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梦莹 王宪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878-882,共5页
安宁疗护对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大陆安宁疗护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包括实施人员态度消极、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不高、社会支持度低、护理模式缺乏等问题,并结合阻... 安宁疗护对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大陆安宁疗护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包括实施人员态度消极、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不高、社会支持度低、护理模式缺乏等问题,并结合阻碍因素以及国外安宁疗护对我国大陆安宁疗护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临终 生死观 死亡教育 阻碍因素
下载PDF
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晔 《思想.理论.教育》 2003年第7期28-31,共4页
近来,不断耳闻在校学生自杀事件,痛惜之情萦绕于心.为什么这些学生的生命力如此脆弱?虽然社会变革带来的竞争压力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面对压力的人生选择很多,他们为什么选择死?他们究竟是如何理解生和死的呢?这是一个生死观问题.... 近来,不断耳闻在校学生自杀事件,痛惜之情萦绕于心.为什么这些学生的生命力如此脆弱?虽然社会变革带来的竞争压力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面对压力的人生选择很多,他们为什么选择死?他们究竟是如何理解生和死的呢?这是一个生死观问题.我国教育虽然也包括人生观教育,但它多是从人生理想的角度进行的,给予学生的往往是具有抽象性的价值信念,很少涉及生与死的具体过程、意义及情感体验等问题,所以许多青少年学生对生死问题的认识是蒙昧的,对生命历程中的各种困扰也不能作出正确评估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现实表明,生死教育是学校工作不能回避的任务,西方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把生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这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但是,我们在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时不能盲目套用,因为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具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生死观 人生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目标
原文传递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0
3
作者 裴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8,共4页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跳丧舞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原始生命意识 生死观 巫风文化 鄂西地区 丧葬仪典
下载PDF
老庄道家生死观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
老子对"生"与"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生死之间的渗透与转化关系作出了深刻思考,建立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生死观。庄子在老子高扬"生"的价值之后,转而深究"死"的价值,提出了以"生死物化、... 老子对"生"与"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生死之间的渗透与转化关系作出了深刻思考,建立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生死观。庄子在老子高扬"生"的价值之后,转而深究"死"的价值,提出了以"生死物化、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为徒、生死俱善、生死顺化、生死通达、生游死归"为主要观点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道家 生死观
下载PDF
试析当代中国老年人生死观与生死态度之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金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6-41,102,共7页
当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死观上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又呈现出恐惧的一面。此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解决老年人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一是要突破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二是避免用革命英雄主义... 当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死观上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又呈现出恐惧的一面。此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解决老年人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一是要突破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二是避免用革命英雄主义生死观看待自然死亡,三是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死观 生死态度 生命教育
下载PDF
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霞 李洪娟 +1 位作者 周杨 汪秀云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日常护理与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死教育,观察患者实施生死教育前后的死亡态度、生活质量变... 目的探讨生死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死亡态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日常护理与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死教育,观察患者实施生死教育前后的死亡态度、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与生死教育实施前相比,患者实施生死教育后对待死亡的态度明显改善(P<0.05)。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与教育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较教育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生死教育,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生死观 生活质量 晚期癌症 生死教育
原文传递
略论儒、释、道的生死观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树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79,共5页
关心生死问题,是人类一切文化都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儒、释、道三家文化不仅对此有其各自的理论观点,也有其各自的实践过程。儒家重生轻死,强调有为人生,生当做人杰,死则亦鬼雄;佛家重修炼人生,强调生死轮回,追求... 关心生死问题,是人类一切文化都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儒、释、道三家文化不仅对此有其各自的理论观点,也有其各自的实践过程。儒家重生轻死,强调有为人生,生当做人杰,死则亦鬼雄;佛家重修炼人生,强调生死轮回,追求“常乐我净”;道家重乐生长生,强调生死自然。儒、释、道三家生死观及其实践,不但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家 道家 生死观 比较
下载PDF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情结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珺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2期80-81,共2页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用平净而忧伤的笔调娓娓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彻及其身边之人的青春之旅。在这部小说中,众多人物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我们读之,或为之惋惜,或鄙夷不屑,或拍案扼腕鸣不平。&#...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用平净而忧伤的笔调娓娓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彻及其身边之人的青春之旅。在这部小说中,众多人物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我们读之,或为之惋惜,或鄙夷不屑,或拍案扼腕鸣不平。'在村上看来,死亡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命题,接触、理解并接受死亡,这正是人们在成长路途中所必须经历的。而在小说当中,村上不仅描述了死的结局,也同时描述了生的姿态,正如村上所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往往如同这小说中的人物一般,要同孤独抗争,在经历了种种受伤、失落、失去之后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自我认同 自我救赎 生死观
原文传递
试析凉山彝族传统临终关怀行为实践 被引量:15
9
作者 嘉日姆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4-128,共5页
彝族人临终关怀的实践来源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同西方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彝族人的生死观、临终状况的界定、临终关怀的特点和临终病人的权利几个方面对彝族人传统临终关怀行为进行尝试性的分析,认为该文化事项根植于彝... 彝族人临终关怀的实践来源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同西方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彝族人的生死观、临终状况的界定、临终关怀的特点和临终病人的权利几个方面对彝族人传统临终关怀行为进行尝试性的分析,认为该文化事项根植于彝人的传统,它借助宗教仪式来实现对临终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这种传统临终关怀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文化濡化和实践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彝族 生死观 文化实践
下载PDF
儒家的生死观论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鲁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7,共4页
