:21世纪的哲学观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文阁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生活哲学 21世纪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方式 生成性思维 问题意识 本质主义
原文传递
我为什么要提出“生活哲学”这个概念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文阁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任何概念都必须有自己的内容,哲学概念更是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生活哲学”这个概念不是心血来潮之作,而是长期深思熟虑之果。它意味着一种哲学观,它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问题的追... 任何概念都必须有自己的内容,哲学概念更是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生活哲学”这个概念不是心血来潮之作,而是长期深思熟虑之果。它意味着一种哲学观,它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问题的追问;它有自己的传统:古代的生活哲学;它有现实的针对性:国内学界的学术主义和庸俗主义;它也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一种全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生活世界 生成性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哲学视域下的“美好生活方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铭 汤书昆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171,共10页
马克思生活哲学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最终目的在于探究人类美好生活及其实践路径。"美好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与马克思生活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后者从理论上奠定了前者的哲学基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失范导致人的生活状态... 马克思生活哲学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最终目的在于探究人类美好生活及其实践路径。"美好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与马克思生活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后者从理论上奠定了前者的哲学基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失范导致人的生活状态发生"异化",并集中体现在以人为中心的三大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和人与自身的矛盾。因此,唯有超越三大矛盾及其危机,构建绿色可持续、诚信友好以及自我成长的生活观,才能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马克思 生活哲学 生活方式 异化
下载PDF
重看“寻根思潮”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32,共3页
1985年的“文学寻根思潮”是打碎苏式现实主义理论锁链的最后一个铁锤。1984年底的杭州会议所焦虑的是如何提出文学的“当代性”的问题,大家都清楚这种现实主义理论并非当代性,但又不敢直接否定它。所幸文化人类学正盛行于欧美各国,... 1985年的“文学寻根思潮”是打碎苏式现实主义理论锁链的最后一个铁锤。1984年底的杭州会议所焦虑的是如何提出文学的“当代性”的问题,大家都清楚这种现实主义理论并非当代性,但又不敢直接否定它。所幸文化人类学正盛行于欧美各国,大量著作被翻译并刺激了国人,贾平凹、王安忆、韩少功等青年作家纷纷去美国访问。这样,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原型”“集体无意识”等关涉文化寻根的概念就被青年作家巧妙借用过来,改头换面,成了人人心知肚明的否定苏式理论的新潮理论。“寻根思潮”一下就把这个历史障碍绕过去了,把它抛到了历史垃圾堆,进而重建了1980年代文学的“当代性”。今天看来,韩少功、阿城等提出的寻根说实际是强调要恢复人类的原始本能及其日常生活哲学,比如吃喝拉撒睡的正当性,包括它的正义性,于是,“日常哲学”就把“乌托邦哲学”给消解了。1980年代冰箱、电视、女排、奖金、计件工资等“日常生活”滚滚涌来,政府和媒体都在鼓励这种趋势,实用主义因此席卷占有了中国人的全部观念意识。这才是寻根思潮的“日常哲学”彻底摆脱和取代“乌托邦哲学”最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实实在在的生活即深刻厌恶乌托邦生活,谁也别想把这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再拉倒回去。“寻根”理论尽管浮泛浅薄,但它不啻是对历史变局最敏锐及时和准确形象的概括。我想,这就是寻根思潮的基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现实主义理论 80年代文学 文化人类学 生活哲学 “日常生活 文学寻根 直接否定
原文传递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楹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54,共6页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 思辨哲学 生活哲学
原文传递
生活哲学引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德鹏 《学术论坛》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哲学自它诞生以后 ,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危机表明 ,哲学从知识论立场转向生活论立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生活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 。
关键词 生活哲学 哲学危机 生活意义 人的本性
下载PDF
宪法哲学导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国华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110-121,共12页
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事业 ;宪法哲学是以人类优良的生活方式为职旨的哲学 ;它是一种实践哲学 ,因而也是生活哲学 ,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宪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分别表现为“人·宪法·政府”、或者“权... 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事业 ;宪法哲学是以人类优良的生活方式为职旨的哲学 ;它是一种实践哲学 ,因而也是生活哲学 ,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宪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分别表现为“人·宪法·政府”、或者“权利·宪法·权力”、抑或“现实·宪法·理想”、甚或是“科学·宪法·正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宪法哲学 ,除了传统的哲学方法、历史方法之外 ,还可以运用博弈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宪法哲学研究的滞后和薄弱 ,已构成制约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瓶颈之忧 ;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宪政一直处于无根状态、飘若浮萍的根由之所在。所以 ,宪法哲学的研究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政建设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哲学 哲学 生活哲学 方法论 价值论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哲学视阈下的《红楼梦》 被引量:8
