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 被引量:218
1
作者 范英宏 陆兆华 +2 位作者 程建龙 周忠轩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44-2152,共9页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综述了我国煤矿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具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包括矿井水和煤矸石的资源化、污染土地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 生态系统 资源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1
2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4 位作者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92-2296,共5页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植被恢复重建和农地撂荒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质量 ;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将降低土壤质量并引起土壤退化 ;灌丛有明显的肥力岛屿作用 ;撂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肥土壤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开展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建植灌木、种植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 被引量:149
3
作者 蔡运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02-606,共5页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贫困-环境退化问题非常突出,这里的生态重建研究,对当地的消除贫困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入认识导致岩溶石山地区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准确模拟环境退化过程,...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贫困-环境退化问题非常突出,这里的生态重建研究,对当地的消除贫困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入认识导致岩溶石山地区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准确模拟环境退化过程,找出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才能搞好生态重建,增强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根本消除贫困。生态重建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岩溶学的综合化、人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石山地区 生态重建 环境退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 被引量:134
4
作者 钟祥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376-383,共8页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①河谷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温度(PWP)长达7~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②河流泥沙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元谋龙川江中游水文60、70和80年代泥沙量分别为3.81、5.32和6.65 kg/m^3;③冲沟溯源侵蚀速度加快,如元谋地层上发育的冲沟,年均溯源侵蚀速度50 cm左右最大达200 cm,沟谷密度一般为3~5 km/km^2;④典型地区裸岩化和石漠化劣地面积达10%~15%。由于植被生存系统退化引起土壤凋萎温度时间增长成为本区生态系统恢复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退化生存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在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根据现有土壤和母质的残存情况,提出自然恢复、重建和改建等建设新的生态系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云南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5
作者 李阳兵 侯建筠 谢德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5-370,共6页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出露广泛 ,土壤和植被是其岩溶生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综述了西南岩溶区的土壤形成与演化、植被生态特征与演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理论 ,指出岩溶生态重建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出露广泛 ,土壤和植被是其岩溶生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综述了西南岩溶区的土壤形成与演化、植被生态特征与演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理论 ,指出岩溶生态重建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岩溶生态 土壤 植被 脆弱性 生态重建
下载PDF
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73
6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庆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1期44-48,共5页
环境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 ,并使得环境退化后的生态恢复重建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讨论了生态恢复重建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及特点 。
关键词 环境退化 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 生态重建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121
7
作者 卞正富 《资源.产业》 2005年第2期18-24,共7页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煤炭开采
下载PDF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98
8
作者 蔡运龙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41,共5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期特山区 生态重建 农林牧业生产力 中国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1
9
作者 万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47-453,共7页
喀斯特地区环境独特、生态脆弱 ,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近 10多年来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退化乃至石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压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喀斯特地区环境独特、生态脆弱 ,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近 10多年来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退化乃至石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压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 ,贫困人口集中 ,人口压力大 ,经济落后 ,土地退化严重 ,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如何开展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 ,部分地区已经失去了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生态恢复和发展的可能性 ,因而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针对性的增加外部投入 ,进行生态重建。对生态重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式进行了总结 ,认为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是区域人地复杂巨系统结构损害和功能紊乱的集中表现 ,片面的环境保护和单独的生态治理工程无法解决这个系统问题 ,区域的生态重建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思路。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地区 土地退化 生态重建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被引量:96
10
作者 陶希东 石培基 李鸣骥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 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以及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干旱区振兴流域经济的主要保证 ,也是促使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出发 ,得出干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的结论 ,同时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优化途径与生态重建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系统 水环境 生态重建 对策
原文传递
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被引量:83
11
作者 白中科 赵景逵 朱荫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念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生态重建的概念、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矿区生态重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77
12
作者 张建春 彭补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河岸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能 ;分析了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探讨了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河岸带今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重建 理论 方法 潜水
下载PDF
广西岩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95
13
