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文学及其对现代文学观念的挑战
1
作者 李国成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11,206,共23页
人工智能文学是文学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形态,具有顺序范式和连接范式两种类型、两个阶段。同时,人工智能文学也是对20世纪初以来多种先锋文学实验内在诉求的回应。对人工智能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不应局限于以情感、灵感和创造力为核心的人本... 人工智能文学是文学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形态,具有顺序范式和连接范式两种类型、两个阶段。同时,人工智能文学也是对20世纪初以来多种先锋文学实验内在诉求的回应。对人工智能文学的认识和评价不应局限于以情感、灵感和创造力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而应当考虑到它所处的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后人类和后文学的背景。在后人类和后文学的框架内,当下的人工智能文学可看作与人的赛博格身份相协调的赛博格文学,在人类视角与机器视角、作者与读者、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等方面具有跨界潜能。作为一种语言信息处理方式,它可能极大地拓展文学的概念空间与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学 后人类 关后文学 先锋文学 生成文学
原文传递
德勒兹的情动理论与生成文学 被引量:5
2
作者 葛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情动理论成为诸多学科分析热点的背景下,情动理论仍有颇多争议之处。检视斯宾诺莎和德勒兹情动理论可以发现,斯宾诺莎的情动体现的是身体和心灵的被动反应;而德勒兹把情动概念去背景化,用以构建瓦解权力规训、恢复生命潜能的通路。德... 在情动理论成为诸多学科分析热点的背景下,情动理论仍有颇多争议之处。检视斯宾诺莎和德勒兹情动理论可以发现,斯宾诺莎的情动体现的是身体和心灵的被动反应;而德勒兹把情动概念去背景化,用以构建瓦解权力规训、恢复生命潜能的通路。德勒兹认为符号是权力流转的主要途径,基于情动这个观测点,他在文学场域中捕捉到众多能够有效瓦解权力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成文学理论,把文学创作带入政治斗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情动 权力 生成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