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3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159
1
作者 黄宗智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9-176,共28页
彭慕兰 (KennethPomeranz)在其新著《大分岔》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观点 ,即欧洲发展与中国内卷之间的“大分岔”是在 1 80 0年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彭书轻视关于具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知识 ,偏重理论和书面数字 ,以致在论证过程中出... 彭慕兰 (KennethPomeranz)在其新著《大分岔》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观点 ,即欧洲发展与中国内卷之间的“大分岔”是在 1 80 0年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彭书轻视关于具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知识 ,偏重理论和书面数字 ,以致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经验性错误。彭书没有认真对待近 2 0年来西方研究 1 8世纪英国的主要学术成就 ,即对农业革命、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行为转型以及消费变迁等“五大变化”的证实 ,把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尽量写成是内卷型(即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的演变 ,同时又把长江三角洲经历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描述为发展型 (即劳动边际报酬剧增 )的变化 ,结果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上列五大趋势及其与英国煤矿业特早发展的偶合 ,而 1 8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则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中国后来进入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和英国完全不同 :即首先通过社会革命来进行资本积累 ,尔后通过农村的现代工业化来降低农村 (部分地区 )的人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 对待 首先 现代经济发展 条件 革命性 欧洲 人口行为 生活 经历
原文传递
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 被引量:110
2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0,共5页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道德教育 生活 隔离 联系 德育
原文传递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被引量:108
3
作者 傅维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6,28,共5页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必须分析其中预设的或生成的道德冲突中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并有目的地对它加以利用、引导和控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道德理解;要特别注意适合不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他们自主参与道德活动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冲突 学生 真实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行为 道德情境 教育价值 教育实效 主导地位 道德教育 道德发展 道德活动 自主参与 目的地 虚拟 生活 引导
原文传递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杨秀君 孔克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美好 结论 主观幸福感 综合性 人格 社会 生活 性心理 不满意 评估
下载PDF
“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 被引量:93
5
作者 冯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道德生活 德育 生活德育
下载PDF
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吴志华 傅维利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5,共3页
人们通常意义上把实践能力等同于“动手”能力。这是对实践概念词义的误解,没有理解实践的根本特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生理、心理素质条件,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 人们通常意义上把实践能力等同于“动手”能力。这是对实践概念词义的误解,没有理解实践的根本特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生理、心理素质条件,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发展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外显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实践概念 心理素质 能力发展 显性特征 情境性 生活 个体
原文传递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84
7
作者 于法稳 李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227,共6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等回收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生产 生活 生态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2
8
作者 毛媛 朱芸 张天照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其运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S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均显著提高,早期组的FM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从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75
9
作者 高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2,共8页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活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下载PDF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张立敏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4-60,共7页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 ,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 ,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 ,分 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 ,考察自...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 ,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 ,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 ,分 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 ,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方式的关系 ,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 ,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 观念 生活 影响
下载PDF
教育哲学怎样关涉美好生活? 被引量:54
11
作者 金生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48,共6页
本文论述了教育哲学及教育在当代的使命,把教育哲学作为探询美好生活和“好教育”的价值思考方式,把教育作为培养“好人”的德性品质的方式。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就建立在这种对终极价值的探询之上,这使得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有了终... 本文论述了教育哲学及教育在当代的使命,把教育哲学作为探询美好生活和“好教育”的价值思考方式,把教育作为培养“好人”的德性品质的方式。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就建立在这种对终极价值的探询之上,这使得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有了终极的根据,同时,也使现实的教育具有了理想的价值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生活 教育实践 教育价值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我的两个思想主题的生活历史根源 被引量:65
12