孔子及其儒家十分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生死观理论。儒家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主要是积极... 孔子及其儒家十分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生死观理论。儒家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主要是积极的。今天,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理想和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有见义勇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需要我们在生死面前做出何去何从的选择。在这方面,儒家的生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道德选择路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生死观
下载PDF
基于生命意义角度的死亡教育干预在晚期肝癌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乐微 徐胜前 富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149-15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生命意义角度的死亡教育干预在晚期肝癌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晚期肝癌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目的 探讨基于生命意义角度的死亡教育干预在晚期肝癌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晚期肝癌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从生命意义角度开展死亡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态度、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死亡态度各项目均比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干预后试验组焦虑-紧张、沮丧-抑郁、迷惑-慌乱等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能够改变晚期肝癌并肝性脑病患者生死观,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恐惧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 死亡教育 干预 晚期肝癌 肝性脑病 生死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 被引量:13
12
作者 路晓军 路小燕 田根胜 《求索》 CSSCI 200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 ,生与死自然都会引发人们共同的关怀。传统儒家文化“贵生、乐生、轻死” ,道家却以一个智者观察和审视人生 ,对生死关怀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全生避死” ,其二是“生死如一”。佛教提倡轮回说 ,其影响有两点 :...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 ,生与死自然都会引发人们共同的关怀。传统儒家文化“贵生、乐生、轻死” ,道家却以一个智者观察和审视人生 ,对生死关怀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全生避死” ,其二是“生死如一”。佛教提倡轮回说 ,其影响有两点 :一是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将人的生活限定在今世的生死观 ;二是通过因果报应 ,使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使世界人生具有了某种道德秩序和意义 ,因而也满足了人对意义的基本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死观
下载PDF
儒家生死观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英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32,共4页
现代人面临一系列的生死问题困扰:生活的无意义感;生命的迷惘和困惑;临终关怀的缺失等等。对儒家学说中关于生死观的解读,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其一是在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中以完善人生来坦然地面对死亡,展示出那一种宁静淡泊... 现代人面临一系列的生死问题困扰:生活的无意义感;生命的迷惘和困惑;临终关怀的缺失等等。对儒家学说中关于生死观的解读,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其一是在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中以完善人生来坦然地面对死亡,展示出那一种宁静淡泊的东方智慧;其二是以家庭亲情的陪伴、父死子继的生命延续来弱化临终死亡的痛苦;其三超出个人生活层次,以三不朽的超越意识来摆脱死亡恐惧;四是以复归天地、重回大化流行来证实死而不亡。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死观 死亡超越
下载PDF
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晓山 周宏灏 +1 位作者 胡春宏 刘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2期50-51,55,共3页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阐述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所面临的窘境和误区,以新的思路分析、探讨姑息治疗和宁养服务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重大意义,论证湖南省亟待建立的疼痛治疗中心和临终关怀医院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阐述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所面临的窘境和误区,以新的思路分析、探讨姑息治疗和宁养服务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重大意义,论证湖南省亟待建立的疼痛治疗中心和临终关怀医院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呼吁尽早开展生死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姑息治疗 临终关怀 生死观 鸦片制剂
下载PDF
医学生生死观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楠 陈嘉熙 +2 位作者 李春梅 陈化 张春辉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为了解医学生的生死观,挖掘他们在对待生与死看法上的群体特点,提升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死观,发现医学生在自我认识、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人生价值与规划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通过调查... 为了解医学生的生死观,挖掘他们在对待生与死看法上的群体特点,提升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死观,发现医学生在自我认识、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人生价值与规划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通过调查抽样和统计学研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现状,建议通过转变医学生的生命观念,完善医科院校的生命教育体系,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的途径,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生死观 生命教育
下载PDF
美国的死亡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宣平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第8期14-19,共6页
本文以死亡教育的起源、界定和发展为主线,以美国和中国的死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目标、教育内容及实施的方法等,探索美国死亡教育迅速发展之原因,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及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 本文以死亡教育的起源、界定和发展为主线,以美国和中国的死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目标、教育内容及实施的方法等,探索美国死亡教育迅速发展之原因,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及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应对的措施,以期为我国死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生死观 对比 启示
原文传递
“死亡”类詈语 被引量:9
17
作者 米敏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5-57,共3页
詈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词语,它与某种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成为透视这种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对汉语中诅咒人“死亡”的詈语作出分析,认为这类詈语包含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他们的生死观念。通过对这一类詈语... 詈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词语,它与某种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成为透视这种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对汉语中诅咒人“死亡”的詈语作出分析,认为这类詈语包含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他们的生死观念。通过对这一类詈语的分析研究,意在显示汉语詈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生活 文化 汉语
下载PDF
“克隆人”:无所适从的人生 被引量:9
18
作者 贺更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69,共3页
“克隆人”将对人类的传统人生价值观发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我”的意识 ,生死观和命运观。
关键词 克隆人 人生自我意识 生死观 命运
下载PDF
道家生死观的理论内涵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刁生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死观 理论内涵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谈临终关怀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秋菊 刘强 +1 位作者 蒋辉 黄振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临终理念和生命关怀精神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很多思想理念曾经在一定时期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深入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关怀精神的探析,推断其必然涉及对临终的人文情...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临终理念和生命关怀精神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很多思想理念曾经在一定时期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深入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关怀精神的探析,推断其必然涉及对临终的人文情怀,通过进一步梳理传统儒释道各家文化的生命伦理思想来分析阐述临终关怀的特点、方式,进而引出传统生命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 中医 儒释道 生死观 临终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