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成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润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人是生成的,而不是给定的。生成的人是一种直观的事实,其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内涵:人是一种历史的建构,而不是一种先天的给定;人是多重属性的整体生成,而不是某种特定属性的展现;人是凭文化而生存发展的主动者,而不是仅凭自然物而...
人是生成的,而不是给定的。生成的人是一种直观的事实,其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内涵:人是一种历史的建构,而不是一种先天的给定;人是多重属性的整体生成,而不是某种特定属性的展现;人是凭文化而生存发展的主动者,而不是仅凭自然物而生存发展的被动者。人生成的内在机制是人自然生命的"未完成性"为人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人精神生命的"二重性"为人的生成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人现实生命的"学习性"则为人的生成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生成的人的视域的教育则需确立培育自觉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在人性张力中引导的教育过程观和学会学习的教育效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
的
人
未完成性
二重性
学习性
教育观
原文传递
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
被引量:
10
2
作者
谭延庚(译)
刘梁剑(审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8,184,共14页
人论是儒家伦理学理解中国哲学的钥匙。与西方本体论、目的论宇宙观不同,儒家认为万物是相互依赖的。西方个人是分离的、个体化的个人,而儒家的个人在内在关系、构建性关系中"在",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抽象。儒家对人的理解是...
人论是儒家伦理学理解中国哲学的钥匙。与西方本体论、目的论宇宙观不同,儒家认为万物是相互依赖的。西方个人是分离的、个体化的个人,而儒家的个人在内在关系、构建性关系中"在",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抽象。儒家对人的理解是叙事性的,人不是永恒不变的灵魂,不是"现成的人",而是"生成中的人",儒家伦理学是一种重榜样而轻原则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儒家之"人"同时是"焦点"(focus)和围绕焦点展开的"场域"(field),有利于在关系和角色中的人成长的就是道德的。美德伦理学主张德性(virtue)与早期儒家之"德"相对应,而仁的整体性、叙事性则使儒家伦理与角色伦理相通。评价角色的标准不应是独立于角色的德性,而是所有的复杂性综合起来的关系,角色在关系中的成长才是主要的。借助杜威的直觉经验论,我们确认了经验就是它所是的东西,并且它是真实的。主体的同一性并不在事先,因此,我们主张用"全息焦点"(Holographic Focus)来代替"主体"概念。我们是所有关系的综合,在关系中构成自身,而关系本身是内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生成
中
的
人
关系
叙事
焦点—场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的本体论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
3
3
作者
代琴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4,共3页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提示了蕴涵其中的人学基础,勾勒了生成性的人的形象,彰显着对人的主体性、超越性、共处性的人性期待和对"自由人"之境界的诉求。具体而言,它蕴涵着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思维方式上,从预成性思维转向过程...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提示了蕴涵其中的人学基础,勾勒了生成性的人的形象,彰显着对人的主体性、超越性、共处性的人性期待和对"自由人"之境界的诉求。具体而言,它蕴涵着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思维方式上,从预成性思维转向过程性思维;在生命论上,它在唤醒人内在生命自觉性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生命的自觉和从主体到主体间性;在知识论上,它从先验的、确定性的知识向个人实践知识乃至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本体论
生成
性
的
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家伦理学中的“人”——兼与安乐哲先生商榷
4
作者
晁佳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安乐哲先生在《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一文中,通过对儒家伦理学视域下如何理解位于何种关系、处于何种状态的“人”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诠释,得出儒家伦理学的“人”是“生成中的人”的结论。支撑该核心观点的主要...
安乐哲先生在《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一文中,通过对儒家伦理学视域下如何理解位于何种关系、处于何种状态的“人”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诠释,得出儒家伦理学的“人”是“生成中的人”的结论。支撑该核心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儒家伦理学中的“人”不是现成的人;是能够成为实现关系德性的人;是焦点—场域式的人。但笔者通过对其论证过程的批判性考察,认为安乐哲先生刻意突出家庭、社会群体的重要性,忽略了个人人格的塑造;仅将儒家伦理作为西方伦理思想的补充,夸大了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性;极力强化具体榜样的作用、特定的生活情境和经验直觉,淡化了儒家对普遍性和终极性的追寻;过分强调人所处的“焦点—场域”及角色的关系性,导致了裙带关系及贪污腐败的滋生及个人所承担角色之间的冲突。安乐哲先生上述某些理由略有偏颇,并不能被儒家伦理学有关“人”的思想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生成
中
的
人
儒家伦理学
角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人体组织生成的人工血管
5
作者
李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年第12期39-39,共页
在外科搭桥手术中,医生通过补接一条取自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改变向心脏的血流通道。许多研究小组正在为无法利用病人自己的静脉的病例研制人工血管。现在,研究人员们正在增添第3种选择用患者的组织生长替代脉管。魁北克市拉瓦...
