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兼语句的确立及歧义
1
作者 张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从生成词库论所主张的词汇语义结构表达和语义到句法的投射原则来看,含致使义V_(1)的词汇语义结构可以较好地解释“N_(1)+V_(1)+N_(2)+V_(2)”构成兼语句的动因。然而,“N_(1)+V_(1)+N_(2)+V_(2)”在含致使义V_(1)作用下构成兼语句的句... 从生成词库论所主张的词汇语义结构表达和语义到句法的投射原则来看,含致使义V_(1)的词汇语义结构可以较好地解释“N_(1)+V_(1)+N_(2)+V_(2)”构成兼语句的动因。然而,“N_(1)+V_(1)+N_(2)+V_(2)”在含致使义V_(1)作用下构成兼语句的句法语义并不总是明确的,当V_(1)同时具有并行义或协助义时,含致使义V_(1)的词汇语义结构在子事件数量、事件核心和相应物性结构上会发生变化,这带来了不同的歧义情况。根据生成词库论语义动态生成性的主张,V_(2)协同义和N_(2)生命性会影响含并行义V_(1)构成兼语句时的歧义情况,含协助义V_(1)构成兼语句时的歧义情况则由语境或百科知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句 生成词库 歧义 物性结构 事件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隐喻式双音节名名复合词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青青 宋作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该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和语义类框架,对现代汉语双音节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了语义信息标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复合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即考察了复合词在隐喻过程中涉及的物性角色、探索语义类对隐喻涉及物性角色的... 该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和语义类框架,对现代汉语双音节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了语义信息标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复合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即考察了复合词在隐喻过程中涉及的物性角色、探索语义类对隐喻涉及物性角色的影响、以及语素语义类与复合词整体语义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形式角色是隐喻式名名复合词中最常涉及的物性角色;自然类在发生隐喻时较多涉及构成角色,而人造类则较多涉及功用角色。并且,构词语素的语义类对复合词整体的语义类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名复合词 隐喻 生成词库 物性角色 语义类
下载PDF
生成词库理论下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禄生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1期243-245,共3页
轻动词构式(light verb construction,LVC),是轻动词句法和语义分析的核心。为了更好地理解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获得过程,借助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GLT),引入轻动词具体化(light verb specification,LVS)这一概念,结合... 轻动词构式(light verb construction,LVC),是轻动词句法和语义分析的核心。为了更好地理解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获得过程,借助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GLT),引入轻动词具体化(light verb specification,LVS)这一概念,结合词汇的语义结构和运作系统,尤其是类型强迫(type coercion),对具体语境中轻动词构式句法和语义接口的产生进行演绎,很好地实现了对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语义结构 类型强迫 轻动词具体化 物性结构
下载PDF
生成词库研究范式: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8,160,共9页
作为词汇语义学中的一种研究范式,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成词库理论在吸收古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词义概念和语义组合的理论系统,有其自觉的、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具体表现为:词义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本体论陈述... 作为词汇语义学中的一种研究范式,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成词库理论在吸收古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词义概念和语义组合的理论系统,有其自觉的、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具体表现为:词义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本体论陈述,经验感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的认识论思辨,组合机制驱动语义生成的方法论探索。相对于其他词汇语义学理论,生成词库有其特色鲜明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范式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基于生成词库的量词“波”的语义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巩思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7-72,共6页
“波”能够作为量词使用的语义基础在于其能够凸显所搭配词语的物性角色,主要体现了所搭配词语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当“波”具备正式量词的地位后,它可以通过语义生成机制对所搭配词语进行语义上的类型调节和类型强迫。目前量词“波... “波”能够作为量词使用的语义基础在于其能够凸显所搭配词语的物性角色,主要体现了所搭配词语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当“波”具备正式量词的地位后,它可以通过语义生成机制对所搭配词语进行语义上的类型调节和类型强迫。目前量词“波”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事件量化功能,“波”要求其所搭配的动词成分具有内在时间过程性或者事件性,同时“波”也可以与多类最典型的事件名词相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量词“波” 语义 事件量化
下载PDF
从生成词库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6
作者 王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92-95,122,共5页
Pustejovsky(1991、1995)提出的生成词库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创造性。生成词库理论对词汇的内部结构、语义生成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从生成词库理论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些差异。
关键词 生成词库 生成机制 差异
下载PDF
对名源动词语义生成的形式化分析
7
作者 程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共6页
本文旨在论证名源动词的语义生成受制于先验的运算机制。文章运用形式化分析手段,即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机制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着重分析了名源动词在句法推导中形成的结构关系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的共同制约下的... 本文旨在论证名源动词的语义生成受制于先验的运算机制。文章运用形式化分析手段,即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机制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着重分析了名源动词在句法推导中形成的结构关系和“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的共同制约下的微观语义生成过程。研究发现,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规定了其语义生成的结构路径;“生成词库”的语义生成机制依次发挥作用,构建名源动词的语义特征;形式化分析可以解释名源动词的体特征、体跨类以及事态内在结构等语义现象。本研究的结论是:词汇语义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制于先验的运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源动词 语义生成 句法推导 生成词库