作者 李先琨 苏宗明 +4 位作者 吕仕洪 欧祖兰 向悟生 区智 陆树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广西的岩溶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为 5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共 96个群系 ,广西岩溶植被纬度分布由南至北为季节性雨林→含热带成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态结构复杂 ,特有成分突出 ,形成特殊的热带亚热... 广西的岩溶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丰富 ,分为 5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共 96个群系 ,广西岩溶植被纬度分布由南至北为季节性雨林→含热带成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态结构复杂 ,特有成分突出 ,形成特殊的热带亚热带岩溶植物区系。岩溶区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中 ,需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 ,参照区域性顶极植物群落 ,进行人工群落的重建设计 ,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尤其是速生常绿阔叶树种 ,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 ,乔灌藤草优化配置 ,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 ,有效提高生物生产效率和植被覆盖率 ,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 ,带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自然植被 地理分布 生态重建 植被恢复 广西
下载PDF
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 被引量:86
14
作者 蔡运龙 蒙吉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8-204,共7页
土地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中国各种土地退化类型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连片贫困人口也就分布于这些地区。在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需求增加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 土地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中国各种土地退化类型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连片贫困人口也就分布于这些地区。在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需求增加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重建要医治引起土地退化的经济和社会病根。还需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努力,因而是一种社会工程。其途径包括:从满足人民生存的基本需要着手,加大社会投入,因地制宜地优化景观生态,变革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调整体制和政策,引进与推广适用的科学技术,抓住关键问题并制定阶段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生态重建 社会工程 经济重建
下载PDF
矿区土地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02
15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金丹 王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了对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的识别与修复是矿山生态系统引导自修复的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引导型矿区土地修复目标的合理程度。还讨论了采前预防及采后修复在矿区土地修复中的作用,对于露天矿山,采前预防或减损工艺应成为主流,在剥采排复一体化工艺实现后,土壤重构成为露天矿区土地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井工开采矿山,采前预防措施通常被用于局部需要特殊保护的地表建构筑物或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类型区,采后修复仍是主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修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99
16
作者 胡振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理论和技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重点阐述了对土地复垦有里程碑作用的法规,介绍了3个独特技术原理的研究进展,对监测诊断、采煤沉陷地... 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回顾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理论和技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重点阐述了对土地复垦有里程碑作用的法规,介绍了3个独特技术原理的研究进展,对监测诊断、采煤沉陷地治理、煤矸石山生态修复、露天矿复垦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述评,并从科技获奖、学术论文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定量分析。从最基本的名词概念和发展历史阶段划分等基本问题的反思入手,重点对"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复垦责任、复垦资金、复垦监管机制等土地复垦的政策与监管进行了反思,并分别对露天矿、沉陷地、煤矸石山等损毁土地复垦技术进行了反思。最后,对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展望,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监测诊断技术、边采边复技术、高质量耕地复垦技术、系统的生态修复技术、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监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修复 关闭矿山
下载PDF
岩溶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82
17
作者 李先琨 何成新 蒋忠诚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西南岩溶山区又称岩溶脆弱生态区,该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急需修复和重建。针对西南岩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工程,从景观、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等层次论述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及其具体的运用。以生态学的原... 西南岩溶山区又称岩溶脆弱生态区,该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急需修复和重建。针对西南岩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工程,从景观、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等层次论述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及其具体的运用。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恢复良好的森林植被,是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抗干扰能力 土地利用 生态防护林体系
下载PDF
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8
作者 李加林 杨晓平 童亿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51,共9页
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促进生物演替,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用,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 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促进生物演替,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用,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围垦对海岸带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潮滩生物生态学的影响和盐沼恢复与生态重建等4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围垦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探讨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机制,以寻求兼顾围垦土地需求与海岸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海岸环境 潮滩 盐沼恢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被引量:56
19
作者 黄志霖 傅伯杰 陈利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基本途径、目标、策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 生态重建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生态重建示范工程——大型围隔试验 被引量:82
20
作者 陈开宁 包先明 +4 位作者 史龙新 陈伟民 兰策介 许海 胡洪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湖湾.从2004年1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五里湖生态环境,在五里湖南岸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0×104m2示范工程试验区,采用多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开展湖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经过近2年的生态重建... 五里湖是太湖北部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湖湾.从2004年1月起,为了改善水质,重建五里湖生态环境,在五里湖南岸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0×104m2示范工程试验区,采用多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开展湖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经过近2年的生态重建研究与实践,在示范工程试验区内建立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丛23个,水生植物种类从生态重建前的零上升至15科、22属、32种,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her index)达到2.33,覆盖度达到40%- 55%.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区内水体的TN、TP、NH4-N、NO3-N、NO2-N及PO4-P的平均值分别比示范工程区外下降了20.7%、23.8%、35.2%、21.1%、45.6%和54.0%,TN、TP分别下降至2.50mg/L、0.080mg/L以下,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或低于“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指出的向“稳定清水态”转换的临界值,水体透明度(SD)平均值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平均从0.39m提高至0.70m;初步实现湖泊水体从藻类占优势浊水态向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转变.因此重建与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要从沿岸带着手,首先重建湖滨带结构与功能,通过湖滨带水生生物一系列反馈机制, 逐步改善湖泊水质,最终实现沉水植被恢复;湖泊敞水区应主要采用生物操纵技术措施来实现湖泊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水生植被恢复 水质改善 五里湖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