在外科搭桥手术中,医生通过补接一条取自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改变向心脏的血流通道。许多研究小组正在为无法利用病人自己的静脉的病例研制人工血管。现在,研究人员们正在增添第3种选择用患者的组织生长替代脉管。魁北克市拉瓦勒大学的奥热及其同事只用人体细胞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
的
人
体组织
成纤维细胞
人
工血管
平滑肌细胞
利用
人
移植物
研究
人
员
内皮细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成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
9
1
作者
李润洲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教育建构研究”(BAA160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是生成的,而不是给定的。生成的人是一种直观的事实,其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内涵:人是一种历史的建构,而不是一种先天的给定;人是多重属性的整体生成,而不是某种特定属性的展现;人是凭文化而生存发展的主动者,而不是仅凭自然物而生存发展的被动者。人生成的内在机制是人自然生命的"未完成性"为人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人精神生命的"二重性"为人的生成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人现实生命的"学习性"则为人的生成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生成的人的视域的教育则需确立培育自觉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在人性张力中引导的教育过程观和学会学习的教育效果观。
关键词
生成
的
人
未完成性
二重性
学习性
教育观
Keywords
generative person
incompleteness
duality
leaning
educational outlook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
被引量:
10
2
作者
谭延庚(译)
刘梁剑(审订)
机构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不详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8,184,共14页
文摘
人论是儒家伦理学理解中国哲学的钥匙。与西方本体论、目的论宇宙观不同,儒家认为万物是相互依赖的。西方个人是分离的、个体化的个人,而儒家的个人在内在关系、构建性关系中"在",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抽象。儒家对人的理解是叙事性的,人不是永恒不变的灵魂,不是"现成的人",而是"生成中的人",儒家伦理学是一种重榜样而轻原则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儒家之"人"同时是"焦点"(focus)和围绕焦点展开的"场域"(field),有利于在关系和角色中的人成长的就是道德的。美德伦理学主张德性(virtue)与早期儒家之"德"相对应,而仁的整体性、叙事性则使儒家伦理与角色伦理相通。评价角色的标准不应是独立于角色的德性,而是所有的复杂性综合起来的关系,角色在关系中的成长才是主要的。借助杜威的直觉经验论,我们确认了经验就是它所是的东西,并且它是真实的。主体的同一性并不在事先,因此,我们主张用"全息焦点"(Holographic Focus)来代替"主体"概念。我们是所有关系的综合,在关系中构成自身,而关系本身是内在的。
关键词
人
生成
中
的
人
关系
叙事
焦点—场域
Keywords
person
human-becoming
relationship
narrative
focus-field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的本体论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
3
3
作者
代琴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4,共3页
文摘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提示了蕴涵其中的人学基础,勾勒了生成性的人的形象,彰显着对人的主体性、超越性、共处性的人性期待和对"自由人"之境界的诉求。具体而言,它蕴涵着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思维方式上,从预成性思维转向过程性思维;在生命论上,它在唤醒人内在生命自觉性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生命的自觉和从主体到主体间性;在知识论上,它从先验的、确定性的知识向个人实践知识乃至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转换。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本体论
生成
性
的
人
分类号
G720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家伦理学中的“人”——兼与安乐哲先生商榷
4
作者
晁佳佳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文摘
安乐哲先生在《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一文中,通过对儒家伦理学视域下如何理解位于何种关系、处于何种状态的“人”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诠释,得出儒家伦理学的“人”是“生成中的人”的结论。支撑该核心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儒家伦理学中的“人”不是现成的人;是能够成为实现关系德性的人;是焦点—场域式的人。但笔者通过对其论证过程的批判性考察,认为安乐哲先生刻意突出家庭、社会群体的重要性,忽略了个人人格的塑造;仅将儒家伦理作为西方伦理思想的补充,夸大了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性;极力强化具体榜样的作用、特定的生活情境和经验直觉,淡化了儒家对普遍性和终极性的追寻;过分强调人所处的“焦点—场域”及角色的关系性,导致了裙带关系及贪污腐败的滋生及个人所承担角色之间的冲突。安乐哲先生上述某些理由略有偏颇,并不能被儒家伦理学有关“人”的思想所支撑。
关键词
人
生成
中
的
人
儒家伦理学
角色
Keywords
human
human-becoming
Confucian Ethics
rol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人体组织生成的人工血管
5
作者
李晶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年第12期39-39,共页
文摘
在外科搭桥手术中,医生通过补接一条取自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改变向心脏的血流通道。许多研究小组正在为无法利用病人自己的静脉的病例研制人工血管。现在,研究人员们正在增添第3种选择用患者的组织生长替代脉管。魁北克市拉瓦勒大学的奥热及其同事只用人体细胞制造...
关键词
生成
的
人
体组织
成纤维细胞
人
工血管
平滑肌细胞
利用
人
移植物
研究
人
员
内皮细胞
生物材料
分类号
R318.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成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李润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9
原文传递
2
儒家伦理学视域下的“人”论:由此开始甚善
谭延庚(译)
刘梁剑(审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理念型终身教育流派的本体论探索与反思
代琴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儒家伦理学中的“人”——兼与安乐哲先生商榷
晁佳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利用人体组织生成的人工血管
李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