原文传递
面向智能语言处理的汉语句法语义知识库构建
8
作者 史金生 李静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章通过比较各种语义知识库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基于生成词库和论元结构理论的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及资源库构建的内容、特色,并从句法-语义接口的透明性和自然性、名词中心论建模方法的实用性、解决复杂语法问题的便捷性、情感评价色... 文章通过比较各种语义知识库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基于生成词库和论元结构理论的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及资源库构建的内容、特色,并从句法-语义接口的透明性和自然性、名词中心论建模方法的实用性、解决复杂语法问题的便捷性、情感评价色彩描述的突破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价值,并提出了关于未来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论元结构 物性结构 句法语义知识库 情感评价
下载PDF
名词论元词内信息对汉语“出+N”事件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罗莹 《现代语文》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汉语"出+N"结构根据动词"出"搭配的名词论元(N)不同,展现出多种语义和事件结构,原因在于名词论元具有不同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可以作用于动词的事件结构,拉长事件持续时间或引入新的事件阶... 汉语"出+N"结构根据动词"出"搭配的名词论元(N)不同,展现出多种语义和事件结构,原因在于名词论元具有不同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可以作用于动词的事件结构,拉长事件持续时间或引入新的事件阶段,最终改变其体貌性质。生成词库的多层语义结构理论(包括事件结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等)能够对词汇语义进行深度描写,超越传统词汇语义学理论的解释范围,为一些后者无法驾驭的"出+N"结构体貌转换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事件结构 物性结构 词汇类型结构 体貌转换
下载PDF
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 被引量:114
10
作者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8,125,共18页
本文首先介绍生成词库论为词项设计的四种语义表达平面(论元结构、事件结构、物性结构、词汇继承结构),着重讨论了其中的物性结构,追溯物性角色的哲学渊源(即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然后,根据汉语名词在文本中基本的组合方... 本文首先介绍生成词库论为词项设计的四种语义表达平面(论元结构、事件结构、物性结构、词汇继承结构),着重讨论了其中的物性结构,追溯物性角色的哲学渊源(即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然后,根据汉语名词在文本中基本的组合方式、搭配习惯和语义解释,提出了一种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定义了十种物性角色(形式、构成、单位、评价、施成、材料、功用、行为、处置和定位),并且给出名词"水、椅子"的物性结构的描述样例。最后,展示了用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来分析汉语复杂的句法、语义现象的五个研究案例(隐含谓词、有价名词、中动句、话题结构、准定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语义表达平面 物性结构 物性角色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原文传递
功用义对名词词义与构词的影响——兼论功用义的语言价值与语言学价值 被引量:33
11
作者 宋作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7,127,共14页
本文旨在证明功用义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特征,对名词词义和构词有系统性影响,具有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研究发现,功用义会影响汉语名词的范畴化、语义类体系、词义引申、词汇化和构词。跨语言考察显示,功用义在不同语言中都起作用,只是... 本文旨在证明功用义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特征,对名词词义和构词有系统性影响,具有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研究发现,功用义会影响汉语名词的范畴化、语义类体系、词义引申、词汇化和构词。跨语言考察显示,功用义在不同语言中都起作用,只是范畴化模式、表现形式和重要性不尽相同。功用义的引入会使我们对名词的范畴化、语义分类、多义、词与词组的区分、概念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区分等有新认识,还有助于义项划分、同义词辨析和词典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功用义 人造类 语言价值 语言学价值
原文传递
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宋作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文章认为名词动用属于逻辑转喻,可以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事件强迫来解释。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十类名词动用的考察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前人的研究视角不同,这一方法不是看源名词在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中充当什么语义角色,而是反... 文章认为名词动用属于逻辑转喻,可以用生成词库理论中的事件强迫来解释。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十类名词动用的考察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前人的研究视角不同,这一方法不是看源名词在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中充当什么语义角色,而是反过来,看名源动词在源名词的语义结构中充当什么物性角色。这一独特的视角可以更好地解释一些问题,还可以揭示一些前人研究中没有发现的规律。与典型的逻辑转喻(宾语强迫)相比,名词动用呈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施成角色 功用角色
下载PDF
类词缀与事件强迫 被引量:27
13
作者 宋作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现代汉语中有些类词缀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构成名词,其中隐含动词,在理解和释义中需要重建一个事件。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种事件强迫,给出统一的解释,从而解决了之前研究中一些尚存的问题。研究发现:1)能触发事件强... 现代汉语中有些类词缀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构成名词,其中隐含动词,在理解和释义中需要重建一个事件。本文基于生成词库理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种事件强迫,给出统一的解释,从而解决了之前研究中一些尚存的问题。研究发现:1)能触发事件强迫的类词缀都是后置的,形式上表现为既能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后,也能黏附在动词性成分VP后,语义上与事件活动密切相关,包括指人、指物和指情状三类。其中前两类构成的多是施事名词,不能是受事名词,而且这些施事名词倾向于高度范畴化的恒常性名词、人造类名词。2)除了少数例外,隐含的动词基本上是名词性成分NP的目的角色或施成角色,具体选择哪种角色受类词缀语义的制约,也与NP的语义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词缀 生成词库理论 事件强迫 目的角色 施成角色
原文传递
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 被引量:27
14
