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及生成位置的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泽铭 张冬娜 +1 位作者 胡春迪 杨崧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发生了两种宏观的气候变化:一个是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呈现年代际减少,尤其是在东南部海域;另一个则是其生成与活动位置等总体特征有向西北偏移的趋势。本文对这两个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发生了两种宏观的气候变化:一个是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呈现年代际减少,尤其是在东南部海域;另一个则是其生成与活动位置等总体特征有向西北偏移的趋势。本文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垂直风切变的增强可能是夏秋季热带气旋频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这与太平洋-印度洋海面温度变化导致的大尺度环境变化有密切联系。同样有研究认为北大西洋海面温度的多年代际振荡对近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减少也非常重要。但西北太平洋西部强热带气旋的频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东亚近海海面温度的显著升高有关,尽管这种变化是否可信仍有争议。近2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普遍出现西北移倾向,包括生成位置和路径位置,这种变化可能受到了ENSO变异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太平洋气候突变的调控。同时,热带环流的极向扩张又导致了热带气旋的有利环境向北扩张,因此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也出现极向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频数 生成位置 气候变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1979—2018年5—8月中国东北冷涡建立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璇 李栋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5-961,共17页
东北冷涡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并改进现有的客观识别方法,将分析天气图的思路运用于对冷涡的客观识别中,检索出1979—2018年夏季(5—8月)516个东北冷涡过... 东北冷涡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并改进现有的客观识别方法,将分析天气图的思路运用于对冷涡的客观识别中,检索出1979—2018年夏季(5—8月)516个东北冷涡过程。为了研究冷涡生成位置的差异,以45°N线为X轴,125°E线为Y轴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象限。结果表明:夏季东北冷涡生成位置以第2象限(西北部)最多,第4象限(东南部)最少,冷涡以向东移动为主。夏季东北冷涡的平均生命期为3.2 d,各象限生成的冷涡平均生命期有较大差异,第2象限最长,平均约为3.5 d;第4象限最短,平均约为2.9 d。72.1%的冷涡过程生命期少于4 d。夏季各月第2象限生成的冷涡频数均远多于其他3个象限,且具有很明显的逐月递减的季节内变化特征。东北冷涡的生成位置和频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月,1998—2007年偏北,2008—2018年偏南;6月,1980—1998年南移,2008—2018年北移,1993—2003年以偏东为主,2004—2018年以偏西为主;7月,1998—2010年北移,1985—2000年偏西,2005—2012年偏东;8月,2002—2010年偏北,2009—2018年偏东。就频数而言,特别是第2象限生成的冷涡,其年代际变化在季节内存在明显不一致,5月,1979—1985年冷涡偏多,1986—1992年冷涡偏少;6月,1979—1992年偏多,1993—2018年偏少;7月,1980—1991年偏多,1992—2000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客观识别 生成位置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变化特征及与局地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亚新 邱新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SST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存在4个TC高频源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附近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其中关岛附近洋面TC发生数最多,是TC发生的一个主要源地。TC生成位置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与局地SST存在密切的关系,局地SST升高,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反之,则偏东、偏南。同时发现,TC生成位置西北边界与月平均SST的27.5℃等温线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绝大多数TC都发生在月平均SST≥27.5℃的海区。TC强度、路径与TC生成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强,路径偏东偏南,可导致影响我国南部海区和日本东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TC生成位置偏西偏北,其发展强度相对较弱,路径偏西北,可导致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沿海的TC个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生成位置 变化特征 海表温度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客观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倩 高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603,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活动的客观预测模型。研究大尺度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作用,使用最小角回归算法对初始14个预测因子进行选择和降维,将资料集分为训练集(1979—2015年)和验证集(2016—2020年)... 该文提出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活动的客观预测模型。研究大尺度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作用,使用最小角回归算法对初始14个预测因子进行选择和降维,将资料集分为训练集(1979—2015年)和验证集(2016—2020年),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分析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作用,使用逐步回归算法筛选影响显著的预测因子,建立局部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生成空间位置的概率。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预测西北热带气旋频次的主要变化和趋势,揭示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影响。局部泊松回归模型对于气旋生成位置概率有一定预测能力。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局部泊松回归模型模拟1979—202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结果与观测基本一致,可见模型可为热带气旋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局部泊松回归模型 热带气旋 频次 生成位置
下载PDF
SDS溶液与树脂复配体系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嘉琪 张杰 潘振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2230-2234,共5页
使用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与不同质量浓度SDS溶液复配的体系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极性作用与毛细作用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极性吸附能力能够导致体系压强的变化,极性越强,压降曲线的斜率也就越大,水... 使用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与不同质量浓度SDS溶液复配的体系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极性作用与毛细作用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极性吸附能力能够导致体系压强的变化,极性越强,压降曲线的斜率也就越大,水合物生成速率也就越快。影响水分子迁移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毛细作用与树脂极性,溶液表面张力越大,体系内产生的毛细作用也就越强,对水分子的驱动也就越强;极性越强,水分子与天然气气体分子越容易在树脂周围聚集,也就越容易生成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在反应釜壁面处产生的毛细作用大于溶液内部颗粒之间的毛细作用和树脂极性作用之和,水分子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反应釜壁面处。同时树脂的极性与颗粒间的毛细力共同作用会产生棒状水合物,极性作用越强棒状水合物的生成量也就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曲线 生成位置 棒状水合物 极性作用 毛细作用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及路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丹 张红 陈澍 《广东气象》 2020年第4期14-17,22,共5页
利用JTWC 6 h热带气旋Best track资料、Hadley中心的月平均SST资料及NECP的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及路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场变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3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 利用JTWC 6 h热带气旋Best track资料、Hadley中心的月平均SST资料及NECP的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及路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场变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3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向北、向西发生了移动。影响全年生成位置变化的环境变量为SST升高、垂直风切变减弱、700 hPa相对湿度增大、850 hPa相对涡度增大,前季、盛季和后季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全年、盛季和后季西行路径减少,西北行及转向路径增多,而前季西北行路径减少,西行、转向路径增多。路径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密切相关,而生成位置的北移,也使得热带气旋的路径更容易受到副高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 生成位置 路径 全球变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投影算子的某些几何性质及应用
7
作者 赵有为 《城市学刊》 1988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在获得关于投影算子的某些几何性质后,在[3]的基础上给出了关于两个投影算子具有生成位置的定理。
关键词 HILBERT空间 投影算子 W~#——代数 生成位置 直接和谱投影
下载PDF
倾斜管中低温气液两相流弹状气泡生成位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学羽 刘亦鹏 +1 位作者 王平阳 王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11,共6页
为研究倾斜管内低温气液两相流中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的分布规律,采用高速相机对以液氮为工质的6种竖直倾角和4种内径下的管内弹状流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并对管路漏热进行了详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弹状气泡平均初始生成位置随管径的增大... 为研究倾斜管内低温气液两相流中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的分布规律,采用高速相机对以液氮为工质的6种竖直倾角和4种内径下的管内弹状流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并对管路漏热进行了详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弹状气泡平均初始生成位置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分布的离散程度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在倾角为20°~45°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其分布变为集中;竖直管路内弹状气泡初始生成位置离散程度随管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弹状气泡 初始生成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