16
作者 艾秀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9-203,共15页
《红楼梦》是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古典名著,从历时形态上,它呈现的是一幅前现代时期的传统社会生活画卷,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与自然、人的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浑整一体;同时,《红楼梦》还体现出共时态日常生活在实践上的重复性及对... 《红楼梦》是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古典名著,从历时形态上,它呈现的是一幅前现代时期的传统社会生活画卷,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与自然、人的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浑整一体;同时,《红楼梦》还体现出共时态日常生活在实践上的重复性及对一般行为图式的依赖,而这一特点又反过来影响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在反抗封建制度的主题上,《红楼梦》虽然展示了以林黛玉、晴雯等角色为代表的正面反抗与冲突,但更多地则体现为一种带有德塞托的日常生活“战术”意味的消极抵抗策略,带有寄生性、随机性、隐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生活哲学 视阈 日常生活 日常活动 古典名著 社会生活 人与自然 主要特点 封建制度 前现代 重复性 共时态 林黛玉 寄生性 随机性 隐蔽性 反抗 题材 传统 情节 小说 晴雯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批判刍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衣俊卿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5,共4页
1 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无时不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然而,它又是最少引起人们的反思,最少吸引理性探究目光的领域,是被视作理所当然的、给定的和自在的王国。日常生活是日常的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各... 1 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无时不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然而,它又是最少引起人们的反思,最少吸引理性探究目光的领域,是被视作理所当然的、给定的和自在的王国。日常生活是日常的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各样旨在维持个体生存的活动的总称。日常活动区别于自觉的类的活动(社会活动),它的功能是个体的再生产;而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类活动的功能则是社会的再生产。然而,日常生活(个体再生产)又构成类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换言之,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不断再生产出个体自身,而且以此为基础,塑造自已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每个人 社会再生产 日常活动 个体 生活哲学 历史进程 生活结构 图式 类本质
原文传递
精神生活:奥伊肯对人生哲学的批判与建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人生哲学 精神生活 基督教信仰 生活意义 物质主义 内在矛盾 哲学体系 生活哲学 思想家
原文传递
走向“生活之道”的当今西方哲学——兼与孔子的“生活哲学”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悦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174,共9页
走向"生活之道",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哲学不应只被当作"理论学科",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双重主题"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即为明证,诸如亚历山大·内哈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家也走在前列... 走向"生活之道",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哲学不应只被当作"理论学科",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双重主题"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即为明证,诸如亚历山大·内哈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家也走在前列。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作为思辨的哲学"曾始终压倒"作为生活的哲学"而占主导,但"哲学生活"却被视为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有"回归生活"的取向。生活与自我的关联,也就是如何"自我的建构"也是被"生活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话题,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是为表率,但是这种追问方式却过于西方化了。"生活哲学化"就必然要求"知行合一",无论中西皆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原本就是"生活哲学",所以当今中国哲学并不是"走向"而是"回归"生活之道,这可以追溯到孔子所开启的回归"践履生活"之儒家传统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之道 生活哲学 哲学生活 生活形式 自我的建构 生活哲学 知行合一 儒家传统
原文传递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体系中伦理学缺失的批判 被引量:5
20
作者 J.史都华 王齐(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3期22-32,共11页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哲学 体系 伦理学 生活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