作者 宋作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7,287,共13页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 针对前人在事件强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词库理论和轻动词假设的处理方案,并给出了事件强迫的形式判定标准,使之可以对更多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现代汉语述宾结构中的事件强迫,即宾语强迫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重点分析了事件动词、隐含动词和宾语名词的特点,并把宾语强迫分成了六类:事件隐含、活动隐含、句法补位、词汇化、事件实体和轻动词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逻辑转喻 事件强迫 宾语强迫 轻动词
原文传递
从供用句到功用句——“一锅饭吃十个人”的物性结构解读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韧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本文依据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结构理论,对汉语中"一锅饭吃十个人"句式做出新的解读。过去,无论是以动词中心为背景的论元结构分析,还是强调句子整体意义的构式分析,对这类句式的研究都存在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从主语名词的物... 本文依据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结构理论,对汉语中"一锅饭吃十个人"句式做出新的解读。过去,无论是以动词中心为背景的论元结构分析,还是强调句子整体意义的构式分析,对这类句式的研究都存在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看,"一锅饭吃十个人"更适合被看成是一种功用句,因为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充当了主语名词的功用角色。而为了更准确地抓住"一锅饭吃十个人"的句法语义特点,本文进一步尝试在"功用角色"中划分出"占用性功用角色"的小类。本文认为,如果摆脱施事和受事的观念,改用物性结构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在汉语中,跟"一锅饭吃十个人"更为接近的句式不是"十个人吃一锅饭",而是"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和"一个厨师炒十盘菜"这样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物性结构 供用句 功用角色 占用角色
原文传递
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基于生成词库理论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作艳 赵青青 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3,43,共8页
复合名词分析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未登录词的识别、自动释义以及词典编纂等。生成词库理论是目前较新的一种语义学理论,我们拟利用该理论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语义信息标注,建立一个词库。该文首先介... 复合名词分析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未登录词的识别、自动释义以及词典编纂等。生成词库理论是目前较新的一种语义学理论,我们拟利用该理论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语义信息标注,建立一个词库。该文首先介绍了这一词库的标注框架,然后通过对"纸"、"石"构成的复合词的对比分析,展示了这一词库在复合名词构词、语义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物性角色、自然类和人造类是非常重要的语义信息,能揭示复合名词构词和语义的一些模式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信息标注词库 复合名词 生成词库理论 物性结构 语义类型
下载PDF
汉语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基于物性结构与概念整合理论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念歆 宋作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5,共8页
该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名复合词的物性修饰关系,发现形语素有选择地约束名语素的不同物性角色。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名词;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施成角色... 该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名复合词的物性修饰关系,发现形语素有选择地约束名语素的不同物性角色。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形式角色或构成角色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名词;当形语素修饰名语素的施成角色、功用角色或规约化属性时,语义解读时常需要补充动词。形名复合词的语义建构是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形语素激活的物性角色或物性值不止一个时,就会出现多义或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复合词 语义建构 生成词库理论 物性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 被引量:15
18
作者 宋作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8,共9页
本文首先通过对"的"左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分类,考察了"VP+的+NP"、"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然后解释了谓词隐含的原因,并分别从动词的类型以及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两... 本文首先通过对"的"左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分类,考察了"VP+的+NP"、"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然后解释了谓词隐含的原因,并分别从动词的类型以及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找出了谓词隐现的规律:语义越实在的谓词越容易显现,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讨论了"NP1+的+NP2"结构的语义解释问题,指出这一结构的多义性主要缘于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字结构 谓词隐含 生成词库理论 构式
下载PDF
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秀松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共4页
汉语中名词、动词等很多词类在特定语境中都有一定程度的逻辑多义现象。名词指称对象的物性的不同会导致名词和跟名词搭配的动词的逻辑多义,甚至动词不同的句法表现。但语境因素的调控可以消解这种逻辑多义。
关键词 生成词库 物性结构 逻辑多义
下载PDF
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读”与名词的组合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5年第2期69-80,共12页
语义的组合与生成并不总是遵守"弗雷格原则",很多情况是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了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文章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动词"读"与名词的搭配组合情况,在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相关... 语义的组合与生成并不总是遵守"弗雷格原则",很多情况是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了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文章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动词"读"与名词的搭配组合情况,在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相关组合机制的基础上,说明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存在较为复杂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检讨动词"读"携带非常规宾语的问题。物性角色可以为非常规的"读+N"结构的形成提供一种解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读” 物性角色 语义类型 组合机制 非常规宾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