作者 哈贝马斯 符佳佳(翻译) 曹卫东(校对)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200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80周年诞辰。他的思想在当代影响深远,中国学界颇为关注。这里我们首先刊发哈贝马斯2004年11月获得"京都奖"时的答谢词,文中他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生活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关系。... 200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80周年诞辰。他的思想在当代影响深远,中国学界颇为关注。这里我们首先刊发哈贝马斯2004年11月获得"京都奖"时的答谢词,文中他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生活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关系。我们还刊发两篇研究哈贝马斯的文章。童世俊教授从哈贝马斯学习概念和他的批判理论关系的角度,强调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性。曹卫东教授依据最近苏尔卡普出版社为庆祝哈贝马斯诞辰出版的5卷本《哲学文集》进行研究,力求系统理解其思想脉络,在语言、交往与哲学紧密关联的框架中,对哈贝马斯哲学思想进行逻辑进路说明和文本关系梳理。我们以此表达对哈贝马斯诞辰80周年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根源 思想主题 公共空间 生活 哈贝马斯 政治 学习概念 哲学家
原文传递
苏南农村家庭土地保障作用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梁鸿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9,共8页
土地保障对农村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有关农村家庭土地保障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否能够担负起全部的生活风险负荷,却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试图以土地收益为基础,估算土地保障的作用,并探讨土地保障作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地保障 土地收益 农村家庭 苏南农村 风险 作用研究 发展趋势 重要性 生活 估算
原文传递
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 被引量:56
14
作者 王铭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9-43,共5页
新课改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包括从功利到人文的位移.自由表达与个性化写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等。理念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程、评价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改变。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理念 功利到人文 自由表达与个性化 学习态度 生活
下载PDF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7
15
作者 孟建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原文传递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岚 陈昌杰 陈亚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81-1282,共2页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饮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由水污染及水质问题引发的环境危害和各种人类疾病倍受世界各国关注,并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饮水卫生安全,多次制定和完善生活饮...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饮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由水污染及水质问题引发的环境危害和各种人类疾病倍受世界各国关注,并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饮水卫生安全,多次制定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因涉及面广、增加项目多、内容全面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标准对水源、制水、消毒、输水、二次供水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规定,提出了相应的卫生要求。新标准的实施必将对规范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改进制水工艺、提高供水水质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多年来从事水质安全、卫生标准制定、水质检验等研究,并积极组织参与了本次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对该标准的颁布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了解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发展历程,掌握其相关指标的增减变化,加强对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认识,现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岚副研究员等撰写的"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文推荐给大家,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生活 人类健康 环境危害 卫生管理制度 生命安全 二次供水
下载PDF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邹德慈 《中国科技产业》 2005年第10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创新型 要素分析 构建 人类进步 人类文明史 生产力 产业创新 生活
下载PDF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周秋光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7-139,共33页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1912 - 192 7) ,中国红十字会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计分两大部分 :一是对于各种兵灾的救赈 ,包括 1913年的“癸丑兵灾”、张家口兵灾 ;1914年的山东兵灾、皖豫两省兵灾 ;1916年的护国战事兵灾以及其他各地...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1912 - 192 7) ,中国红十字会所从事的各项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计分两大部分 :一是对于各种兵灾的救赈 ,包括 1913年的“癸丑兵灾”、张家口兵灾 ;1914年的山东兵灾、皖豫两省兵灾 ;1916年的护国战事兵灾以及其他各地的兵灾等等。二是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救赈 ,包括水灾、旱灾、风灾、震灾、火灾、疫灾、荒灾等等。在平时 ,红会还开展了治病防疫、施医赠药等各种公共卫生活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活动表明 ,慈善是一种社会动力 ,是调节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赈济 中国红十字会 北京政府 慈善 疫灾 张家口 活动 社会 时期 生活
原文传递
离婚救济制度的评价与选择 被引量:44
19
作者 马忆南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38,共13页
离婚救济制度是为消除离婚当事人中经济状况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生活顾虑,保障其在离婚后能够维持与离婚时相应的生活之目的而设立的专项救济制度。研究离婚救济制度的特点,剖析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探讨构建更为有效的离... 离婚救济制度是为消除离婚当事人中经济状况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生活顾虑,保障其在离婚后能够维持与离婚时相应的生活之目的而设立的专项救济制度。研究离婚救济制度的特点,剖析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探讨构建更为有效的离婚救济模式,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不仅有利于消除离婚当事人中经济状况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生活顾虑,而且有利于消除双方离婚后因之而可能产生的经济纠葛,化解由此产生的社会潜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救济制度 评价 弱势地位 经济状况 救济模式 当事人 离婚后 生活 社会 稳定
原文传递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被引量:37
20
作者 晏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不是教育者和教育学者的误解和假象,它分明映现了生活世界、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出现了问题,问题青少年的增多是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直接结果。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可能...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不是教育者和教育学者的误解和假象,它分明映现了生活世界、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出现了问题,问题青少年的增多是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直接结果。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可能是具体而直观的,而批判和反思的品质可能弱一些,但作为学科形态的教育学应该是反思的和批判的。何谓生活世界、当下生活世界的基本样式到底是什么、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如何,等等,都是前提性、根本性和总体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文基于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意蕴的揭示,试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生活世界 问题青少年 体验 经验 回归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